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PLC电路设计
2.2.1 DI/DO接口电路
PLC的基本功能是开关量逻辑顺序控制,其输入/输出信号以开关量输入/输出(简称DI/DO)为主,因此,电路设计侧重于DI/DO连接。需要说明的是,DI/DO实际上是英文data inputs/data outputs的缩写,其直译应为数字输入/数字输出,但是,为了避免与中文的“十进制数字”混淆,本书均使用开关量输入/输出的名称。
PLC的电路设计非常简单,电气设计时,只需要根据PLC的DI/DO的连接方式及接口电路,正确连接外部输入/输出信号,便可保证系统正常工作。DC24V输入/输出是PLC的标准连接方式,其接口电路原理和信号连接方式如下。
(1)DI接口电路与连接
PLC的DI接口电路原理如图2.2.1所示,DI信号的标准输入电压为DC24V。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输入抗干扰能力,输入接口电路一般都采用光电耦合器件(optical coupler,简称光耦)进行电隔离与电压转换,并设计有RC滤波、状态指示、稳压等辅助电路,因此,输入信号通常有数毫秒(ms)的延时。
图2.2.1 DI接口电路原理
PLC的DI接口电路所使用的光耦为电流驱动。一般而言,DI的最大工作电流通常为20mA左右,当输入电流大于3.5mA时,光敏三极管便可饱和导通,PLC的输入状态成为“1”;当输入电流小于1.5mA时,光敏三极管便能截止、PLC的输入状态成为“0”。因此,为了保证接口电路的可靠工作,通常将DI信号ON时的输入电流设计为1~5mA。
在图2.2.1所示的接口电路上,DI信号既可从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端B输入,也可从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端A输入。
当DI信号从连接端B输入时,输入驱动电流将从PLC流向外部,然后,在外部“汇总”后返回PLC,形成电流回路,这样的连接方式称为“汇点输入”;形象地说,输入驱动电流是从PLC输入点向外部“泄漏”,故又称“漏形输入(sink input)”。
当DI信号从连接端A输入时,所有DI信号的连接端B可并联为公共端,电流从输入端流入PLC后,通过公共端B返回外部电源,采用这种连接方式时,DI信号需要带输入驱动电源,因此,称为“源输入(source input)”连接方式。
为了便于用户选择,PLC的输入接口电路有时使用图2.2.2所示的双向光耦器件,这样的接口电路既可如图2.2.2(a)所示,连接成汇点输入方式,也能按图2.2.2(b)所示,连接成源输入,故称为“汇点/源输入”通用输入连接方式。
图2.2.2 汇点/源通用输入连接
(2)DO接口电路与连接
PLC的DO输出形式主要有继电器触点输出、双向晶闸管输出、晶体管输出3类。
继电器触点输出既可连接直流负载,也能连接交流负载,且驱动能力较强,因此,在通用PLC上使用相当普遍。但是,由于继电器触点存在接触电阻和压降,因此,一般不能用于DC12V/3mA以下的小电流、低电压电子信号驱动。此外,继电器的体积较大、动作时间较长、使用寿命较短,因此,通常也不能用来驱动频繁通断的负载。
双向晶闸管输出也具有交、直流通用的优点,相对于继电器而言,其体积较小、动作时间较短、使用寿命较长,因此,多用于开关频率高的交流感性负载驱动。
继电器触点输出、双向晶闸管输出的连接方法与普通继电器触点并无区别,并且在数控系统集成PMC上的使用极少,本书不再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晶体管输出具有速度快、体积小、寿命长、成本低等诸多优点,但它只能用于直流负载驱动,且驱动能力较小,因此,被广泛用于电子信号驱动;数控系统集成PMC的DO输出一般都为集电极开路晶体管输出。
PLC的晶体管输出有图2.2.3所示的NPN集电极开路型输出和PNP集电极开路型输出两种,图中的三极管在实际PLC上可能为MOS或其他器件。
图2.2.3(a)为NPN晶体管集电极开路型输出接口电路原理图。连接端L-为输出公共端,应与负载驱动电源的L-(0V)端连接;Q为DO输出负载连接端,Q端与PLC的+24V电源间呈隔离状态。当PLC输出为“1”时,晶体管饱和导通,DO输出端Q与公共端L-接通,负载驱动电流可从输出端Q流入PLC、从公共端L-返回驱动电源,形成电流回路。
图2.2.3 晶体管集电极开路型输出
