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报考大学重要问题解答
一、2021年高考热点解读
1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颁发对2021年高考及志愿填报的影响
2020年10月,国家颁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方案指出,要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破除“唯文凭”弊端。方案提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改变人才“高消费”状况,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聘,要按照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考条件、确定学历层次,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作为限制性条件。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企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聘、职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学校毕业生同等对待。
上述要求,明确说,就是不要在招聘工作中强调要招聘某些学校的学生,要一律平等对待所有的大学,包括职业院校。在今后的招聘和城市落户政策及招聘广告中,不能把大学分类,不能再要求“211”“985”、教育部直属大学、“双一流”大学、外国留学等条件,否则,就是违规。今后,所有大学生应聘、就业、落户等一律平等,看的就是你真实的能力和水平。这是对中国的高考、大学、就业和人生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和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
该《方案》对2021年的高考和志愿填报将产生影响,考生和家长不会再为了上一个“211”大学而绞尽脑汁;考生和家长也不会为了非要读一个“双一流”大学而放弃自己喜爱的专业。高考后选大学,选专业的压力会降低,人们的心态将回归真实和自然,选一个适合自己的大学和自己喜欢的专业,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地区和城市,不再一味追求名校。同时注意,名校效应还将长期存在,在选择大学时要全面考虑。
《方案》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给予与其它院校同等对待的地位,无异会提高职业教育院校和其毕业生的地位,报考职业院校的热情和信心会增加。
2 2021年高考招生新趋势
(1)医学类专业的报考竞争将加剧。由于2020年的新冠疫情,展现了医务工作者工作的重要性,也引起了国家和全国人民对医务工作者及其工作的更加重视和尊重,国家必将扩大对医疗系统的建设和投资。因此,2021年的高考,那些曾犹豫是否报考医学类专业的学生必将积极报考医学类专业,特别是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等专业。
(2)由于2020年的新冠疫情和国际形势的变化,那些曾计划出国留学的高中生将部分改变留学计划,选择在国内就读大学,这也会引起国内高考竞争的加剧。由于这些曾计划留学的高中生曾强化英语学习和培训,他(她)们的英语水平较强,很可能报考那些对英语水平要求较高的、国际化程度较高的本科专业,如英语、翻译、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会计、国际商务、金融学、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必将在这些专业中增加一些竞争,这是2021年高考填报志愿时应该考虑和注意的。
(3)报考航空航天类专业的热情增加。预计2021年初,我国发射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将登陆火星;同时,我国的空间站也要进入发射建造阶段,必将引起全国人民的热情关注,加上媒体舆论的大量报道和专家的评论,必将掀起新一轮航天和太空探测热。因此,肯定会激起一些年轻人的太空梦想,对报考航空航天类专业的热情增加,这将对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航空航天类强校的相关专业产生积极影响。2021年的考生也应该注意到这一点。
3 2021年职业教育将持续火热
我国已进入了整体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有强烈的发展要求,对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型人才有大量的需求。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美国海关对中国输美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中国产商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降低,势必会让一些生产中低端产品的生产商搬迁自己的工厂到东南亚等人工成本更低的国家继续生产销美产品,如纺织工业、服装鞋帽的生产、家具的制造、小家电的生产等。留在国内继续生产的企业也势必要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和使自己的产品升级换代,走高端产品生产的路径,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保持及扩大自己产品的销售市场。既然走高端产品生产的路径,就必将提高生产者的技术水平和能力,这就需要大量的高技术高技能的生产者,这一趋势在较长时间内不会改变。相关从业人员必将提高自己的能力,经过再培训再就业,进入生产高端产品的工厂工作,如手机生产厂、通信设备生产厂、智能设备生产厂、医疗仪器生产厂等。产业要实现从低端向高端的提升,人员也必须从低技能向高技能进阶,这就是职业教育的责任。当前,我国有500多万高技能人才的缺失,随着产业的升级,缺口会更大,大力培养培训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是国家的当务之急,也是大国竞争的需要。
