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本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主产于河南、山东等省。夏初花开放前采收,干燥。
【别名】银花、双花、二花、二宝花。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临床应用】
(1)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 金银花甘寒,既能清气分热,又能清血分热,且在清热之中又有轻微宣散之功,所以能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的表证未解、里热又盛的病症。应用时常配伍连翘、牛蒡子、薄荷等同应用。
(2)用于疮痈肿毒、咽喉肿痛 金银花清热解毒作用颇强,在外科中为常用之品,一般用于有红肿热痛的疮痈肿毒,对辨证上属于“阳证”的病症,较为适合。可配伍蒲公英、紫花地丁、连翘、牡丹皮、赤芍等煎汤内服,或单用新鲜者捣烂外敷。
(3)用于热毒引起的泻痢便血(粪便中夹有黏液和血液) 热毒结聚肠道,入于血分,则下痢便血。金银花能凉血而解热毒,故可治疗血痢便血,在临床上常以金银花炒炭,配伍黄芩、黄连、白芍、马齿苋等应用。
(4)用于降低人群咽喉部带菌率 金银花、射干各等份,冰片适量,共为细末,于咽喉部喷射。曾对某中学425名学生做分组治疗,据咽拭培养观察,对降低人群带菌率有一定作用。如用金银花25g,寸草5g,煎水含漱,作为咽喉炎性疾病的辅助治疗,不但具有局部清洁作用,而且有抗感染的功效,可使炎症迅速得到控制、红肿消退,从而缩短疗程[1]。
(5)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以金银花为主,配合其他药物,制成合剂内服。金银花500g,黄连、黄芩各150g,制成煎剂1000ml;每次服30ml,每天4次,直至痊愈;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80例,治愈77例;金银花320g,紫皮大蒜1000g,茶叶1200g,甘草120g,制成糖浆剂4000ml;成人每次服20ml,每天3次,连服2~7天;治疗23例,临床症状均在1周内消失,但里急后重及腹痛的消失较迟缓[2]。
(6)治疗婴幼儿腹泻 将金银花炒至烟尽(成白灰色无效),研为细末,加水行保留灌肠。6个月以下婴儿用1g,加水10ml;6~12个月用1.5g,加水15ml;1~2岁用2~3g,加水20~30ml。每天2次。可作为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一种辅助方法[3]。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6~15g;或入丸、散。
(2)外用 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服。
参考文献
[1] 郭雄伟.仙方活命饮治疗扁桃体周围炎6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1,43(07):88-89.
[2] 王志云,杨晓鸣.解毒止痢汤治疗细菌性痢疾40例[J].陕西中医,1993(07):31.
[3] 徐文鑑.金银花炭灌肠治疗婴幼儿消化不良性腹泻[J].中级医刊,1965(04):207.
连翘
本品为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的干燥果实。产于我国东北、华北、长江流域至云南。秋季果实初熟尚带绿色时采收,除去杂质,蒸熟,晒干,习称“青翘”;果实熟透时采收,晒干,除去杂质,习称“老翘”或“黄翘”。青翘采得后即蒸熟晒干,筛取籽实作“连翘心”用。生用。
【别名】连壳、黄花条、黄链条花、黄奇丹、青翘、落翘。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心、肺、小肠经。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之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
【临床应用】
(1)用于痈肿疮毒、瘰疬痰核 本品苦寒,主入心经,既能清心火、解疮毒,又能消散痈肿结聚,故有“疮家圣药”之称。用于痈肿疮毒,常与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等解毒消肿之品同用;若疮痈红肿未溃,常与穿山甲、皂角刺配伍,如加减消毒饮;若疮疡脓出、红肿溃烂,常与牡丹皮、天花粉同用,如连翘解毒汤;用于痰火郁结之瘰疬痰核,常与夏枯草、浙贝母、玄参、牡蛎等同用,共奏清肝散结、化痰消肿之效。
(2)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本品苦能清泄,寒能清热,入心、肺二经,长于清心火、散上焦风热,常与金银花、薄荷、牛蒡子等同用,治疗风热外感或温病初起之头痛发热、口渴咽痛,如银翘散;若用连翘心与麦冬、莲子心等配伍,尚可用于温热病热入心包之高热神昏,如清宫汤;本品又有透热转气之功,与水牛角、生地黄、金银花等同用,还可治疗热入营血之舌质绛神昏、烦热斑疹,如清营汤。
(3)用于热淋涩痛 本品苦寒通降,兼有清心利尿之功,多与车前子、白茅根、竹叶、木通等药配伍,治疗湿热壅滞所致小便不利或淋沥涩痛,如如圣散。
(4)治疗急性肾炎 急性肾炎病机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证相合,治疗急性肾炎宣肺泄热,佐以清热解毒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1]。
(5)治疗紫癜病 重用连翘治疗过敏性紫癜30例,总有效率96%,疗效满意,提示本药既能清血热,又能散结、退热消斑,对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皮下出血之过敏性紫癜有防治作用。此外,连翘似乎尚有脱敏作用[2]。
(6)治疗视网膜出血 取连翘18~21g,文火水煎,分3次食前服[3]。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6~15g;或入丸,散。
(2)外用 煎水洗。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气虚发热,痈疽已溃、脓稀色淡者忌服。
参考文献
[1] 刘忠梅.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小儿急性肾炎80例[J].光明中医,2009,24(12):2356-2357.
[2] 郑强.重用连翘治疗过敏性紫癜30例[J].陕西中医,1994(06):250.
[3] 有维范,陈晶岩,戴文霞.连翘治疗视网膜动静脉阻塞的探索[J].中医药学报,1998(03):38.
蒲公英
本品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碱地蒲公英Taraxacum borealisinense Kitam.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夏至秋季花初开时采挖,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鲜用或生用。
【别名】蒲公草、婆婆丁。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临床应用】
(1)用于热毒所致的乳痈肿痛、疔疮 可单独煎汁内服,或外敷局部;也可配伍其它清热解毒药应用,如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野菊花、赤芍等。
(2)用于痰热郁肺、咽喉肿痛、肺痛 用于痰热郁肺,配伍金银花、鱼腥草;用于咽喉肿痛,配伍板蓝根;用于肺痈,可配伍清肺祛痰及清热解毒药物,如鲜芦根、冬瓜子、鱼腥草、桃仁、黄连等。
(3)用于热淋 配伍忍冬藤、车前草等。
(4)用于多种感染治炎症 蒲公英是清热解毒的传统药物,近年来通过进一步研究,证明它有良好的抗感染作用。
①口服:除煎剂(大多配成复方使用)、片剂、糖浆外,尚有用于治疗乳腺炎的酒浸剂(蒲公英40g,加50%乙醇500ml,浸7天,过滤,每天服3次,每次20~30ml)等。
②外用:将蒲公英根茎研末,加凡士林调成膏剂,或用鲜草全株做成糊剂敷于患处,治疗急性乳腺炎、额下腺及颌下软组织炎、颈背蜂窝织炎等急性软组织炎症;用鲜蒲公英捣取汁滴耳治疗中耳炎,涂于创面治疗烫伤等;眼液点眼或配伍菊花煎水熏洗患眼,治疗急性结膜炎、睑缘炎等;用蒲公英20~30g,捣碎,加入一个鸡蛋的蛋清,搅匀,再加白糖适量,共捣成糊状,敷于患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等[1]。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10~30g,大剂量60g;或捣汁;或入散剂。
(2)外用 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忌用。用量过大,可致缓泻。
参考文献
[1] 李玉兰.鲜蒲公英外用治疗蜂窝组织炎临床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4):106-107.
