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彩色图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舌诊

舌诊,是通过观察人体舌质、舌苔和舌下络脉的变化,以了解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诊察方法,又称望舌。舌诊在中医诊断学里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医独具特色的一种诊法。舌诊所搜集的临床资料比较客观,比较实用,是临床辨证论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

一、舌的形体结构

舌分为舌底和舌背(中医称为舌面)。舌底有舌下静脉,舌体是由肌肉和血脉构成的。解剖学的舌背以人字形界沟为界又分为舌根和舌体。我们望舌能望到的是舌体。舌体又分为舌根、舌边、舌中、舌尖,这个分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和五脏相配属。

舌面上一层半透明的黏膜、黏膜皱折成许多细小突起,称为舌乳头,包括丝状乳头、蕈状乳头、轮廓乳头、叶状乳头。其中丝状乳头最多,遍布舌头表面,微观上看像毛刷一样,白色软刺,负责感觉;蕈状乳头散在分布舌边、舌尖,一个个的小红粒粒,看上去像个小蘑菇,上面有味蕾,可以感受味觉,也负责感觉;轮廓乳头在舌根部,呈现人字形排列;叶状乳头呈现退化趋势,分布在舌头的侧缘的部位,成人的多萎缩了。

舌的上面有一层苔状物,这层苔状物中医称作舌苔。舌苔主要是由胃气蒸化形成的,所以中医说舌苔由胃气所生。因为舌苔的形成和胃气的关系比较密切,所以我们望舌苔就能够了解胃气的盛衰。

二、舌诊原理

(一)脏腑经络联系于舌

经络内联脏腑,外连肢体关窍,从而人体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五脏六腑通过经络与舌相连,所以五脏六腑的病变就可以反映到舌象上来。

在脏腑中,尤以心和脾胃与舌的关系最为密切。舌为心之苗窍,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舌居口中司味觉。

舌苔是由胃气熏蒸谷气上承于舌面而成,与脾胃运化功能相应,舌体赖气血充养,所以舌象能反映气血的盛衰,而与脾主运化、化生气血的功能直接相关。

此外,肝藏血、主筋,足厥阴肝经络舌本;肾藏精,足少阴肾经循喉咙,夹舌本;足太阳膀胱经经筋结于舌本;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其他脏腑组织,由经络沟通,也直接或间接与舌产生联系,因而脏腑一旦发生病变,舌象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所以,舌可以作为观察体内脏腑气血盛衰变化的窗口。

(二)舌面的脏腑分候

以五脏来划分,一般为:舌尖属心肺,舌边属肝胆,舌中心属脾胃,舌根属肾(图1-3)。

图1-3 舌面分候脏腑图

(三)气血津液充养于舌

舌为血脉丰富的肌性器官,有赖气血的濡养和津液的滋润。舌体的形质和舌色,与气血的盛衰和运行状态有关;舌苔和舌体的润燥与津液的盈亏有关。所以通过观察舌体的润燥,可判断体内津液的盈亏及病邪性质的寒热。

三、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舌诊的方法

舌诊操作要点简表

(二)舌诊的注意事项

望舌要注意光线的影响,食物或药物的影响,还有口腔以及伸舌姿势的影响。

四、舌诊的内容和正常舌象

(一)舌诊的内容

舌诊的内容主要包括望舌质和舌苔两方面。望舌质包括舌质的神、色、形、态四方面,以察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望舌苔包括诊察苔质和苔色两方面,以察病位的浅深、病邪的性质、邪正的消长。

(二)正常舌象

舌体柔软灵活,舌色淡红明润,舌苔薄白均匀,苔质干湿适中(图1-4)。简称“淡红舌、薄白苔”。正常舌象有一定范围,注意性别、年龄等。

图1-4 正常舌象图

(三)舌象的生理变异

(1)年龄性别因素:老年人舌偏暗,儿童偏淡嫩。

(2)体质禀赋因素:结合其他病理的特征,如无相应病理表现,则为先天所致。

(3)气候环境因素:夏季暑湿盛时,舌苔多厚,多见淡黄色;秋季燥气当令,苔多偏薄而干;冬季严寒,舌常湿润。

五、望舌质

舌质,即舌的本体,故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和脉络组织。望舌质包括观察舌的神、色、形、态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望舌神

舌之有神与否,主要表现在舌质的荣枯(图1-5,图1-6)与灵动方面。

图1-5 荣舌

图1-6 枯舌

(二)望舌色

舌色,即舌质的颜色。多分为淡红(图1-7)、淡白(图1-8)、红(图1-9)、绛(图1-10)、青紫(图1-11、图1-12)五种。

图1-7 淡红舌

图1-8 淡白舌

图1-9 红舌

图1-10 绛舌

图1-11 紫舌

图1-12 青紫舌

(三)望舌形

舌形,是指舌质的形状,包括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等方面的特征(图1-13~图1-30)。

图1-13 老舌

图1-14 嫩舌

图1-15 淡胖舌

图1-16 肿胀舌(红)

图1-17 肿胀舌(紫)

图1-18 肿胀舌(红点)

图1-19 肿胀舌(局部)

图1-20 淡瘦舌

图1-21 红瘦舌

图1-22 红瘦舌(舌尖红)

图1-23 红点舌

图1-24 芒刺舌

图1-25 裂纹舌(先天)