在全部行业中,知识和技能更新最快的应该是计算机、软件、通信、电子商务、自动控制和电子电力行业,在这些行业的从业者或想进入这一行业的人要高度重视自己的职业进步,也就是不断地学习,从而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适应更高的工作需要;其次是机械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化工生产、教育培训等行业。
国家已在2019年的高考招生中增加100万职业学院学生招生名额,2020年及以后也将继续扩大。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以下简称《方案》),目前,教育部、人社部等部门高校都在认真学习该《方案》的精神和内容,为2000年及以后的国家职业教育教育改革打下思想和行动基础。《方案》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把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到“没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的地位。《方案》以落实和改革为主基调,提出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高度重视《方案》的学习和贯彻落实工作,结合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贯彻措施,全面做好技能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使用、激励等工作,着力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技能振兴与发展。《方案》提出,国务院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适时组织清理调整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歧视政策,推动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并提高职业技能人才的待遇和精神鼓励。要求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各种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的社会影响力。把职业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中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实好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推动校企形成命运共同体;落实好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工作目标,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努力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国家要求加快培养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要扩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规模,扩大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
国家要求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探索长学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鼓励原来的独立学院(本三学院)和一些普通大学向应用型大学转变,改变教材、教法等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的资源和环境。其中开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是政策的一大亮点,改变职业教育只能是专科教育的传统思维模式,给职业教育高校的教师和学生莫大的鼓舞。
国家要求实施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要主动适应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等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要加强规范引导,尽快制订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培育一批优质的培训评价组织,做好职业院校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实施、管理、监督和考核。要突出重点领域,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启动试点,源源不断为各行各业培养亿万高素质的产业生力军。要结合1+X证书制度试点,探索建设“学分银行”,探索构建符合国情的国家资历框架,有序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通道。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国家将重点扶持和支持一些职业教育机构,到2023年,国家将遴选1000所左右优质中职学校和3000个左右优质专业、300所左右优质技工学校和300个左右优质专业,遴选300所左右省域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60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引导职业学校和龙头企业联合建设500个左右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也就是说,职业教育也要分出优胜者,给予大力支持。作为考生,要注意选择报考上述这些优质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注意询问和查证自己选择的学校是否是国家遴选的高水平职业教育机构。
报考职业院校的目的性强,就是在毕业后从事某一职业,所以,要认真对待,仔细思考自己的爱好、性格、能力甚至是体能,也要考虑自己的忍耐力,甚至是独立生活能力。首先考虑喜欢从事的职业,其次考虑喜欢的就业区域、城市和公司,做到精准学习和精准就业,提高学习时间和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育投入的收益。
