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长期照护与康复指导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人口老龄化及其流行病学

现代社会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重挑战,老年人口急速膨胀。以美国为例,在20世纪初,每25名美国人中有1名在65岁及其以上,到1994年每8名中有1名,到2030年将是每5名中有1名,老年人口将达到8 000万。老年人急速增加不只在美国,许多发达国家也是如此,如意大利、日本、德国、瑞典、英国,现今老年人也已占总人口20%以上。就是在发展中国家,老年人人口也是增长最快的部分。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截至2015年底,全国≥60岁老年人口2.22亿,占总人口的16.1%,其中≥65岁人口1.44亿,占总人口的10.5%。我国老龄化有以下6个特点:①规模巨大:目前我国老龄人口相当于日本人口(1.9亿),2025年相当于美国人口(3亿),2040年近4亿;②增长迅速65岁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升到14%,大多数发达国家至少用了45年的时间(法国130年、美国79年、瑞典85年、英国45年),而我国只用了27年就完成这个历程;③地区失衡:老龄化程度东部地区明显快于西部;④城乡倒置:老龄化发展分布不均衡,发达国家城市老龄化高于农村,而我国农村老龄化发展趋势比城市更为迅猛。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比例高于城镇1.24%,城乡倒置将持续至2040年;⑤女性多于男性:>60岁人口男女性比例为1:1.058(2015年国家统计局数据),而女性老年人的60%都是80岁以上的人口;⑥未富先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老龄化同步(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一般为5 000~10 000美元),我国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对社会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方式、健康与疾病流行模式均带来巨大影响。

由于增龄所致的生理功能变化,老年人身体各系统功能均呈退行性改变,健康水平和躯体功能下降,失能和残疾的风险增大。而我国快速的老龄化导致老年人的患病、失能、失智和生活质量下降的问题较西方发达国家更为突出。研究表明,我国老年人口的慢性病患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从2003年的50.1%上升至2008年的59.5%,而到了2013年,≥60岁老年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达到了58.3%,在各年龄组、性别、地区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截至2014年底,我国失能老年人接近4 000万,在老年人群中,居前3位的慢性病依次为高血压(65.4%),糖尿病(28.5%)和冠心病(27.5%);老年共病(老年人在器官老化基础上,由多种诱因激发,出现大于等于2个器官急慢性疾病,进而序贯或同时发生功能障碍或衰竭)的患病率在65岁的人群中为55%~98%。

随着老年人口增加,患慢性病及活动受限的自然多了,特别是现代医学的进步,在治疗急性病和挽救生命方面获得成功,却伴随着大量慢性病和功能障碍的增加,例如关节炎、骨质疏松伴骨折、脑卒中、截肢和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等,这些都是导致老年人残疾的常见原因。

老年人病残常是多发交织,互相作用,加上个体老化的影响,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康复干预,常常进行性加重。原本是功能独立的老年人得了急性病,可能很快在运动、认知、大小便、饮食等方面变得依赖,并不一定有典型的临床表现,这种现象称为“疾病的功能性表现”。正因症状表现不典型,对老年人患病发生误诊或忽略漏诊的机会较多。发生忽略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患者、亲属乃至医护人员存在一定偏见,认为老年人的某些症状表现一概是老化的必然结果,他们不了解老化的个体差异,不了解老年人功能障碍及其危险因素乃是可能遏制和逆转的,因而抱消极态度,对患者的主诉和表现不予深究,最终失去康复良机。

(房中华 吉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