图1-26 裂纹舌(红)

图1-27 裂纹舌(淡)

图1-28 齿痕舌(一)

图1-29 齿痕舌(二)

图1-30 齿痕舌(三)

(四)望舌态

正常人舌体的动态可以概括为舌体是柔软的,活动是自如的。提示脏腑功能旺盛,气血充足,经脉调匀。常见病理舌态有痿软、强硬、歪斜、颤动、吐弄、短缩等,临床相对少见且病情较重。

六、望舌苔

舌苔是舌体上面的一层苔状物。角化和脱落细胞、食物残渣、唾液填充于丝状乳头间隙构成。中医学认为,舌苔为胃气蒸化胃中谷气、食浊所生。望舌苔包括两部分内容,苔质和苔色。

(一)望苔质

苔质指舌苔的质地、形态。临床上常见的苔质变化有薄厚、润燥、腻腐、剥(落)、偏全、真假等方面(图1-31~图1-46)。

图1-31 薄苔(一)

图1-32 薄苔(二)

图1-33 厚苔(一)

图1-34 厚苔(二)

图1-35 润苔

图1-36 滑苔

图1-37 燥苔(一)

图1-38 燥苔(二)

图1-39 腻苔(一)

图1-40 腻苔(二)

图1-41 腐苔

图1-42 脓腐苔

图1-43 剥苔(一)

图1-44 剥苔(二)

图1-45 类剥苔

图1-46 镜面舌

(二)望苔色

苔色的变化主要有白苔、黄苔、灰黑苔三类,临床既可单独出现,亦可相兼出现(图1-47~图1-60)。各种苔色变化需要参照苔质、舌色和舌的形态变化进行综合分析。

图1-47 薄白苔

图1-48 白厚苔(一)

图1-49 白厚苔(二)

图1-50 薄黄苔

图1-51 黄厚苔

图1-52 黄腻苔

图1-53 黄滑苔

图1-54 黄燥苔

图1-55 焦黄苔(一)

图1-56 焦黄苔(二)

图1-57 灰苔

图1-58 灰黑苔(一)

图1-59 灰黑苔(二)

图1-60 黑腻苔

七、望舌下络脉

正常人的舌下络脉(图1-61),第一,长度不超过舌下肉阜与舌尖连线的五分之三;第二,暗红或淡紫色的;第三,直径不超过2.7mm。

图1-61 正常舌脉

望舌下络脉主要观察其长度、形态、色泽、粗细、舌下小血络等变化(图1-62~图1-64)。

图1-62 细淡舌脉

图1-63 青紫舌脉(一)

图1-64 青紫舌脉(二)

望舌下络脉的方法是:让患者张口,将舌体向上颚方向翘起,舌尖轻抵上颚,勿用力太过,使舌体自然放松,舌下络脉充分显露。首先观察舌系带两侧大络脉的长短、粗细、颜色,有无怒张、弯曲等异常改变,然后观察周围细小络脉的颜色、形态有无异常。舌下络脉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于色泽和形态两方面。

八、舌象分析要点与舌诊意义

(一)舌象分析的要点

1. 察舌的神气和胃气

舌象有神气、有胃气者,说明病情较轻,正气未衰,或疾病虽重,但预后较好;舌象无神气、无胃气者,说明病情较重,或不易恢复,预后较差。

2. 舌体与舌苔要综合分析

一般认为,舌质颜色、形态主要反映脏腑气血津液的情况;舌苔的变化,主要与感受病邪和病证的性质有关。所以,察舌质可以了解脏腑虚实、气血津液的盛衰;察舌苔重在辨别病邪的性质、邪正的消长及胃气的存亡。临床诊病时,不仅要分别掌握舌质、舌苔的基本变化及其主病,还应注意舌质和舌苔之间的相互关系,综合起来进行判断。

(1)舌苔或舌质单方面异常 一般无论病之新久,提示病情尚属单纯。

(2)舌苔和舌质均出现异常 一般有两类。

① 舌质与舌苔变化一致:提示病机相同,所主病证一致,说明病变比较单纯。

② 舌苔和舌质变化不一致:舌质与舌苔不一致,甚至相反的变化,多提示病因病机比较复杂,此时应对二者的病因病机以及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

3. 舌象的动态分析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无论外感或内伤,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变动过程,舌象作为反映疾病的敏感体征,亦会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通过对舌象的动态观察,可以了解疾病的进退、顺逆等病变势态。

(二)舌诊的临床意义

舌诊简便易行,舌象的变化能较客观准确地反映病情,可作为诊断疾病、了解病情的发展变化和辨证的重要依据。

1. 分析病位浅深

一般情况下,病邪轻浅多见舌苔变化,其苔质偏薄,提示病邪多在体表;而病情深重可见舌苔舌质均可发生明显的改变。

2. 区别病邪的性质

不同的病邪侵袭人体,其舌象特征表现各不相同。

3. 判断邪正的盛衰

正气之盛衰,可在舌象方面反映出来。

4. 分析病势进退

通过对舌象的动态观察,可测知疾病发展的进退趋势。

5. 推测病情预后

舌荣有神,舌面有苔,舌态正常者,为邪气未盛,正气未伤,胃气未败,预后较好;舌质枯晦,舌苔无根,舌态异常者,为正气亏虚,胃气衰败,病情多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