目前,职业教育发达、就业市场也广阔的还是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中部的武汉、西部的成渝地区也有十足的后劲。作为年轻人,能够到相对发达的地区学习是不错的选择,首先能学到先进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先进地区的发展形势和脉络,开阔自己的眼界,为自己的长远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 “211”“985”“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大学对考生的影响继续走弱
“211”和“985”大学早已经是过去式了,在此再次谈起“211”和“985”大学是不是老调重弹?应该不是,因为仍有一些原“211”和“985”大学紧抱着“211”和“985”的名号不放,继续借用“211”和“985”的光环去吸引考生。
“211”和“985”大学建设是20世纪末,国家为改变中国大学整体严重落后的状况采取的一种较为粗放的发展手段。主要是有重点地增大投入、扩大地盘、合并搬迁、易名升级,以此带动所有的中国大学实现明显的面貌和形象改变。“211”和“985”大学建设主要是外延式的发展,即扩大规模,为以后的内涵式发展打下基础。“211”和“985”大学建设的目标基本实现,中国各大学无论从校园规模、校园环境、基础设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硬件条件已经具备,因此“211”和“985”大学建设项目也就没有必要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双一流”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大学建设,主要是为了促进大学的内涵发展,即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上上水平、上层次、创一流。
“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大学的建设是“211”和“985”大学建设的终结和升级,但光环作用大大降低,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沾光了,因为“211”和“985”是大学的整体建设,整个大学都是“211”和“985”大学,不管学习什么专业都是“211”大学或“985”大学毕业。而“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大学建设的是学科,你不读一流学科,就基本沾不上“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大学建设的光,这样一来,“211”“985”“双一流”和一流学科大学的影响自然就逐渐淡化了。
国家废除“211”和“985”大学建设,转而进行“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大学建设,除了考虑促进大学的内涵发展外,也是考虑促进大学的公平竞争。作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教育资金的投放总要有重点和轻重缓急,因此,先把大学分成不同的层次,管理、拨款、考核也就容易进行了,所以,把大学分类分级是教育管理部门基本的工作内容,不是为高考填报志愿而为,高考填报志愿是按照本一、本二和本三划分大学的,全国考生跟着热炒“211”“985”大学和“双一流”大学及一流学科大学,对其追捧和崇拜,没有太大的必要,客观对待和冷静分析就是了。
以前,“211”大学和“985”大学毕业生在某些大城市有落户优先权,随着户口制度的改革,落户的自由,“211”“985”大学和“双一流”大学及一流学科大学的吸引力也逐渐减小。
新时代下,国家的目标是建设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凡是人为和没有法律依据的认定和指定对利益格局的影响都将逐渐被消除,一切以市场检验为准,大学教育也是这样,否则大学就没有活力,没有竞争力。
5 取消高考加分政策
高考加分政策一直受到举国上下的议论和诟病,有人认为它可以及早发现和培养特殊才能人才,鼓励特别优秀学生的成长;但多数人认为,不合理的高考加分政策滋生了腐败,误导了中等教育,也给中学生施加了更多的不合理的额外负担。在更注重公平公正的新时代,在高考改革进一步深入的前提下,适时取消不合理的高考加分政策是正确的选择。
取消加分的项目是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的高中生。这些项目中最受诟病的是体育特长生加分,长期以来困扰了很多的家长和学生,受此影响,家长和学生都不情愿地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去参与这个加分项目,不但干扰了正常的加分测评,也给孩子增加了心理负担,也可能滋生招生腐败。在有些学校竟然有20%的高三学生是国家二级运动员,而来自普通家庭的孩子则成为不公平竞争的受害者。而省级优秀学生称号则更是被滥用。各类奥林匹克竞赛和科技竞赛虽然显得公平公正,但也不是参与者的真心所好和选择,带有严重的短期功利目的,实际上摧毁了孩子对科学和技术的真正兴趣。因为对科学的探索不是高中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高中生主要的任务是打好科学和文化的基础,发展自己的兴趣,树立远大的理想,磨炼坚强的意志。
在当前形势下,不同工作岗位的人们都得到了相应的经济回报,高考加分的合理性与正当性降低了,加分存在的意义已经不大了,还容易造成不公平。
加分不是最好的政策选项,多加几分虽然能让你读一个好大学,但可能读不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因为很多大学在录取时考虑加分,在分专业时并不考虑加分。作为家长和高中生,要全面和充分认识高考的加分政策,分数不是一切;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态,向上的、坚强的、勇敢的和不懈的奋斗精神比分数更重要。得不到加分的孩子也不要气馁和羡慕人家,得到加分的孩子也不要格外兴奋,更不能有不劳而获的心理,丧失拼搏精神更是要不得。保持心理强大,是你最好的态度和正确的选择,也是你成熟的表现。
6 文理分科的高考模式很快取消
