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中国印染行业分布趋势及整体特点
广义的纺织业产业链如图1-1所示。纺织品的原料主要有棉花、羊绒、羊毛、蚕茧丝、化学纤维、羽毛羽绒等。其中,在上游产业中麻纺、毛纺、丝绢纺分别在麻脱胶、洗毛、缫丝等工段产生量较多的废水;中游产业的织造(仅喷水织机工艺)、印染产生大量的废水,其中印染精加工指对纺织物进行物理、化学处理过程的综合;下游产业主要有服装业、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其中成衣水洗工艺的生产工段会产生量较多的废水。
图1-1 广义的纺织业产业链
纺织工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我国是世界纺织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产业链最完整、门类最齐全、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根据2016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我国纺织品出口总额占世界总量的比重已从2000年的10.42%上升到2015年的38.60%,2016年后产量有所回落。我国纺织企业数量目前已超过15万家,其中中小企业为数众多,占90%以上,在纺织企业中占了很大比重。2018年,我国纱产量2958.94万吨(图1-2),布产量657.26亿米(图1-3)。近年来,我国化学纤维及纯化纤布产量总体呈现较快增长态势,2009年我国化学纤维总产量为2747.28万吨,至2018年达到5011.09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20%(图1-4)。化学纤维布产量也由2005年的110亿米增长至2014年的187.96亿米,增长70.87%。
图1-2 2009—2018年我国纱产量(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纱包括棉纱、棉混纺纱、纯化纤纱,不包括棉线、代用纤维纱和手工纺纱)
图1-3 2009—2018年我国布产量(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布包括棉布、棉混纺布、纯化纤布,不包括代用纤维布、手工织布)
图1-4 2009—2018年我国化纤产量(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按生产工艺的不同,纺织工业可分为纺前纤维加工(不含化学纤维制造)、纺纱、织造、印染以及织物功能整理等。从原材料方面区分,主要可以分为棉纺织、毛纺织、麻纺织、丝绢纺织、化纤纺织等。2017年我国纺织行业主要大类产品产量情况如表1-1所示,全行业3.9万家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935.6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较2016年提高0.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3768.8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较2016年提高2.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销售利润率为5.5%,高于2016年同期0.2个百分点;产成品周转率为20.8次/年,总资产周转率为1.5次/年,均与2016年同期基本持平;三费比例为6.5%,略高于2016年同期0.1个百分点。
表1-1 2017年纺织行业主要大类产品产量情况
注:1.化纤、纱、布产量为全社会数据,其他产品产量为规模以上企业数据。
2.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我国纺织企业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山东、广东、福建东部沿海五个省份,企业集中度较高。长期以来,这些地区充分运用市场化机制,凭借地域优势、专业化市场以及完备配套设施等有利条件,形成了从原料到最终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模式。表1-2~表1-4分别反映了近年来我国纺织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全国分布、纺织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全国区域分布以及我国纺织工业品生产的区域分布变化。我国纺织产业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产区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具有面向国际市场的地缘优势,加之在改革开放初期相对于内陆的优惠政策优势。这两大优势促进了沿海地区大量纺织企业的诞生和成长,并成为国际纺织产业转移的承接地。纺织产业逐渐形成了生产规模较为集中且相对稳定的三个主要产区:珠三角产区、长江三角洲产区和环渤海产区。
表1-2 2015年纺织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全国分布情况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中国印染行业协会。
表1-3 2015年纺织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全国区域分布情况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中国印染行业协会。
表1-4 2010年与2015年我国纺织工业品生产区域分布变化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中国印染行业协会。
印染精加工,是对纺织物进行物理、化学处理过程的综合。从社会分工上讲,印染行业是纺织工业中的一个细分行业。在不同细分行业中,印染工业量大面广,包括退浆、精练、漂白、丝光、染色、印花、整理等多道工序。如表1-5所示,近五年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印染布产量维持在500亿米左右,区域分布集中于浙江、江苏、山东、广东、福建东部沿海五个省份,企业集中度较高。
表1-5 2014—2018年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印染布产量地区分布情况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其他公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