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推动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建议
(1)完善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抓住“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战略机遇,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社会组织等机构,集中人才、资金等资源,加快攻克新材料领域关键共性核心技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增强“双循环”能力。加快新材料专用装备和工艺的研发,提升材料基础制造工艺水平,保障关键原辅材料供应链安全,加快发展与新材料相关的工业母机、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提升新材料装备制造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弥补基础科学研究短板,强化底层基础技术研发。开展新材料中试基地建设,加大中试环节支持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推动新材料科研成果跨越“死亡之谷”。完善政产学研用体系,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研发合作,打造新型研发机构或平台,推动科研成果市场化应用。深化国内外新材料科技交流与合作,依托“一带一路”建设,拓展国际新材料领域技术、资本等合作空间,夯实新材料供应链基础,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实现开放创新。
(2)深化产用结合,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加快国内大循环,坚持需求牵引,强化产用结合,推动新材料生产企业、应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围绕产业链短板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形成材料、工艺、装备同步研发与应用,增强产业链韧性,保证产业链安全性和完整性。有序推进国家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填补产用衔接空缺,推动新材料产业上下游协同创新,缩短开发应用周期,实现新材料与终端产品同步设计、系统验证。围绕国防安全和重大工程建设需求,组织新材料生产和应用企业,实施补短板工程,建立面向重大需求的新材料开发应用模式,形成上下游协作配套、共同实施重大项目的合作模式,解决关键材料“卡脖子”问题。围绕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消费升级需求,着眼于新基建、航空航天、海工装备与船舶、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重点行业对材料的需求,搭建产用合作平台,加强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优化新材料性能。围绕5G、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需求,鼓励材料上下游企业联合开展产业化应用技术攻关,选择重点领域适时开展应用示范,抢占新兴技术发展先机。
(3)推动高质量集聚,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
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发挥我国市场规模和结构优势,吸引全球人才、资本、技术等资源集聚,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新材料产业空间布局,提升我国新材料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逐步培育世界级新材料产业集群。推动优势新材料企业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提高新材料产业集中度,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企业集团,支撑一批创新创业型中小企业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生态完善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推动跨区域协作和融合发展,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的利益共享和分配机制,打通区域内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形成集群内上下游各类企业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提升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质量。加强新材料产业集群品牌建设,制定产业集群品牌发展战略,探索产业集群品牌共建共享的路径,促进企业品牌与产业集群品牌互动发展,增强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坚持中央引导和地方主导相结合,国家层面出台支持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的专项政策,优选若干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地区,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试点工作。重点推动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颇具规模的综合性新材料产业集群开展培育试点,形成在技术创新、产业规模和品牌价值方面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4)完善支撑体系,优化产业生态环境
健全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产业链配套,提升产业服务能力,实现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新材料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质量技术、安全生产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工业基础软件和材料设计软件,健全新材料产业质量基础支撑体系。完善新材料标准体系,加快新材料产品、测试、评价、质量标准的制修订,加快新材料团体标准发展,加大团体标准应用示范和采信力度。完善新材料统计体系,推进新材料产业统计分类目录和统计制度应用,开展新材料产业年度摸底调查。健全新材料产业服务平台体系,完善以生产应用示范平台、测试评价平台、产业资源共享平台、制造业创新中心为代表的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推动以生产企业、下游用户、科研机构、投资机构、基金平台等多方力量参与的市场化建设运营的平台经济体发展。加强新材料知识产权保护,推进新材料领域专利导航、知识产权评议试点、知识产权风险评估与预警等工作。加强新材料人才培育与团队建设,鼓励企业和高校、职业院校等联合培养一批新材料领域产业工人、技术骨干和创新团队,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境外培训。完善金融配套,充分利用好中小企业资金、先进制造业资金等,广泛调动社会资金,支持新材料研发、成果转化、初期市场培育等环节。
曾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赛迪智库材料工业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新材料产业战略与政策、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等研究,参与了《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多个国家政策的制定工作,主持过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及北京市、黑龙江省、江西省等有关新材料课题20多个,发表新材料领域论文2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