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对高考制度的优点和缺点议论不止,特别是强制对文理分科的高考模式,过于僵化,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选择的发挥空间,不利于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如大学本科专业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和地质工程等专业,只招理科生,理科生高考只能选择理科综合,即只能选择考物理、化学和生物3科,而实际上选择考地理更为合适,但高考把地理这一科放在了文科综合,理科生不能选择考地理;还有大学本科专业哲学、考古学和建筑学等专业,高考招生要么招理科生,要么招文科生,号称“文理兼收”,本来就是文理科知识都需要的专业,却招不到文理科兼备的学生。学生的文理兼备和学术自由的思想在高中阶段和高考过程中就被禁锢了。
经过多年的探索、试验和试点,总算找到了一条路子,那就是所谓的3+3模式的高考,自2017年和2018年在上海市和浙江省实施后,将陆续在全国各省市推行这一模式。第一个3表示考生必考的语文、数学和外语3科,第二个3表示考生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科目中任选的3个考试科目。外语1科除了大多数考生考英语外,还有少量考生(如东北的部分考生)考俄语、日语和朝鲜语等, 3+3的高考模式实际上等同于2+4的高考模式,就是高考必考语文和数学2科,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英语、俄语、日语和朝鲜语中选择4科,但必须有一科是外语。
注意,在3+3高考模式中,后面的任选3科是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测评,只有参加高考的学生才允许进行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测评。这种测评不算高考项目,由各省市自己组织测评,但计入高考成绩,与必考的前3科,即数学、语文和外语的成绩一起作为高考录取的依据。同时要求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测评要在高考年的6月进行,为了组织和成绩评阅方便,大部分省份应该与高考同时进行这项测评。任选的3科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测评实际就是高考科目,所谓的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测评只是说法不同罢了。
在3+3高考模式中,必考的前3科每科的成绩是150分,合计450分;任选的后3科每科的成绩是100分,合计300分,前后两项的总分是750分。
根据新的高考和录取模式,任选的后3科考试称为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测试,总分是300分,既然叫等级测试,那最后的结果就是按照实际的考分划等级,即把实际得分进行转换,转换成5等和21级,招生的大学实际是按照这21级对应的分数进行实际录取操作的。这5等和21级见下表。
比如,李同学在选择了物理、化学、地理三门学科,分别考到了所有考生中比例的19%、3%和5%,那么可以根据表中得知,李同学三门等级分别计为B1、A2、A3,那么对应的分数就分别为85、97和94,这三个分数将会计入李同学的高考总分中。
我们国家在模式创新上进行了几十年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就是国家最伟大和最成功的模式,高考模式的改革要站在国家治理模式创新的角度去认识,也要站在新时代的角度去理解。
国务院在2014年9月颁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下,各省市区先后出台了本地的高考招生改革方案,其中上海市和浙江省于2014年率先启动,2017年正式实施;北京、江西、山东、辽宁、湖南、海南6省于2017年启动,2020年正式实施;河北、青海、四川、贵州、黑龙江、广东、江苏、西藏8省高考改革方案于2018年启动,将于2021年正式实施;广西、甘肃、宁夏3省改革启动时间定于2019年,也将在2022年正式实施。为什么在高考改革方案启动与实施之间有三年的时间差呢?是为高中三年的相应教学改革留足时间,也就是从高一开始,学校、教师和学生(包括家长)就知道三年后高考怎么考了,给高中生留足思想准备,不能突然袭击。
高考模式采用3+3模式,高考没有了文理科之分,但大学里的多数本科专业还是有文理科倾向的,如物理、天文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海洋科学等就属于理科范畴,要有物理基础,你高考不考物理,这些专业很难录取你;农学、植物保护、林学、生物学、医学、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水产养殖、草业科学和园林等专业与生物学紧密相连,你高考不考生物学,录取也有困难;像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航空航天工程和水利工程等专业属于工科范畴,也需要物理基础,当然更希望高考中选择考物理的学生来报考;像哲学、电子商务、工商管理、会计学、审计学、经济学、金融学、出版与编辑等专业没有明显的文理科属性,则对高考科目的要求不严格,选什么科目都可以报;等等。在实行3+3高考模式后,学生的选择机会多了,但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也高了,高中三年闷头学习不行了,你要提前了解大学的专业,了解大学的专业内容、特色和要求,了解自己考什么科目才能读自己喜欢的专业。高考改革了,选择自由了,对高中生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选择就意味着思考,选择就意味着判断,要提高你的认知能力,提高你的分析判断能力,提高你的独立自主能力,提高你的综合素质,这也是高考改革要达到的目的。高考模式的改革只是形式,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才是高考改革的本质。
别忘了!新的高考模式还有一个参考项,就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就是对高中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就、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给出评价结果,在高考录取中作为参考。
实行3+3的高考改革模式后,高中生更应该及早谋划自己的选考科目。从高一起,甚至更早,就要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选择自己要报考的大学专业,研究大学专业对考生报考科目的要求,结合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重点学习高考要选考的3个科目,做到三早,即早谋划、早选择、早努力!