大青叶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叶。夏、秋二季分2~3次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别名】蓝叶、蓝菜。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胃经。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温邪入营之高热神昏、发斑发疹、黄疸,热痢,痄腮,喉痹,丹毒,痈肿。
【临床应用】
(1)用于热入营血之温毒发斑 本品苦寒,善解心胃二经实火热毒;又入血分,而能凉血消斑,使气血两清,故可用于温热病心胃毒盛、热入营血之气血两燔、高热神昏、发斑发疹,常与水牛角、玄参、栀子等同用,如犀角大青汤。本品功善清热解毒,若与葛根、连翘等药同用,便能表里同治,故可用于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之发热头痛、口渴咽痛等,如清温解毒丸。
(2)用于喉痹口疮、痄腮丹毒 本品苦寒,既能清心胃实火,又善解瘟疫时毒,有解毒利咽、凉血消肿之效。用于心胃火盛之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者,常与生地黄、大黄、升麻同用,如大青汤;若瘟毒上攻所致发热头痛、痄腮、喉痹者,可与金银花、大黄、拳参同用;用于血热毒盛之丹毒红肿者,可用鲜品捣烂外敷,或与蒲公英、紫花地丁、七叶一枝花等药配伍使用。
(3)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用大青叶20g,配伍胡颓叶15g、莱菔子9g,为1天量,水煎分3次服[1]。
(4)防治上呼吸道感染
①预防:每天取大青叶18g,用水煎2次,混合,上、下午分服,连服6天。观察100人,服药后发病者占10%;而对照组(未服药)250人中发病者占24%。
②治疗:3岁以下每次9g,每天3~6次,水煎服;168例患儿用药后半数在4~12小时内退热,平均退热时间约在17小时左右。另报道上呼吸道感染78例,2~6岁每次6~18g,6~14岁15~30g,水煎,每天服3~6次,亦有效果。此外,用大青叶、贯众各500g,加水5000ml,煎至2000ml;成人每次服100ml(首次加倍),每天3~4次;据100例观察,大部分病例在1~3天内体温恢复正常,其他症状也随之逐渐消失[2]。
(5)治疗流行性感冒 大青叶煎剂每次10ml(相当于生药50g),每天服3次,连用3~5天。治疗24例,9例在1天内体温降至正常,其余在2~6天内体温下降至正常[3]。
(6)治疗小儿肺炎 连翘450g,黄芩450g,大青叶450g,炙枇杷叶450g,葶苈子450g,芦根160g,甘草150g,麻黄120g,杏仁300g,生石膏750g,白糖粉160g。水煎3次,每次煎1h。合并煎液,浓缩至糖浆状[4]。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9~15g;或捣汁。
(2)外用 捣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
参考文献
[1] 张银环,潘文军,刘立华.刘立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经验[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05):571.
[2] 孔繁林.大青叶合剂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50临床报告[J].延安医药,1984(2):28.
[3] 程光照.直肠滴注治疗小儿外感高热30例[J].中国中医急症,1997(05):239.
[4] 傅宏义,任振学,李月琴.小儿肺炎冲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103例[J].人民军医,1992(05):60.
板蓝根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别名】靛青根、蓝靛根。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胃经。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温毒发斑、舌质绛紫黯、痄腮、喉痹、烂喉丹痧、大头瘟、丹毒、痈肿。
【临床应用】
(1)用于外感发热、温病初起之咽喉肿痛 本品苦寒,入心、胃经,善于清解实热火毒,有类似大青叶的清热解毒之功,而更以解毒利咽散结见长。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之发热头痛、咽痛,可单味使用,或与金银花、荆芥等疏散风热药同用;若风热上攻所致咽喉肿痛,常与玄参、马勃、牛蒡子等同用。
(2)用于温毒发斑、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本品苦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主治多种瘟疫热毒之证。用于时行温病、温毒发斑、舌质绛紫黯者,常与生地黄、紫草、黄芩同用,如神犀丹;若用于丹毒、痄腮、大头瘟、头面红肿、咽喉不利者,常配伍玄参、连翘、牛蒡子等,如普济消毒饮。
(3)板蓝根在临床上是治疗急性喉炎、上呼吸道感染以及急性肝炎的常用药物,对其他疾病也有较好的疗效,如用板蓝根注射液肌内注射,治疗大疱性鼓膜炎[1];用板蓝根、大青叶、马齿苋、薏苡仁等药研末,水调糊状外敷,治疗扁平疣[2];用板蓝根水煎剂或用其注射液静滴,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3]。此外,以板蓝根为主的多种制剂,尚可用于治疗尖锐湿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结膜炎及角膜炎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使用注意】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
参考文献
[1] 应利安.板蓝根注射液治疗大疱性鼓膜炎42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6(03):27.
[2] 于莎丽.板蓝根汤治疗扁平疣[J].新中医,2007(05):45.
[3] 商让成,王宝民,张世伟.辨证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60例[J].陕西中医,2002(09):771-772.
贯众
本品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的根茎及叶柄残基。
【别名】贯节、贯渠、百头、虎卷、扁苻、贯来、贯中。
【性味归经】苦,微寒;有小毒。归肝、胃经。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止血,杀虫。用于时疫感冒、风热头痛、温毒发斑、疮疡肿毒、崩漏下血、虫积腹痛。
【临床应用】
(1)用于风热感冒、温毒发斑 本品苦寒,既能清气分之实热,又能解血分之热毒,凡温热毒邪所致之证皆可用之,常与黄连、甘草等同用,如贯众散。单用本品或配伍桑叶、金银花等可防治风热感冒;若与板蓝根、大青叶、紫草等药配伍,又可用于痄腮、温毒发斑、发疹等病症。
(2)用于血热出血 本品味苦微寒,主入肝经,有凉血止血之功,主治血热所致之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等证,尤善治疗崩漏下血。如《本草图经》治疗衄血,可单味药研末调服;若与黄连配伍,研末与糯米饮调服,可治疗吐血,如贯众散;治疗便血,可配伍侧柏叶;治疗崩漏下血,可与五灵脂同用。
(3)用于虫疾 本品有杀虫之功。用于驱杀绦虫、钩虫、蛲虫、蛔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可与驱虫药配伍使用。此外,本品还可用于治疗烧烫伤及妇人带下等病症。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5~15g;或入丸、散。
(2)外用 适量,研末调涂。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及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孕妇慎用。
秦皮
本品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尖叶白蜡树Fraxinus szaboana Lingelsh.或宿柱白蜡树Fraxinus stylosa Lingelsh.的干燥枝皮或干皮。春、秋二季剥取,晒干。
【别名】岑皮、梣皮、秦白皮、蜡树皮、苦榴皮。
【性味归经】苦涩,寒。归肝、胆、大肠经。
【功效主治】清热燥湿,收涩,明目。用于热痢、泄泻、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临床应用】
(1)用于湿热泻痢、带下 本品性苦寒而收涩,功能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故可用于湿热泻痢、里急后重,常配伍白头翁、黄连、黄柏等药应用,如白头翁汤;若治疗湿热下注之带下,可配伍牡丹皮、当归应用。
(2)用于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本品清热之中,能泻肝火、明目退翳,用于肝经郁火所致目赤肿痛、目生翳膜,可单用煎水洗眼;或配伍栀子、淡竹叶煎服。若治疗肝经风热所致目赤生翳,可配伍秦艽、防风等,如秦皮汤。
(3)治疗细菌性痢疾 秦皮煎剂:每40ml含生药18g,治疗小儿菌痢共50例。1岁以下每天8~10ml,1~3岁每天10ml,3岁以上每天15ml,分4次口服。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1.9天;大便次数恢复正常平均为8.1天;21例粪便培养至第3天以后均转为阴性。服药后有5例发生呕吐[1]。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6~12g;或入丸剂。
(2)外用 煎水洗。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
参考文献
[1] 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药秦皮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50例疗效观察的初步总结报告[J]. 中华儿科杂志,1959(03):237-238.
