消化内科临床实践(习)导引与图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十八章 门静脉高压  portal hypertension

唐承薇

门静脉正常压力为5~10mmHg,当其高于下腔静脉或肝静脉压力5mmHg时,则为门静脉高压,是门静脉阻力增加与门静脉系统血流量增加的综合结果。从门静脉阻力增加的病理生理角度,一般分为肝前、肝内、肝后三种类型,常见由各种肝炎导致的肝内型门静脉高压;从门静脉血流量增加的高动力循环角度,主要有内脏血流量增加及动脉门静脉瘘。
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
1. 呕血、黑便、便血、贫血、腹胀、水肿。
2. 腹壁静脉曲张、脾大、腹水、痔静脉曲张。
诊断方法
1. 确定门静脉高压
门静脉压力一般难以直接测定,临床上主要通过门腔侧支循环开放、脾肿大及腹水确定门静脉高压(图1-18-1~1-18-2)。
图1-18-1 门静脉高压
食管(A)、胃(B)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及腹水(C)、脾大(D)
(1) 门腔侧支循环开放(图1-18-3)
1) 食管胃静脉曲张,可通过胃镜检查、腹部增强CT及门静脉造影确定。
2) 腹壁静脉曲张,腹部体检时可观察到这一体征,其血流方向以脐为中心分别向上或向下。
3) 痔静脉曲张,直肠肛门检查可发现。
(2) 脾肿大及腹水:
详见本篇第十七章及第十五章。
2. 门静脉阻塞的类型
(1) 肝内型门静脉高压:
多由门脉性肝硬化引起,应注意询问患者的肝炎病史、药物史及血吸虫感染史;体检可发现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皮肤巩膜黄染、脾大、腹水、水肿等;需检测肝功、血常规、AFP及凝血功能等,没有感染的腹水应为漏出液;腹部超声可了解肝脾形态,测量门静脉主干的宽度及血流情况,发现腹水等,是基本的影像诊断技术。食管胃静脉曲张是该型门静脉高压的特点。上腹部增强CT+血管重建,可显示该型门静脉高压的诸多主要特征(图1-18-2)。
图1-18-2 肝内型门静脉高压
腹水(A),肝脏变形、萎缩(B),胃静脉曲张(红箭头),脾大(C),肝内门静脉部分血栓形成(绿箭头)
(2) 肝前型门静脉高压:
肝硬化脾切除术后、慢性胰腺炎及胰腺占位性病变常导致脾静脉受压、血栓形成,多仅有胃静脉曲张,常称左侧门静脉高压。胃静脉曲张破裂导致呕血、黑便是其常见症状,上腹部增强CT+血管重建可发现脾静脉阻塞,诊断困难时,需要脾静脉造影方能确定。肝硬化晚期,肝内持续门静脉梗阻,门静脉血流缓慢,可逐渐发生门静脉主干血栓或海绵样变,严重者血栓可蔓延至肠系膜上、下静脉及脾静脉。除了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外,难治性腹水、肝性胸水及后续的肝肾综合征等都是临床处理的难题。腹部超声可以检出部分肝外门静脉病变,腹部增强CT+血管重建则可清晰显示门静脉系统的这些病变(图1-18-3)。
(3) 肝后型门静脉高压:
常有肝肿大、下肢水肿及腹水。来自Budd-Chiari综合征流行区、严重右心功能不全及心包积液病史等有助于为诊断提供线索,超声、CT可以提示Budd-Chiari综合征,确诊通常需要血管造影(图1-18-4)。
图1-18-3  肝前型门脉高压
(1)门静脉属支示意图,门腔侧支循环开放(A-D),门静脉、肠系膜上、下静脉及脾静脉血栓(红杠);(2)增强CT示胰尾囊肿(蓝箭头)、脾静脉阻塞(橙箭头)、脾大(H);(3)增强CT示门脉主干及脾静脉血栓(绿箭头),胃底静脉曲张(红箭头)
3. 门静脉高动力循环的类型
(1) 内脏血流量增加:
单独的这种情况少见,多与门静脉系统阻塞相伴存在。当门静脉系统未能获得阻力证据伴有脾肿大时,应注意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
(2) 动脉门静脉瘘:
高压力的动脉血流直接经瘘口灌注入压力较低的门静脉,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出现食管胃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腹水、肝萎缩及肝功能减退等。在有效控制肝硬化病因的基础上,短期内迅速进展的、药物难以控制的门静脉高压症状,应警惕动脉门静脉瘘的可能。增强CT常可发现动脉门静脉瘘,主要特点:①门静脉早显,动脉期可见周围门静脉的分支在门静脉主支之前强化;②门静脉周围分支和门静脉主支显影,而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尚未显示强化。了解患者消化系统的手术史,有助于建立诊断。血管造影是诊断动脉门静脉瘘的金标准,也有助于辨别具体瘘的部位。