7 招生批次要逐步合并最终取消
根据国家关于高考政策的战略规划,高考招生的招生批次将逐渐取消,近几年已经开始分步在一些省份取消本科三批的招生批次,也就是本三批次与本二批次合并成本二批次招生;上海则把本一和本二合并成一个批次,实际上没有了批次。
为什么高考录取要有批次呢?一方面,因为我国考生众多,招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且要求严谨无差错或尽量减少差错。分批次录取,就是分散录取,延长录取时间,有利于减轻在短时间内的招生工作量,便于使招生工作有条不紊地,有节奏地进行,从而也就减少了招生工作差错。
另一方面,我国广大的考生,尤其是农村考生和家长对我国的大学了解很少,不能分清大学的层次和教育质量,若没有分批次录取,有的学生可能填报的学校层次过高,从而落榜,而有的优秀考生可能填报的学校层次过低,从而优秀的大学不能择优培养,对国家和个人及家庭都是不好的结果。
通过划分本一、本二录取批次,也有利于国家引导一些考生报考一些国家紧缺或艰苦的专业学校,照顾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条件比较薄弱的学校,起到政策引导作用。
所以,以前的分批次招生和录取是十分必要的,是有合理性的。
既然分批次录取有合理性,对国家和个人都有好处,为什么还要逐渐取消分批次录取呢?主要是时代和社会在进步,信息化的社会逐步形成,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等能够很好地了解所有的大学,对全国的大学不再陌生。而分批次录取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例如,为什么把A大学安排在一批录取,而把B大学安排在二批录取,这有什么根据吗?有什么法律依据?显然是没有准确的根据和法律依据的,这对安排在二批录取的B大学是不公平的。在追求社会公平公正的时代,追求公平竞争的时代,这样的录取安排已经不合时宜了,不利于大学间的公平招生和公平竞争,是对招生工作的过多干预。再就是不利于大学毕业生在社会上的公平竞争,人为设置了层次,把大学和毕业生分成了三六九等。一些用人单位的人事和人力资源部门也为了简化工作或减少矛盾,规定只录取本一或本二招生批次学校的毕业生,缺少了发现人才的动力和公平合理用人的机制。大家知道,阿里巴巴公司的创始人马云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现杭州师范大学),腾讯公司的创始人马化腾也是毕业于深圳大学,这两人建立的都是世界级的互联网公司啊!