鱼腥草
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别名】臭草、鱼鳞草。
【性味归经】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临床应用】
(1)用于热毒疮毒 本品辛寒,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消痈排脓,亦为外痈疮毒常用之品,常与野菊花、蒲公英、金银花等同用;亦可单用鲜品捣烂外敷。
(2)用于湿热淋证 本品有清热除湿、利水通淋之效,善清膀胱湿热,常与车前草、白茅根、海金沙等药同用,治疗小便淋沥涩痛。
(3)用于肺痈吐脓、肺热咳嗽 本品寒能泄降,辛以散结,主入肺经,以清解肺热见长,又具消痈排脓之效,故为治疗肺痈之要药。用于痰热壅肺之胸痛、咳吐脓血,常与桔梗、芦根、瓜蒌等药同用;若用于肺热咳嗽、痰黄气急,常与黄芩、贝母、知母等药同用。
(4)治疗肺炎 取鱼腥草30g、桔梗15g,煎至200ml。每次30ml,每天服3~4次,痰黏稠、量多时,并用5%鱼腥草煎剂喷雾吸入[1]。
(5)治疗肺脓肿 用鱼腥草(干)每天50~100g,先用冷水浸泡一段时间,煎一沸即服用(不宜久煎)。治疗5例小儿肺脓肿,最短者用药1周,脓肿即吸收,仅留轻度胸膜增厚,一般均于2周完全吸收;发热于用药后2~8天下降至正常。在疗程第2~3天起大部患儿均出现较剧烈之呛咳,咳出大量脓痰;5天后咳即减轻,不再有脓痰;1周后仅偶有咳嗽。采用本品治疗能使痰臭味减轻,血象可在10天内恢复正常。如用鱼腥草30g、桔梗16g,加水300ml,煮沸10分钟过滤,分3次服,疗效亦佳[1]。
(6)治疗慢性气管炎 先取桔梗15g,加水约200ml,用文火煮沸10~20分钟,而后加入鱼腥草20g,再煮沸5分钟,过滤取汁150ml(如不足150ml,可以蒸馏水或沸水冲洗残渣补足)。每次20~30ml,每天服3~4次。服药后咳嗽、咳痰均减轻或消失[2]。
(7)治疗皮肤科疾患 取鱼腥草外用,局部外敷。对邪热所致皮肤病效果好[3]。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15~25g,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
(2)外用 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使用注意】虚寒证及阴性外疡者忌服。
参考文献
[1] 赵鼎洪.鱼腥草汁治疗肺脓疡验案举隅[J].中国农村医学,1996(04):53.
[2] 周明传.复方鱼腥草片治疗慢性气管炎354例[J].山东医药,1983(01):51.
[3] 鲁振之,李南宁.中药外洗治疗皮肤病8例[J]. 湖北中医杂志,1981(03):29.
射干
本品为鸢尾科植物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L.)DC.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湖北、河南、江苏、安徽等地。春初刚发芽或秋末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
【别名】乌扇、乌蒲、山蒲扇、剪刀草、老君扇、高搜山、凤凰草。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归肺经。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消痰,利咽。用于热毒痰火郁结之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
【临床应用】
(1)用于感受风热或痰热壅盛所致的咽喉肿痛等症 射干为治咽喉肿痛常用的药品,能清热毒、消肿痛,常和牛蒡子、桔梗、甘草等配合应用。
(2)用于痰涎壅盛、咳嗽气喘等症 射干清肺热而消痰涎,用治咳嗽痰喘,常与麻黄、紫菀、款冬等配合应用。
(3)用于支气管炎、肺炎、咽喉炎、慢性鼻窦炎、乳糜尿、阳痿 用于支气管炎、肺炎、咽喉炎等多种急性感染,均有良好的疗效。也可用于其他疾病,例如:用射干、山豆根,配伍辛夷、细辛等药水煎服,治疗慢性鼻窦炎[1]。用射干水煎加糖适量口服,治疗乳糜尿[2]。用射干、甘松各3g研末以白酒冲服,治疗阳痿效果好[3]。此外,射干还可治疗稻田性皮炎、咽喉癌、胃痛等。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3~9g;入散剂或鲜用捣汁。
(2)外用 研末吹喉或调敷。
【使用注意】无实火及脾虚便溏者不宜服用。孕妇忌服。
参考文献
[1] 高士俊,程树玲.射干豆根汤治疗慢性鼻窦炎50例临床报告[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6(02):36-37.
[2] 李象复.射干治疗乳糜尿104例[J].中医杂志,1981(05):44.
[3] 郑建民.射甘散治疗阳痿[J].山西中医,1994(02):41.
白头翁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Bge.)Regel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叶及残留的花茎和须根,保留根头白绒毛,晒干。切薄片,生用。
【别名】兴安白头翁、朝鲜白头翁、绀叶白头翁、蒙古白头翁。
【性味归经】苦,寒。归大肠、胃经。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阴痒带下、阿米巴痢疾。
【临床应用】
(1)用于热毒血痢 本品苦寒降泄,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尤善于清胃肠湿热及血分热毒,故为治热毒血痢之良药。用于热痢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可单用,或配伍黄连、黄柏、秦皮应用,如白头翁汤;若为赤痢下血、日久不愈,腹内冷痛,则以本品与阿胶、干姜、赤石脂等药同用,亦如白头翁汤。
(2)用于疮痈肿毒 本品苦寒,主入阳明,有解毒凉血消肿之功,可与蒲公英、连翘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药同用,以治疗痄腮、瘰疬、疮痈肿痛等。
(3)治疗原虫性痢疾 成人每天用白头翁根茎15~30g,水煎分3次服,7天为1个疗程;病情较重者另用30~50g,煎成100ml药液做保留灌肠,每天1次[1]。
(4)治疗细菌性痢疾 用改良的白头翁汤(白头翁30g,黄柏15~30g,秦皮10~15g,木香、陈皮、甘草各5g,加水400ml,煎成200ml为1剂),治疗急性菌痢,或慢性菌痢的急性发作型,每天服1剂,上、下午分服,连服5~10天或7~15天为1个疗程。治疗有效的病例,平均退热时间为2.01天,腹痛、里急后重及腹部压痛消失时间平均为6.9天,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10.02天,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10.1天,大便常规检查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9.4天,大便培养阴转时间平均为4.05天[2]。
(5)治疗瘰疬 取白头翁250g,洗净剪成寸段,用白酒1000g浸泡,装坛内密封,隔水煎煮数沸,取出后放地上阴凉处2~3天,然后开坛,捞出白头翁,将酒装瓶密封备用。早、晚饭后1小时各服1次,每次饮1~2盅。一般1~2个月为1个疗程。适用于瘰疬溃后脓水清稀、久不收口的患者[3]。
(6)治疗疖痈 白头翁100g,水煎服,连服数天,仍结合常规局部治疗。白头翁服后无不良反应,对少数患者有缓泻作用,对实热便秘患者极为合适[4]。
(7)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采用自拟清热利湿汤(白头翁、马齿苋、黄连等)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2例,总有效率94%。提示本品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收敛止血之功效。采用肠炎康1号(苦参、地榆、白头翁、紫草、白及、仙鹤草、黄连、甘草等),保留灌肠,临床观察60例溃疡性结肠炎,并设40例西药直肠点滴对照(P<0.01),治愈率达90%,总有效率96.67%。应用药物被动扩散原理,采用气流弥散法,使药物能适时、适温、适量的弥散于全结肠,最大限度发挥了药物在结肠的吸收。本法具有消除黏膜水肿、促进溃疡愈合、解除平滑肌痉挛、镇痛及调节体液免疫的作用[5]。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9~15g(鲜者30~60g);或入丸、散。
(2)外用 捣敷。
【使用注意】虚寒泻痢者忌服。
参考文献
[1] 蒋钝儒,施允成,叶景华.白头翁治疗原虫性痢疾初步报告[J].中华医学杂志,1955(06):529-532.
