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颅脑与颈部螺旋CT扫描
一、颅脑CTA
(一)适应证与扫描前准备
脑血管疾病与颅内肿瘤是颅脑CTA的适应证。
检查需在患者的配合下完成。检查前应向患者说明照射量的安全范围、检查所需时间及扫描过程中机器发出的声响。要求患者摘掉头上的金属发夹、耳环,作冠状扫描时需摘掉假牙。在扫描过程中患者的体位须保持不动,对不合作的患者及婴幼儿,可采用药物镇静。成人一般检查前采用肌肉或静脉注射10mg地西泮,少数效果差者可重复肌注或静注10mg地西泮;小儿口服水合氯醛最为安全,按每kg体重50~75mg(总剂量不得超过2g)于扫描前口服。本检查需注射对比剂,根据采用离子或非离子型对比剂,做或不做过敏试验。
(二)检查体位和扫描范围
检查体位为患者仰卧,下颌内收,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头颅和身体正中矢状面于台面中线重合。扫描范围依据病变情况具体确定。一般扫描从后床突下30mm开始,向上达后床突上50~60mm。
(三)扫描方式和参数
扫描基线一般取听眦线或听眉线,或根据患者情况和诊断需要另定。扫描参数为120/100/0.5(分别表示kV/mA/s。以下同)。探测器宽度0.75mm或最小。层厚4mm,一次旋转床移动距离15mm或螺距等于1.25。图像重建函数核(kernel)H20f平滑算法。重建间隔0.7mm。FOV为200mm。
(四)对比剂的使用
● 无需使用口服对比剂。
● 对比剂用量和注射速率:成年人一般用量为100~150ml,儿童按体重用量为2ml/kg。用压力注射器静脉给药,注射速率3.5~5ml/s。
● 扫描延迟时间:开始注射对比剂后12~25秒做动脉期扫描,开始注射对比剂后60~70秒做实质期扫描。
(五)摄影和图像后处理
摄影一般采用较厚的层厚,窗宽和窗位分别是:W 70~100和C 30~50。但观察不同部位和不同病变有时需要采用相应窗口的设置,以适合诊断的需要。利用后处理工作站做2D或3D(如MPR、MPVR、VRT、Flythrough)等的图像后处理。
(六)注意事项
增强扫描后,应留观15~60分钟,以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二、颅脑灌注CT
(一)适应证与扫描前准备
颅脑灌注CT主要用于诊断早期脑梗死。
通常在检查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顾虑,请患者在扫描时保持不动,以配合检查的完成。对比剂注射一般选用18号以上的针头,穿刺部位尽可能采用肘前静脉并加以固定,以保证注射的稳定及质量,注射前的抗过敏措施同一般的增强扫描。
(二)检查体位和扫描范围
检查体位同常规颅脑扫描。扫描范围按兴趣区域而定(通常为1~2cm)。在注射对比剂前先行平扫,以选择最佳灌注扫描层面。层厚和扫描范围的选择,要尽可能采用较大的扫描野和较厚的层厚,如包括所需检查的器官、包括一条大的血管(如上矢状窦),以利于参数计算。
(三)扫描方式和参数
扫描基线平行于听眦线。选择120kV,300mAs,扫描时间0.8s/层,层厚(3.75~5mm)×4。FOV为150mm。
(四)对比剂的使用
● 无需使用口服对比剂。
● 对比剂用量和注射速率:对比剂注射的速度应该是越快越好,通常以大于5.0ml/s的速率于肘前静脉注射40~50ml左右。
● 扫描延迟时间:一般扫描延迟时间为9s,每秒一层,整个扫描时间约40秒左右即40层。动态扫描完成后再行常规头颅扫描。在较慢的CT扫描设备中,扫描次数在2分钟内至少需要6次,以便灌注曲线的计算。时间分辨力不能低于1~3s。
(五)摄影和图像后处理
通过动态分析软件可以获得脑动脉及脑内兴趣区域的时间-密度曲线(TDC)。依据公式:脑血流灌注量=(脑内兴趣区域TDC的最大斜率/脑动脉TDC峰值)×60,意义为每100克脑组织每分钟内的脑血流量(ml)。最后通过计算数值的变化情况来判断脑血流灌注的改变。
(六)注意事项
血流灌注的参照血管可以选择颈动脉,矢状窦等,也可以健侧的计算值为对比参照。人脑组织的血流灌注量因年龄、活动状态、使用的检查仪器和对比剂的不同在数值上会有所改变。所以在临床上,我们往往只能以一个正常值范围作为参考。增强扫描后,应留观15~60分钟,以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三、颈部CTA
(一)适应证与扫描前准备
1.颈部CTA的适应证
颈部血管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颈静脉血栓形成,静脉炎、蜂窝织炎和脓肿等;颈部良、恶性肿瘤,颈动脉间隙内的恶性肿瘤,颈动脉瘤,副神经节瘤,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咽旁、咽后、椎前间隙的良恶性肿瘤等可选择颈部CTA检查。
2.扫描前准备
扫描前去除患者颈胸部位饰物等其他金属物品。嘱咐患者扫描时不做吞咽动作,可平静呼吸或平静呼吸时屏气。在扫描过程中患者的体位须保持不动,对不合作的患者及婴幼儿,可采用药物镇静(药物使用、剂量和用法见颅脑CTA)。本检查需注射对比剂,根据采用离子或非离子型对比剂,做或不做过敏试验。
(二)检查体位和扫描范围
检查体位为患者仰卧,身体置于床面中间,头稍后仰,使下颌支与床台面垂直。扫描范围一般从鼻咽部(包括Willis环)开始,扫描至主动脉弓上缘,或依据病变情况具体确定。
(三)扫描方式和参数
扫描基线无。扫描参数为120/120/0.5。探测器宽度0.75mm或最小。层厚0.75mm,一次旋转床移动距离12mm或螺距等于1。图像重建函数核(kernel)B30f平滑算法。重建间隔0.5mm。FOV为160mm。
(四)对比剂的使用
● 无需使用口服对比剂。
● 对比剂用量和注射速率:成年人一般用量为90~120ml,儿童按体重用量为2ml/kg。用压力注射器静脉给药,注射速率3~4ml/s。
● 开始注射对比剂后15秒做动脉期扫描。
(五)摄影和图像后处理
横断面摄影原则同常规颈部扫描。薄层重建后利用后处理工作站做2D或3D等的图像后处理,较常用的有MPR、MPVR、MIP、SSD、VRT和仿真内镜,做VRT和MIP时可选用工作站中预设的颈动脉重组模板。
(六)注意事项
增强扫描后,应留观15~60分钟,以观察有无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