图2.2.3(b)为PNP晶体管集电极开路型输出电路原理图。连接端L+(+24V)为输出公共端,应与负载驱动电源的DC24V端连接;Q为DO输出负载连接端,Q端与PLC的0V间呈隔离状态。当PLC输出为“1”时,晶体管饱和导通,DO输出端Q与公共端L+接通,负载驱动电流可从公共端L+流入PLC,由输出端Q返回驱动电源,形成电流回路。
2.2.2 汇点输入连接
(1)触点信号连接
PLC的直流汇点输入与按钮、开关、接触器及继电器等机械触点的连接电路如图2.2.4所示,输入触点的一端与DI输入端连接,另一端汇总后连接到PLC的0V公共端COM(L-),DI输入驱动电源通常由PLC提供。
图2.2.4 汇点输入连接
汇点输入的原理如图2.2.5所示,输入驱动电源一般由PLC提供,输入限流电阻通常为3.3~4.7kΩ。由图可见,当输入触点K2闭合时,PLC的DC24V与0V(COM)间可通过光耦(发光二极管)、限流电阻、输入触点K2、公共端COM(0V)形成回路,光敏管饱和导通,PLC输入状态为“1”。
图2.2.5 汇点输入原理
汇点输入的优点是连接简单,且不需要外部提供输入驱动电源,因此,日本生产的各类控制装置大多采用汇点输入连接方式;其缺点是如果PLC的输入连接线出现对地短路故障,PLC可能会有错误的“1”信号输入,从而导致程序执行错误,引起设备的误动作。
(2)无触点信号连接
接近开关、温控器、变频器等控制器件及装置的输出信号,通常为晶体管集电极开路输出的无触点信号,这些信号作为PLC输入连接时,需要根据信号的输出形式及PLC的输入连接方式,进行正确的连接。
①NPN集电极开路信号。输出为NPN晶体管集电极开路驱动的无触点信号作为PLC输入时,可直接与采用汇点输入的DI连接端进行图2.2.6所示的连接;接近开关、温控开关等无源器件的电源也可由PLC提供。
图2.2.6 NPN集电极开路信号的汇点输入
PLC对输入装置的信号输出驱动能力要求为:
式中 Iout——信号输出驱动能力,mA;
Ve——输入电源电压,V;
Ri——限流电阻,kΩ。
对于DC24V汇点输入标准电路,Ve=24V,Ri=3.3kΩ,可得到PLC对输入装置的信号输出驱动能力要求为Iout≥7mA。
②PNP集电极开路信号。PNP集电极开路输出驱动的信号作为PLC输入信号时,不能与汇点输入DI连接端直接连接,它必须经过转换才能连接到汇点输入DI连接端。作为最简单方法的转换方法,可在PLC的DI连接端与0V公共线COM间,增加一个图2.2.7所示的输入电阻R(俗称下拉电阻),为DI输入驱动电流提供回路。
图2.2.7 PNP集电极开路信号的汇点输入
增加输入电阻后,PLC的输入状态将与输入信号的状态相反。因为,当输入装置的输出信号ON时,其输出电压为+24V,DI输入光耦的发光二极管不能产生驱动电流,因此,PLC的输入状态为“0”;但是,当输入装置的输出信号OFF时,DI输入光耦的发光二极管可通过限流电阻、输入电阻、公共端COM形成回路,PLC的输入状态为“1”。
输入电阻R的阻值可根据PLC的输入驱动电流、限流电阻值计算确定,如取光耦发光二极管的导通压降为0.7V,其计算式如下:
式中 R——输入电阻,kΩ;
Ve——输入电源电压,V;
Ii——DI输入工作电流,mA,工作电流必须大于DI信号ON的最小输入电流;
Ri——限流电阻,kΩ。
例如,对于DC24V汇点输入标准电路,Ve=24V、Ri=3.3kΩ,如取Ii=5mA,计算得到的输入电阻为R=1.36kΩ,故可取R=1.2kΩ等标准阻值。
DI输入端增加输入电阻后,输入电阻将成为信号输入装置的工作负载,因此,对输入装置的信号输出驱动能力要求将变为:
式中 Iout——信号输出驱动能力,mA;
Ve——输入电源电压,V;
R——输入电阻,kΩ。
对于DC24V汇点输入标准电路,Ve=24V,Ri=3.3kΩ,如取输入电阻R=1.2kΩ,可得到输入装置的信号输出驱动能力要求为Iout≥20mA。
2.2.3 源输入连接
(1)触点信号连接
PLC的源输入与按钮、开关、接触器及继电器等机械触点的连接电路如图2.2.8所示,输入触点的一端与DI输入端连接,另一端汇总后连接到输入电源+24V公共端L+;DI输入驱动电源一般由外部提供,输入驱动电源的0V端L-必须与PLC的0V端连接,以形成电流回路。
图2.2.8 源输入连接
源输入的接口电路原理如图2.2.9所示,输入驱动电源一般由外部提供,输入限流电阻通常为3.3~4.7kΩ。由图可见,当输入触点K2闭合时,输入驱动电源可通过输入触点K2、限流电阻、光耦(发光二极管)、PLC的0V端,形成电流回路,光敏三极管饱和导通,PLC输入状态为“1”。
图2.2.9 源输入接口电路原理