[2] 周一平.加味白头翁汤治疗细菌性痢疾52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4(03):172.
[3] 谢自成.白头翁治疗瘰疬[J].四川中医,1987(05):33.
[4] 李继宏.银公汤治疗疖痈脓肿流注369例[J].山东中医杂志,1987(05):24-25.
[5] 冯怀新.中药气流弥散结肠给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J].陕西中医,2000,21(01):1.
青黛
本品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 canthus cusia(Nees)Bremek、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Ait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l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主产于福建、云南、江苏、安徽、河北等地。福建所产品质最优,称“建青黛”。秋季采收以上植物的落叶,加水浸泡,至叶腐烂、叶落脱皮时,捞去落叶,加适量石灰乳,充分搅拌至浸液由乌绿色转为深红色时,捞取液面泡沫,晒干而成。研细用。
【别名】靛、靛花、靛沫、蓝靛。
【性味归经】咸,寒。归肝经。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用于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胸痛咳血、口疮、痄腮、喉痹、小儿惊痫。
【临床应用】
(1)用于时行热病、热入血分之高热神昏及热毒发斑等症 热入营血,则神昏、发斑。青黛清热凉血解毒,故临床多用为要药,常与黄连、栀子、赤芍、牡丹皮、升麻等同用。
(2)用于丹毒、咽喉肿痛、口疮、肿毒等症 心、胃实火上炎,则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热毒发散于肌肤,则成丹毒、疮痈热疖。青黛能泻心胃热毒,常配伍玄参、石膏、黄连、栀子、板蓝根等用于上述诸症[1]。
(3)用于暑热惊痫、惊风抽搐 本品咸寒,善清肝火、祛暑热,有息风止痉之功。用于暑热惊痫,常与甘草、滑石同用,如碧玉散;用于小儿惊风抽搐,多与钩藤、牛黄等同用,如凉惊丸。
(4)治疗鼻出血 用鼻钳扩大鼻前孔,查明出血部位,用消毒棉球蘸青黛粉塞入鼻腔(嘱患者暂停吸气,以防青黛粉吸入引起咳嗽),压迫出血点。治疗鼻出血20例,用药1次止血13例,用药2次止血4例,用药3次(另加针刺)止血2例,无效1例[2]。
(5)治疗脓疱疮 青黛、枯矾各10g,冰片、泼尼松(片)各50mg,共研为极细末,用氯霉素注射液10ml搅拌混匀,装瓶备用。治疗前先将脓痂除去,用消毒棉球拭干脓液,然后涂上糊剂,每天2次[3]。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1.5~3g,或入丸、散。
(2)外用 干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本草从新》:“中寒者勿使”。
参考文献
[1] 孙鸿德,王新华.苦参青黛汤加减治疗丹毒30例报告[J].黑龙江中医药,1990(03):20-21.
[2] 刘宗林,刘圣.青黛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02):58-59.
[3] 王福田,包佐义.复方青黛糊剂治疗脓疱疮58例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4;8(02):120.
重楼
本品为百合科重楼属植物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chinenisis(Franch)Hara、云南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 yunnanensis(Franch.)Hand.-Mazz.或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
【别名】七叶一枝花、金线重楼、蚤休。
【性味归经】苦,微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用于疔疮痈肿、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扑伤痛、惊风抽搐。
【临床应用】
(1)用于疔疮痈肿、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扑伤痛、惊风抽搐 俗语云:“是疮不是疮,先用重楼解毒汤”。重楼乃外科之至药也。
(2)用于一切无名肿毒 攻各种疮毒痈疽、发背痘疔等最良。与金银花、连翘等配伍应用,治疗热毒疮疡;与鬼针草等同用,治疗毒蛇咬伤。用于癌肿,常与鼠尾草、半枝莲、夏枯草等药配伍应用。
(3)治疗痛症、血症 重楼是中药止血药,以重楼为主要成分的云南白药多年来用于内、外、妇、伤科各种痛症、血症,如重楼根粉制成的宫血宁胶囊用于妇科各型子宫出血,具有明显的缩宫作用,加速子宫的复旧。
(4)治疗淋巴结结核溃疡 采用异烟肼、维生素B6口服,外敷重楼,可使淋巴结缩小、脓液分泌停止,疗效显著。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3~9g。
(2)外用 适量,研末调敷。
穿心莲
本品为爵床科植物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Nees的干燥地上部分。秋初茎叶茂盛时采割,晒干。
【别名】榄核莲、一见喜、斩舌剑、苦草、苦胆草、四方草。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大肠、膀胱经。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顿咳劳嗽、泄泻痢疾、热淋涩痛、痈肿疮疡、毒蛇咬伤。
【临床应用】
(1)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本品苦寒降泄,清热解毒,故凡温热之邪所引起的病证皆可应用。治疗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之发热头痛,可单用,如穿心莲片;亦常与金银花、连翘、薄荷等同用。
(2)用于肺热咳喘、肺痈吐脓、咽喉肿痛 本品善清肺火、凉血消肿,故常与黄芩、桑白皮、地骨皮合用,治疗肺热咳嗽气喘;与鱼腥草、桔梗、冬瓜仁等药同用,则治疗肺痈咳吐脓痰;若与玄参、牛蒡子、板蓝根等药同用,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
(3)用于湿热泻痢、热淋涩痛、湿疹瘙痒 本品苦燥性寒,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痢之功效,故凡湿热诸证均可应用。主治胃肠湿热、腹痛泄泻、下痢脓血,可单用,或与苦参、木香等同用;用于治疗膀胱湿热,小便淋沥涩痛,多与车前子、白茅根、黄柏等药合用;治疗湿疹瘙痒,可以本品为末,以甘油调涂患处。亦可用于湿热黄疸、湿热带下等。
(4)用于痈肿疮毒、蛇虫咬伤 本品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凉血消痈,故可用于火热毒邪诸证。用于热毒壅聚之痈肿疮毒者,可单用或配伍金银花、野菊花、七叶一枝花等应用,并用鲜品捣烂外敷;若用于蛇虫咬伤者,可与墨旱莲同用。
(5)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穿心莲具有消炎解毒作用,临床上曾应用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包括外伤感染,疖,痈,丹毒,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急性菌痢,急性胃肠炎,尿路感染,子宫内膜炎,盆腔炎,中耳炎,牙周炎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制剂及用法:目前已制成注射剂、口服胶囊或片剂,用量须视各地生产制剂的不同含量而异。对一般的感染炎症,可以穿心莲干草10~15g煎服,每天1剂;或片剂(每片相当原生药1g)内服,每次4~8片,每天3~4次。对皮肤化脓性感染创面,可用穿心莲叶研末,制成1∶4水溶液,浸纱布外敷创口。对化脓性中耳炎可制成滴耳剂局部应用,同时内服穿心莲片剂。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6~9g;或研末。
(2)外用 煎汁涂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阳虚及脾胃虚弱者慎服。口服穿心莲15~30g时,可出现恶心、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不宜服用。
半边莲
本品为桔梗科植物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 Lour.的干燥全草。夏季采收,除去泥沙,洗净,晒干。
【别名】半边花。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小肠、肺经。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大腹水肿、面足浮肿、痈肿疔疮、蛇虫咬伤;晚期血吸虫病腹水。