大学仅是人一生中的一个阶段而已,毕业后的奋斗才是真正的人生历练,国家和社会应该给每一个年轻人一个尽可能平等的竞争机会和良好的成长环境。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政府部门把大学分成不同的层次,倒是有一些大学根据自己的层次组建大学联盟,也有社会媒体和私人机构把大学分级排名,但权力不能插手其中。
中国大学的独立学院是在中国初级社会主义阶段普及大学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但中国大部分省份把独立学院安排在本科三批次录取,多年来,在社会上形成了固有思维模式,认为三批次毕业生质量差,有严重的就业歧视现象,这也要尽可能避免,给这批学生一个自信和宽松的学习和就业环境。
现在都是通过计算机和网上录取,录取工作量已大大减轻,从技术和硬件条件上,也允许录取批次合并,这也是各方面因素逐渐成熟的结果。
那么,一个省(市)的本三录取批次与本二录取批次合并对填报高考志愿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要明白的是本三招生批次与本二招生批次合并,在招生批次上只有本一和本二两个批次,但原来招本科三批次的独立学院还是存在的,独立学院的性质和高收费标准及毕业证书的格式不会改变。更改的只是招生程序,招生的大学该怎么收费,该怎么发毕业证书还是按原来的程序走,与就读的大学没有关系。
没有了本科三批,则本科二批的招生学校大大增加,甚至可以增加近一倍,本科二批的提档线则大大降低,好像考生填报大学的选择范围增加了,若你家境富裕,不考虑学费高低,确实有了较大的选择范围,其实以前也可以选择本三,只不过是分两步走罢了。对于广大的普通家庭的考生来说,则没有实质的变化,因为还是那些大学,还是那些考生,分两次选择的过程改成了一次选择。对于广大的考生,在选报大学前要搞清楚两个问题,一是自己的高考分数在一分一档中的位置,也就是搞清楚自己高考分数在本省的排名;二是要分清哪些大学是独立学院,独立学院是一所大学名称后面加某某学院,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河南大学民生学院等,还有的独立学院真正独立了,名称不跟在某一大学后面了,就叫某某学院,但学费很高,在每年10000元左右或以上。
只有本科一批和二批招生的省份,由于本科二批的分数范围扩大了,报考本科二批大学的考生要参考本科一批的分数控制线,对人口众多的省份,要想读一个理想的二本大学及其热门专业,高考分数一般要超过本一分数控制线20~30分,甚至50分以上;与本一分数控制线比较接近的考生,可以大胆地报考本二比较理想的大学,与本二控制线接近的考生可以冲一下公立收费较低的大学,但被收费高的独立学院录取的可能性高。如果把本一分数控制线到本二分数控制线之间的分数范围分成等宽的高、中、低三部分,你的高考分数在高分区,就可以放心报考收费较低的“大学”,若你的高考分数在中分区,就是危险区,就需要在收费较低的大学和收费较高的独立学院之间认真考虑了;若你的高考分数在低分区,报考收费较高的独立学院录取机会更大,也可以冲一下收费较低的公立大学,这里的公立大学一般是指省、自治区(市)属大学。
在本二填报志愿时,要认真查证某大学或学院的学费多少,以免有的独立学院没有说明自己的高学费而误导考生,凡是不知道学费的学院或大学,就一定不要填报,把握住这一点很重要。
虽然本科三批的录取逐渐取消,但独立学院还在,大部分独立学院作为二级学院仍然依附于公办大学,与公办大学的名称不一样,毕业证书也有区别,虽然不再称为本三毕业生了,没有了本三的就业歧视,是否会出现独立学院就业歧视,还有待观察。所以,广大的高考考生和家长不要盲目乐观,竞争永远是存在的,仅凭合并招生批次就能减少就业压力的想法有点过于乐观。
目前,全部高考本科批次(本一、本二和本三)合并为一个本科批即普通本科批的省市有山东、上海、辽宁、广东、天津和北京,普通本科批以外的批次是自主招生、提前批、特殊招生和少数民族地区招生等,但绝大部分考生属于普通本科批。
高考的二、三本批次合并录取进而一本、二本批次合并录取是一个高考录取的趋势,在今后的几年内都逐渐变成一个批次,即普通本科批。以前的一本学校、二本学校和三本学校在招生环节将成为历史,一本毕业生、二本毕业生和三本毕业生的称谓也将成为过去式,但大学的层次还是存在的,独立学院还是存在的,独立学院的高收费也不会降低,独立学院的毕业文凭一段时间内也不会与挂靠大学的毕业文凭一样,除非真正独立成为一所大学。大学就是大学,怎么还有人为的一本、二本、三本呢?把大学人为地分成等级也没有必要。
注意!无论高考怎么改革,模式怎么翻新,名称怎么变换,高中生唯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和文化知识,并自觉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各项能力。高考的竞争激烈程度永远不会变,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也永远不会变。
8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特点就是能集中国家的力量办大事,这也就意味着政府在很多领域都要起主导作用,从而推动各领域更快地发展壮大,赶超世界水平。
历史上的重点大学、“985”“211”大学都是政府主导的大学建设,2015年提出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大学建设是在汲取“985”“211”大学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中国大学建设更高层次的推进,2017年9月公布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大学名单。