源输入是欧美国家常用的输入连接方式。采用源输入连接时,即使DI输入连接线出现对地短路或断开故障,都不会导致PLC出现错误的“1”信号输入,因此,其可靠性相对较高;但其输入驱动电源通常需要外部选配,系统稍有提高。
(2)无触点信号连接
①PNP集电极开路信号。输出为PNP晶体管集电极开路驱动的无触点信号作为PLC输入时,可直接与采用源输入的DI连接端进行图2.2.10所示的连接;接近开关、温控开关等无源器件的电源也可由PLC提供。
图2.2.10 PNP集电极开路信号的源输入
PLC对输入装置的信号输出驱动能力要求与汇点输入相同,对于DC24V汇点输入标准电路,要求Iout≥7mA。
②NPN集电极开路信号。NPN集电极开路输出驱动的信号作为PLC输入信号时,不能与源输入DI连接端直接连接,它必须经过转换才能连接到源输入DI连接端。作为最简单方法的转换方法,可在输入装置的信号输出端与DC24V电源线L+间,增加一个图2.2.11所示的输出电阻R(俗称上拉电阻),为DI输入驱动电流提供回路。
图2.2.11 NPN集电极开路信号的源输入
增加输出电阻后,PLC的输入状态将与输入信号的状态相反。因为,当输入装置的输出信号ON时,其输出电压为0V,DI输入光耦的发光二极管不能产生驱动电流,因此,PLC的输入状态为“0”;但是,当输入装置的输出信号OFF时,驱动电源可通过输出电阻、限流电阻、DI输入光耦的发光二极管、0V端形成回路,PLC的输入状态为“1”。
输出电阻R的阻值计算方法与汇点输入的输入电阻相同,对于DC24V汇点输入标准电路,输出电阻大致为1.2kΩ。
同样,增加输出电阻后,输出电阻将成为输入装置的输出工作负载,因此,对输入装置的信号输出驱动能力要求也将相应提高,其计算方法与汇点输入相同,对于DC24V汇点输入标准电路,要求Iout≥20mA。
2.2.4 DO信号连接
晶体管输出具有速度快、体积小、寿命长、成本低等诸多优点,但它只能用于直流负载驱动,且驱动能力较小,因此,被广泛用于电子信号驱动;数控系统集成PMC的DO输出一般都为集电极开路晶体管输出。
晶体管输出的常用形式有NPN集电极开路输出和PNP集电极开路输出两种。其连接方法分别如下。
(1)NPN集电极开路输出
NPN集电极开路输出标准DO信号与线圈类感性负载的连接如图2.2.12所示。负载的一端与DO输出连接,另一端连接到公共连接线L+(驱动电源DC24V)上,DO的0V公共端COM与驱动电源0V端L-连接。为避免输出断开时的过电压,感性负载两端需并联续流二极管,为负载提供放电回路,避免输出晶体管断开时可能出现的过电压。
在图2.2.12所示的电路中,当PLC输出ON时,输出晶体管饱和导通,DO输出端与0V公共端COM接通,负载驱动电流可经负载,由DO连接端流入输出晶体管,再从公共端COM返回驱动电源,构成电流回路;当PLC输出OFF时,输出晶体管截止,DO输出端呈“悬空”状态,负载无驱动电流。
图2.2.12 NPN集电极开路输出连接
NPN集电极开路输出的标准DO信号作为其他控制装置输入信号时,如果其他控制装置的输入采用汇点输入连接方式,两者可直接连接;其连接方法与前述PLC汇点输入的无触点信号连接相同(参见图2.2.6);如果其他控制装置的输入采用源输入连接方式,则需要在PLC的DO输出端安装输出电阻(上拉电阻),其连接方法与前述PLC源输入的无触点信号连接相同(参见图2.2.11)。
(2)PNP集电极开路输出
PNP集电极开路输出标准DO信号与线圈类感性负载的连接如图2.2.13所示。负载的一端与DO输出连接,另一端连接到公共连接线L-(驱动电源0V)上,PLC的0V公共端COM与驱动电源0V端L-连接;感性负载两端同样需要并联续流二极管,以避免输出晶体管断开时可能出现的过电压。
图2.2.13 PNP集电极开路输出连接
在图2.2.13所示的电路中,当PLC输出ON时,输出晶体管饱和导通,DO输出端与PLC的DC24V公共端+24接通,负载驱动电源可由公共端+24流入,经输出晶体管,从DO输出端流出到负载,并从公共连接线L-返回驱动电源,构成电流回路;当PLC的输出OFF时,输出晶体管截止,DO输出端呈“悬空”状态,负载无驱动电流。
PNP集电极开路输出的标准DO信号作为其他控制装置输入信号时,如果其他控制装置的输入端采用源输入连接方式,两者可以直接连接;其连接方法与前述PLC源输入的无触点信号连接相同(参见图2.2.10);如果其他控制装置的输入端采用汇点输入连接方式,则需要在其他控制装置的输入端安装输入电阻(下拉电阻),其连接方法与前述PLC汇点输入的无触点信号连接相同(参见图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