【临床应用】
(1)用于疮痈肿毒、蛇虫咬伤 本品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是治疗毒热所致的疮痈肿毒诸证之常用药。内服、外用均可,尤以鲜品捣烂外敷疗效更佳。如单用鲜品捣烂,加酒外敷患处,治疗疔疮肿毒;亦可用鲜品捣烂外敷,治疗乳痈肿痛;若用于毒蛇咬伤、蜂蝎蜇伤,常与白花蛇舌草、虎杖、茜草等同用。
(2)用于腹胀水肿 本品有利水消肿之功,故可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如常以本品与金钱草、大黄、枳实配伍,治疗水湿停蓄之大腹水肿;或以本品与白茅根配伍,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
(3)用于湿疮湿疹 本品既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又兼有利水祛湿之功,对皮肤湿疮湿疹及手足疥癣均有较好疗效。可单味水煎,局部湿敷或外搽患处。
(4)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 据各地报道,疗效不一。多数观察到半边莲具有利尿作用,有时出现泻下作用,但利尿量的差异很大,且有小部分病例并无尿量的增加。利尿作用的出现,快慢不一,多数在1~5天开始,对促使腹水的消除或减轻,可起到一定作用。在腹水消除或减轻的同时,尚能改善体征,使食欲增进、营养好转,或血象逐渐恢复、肝功能改善,为锑剂治疗创造条件[1]。
(5)治疗蛇咬伤 每天取半边莲30~48g,用文火慢煎半小时,分3次内服;另用半边莲捣烂外敷,每天更换2次[2]。
(6)治疗糜烂型手足癣及亚急性湿疹 采用8%半边莲煎剂湿敷,或用40%半边莲煎剂外搽,见效迅速[3]。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9~15g;或捣汁服。
(2)外用 捣敷或捣汁调涂。
【使用注意】虚证者忌用。
参考文献
[1] 盛传丰.半边莲伍用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32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05):341.
[2] 刘丽芳.半边莲汤加减治疗蝮蛇咬伤31例[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9(02):97.
[3] 杨波.半边莲外用治疗松毛所致过敏性皮炎36例体会[J].福建医药杂志,1998(02):140.
土茯苓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的干燥根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成薄片,干燥。
【别名】禹余粮。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肝、胃经。
【功效主治】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以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临床应用】
(1)用于杨梅疮、肢体拘挛 本品甘淡,解毒利湿,通利关节,又兼解汞毒,故对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筋骨疼痛者疗效尤佳,为治疗梅毒的要药。可单用本品水煎服,如土茯苓汤;也可与金银花、白鲜皮、威灵仙、甘草同用。若因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者,常与薏苡仁、防风、木瓜等配伍治之,如搜风解毒汤。
(2)用于淋浊带下、湿疹瘙痒 本品甘淡渗利,解毒利湿,故可用于湿热引起的热淋、带下、湿疹湿疮等。常与木通、萹蓄、蒲公英、车前子同用,治疗热淋;《滇南本草》单用本品水煎服,治疗阴痒带下;若与生地黄、赤芍、地肤子、白鲜皮、茵陈等配伍,又可用于湿疹皮肤瘙痒。
(3)用于痈肿疮毒 本品清热解毒,兼可消肿散结,如《滇南本草》以本品研为细末,用醋调敷,治疗痈疮红肿溃烂;《积德堂经验方》将本品切片或为末,水煎服或入粥内食之,治疗瘰疬溃烂;亦常与苍术、黄柏、苦参等药配伍同用。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15~60g。
(2)外用 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肝肾阴亏者慎服。服药时忌茶。
山豆根
本品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的干燥根及根茎。秋季采挖,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别名】北豆根、土豆根、云豆根。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归肺、胃经。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用于火毒蕴结之咽喉肿痛、齿龈肿痛。
【临床应用】
(1)用于咽喉肿痛属于热毒者 常配伍射干、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应用。此外,本品尚可用于肺热咳嗽及黄疸等病症。
(2)用于咽喉红肿热痛属于实火肺热者 根据实践经验,本品用一般剂量,对胃无刺激性;如剂量过大,易致呕吐,如用至50g,能引起中毒而发生呕吐、腹泻、胸闷、心悸。
(3)治疗钩端螺旋体病 取山豆根25g、大青叶100g、生甘草25g,加4倍量的水浸渍半天,煎2次,将滤液合并,1天分4次服。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3~6g;或磨汁。
(2)外用 含漱或捣敷。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过量服用易引起呕吐、腹泻、胸闷、心悸等不良反应,故用量不宜过大。脾胃虚寒者慎用。
马齿苋
本品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Portolaca oleracea L.的干燥地上部分。全国大部地区均产。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残根和杂质,洗净,鲜用;或略蒸或烫后晒干,切段入药。
【别名】马齿菜、马苋菜、猪母菜、瓜仁菜、瓜子菜、长寿菜、马蛇子菜。
【性味归经】酸,寒。归大肠、肝经。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用于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乳腺炎、痔疮出血、白带;外用治疔疮肿毒、湿疹、带状疱疹。
【临床应用】
(1)用于热毒血痢 本品性寒质滑,酸能收敛,入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为治痢疾的常用药物,单用水煎服即可。亦常与粳米煮粥,空腹服食,治疗热毒血痢,如马齿苋粥;《经效产宝》单用鲜品捣汁入蜜调服,治疗产后血痢;若与黄芩、黄连等药配伍,可用于大肠湿热之腹痛泄泻,或下利脓血、里急后重者。
(2)用于热毒疮疡 本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用于血热毒盛之痈肿疮疡、丹毒肿痛,可单用本品煎汤内服并外洗,再以鲜品捣烂外敷,如马齿苋膏;也可与其他清热解毒药配伍使用。
(3)用于崩漏、便血 本品味酸而性寒,入肝经血分,有清热凉血、收敛止血之效。故用于血热妄行之崩漏下血,可单味药捣汁服;若用于大肠湿热之便血痔血,可与地榆、槐角、凤尾草等同用。此外,本品还可用于湿热淋证、带下等。
(4)预防菌痢 取鲜马齿苋茎叶,洗净切碎,500g马齿苋加水1500g,煎取500g,过滤。成人每天服3次,每次70ml,连服2~7天。儿童服60%马齿苋煎液,或把马齿苋切细做成馄饨、馒头馅,或煮粥吃;500g鲜马齿苋可分给15个儿童服用,隔天吃1次。有些地区也作为副食品食用,连续服10天。经对数千例菌痢患者观察,在菌痢流行季节服用,发病率明显下降[1]。
(5)治疗菌痢、肠炎及痢疾带菌者 马齿苋对急、慢性菌痢的疗效,与其他治痢药物如磺胺脒等相仿,对急性病例的有效率在90%以上,对慢性病例的有效率亦在60%左右。剂量:马齿苋有效剂量的安全范围较大,虽大量服用,亦无毒性。马齿苋对痢疾带菌者、肠炎、消化不良性腹泻,也有同样效果[1]。
(6)治疗急性阑尾炎 干马齿苋、蒲公英各100g(亦可用鲜草,剂重加倍,水煎2次,煎液合并再浓煎成200ml,上、下午各服100ml。另法,取马齿苋洗净、捣碎,以纱布包裹压榨过滤,取原汁30ml,加适量白糖及冷开水使成100ml,为1次量,每天服3次,也有疗效[2]。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9~15g(鲜者30~60g);或捣汁饮。
(2)外用 捣敷、烧灰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凡脾胃虚寒、肠滑作泄者勿用。
参考文献
[1] 孙宁宁.马齿苋治疗菌痢[J].中国民间疗法,2018,26(07):74.