一流大学是指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只有大学的多数学科成为世界一流学科,才可以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大学是指大学的某些或个别学科达到世界一流学科水平。
大学的建设和比较实际上是学科的建设和比较,而“985”和“211”大学建设虽然也是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但学科建设不够突出,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给“985”和“211”大学的经费的用途主要用在了买地和建楼上,到现在,硬件建设基本完成,也恰是需要重点考虑学科建设了。
新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大学建设是动态竞争机制,五年一个考核期,不能进步或倒退的学科就被剔除一流建设计划,其他学校或学科达到了一流水平就自动进入一流大学或学科建设。这也就更加公平,也真正有激励作用,从而调动各大学或学科创新发展的动力和积极性。
中国建设42所世界一流大学,其中又分为A类和B类两个层次。
A类是原39所985大学中的36所,它们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东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B类有6所,它们是: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
B类中的前三所是原“985”大学,后三所是原“211”大学。
据教育部介绍,考虑到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整体建设任务更重,示范效应更加明显,更需要提升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打破身份固化、激发建设活力,将一流大学区分为A、B两类。这样做主要是希望督促所有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加快改革、加快发展,并推动归入B类的高校正视差距、奋起直追。
“985”和“211”大学不是什么专业都好、都强,如是“985”大学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等经济管理类专业就不一定比一些财经大学的同样专业强。“211”大学的辽宁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也不一定比南京邮电大学、燕山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同样专业强。我们读大学读的是专业,不仅仅是大学,要综合考虑才是理智的选择。不理智的同样是用人单位,为了简单省事,少看简历,就要211大学的毕业生,人事部门也显得有成绩和光彩,都是不负责任和懒惰的行为。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和腾讯的创始人马化腾可都是普通高校的毕业生。
还有许多的学科信息需要考生和家长去认真了解,例如:作为文理科见长的复旦大学这次有一个一流学科——机械及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而在这方面一直是著名学科,为我国的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的西北工业大学的航空航天却不是一流学科;一直以理工科见长的华南理工大学,这次有一个一流学科——农学,而以农学见长的华中农业大学的作物学却不是一流学科,海南大学的作物学却是一流学科;以文史哲见长的山东大学和四川大学却没有一个文史哲学科是一流学科;“双一流”大学重庆大学只有一个自定一流学科;东北师范大学却有一个工科一流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比较有名的清华大学的艺术设计不是一流学科,同样有名的中国人民大学的新闻学也不是一流学科;著名的电子强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也不是一流学科,等等。
东北师范大学为什么会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仔细研究一下东北师范大学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真有两个研究晶体材料和功能材料的知名学者,在国内绝对一流人才,并且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吉林省的重中之重学科.是吉林省投大钱的学科,就是这个原因。有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山东大学也没话说了吧,都是从物理和化学学科分离出来的应用型学科,且东北师大的材料更有后劲。
如果全把有实力的老学科确定为一流学科,再给予更多的资金,那这些学科就会有两种情况发生:一是自我加压,不辜负国家对一流学科的期望和投资,快速推进自己一流学科的进步;二是自我陶醉,稍加努力别人就不会超过我,我永远是一流学科!