图1-18-4 肝后型门静脉高压
A. Budd-Chiari综合征示意图,黑箭头示不同类型的下腔静脉和肝静脉阻塞;B.血管造影,红箭头示肝静脉阻塞;C.多普勒超声示下腔静脉阻塞;D.血管造影,橙色箭头示下腔静脉阻塞
4. 寻找门静脉高压的病因
多种病因可增加门静脉阻力(表1-18-1)或/和门静脉系统血流量(表1-18-2),当门静脉系统的阻塞与内脏高动力循环之间失衡时,发生门静脉高压。因此,应注意从不同疾病的特点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并注意不同个体的病理生理特点。
5. 评估肝功能
门静脉高压与肝功能相互影响,当明确了某一患者门静脉高压的病理生理个性后,评估其肝功能,不仅有助于进一步验证已建立的诊断,更重要的是评估相应治疗的风险程度、成功的概率及疾病的预后。
表1-18-1  门静脉阻力增加的病因
表1-18-2  门静脉血流量增加的病因
诊断及鉴别诊断流程
图1-18-5 门静脉高压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流程
治疗
1. 药物治疗
表1-18-3  门静脉高压的药物治疗
2. 微创及手术治疗
治疗原理可分为三类:①肝内门腔分流,是降低门脉压力最有效的方法;②断流,旨在堵塞或切断门腔间的异常分流,多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预防和治疗;③限流,通过部分脾动脉栓塞或脾切除减少门脉系统的血流量,缓解脾功能亢进。血管介入可实现上述三方面的治疗,其微创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和疗效确切等特点;内镜下食管静脉结扎、注射硬化剂等是一种微创断流术,对缓解门脉高压没有作用;外科手术因创伤大,对肝功能影响大,逐渐减少在临床的应用。
(1) 门静脉高压的介入治疗
1) TIPS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图1-18-6)
图1-18-6 治疗门静脉高压的主要介入技术
a. 主要适应证: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二级预防;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急诊抢救止血;③难治性腹水;④Budd-Chiari综合征(肝静脉阻塞型)。
b. 禁忌证:①心、肺、肾功能不全;②肝功C级;③严重感染者;④严重凝血机制障碍者;⑤穿刺道有实性占位病变;⑥肝外门脉血栓形成或海绵样变者。
c. 术后并发症及处理:①分流道狭窄或阻塞:目前采用的覆膜支架使TIPS术后分流道再狭窄的发生率降至15%左右。选择恰当的分流道直径、使用覆膜支架、术后因人而宜的抗凝治疗、定时随访,均可有效地预防再狭窄。②肝性脑病:TIPS 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约为25%,多出现在术后1~3个月期间,多为Ⅰ~Ⅱ期,轻者可自行恢复,稍重者经一般内科治疗可很快恢复,多数临床转归良好。感染及排大便不畅是其主要诱因。③腹腔出血:主要与肝外穿刺或分流道部分裸露于肝实质之外有关,其发生率较低,熟练的操作者可以避免。
2)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a. 适应证:①门静脉高压所致脾功能亢进;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二级预防。
b. 并发症:①脾组织梗死吸收过程中,炎性介质的释放和对脾被膜的炎性刺激可引起机体发热和脾区疼痛,一般对症处理即可;②左胸腔积液,与脾上极栓塞后局部炎性反应累及左侧胸膜有关,多不需要特殊处理即可自行吸收;③脾脓肿,少见,主要与栓塞后感染有关,围术期恰当使用抗生素有助于其防治这一并发症。若脓肿较大或抗生素疗效差,可在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剌行脓肿引流。
(2) 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
详见第二篇第二十三章。
(3) 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1) 手术适应证:①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②脾功能亢进;③严重肝功能失代偿需要肝移植。
2) 手术方式:①胃冠状、胃后、胃短、左膈下静脉断流术;②门体分流术;③肝脏移植术。
3. 患者教育
详见第二篇第二十三章。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