[2] 洪海.马齿苋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外健康文摘,2010,07(27):104-105.
大血藤
本品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Oliv.)Rehd.et Wils.的干燥藤茎。秋、冬二季采收,除去侧枝,截段,干燥。
【别名】血通、红藤。
【性味归经】苦,平。归肝、大肠二经。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活血,祛风。用于肠痈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肿痛。
【临床应用】
(1)用于肠痈腹痛、热毒疮疡 本品苦降开泄,长于清热解毒、消痈止痛,又入大肠经,善散肠中瘀滞,为治疗肠痈之要药,也可用于其他热毒疮疡。用于肠痈腹痛,常与桃仁、大黄等药同用;用于热毒疮疡,常与连翘、金银花、贝母等药同用,如连翘金贝煎。
(2)用于跌打损伤、经闭痛经 本品能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常与骨碎补、续断、赤芍等药同用;用于经闭痛经,常与当归、香附、益母草等药同用。
(3)用于风湿痹痛 本品有活血化瘀、祛风活络止痛之作用,广泛用于风湿痹痛、腰腿疼痛、关节不利,常与独活、牛膝、防风等药同用。
(4)治疗阑尾炎 以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为治则。方以红藤、败酱草各100g,加水煎服,1日1剂,分4次服,以10天为一疗程[1]。
(5)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大血藤外敷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能有效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外敷大血藤后疼痛时间明显缩短[2]。
(6)改善放化疗患者体质 用复方红藤颗粒配合放化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3]。
(7)治疗灼伤 大血藤250g,丹参50g,红花50g,当归100g,加水适量,煎熬30分钟后,取汁备用。瘢痕面积在2%者取汁100ml,面积在5%者取汁250ml浸泡,对已发生感染的创面可行湿敷,能促使创面清洁,加速愈合[4]。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9~15g;或酒煮、浸酒。
(2)外用 适量,捣烂敷患处。
【使用注意】《闽东本草》:“孕妇不宜多服”。
参考文献
[1] 牟尔古,江兵权,孙呷珠.红藤败酱草治疗慢性阑尾炎46例[J].四川中医,2003(02):41.
[2] 凌家艳,薛莎,沈霖.大血藤外敷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64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06):1036-1037.
[3] 吴继萍,李艺,冯妮,等.复方红藤颗粒对放化疗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医研究,2004(04):17-18.
[4] 王玲,王琪.大血藤洗剂治疗烧伤瘢痕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6(02):36.
白花蛇舌草
本品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的全草。夏秋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
【别名】蛇舌草、白花十字草。
【性味归经】甘、淡,凉。归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用于肠痈(阑尾炎)、疮疖肿毒、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等病症;外用治疗疮疖痈肿、毒蛇咬伤。
【临床应用】
(1)用于肠痈、疮疖肿毒等 与大血藤、败酱草等同用,可用于肠痈;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可治疗疮疖肿毒等症。
(2)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等 与栀子、黄柏、茵陈等同用,治疗湿热黄疸;与白茅根、车前子、茯苓等同用,可治疗小便不利等症。
(3)治疗小儿肺炎 用白花蛇舌草注射剂,每次肌内注射2ml(含4g生药的有效成分),婴儿减半,每天2次,5~7天为1个疗程[1]。
(4)治疗阑尾炎 取鲜白花蛇舌草15g,水煎服,每天2次;小儿酌减;症状较重者可增至15~30g。个别腹胀严重者加用水针或新针治疗;中毒症状较重者兼用补液并禁食。治疗各种类型阑尾炎(包括急性、亚急性阑尾炎及阑尾穿孔并发腹膜炎)。其中以急性阑尾炎的疗效最好。煎剂疗效优于针剂。对单纯性、症状较轻、发病1~2天入院者单用白花蛇舌草;对症状较重、有明显全身和局部症状者,配伍海金沙、野菊花全草或桉叶[1]。
(5)治疗毒蛇咬伤 白花蛇舌草15g,以白酒250g煮沸3~5分钟,去渣,以2/3口服(1天分2~3次服完),1/3外敷伤口。敷药时先吸出伤口毒血,清洗消毒后用消毒棉垫覆盖包扎,然后将药酒浇湿敷料(以保持湿润为度)。若不能饮酒者,可用清水煎煮,沸后再加入适量白酒,但一般仍以白酒煮为佳。对水肿顽固不退、病情严重及伤口感染者,适当加用其他中药及抗生素;对于轻型至中型病例,单用本法治疗即可。据对19例毒蛇咬伤患者的观察,一般用药3~6剂即获痊愈[2]。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至60g;或捣汁。
(2)外用 捣敷。
【使用注意】阴疽及脾胃虚寒者忌用。孕妇慎用。
参考文献
[1] 朱淑琴.白花蛇舌草治疗慢性阑尾炎[J].中医杂志,2008(05):442-443.
[2] 陈显深.白花蛇舌草治疗毒蛇咬伤临床疗效初步观察(附19例分析)[J].广东医学(祖国医学版),1965(04):14-15.