教育部和国家就怕出现第二种情况,将机会留给那些有后劲的一些大学的强势学科。大连理工大学的工程力学也不是一流学科,四川大学、中南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华南理工大学的建筑学,天津大学的土木工程,南开大学的理论经济学等也都不是一流学科,将来都有机会。
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和四川大学作为老牌名校只有理科一流学科,而没有文史哲一流学科,将来也都有机会竞争一流学科。
从一流大学的一流学科数量上看,谁最能快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第一轮重点支持的也就那么十几所,最看重的是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其次是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
在今后的高考志愿填报中,首先要注意区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大学,一流大学就42所,一流学科大学有95所。
在以后的高考志愿填报中,该如何考虑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大学呢?是不是不管什么专业优先填报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大学呢?当然不是。原来的“985”和“211”叫“985”“211”大学建设,整个大学都是“985”和“211”,不管什么专业,都能占光。这次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大学建设是针对学科的,强调的是一流学科建设,不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学科就要贬值。中央民族大学那么多专业,只建设一个民族学学科,其他学科,比如理工科就要贬值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也只有农林相关的学科列入一流学科建设,其他学科就很难再占光了。这就告诉报考者和用人单位,要擦亮眼睛,保持冷静,实事求是,去追寻真正的知识和学问,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不要再依赖和盲目追寻光环的效果。
这次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大学建设实际上给部分“985”和多数“211”大学打了一针镇静剂,也给社会上的浮躁和盲目追风泼了一盆冷水。
你是读一流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会计学,还是读一流学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的会计学呢?还是读普通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的会计学呢?显然,在可能的前提下,首选上海财经大学的会计学,选读东北财经大学的会计学也不算下策。你是读一流学科(经济学)大学辽宁大学的电子类学科呢?还是读普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的电子类学科呢?你是读一流学科(化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的化工学科呢?还是读普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的化工学科呢?建议读者或考生还是追求真正的学问和知识,在同等条件下,优选一流大学或一流学科建设大学。即便是同一个学科和专业,所学的内容也不同,就化工类学科来说吧,存在有机化工、无机化工、硅酸盐化工、煤化工等,你要擦亮眼睛,仔细查看所报的大学里的专业到底是学什么方向。
对于那些老牌子的大学,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已经形成,不管什么学科和专业,报考都没有什么问题,你就放心报考就是了,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
另外,全国大学共有28个材料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是一流学科总数最多的学科,招考和毕业的学生数量可能比较多,都是一流学科出来的学生,就业或深造竞争压力大不小。但也要考虑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学科方向,全国之所以有28个一流学科,可能也是考虑了这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学科,有焊接、铸造、热处理、锻造、冲压、有机材料、无机材料、复合材料、多功能材料等研究方向。
实际上每一个学科都可以延展,如管理科学与工程就包含多个管理方向,如工商管理、工程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等;电子科学与技术就包含微电子、光电子、电路与系统等方向;外国语言文学包含英语、日语、法语、德语、俄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等,延边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主要是韩语(朝鲜语)。
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的文史哲没有成为一流学科,是否会出现报考人数减少的情况?录取分数是否会降低?要真是这样,你就大胆地填报,毕竟这三所大学的文史哲学科实力还是比较强的,口碑也好。
注意,今后的高考志愿,要参考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大学的一流学科名称,也不要完全被牵着鼻子走,还是要以大学学科的真实实力为准,如西北工业大学的航空航天、四川大学的临床医学、华南理工大学的建筑学、天津大学的土木工程、清华大学的艺术设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南京工业大学的化学工程、燕山大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金属材料工程、西南政法大学的法学等。
在今后的高考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一流学科的名称不一定就是大学专业的名称,因为一流学科的名称有的是一级学科名称,有的是二级学科名称。而大学里的专业名称也有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高中生可能一时不能明白。例如,机械工程就是一级学科名称,下面的机械设计理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工程、车辆工程是二级学科。如果一所大学的机械工程是一流学科,则其下面有的本科专业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工程、车辆工程等都属于一流学科范围,可以大胆地填报。还有一流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大学里没有这个名称的本科专业,与其对应的本科专业是自动化,所以本科专业自动化就在一流学科范围内,可以大胆填报。本科也没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有一流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大学,其工商管理、工程管理、物流管理等有“管理”二字的专业都在其范围内,可以大胆填报,等等。所以,作为高中生和没有这些方面知识的家长,要弄清楚大学里的专业和学科的分类与不同,还得早动手,下一番功夫。
下面是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名单和其要建设的一流学科(含自定学科):
下面是全国大学中是数量排前27位的一流学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