野菊花
本品为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的干燥头状花序。秋、冬二季花初开放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
【别名】野菊、野黄菊、苦薏。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肝、心经。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泻火平肝。用于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临床应用】
(1)用于痈疽疔疖、咽喉肿痛 本品辛散苦降,其清热泻火、解毒利咽、消肿止痛力胜,为治外科疔痈之良药。用于热毒蕴结之疔疖丹毒、痈疽疮疡、咽喉肿痛,均可与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等同用,如五味消毒饮。
(2)用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本品味苦入肝,清泻肝火;味辛性微寒,兼散风热,常与金银花、密蒙花、夏枯草等同用,治疗风火上攻之目赤肿痛;若与决明子同用,可用于肝火上炎之头痛眩晕。
(3)用于皮肤疾病 本品内服并煎汤外洗也用于湿疹、湿疮、风疹痒痛等。
(4)预防感冒 将野菊花用沸水浸泡1小时,煎30分钟,取药液内服。成人每次10g,儿童酌减。一般每月普遍服药1次;以往每年感冒3~6次者每2周服药1次;经常感冒者每周服药1次[1]。
(5)治疗宫颈炎等 阴道经冲洗后,用野菊花粉涂敷宫颈,每天1次,3~5天为1个疗程[2]。
(6)治疗痈毒疖肿 成人每天用新鲜野菊花150~250g,水煎分2次服;或捣取汁100ml左右,1次服下;亦可捣敷患处,稍干即换。对全身及头面部多发性疖肿,如外敷不便,可煎水浸洗局部[3]。
(7)治疗高血压 将野菊花30g用水煎5min,取汁代茶饮。每服10ml,日服3次[4]。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10~15g,鲜品可用至30~60g。
(2)外用 适量,捣敷;煎水漱口或淋洗。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孕妇慎用。
参考文献
[1] 薄荷、野菊花防治流行性感冒[J].江苏医药,1976(01):36-37.
[2] 刘明秋,鲍忠仁,王佩丽.几种治疗宫颈炎的中草药制剂的制备和疗效[J].中国药学杂志,1979(01):24-25.
[3] 毕振东.草药野菊花治疗痈毒疖肿[J].江西医药,1966(05):222-223.
[4] 闫绍明.治高血压单验方[J].中国民间疗法,2004(07):64.
紫花地丁
本品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 Makino的干燥全草。产于我国长江下游至南部各省。春、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洗净,切碎,鲜用或干燥生用。
【别名】堇堇菜、地丁、地丁草、宝剑草。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心、肝经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
【临床应用】
(1)用于各种疔毒痈疮红肿热痛 可单用鲜品捣汁服,并用其渣敷患处;或与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配伍。若气血亏虚者,可加入当归、黄芪;若湿热凝结之骨痈疼痛高肿者,可与茯苓、车前子、金银花、牛膝同用,以利湿清热。
(2)用于颈项瘰疬结核 与夏枯草、玄参、贝母、牡蛎配伍,以散结消肿。
(3)用于毒蛇咬伤 本品兼可解蛇毒,治疗毒蛇咬伤,可用鲜品捣汁内服;亦可配伍雄黄少许,捣烂外敷。此外,还可用于肝热目赤肿痛以及外感热病。
(4)治疗血栓 采用自拟的解毒消肿汤(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板蓝根、穿山甲、水蛭等)治疗深部静脉血栓形成120例,总有效率94%。采用挤压法配合中药活血逐瘀液(大黄、芒硝、花椒、紫花地丁、金银花等)坐浴,治疗40例血栓外痔,效果显著[1]。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15~30g。
(2)外用 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使用注意】脾虚便溏者慎用。
参考文献
[1] 栗清亮.解毒消肿汤为主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20例[J].陕西中医,2006(11):1370-1371.
金荞麦
本品为蓼科植物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D.Don)Hara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除去茎及须根,洗净,晒干。
【别名】野荞麦、荞麦三七、金锁银开。
【性味归经】微辛、涩,凉。归肺经。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排脓祛瘀。用于肺痈、麻疹肺炎、扁桃体周围脓肿。
【临床应用】
(1)用于肺痈、肺热咳嗽 本品辛凉,既可清热解毒,又善排脓祛瘀,并能清肺化痰,故以治疗肺痈咳痰浓稠腥臭或咳吐脓血为其所长,可单用,或与鱼腥草、金银花、芦根等配伍应用;若治疗肺热咳嗽,可与天花粉、矮地茶、射干等同用。
(2)用于瘰疬疮疖、咽喉肿痛 本品凉以清热,辛以散结,有解毒、消痈、利咽、消肿之效,若与何首乌等药配伍,可用于瘰疬痰核;若配伍蒲公英、紫花地丁等药,可用于疮痈疖肿或毒蛇咬伤;若与射干、山豆根同用,可用于咽喉肿痛。
(3)用于疳积 本品尚有健脾消食之功,与茯苓、麦芽等同用,可用于腹胀食少、疳积消瘦等症。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15~30g;或研末。
(2)外用 适量,捣汁或磨汁涂敷。
鸦胆子
本品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Brucea javanica(L.)Merr.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广西、广东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去壳取仁,生用。
【别名】苦参子、老鸦胆。
【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归大肠、肝经。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截疟,止痢,腐蚀赘疣。用于痢疾、疟疾;外治赘疣、鸡眼。
【临床应用】
(1)用于热毒血痢、冷积久痢 本品苦寒,能清热解毒,尤善清大肠蕴热,凉血止痢,故可用于热毒血痢、便下脓血、里急后重等症,如《医学衷中参西录》单用本品去皮25~50粒,以白糖水送服。本品又有燥湿杀虫止痢之功,可用于冷积久痢,采取口服与灌肠并用的方法,疗效较佳;若用于久痢久泻、迁延不愈者,可与诃子、乌梅、木香等同用。
(2)用于各型疟疾 本品苦寒,入肝经,能清肝胆湿热,有杀虫截疟之功,对各种类型的疟疾均可应用,尤以间日疟及三日疟效果较好,对恶性疟疾也有效。用法:成人每次用鸦胆子10粒装入胶囊吞服,每天3~4次,连服至第4、第5天剂量减半,全疗程为5天;小儿10岁以下每次6粒,10~14岁每次8粒。副作用较大,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如上腹部不适、饱胀、食欲减退、大便次数增加,少数患者发生呕吐[1]。
(3)用于鸡眼、赘疣 本品外用有腐蚀作用。用于鸡眼、寻常疣等,可取鸦胆子仁捣烂涂敷患处,或用鸦胆子油局部涂敷。如《经验方》至圣丹,即以鸦胆子20个,同烧酒捣烂敷患处,外用胶布固定,治疗鸡眼;《医学衷中参西录》亦用上法治疣。
(4)治疗阿米巴痢疾 鸦胆子对滋养体作用似较包囊为佳,或认为鸦胆子对急、慢性病例均有效果。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头晕、腹痛、腹泻等,其中以腹泻较多见,但不影响治疗。用法:大多采取口服法与灌肠法并用,7~10天为1个疗程。口服每天3次,成人每次用鸦胆子仁10~20粒,也有少至4粒的;小儿每增加1岁,加用1~2粒。装胶囊吞服。灌肠用鸦胆子仁15~20粒,打碎后浸于1%碳酸氢钠溶液200ml中2小时,然后行保留灌肠每日1次,或隔日1次。与口服法同时进行,或在口服4天后再单独使用[2]。
(5)治疗滴虫性及阿米巴原虫性阴道炎 用鸦胆子仁20粒,加水100ml,煎成20ml,以注射器套导尿管注入阴道内,每天1次[3]。
(6)治疗赘瘤 用鸦胆子油涂搽患部,对于外耳道乳头状瘤、喉乳头状瘤,以及寻常疣、扁平疣等均有治疗效果。外耳道乳头状瘤用鸦胆子油滴入,每天1~2次,3~7天即可脱落。单发性的喉乳头状瘤,可先将瘤体摘除,然后用鸦胆子油在基底部擦拭;多发性的喉乳头状瘤,先将易摘除的瘤体摘除,再用鸦胆子油在瘤体表面涂拭。小儿在直接喉镜下涂拭,成人在间接喉镜下涂拭,每周1~3次。一般施用5~6次后肿物即可消失,但最多有用至30次的。鸦胆子油对喉部无副作用,涂后局部无红肿或溃疡发现,乳头状瘤处形成瘢痕,对正常黏膜无破坏作用。经鸦胆子油治疗的病例未见复发。对于寻常疣、扁平疣等,可先用小刀将疣体表皮轻轻刮破(不宜刮得过深及损伤周围皮肤),将鸦胆子劈开直接在患部摩擦,或蘸少量鸦胆子油滴于疣上,每4~7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涂鸦胆子油后5~6小时内切勿用水或毛巾洗擦,以免拭去药油或波及周围皮肤;面部用药须防止进入眼内;再次用药如遇皮损结有痂膜时,须先将痂膜轻轻刮除再涂药油。用上法治疗扁平疣47例,治愈39例,大多在5次以内治愈。多数患者用药后皮损及健康皮肤出现红肿、瘙痒及灼热感等炎症现象,但对治疗无效病例则此现象很少出现。炎症反应出现后,继续涂擦,原来发炎之处逐渐变为棕黑色,数天后痂膜脱落而疣即消失。用鸦胆子油较鸦胆子仁效果迅速,但局部发炎也较剧烈。也可将鸦胆子捣成细末,加水调成糊状,涂于疣上,每天早、晚各1次,涂至结痂为止,一般2周左右即可结痂而愈。鸦胆子油对于软而呈线状之乳头状瘤较寻常疣、扁平疣作用迅速,其治疗作用可能是由于它的毒性作用使细胞发生退行性改变、细胞核固缩,最后坏死而脱落[4]。
【用法用量】
(1)内服 0.5~2g,以干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包裹吞服;亦可压去油制成丸剂、片剂服;不宜入煎剂。
(2)外用 适量,以鸦胆子油涂搽患部;或将鸦胆子仁捣成细末,加水调成糊状涂患部。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对胃肠道及肝肾均有损害,内服需严格控制剂量,不宜多用久服。外用注意用胶布保护好周围正常皮肤,以防止对正常皮肤的刺激。孕妇及小儿慎用。胃肠出血及肝肾病患者,应忌用或慎用。
参考文献
[1] 田桂云.鸦胆子的临床应用[J].河南中医,2003(04):30.
[2] 刘强.鸦胆子胶囊治疗阿米巴痢疾12例[J].井冈山医专学报,1999(02):40-59.
[3] 包健膺.用中药鸦胆子仁煎剂治疗滴虫阴道炎的临床观察[J].中级医刊,1956(11):6-8.
[4] 吴志芬.鸦胆子外用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J].苏州医学院学报,1996(01):89.
马勃
本品为灰包科真菌脱皮马勃Lasiosphaera fenzlii Reich.、马勃属植物大马勃Calvatia gigantea(Batsch.ex Pers.)Lloyd.和紫色马勃Calvatia lilacina(Mont.et Berk)Lloyd.的干燥子实体。秋季子实体刚成熟时采集,去净泥沙,晒干。
【别名】灰包、马粪包。
【性味归经】辛,平。归肺经。
【功效主治】清热,利咽,止血。主治咽喉炎、扁桃体炎;外用治疗外伤出血、痔疮出血、冻疮。
【临床应用】
(1)用于咽喉肿痛、咳嗽失音 本品味辛质轻,入肺经,既能宣散肺经风热,又能清泻肺经实火,长于解毒利咽,为治疗咽喉肿痛的常用药。本品又能止血敛疮,故对咽喉有出血和溃烂者尤为适宜。用于风热及肺火所致咽喉肿痛、咳嗽、失音,常与牛蒡子、玄参、板蓝根等同用,如普济消毒饮。
(2)用于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本品有清热凉血、收敛止血之功,用于火邪迫肺、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衄血等症,可单用,如《袖珍方》中以本品与砂糖为丸,治血热吐血,或与其他凉血止血药配伍使用;用于外伤出血,可用马勃粉撒敷伤口。
(3)用于口腔科止血 拔牙时牙槽窝出血,放置马勃絮垫填压即能止血;口腔黏膜因外伤而呈粉碎性撕裂所致出血、缝合困难者,或牙龈渗血、创伤面暴露者,以马勃粉撒布,用纱布压迫亦能止血。由于马勃絮垫不能完全被组织所吸收,故不能作组织内埋藏止血或死腔填塞之用[1]。
【用法用量】
(1)内服 1.5~6g;或入丸、散。
(2)外用 研末撒;或调敷;或作吹药。
【使用注意】风寒劳咳失音者忌用。
参考文献
[1] 刘同德.马勃治疗拔牙术后出血[J].新中医,2002(04):29.
半枝莲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 D.Don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挖,洗净,晒干。
【别名】并头草、狭叶韩信草、牙刷草、四方马兰。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肺、肝、肾经。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定痛。用于吐血、衄血、血淋、赤痢、黄疸、咽喉疼痛、肺痈、疔疮、瘰疬、疮毒、癌肿、跌打损伤、蛇咬伤。
【临床应用】
(1)用于热毒疮疡、毒蛇咬伤,以及肺痈等 半枝莲用于痈肿疮疡,有解毒、消肿作用;用于毒蛇咬伤也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可单独应用,或配伍清热解毒药应用;既可内服,也可外用。用于肺痈,可配伍鱼腥草、金荞麦等应用。近年来半枝莲在临床上用于肝炎、肝肿大、肝硬化腹水、癌肿及吐血、损伤出血等。
(2)用于肺癌、胃肠道癌症 本品用于肺癌,常与蜀羊泉、寻骨风、鱼腥草等配伍应用;用于胃肠道癌症,常与白花蛇舌草、鼠尾草、八月札、半边莲等同用。
(3)治疗癌瘤 取半枝莲50g,水煎2次,上、下午分服,或代茶饮。据对36例食管癌、肺癌患者的观察,用药后部分患者有近期症状的改善,但尚未见有根治疗效。另有用半枝莲、白英各50g,水煎服,每天1剂,用于肺癌,对改善症状亦有一定效果[1]。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15~30g,鲜品加倍;或入丸、散。
(2)外用 适量,鲜品捣敷。
【使用注意】血虚者不宜服;孕妇慎服。
参考文献
[1] 吕苑忠,孔庆志.半枝莲补肾合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09,1(03):232-234.
木蝴蝶
本品为紫葳科植物木蝴蝶Oroxylum indicum(L.)Vent.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冬二季采收成熟果实,曝晒至果实开裂,取出种子,晒干。
【别名】千张纸、玉蝴蝶、故纸。
【性味归经】苦、甘,凉。归肺、肝、胃经。
【功效主治】清肺利咽,疏肝和胃。用于肺热咳嗽、喉痹、音哑、肝胃气痛。
【临床应用】
(1)用于咳嗽音哑 本品有清肺开音的效用,能治疗咳嗽音哑,临床上常与宣肺、止咳、化痰等药物配伍应用。
(2)用于肝胃气痛 本品能疏肝理气,可以治疗肝胃气痛。常配伍香附、川楝子等药同用。
(3)用于痈疽 本品还可用于痈疽,有收敛疮口的作用。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6~9g;研末,1.5~3g。
(2)外用 适量,敷贴;或研末撒患处。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