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站桩的练习要点及作用
(一)自然式站桩
1. 姿势(调身)
身体保持自然直立,垂手并步,以立正姿势做好准备(图2-1),同时呼吸调匀,形神放松。重心右移,移至右腿右足,同时左脚向左横跨一步,使得两脚平行,两脚之间的距离要与肩同宽或是略宽于肩。两足以足跟为重心,将足尖微微内拢,微成“内八字”,同时足趾抓地,全脚掌使劲,吸附于地面。双膝微屈,膝盖不超过脚尖,同时放松两髋,臀部如坐高凳。两臂自然下垂,肘部微屈(坠肘),两手垂于体侧,掌心朝向大腿。十指略微分开,指部关节自然微屈,掌心稍向内凹(悬腕),掌面距大腿外侧15cm左右。
图2-1 自然式站桩
双肩下沉且放松上臂肌肉(沉肩),两腋空虚,不可夹紧,约有一拳左右的空间(虚腋)。不可挺直胸板,胸须内含内收,使其内含内收的力量向上顶抻背部的脊柱(含胸拔背)。顺着内含内收力量的方向,顺势向后上方微收小腹,借着微收小腹的力量将腰骶部向前上方顶起(直腰蓄腹),同时保持髋关节的稳定与放松。
颈项部肌肉放松,感觉头顶上有绳子在向上牵拉颈椎,同时要保持目光与地面平行,以确保头部不会歪斜(头正身直,虚领顶劲),两目微闭或是凝视正前方较远处的某一点。唇齿轻合而口微张,舌尖轻抵上腭,下颌微微内收,肛门轻轻上提,面部略带微笑却含似笑非笑之意(微笑并不要求真笑出来,而是要有一点点笑意,嘴角放松,勿要绷紧,眉要舒,面要和)。
2. 呼吸(调息)
在开始练习时,宜采用与平时呼吸无异的自然呼吸,每分钟呼吸16~20次,即意念思想不刻意影响呼吸,自然呼吸起步训练1个月左右。当姿势全部熟练且能够做到一气呵成时,在呼吸时加入意识,用意念感受每一次呼吸所引起的胸廓起伏,并用意念感觉每次呼吸的深度、幅度与频率。在感受中调整呼吸,加入意识,让意念影响呼吸,使得呼吸越来越绵长,频率逐渐降低,即逐步加大呼吸的深度与幅度。直至呼吸平稳,频率在每分钟10次,却感觉不到憋气、胸闷,达到慢、细、匀、长的呼吸状态,并保持这种状态训练1个月左右。以上是“胸式呼吸”的训练方法,也是自然式站桩调息的第二阶段,即由自然呼吸向胸式呼吸过渡。
在胸式呼吸训练后,如若感觉呼吸顺畅自如,无憋气胸闷感,则采用顺腹式呼吸,训练时长为一个半月。
顺腹式呼吸以胸式呼吸为操作基础,先将意念放置在胸部,用意念感受呼吸时胸廓的起伏,然后将意念下降到心窝部(膻中穴)处,意念感到此处的气息出入稳定了,再向下延伸至脐周,最后下降到达小腹部。以上述操作为基础,在每次呼吸的过程中,用意念感受小腹部的起伏,但仅仅是去感觉,不要刻意鼓腹或者是凹腹,不要用意念影响小腹部的起伏,直至意念感受到自己的呼吸与小腹部的起伏之间的频率是一致的,即小腹部自然隆起与吸气协调一致,小腹部自然内凹时与呼气协调一致。以上述操作为基础,加强小腹部的起伏运动。小腹部随吸而起,随呼而落,自然而发。意念只是放置在小腹部,仅仅感受随呼吸而起伏的小腹部,切勿影响呼吸与小腹部的起伏。不要憋气挺肚子,不要刻意控制小腹部的起伏,以免造成小腹部的紧张。腹部的隆起或是回缩主要依靠呼吸自然形成,纳气深且多时,腹部自然隆起,而随着小腹部回缩的压力,人自然会呼气。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小腹部的起伏自然且逐渐加大,腹部的起伏取代胸部的起伏,成为自然呼吸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顺腹式呼吸即已形成。
在顺腹式呼吸训练后,如若感觉呼吸顺畅自如,无憋气胸闷感,则采用逆腹式呼吸,训练时长为一个半月。
逆腹式呼吸要求吸气时小腹部放松内缩,呼气时小腹部充实隆起。但在刚开始练习逆腹式呼吸时,可以不去理会吸气时小腹部的感觉,着重注意呼气,意念在呼气时要引内气下行,即可间接引导小腹部自然隆起。着重注重呼气的感觉,反复操作,也可以达到“小腹部自然隆起与呼气协调一致,小腹部自然内凹时与吸气协调一致”的效果。但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只是意念放置在小腹部,仅仅去感受随呼吸而起伏的小腹部,切勿影响呼吸与小腹部的起伏。不要憋气挺肚子,不要刻意控制小腹部的起伏,以免造成小腹部的紧张。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逆腹式呼吸便可形成。待逆腹式呼吸更为熟练之后,还可以同时配合提肛的动作,这样有利于在进行逆腹式呼吸时内部气机的运行,更有利于逆腹式呼吸的进行。具体操作是呼气时肛门及前阴部同时放松,吸气时肛门以及前阴部同时微缩。
3. 意念(调心)
刚开始练习站桩功时,可先采用“三线放松法”进行全身放松。三线放松法是指将身体划分为身体两侧、身体前面、身体后面这三条线,每条线各有9个放松部位和3个止息点,练习时沿着这三条线自上而下进行放松,具体操作见下。
先意守一个部位(将意念集中并保持在身体某一部位或是某一事物上)并吸气,然后在呼气时默念“松”字,同时想象“松”字声音效果犹如寺院敲钟后厚重而悠长的钟声,并体会这个部位在此时的放松感与舒适感;再意守下一个部位并吸气,依照同样的方式呼气并默念“松”字。然后依照身体两侧、身体前面、身体后面这三线顺序依次放松。但注意,每放松完一条线后,要在止息点轻轻意守1~2min。第一条线(身体两侧)的止息点位于手的中指端(即中冲穴),第二条线(身体前面)的止息点位于脚的拇指端偏内侧(即隐白穴),第三条线(身体后面)的止息点位于脚底的涌泉穴。
三条线全部放松完毕之后,意守脐部(即意守下丹田),并保持放松状态3~4min,如此为1个循环,每次练习2~3个循环。在胸式呼吸、顺腹式呼吸和逆腹式呼吸阶段,加入意守法的训练方式。以顺腹式呼吸为例,吸气时小腹自然隆起,此时以意领气,将吸入之气纳入下丹田;呼气时则要意守下丹田,同时逐步感受小腹渐起的饱和感与温热感,至小腹温热感较为强烈时,要以意念引导这种温热感缓缓向整个腹部扩散,同时进行三个深呼吸,再将意念收回下丹田。
三线部位如下:
(1)第一条线(身体两侧) 头部两侧→颈部两侧→两肩→两上臂→两肘部→两前臂→两腕部→两手部→十指。
(2)第二条线(身体前面) 面部→颈前部→胸部→腹部→两大腿前侧→两膝部→两小腿前侧→足背部→十趾。
(3)第三条线(身体后面) 后脑部→后颈部→背部→腰部→两大腿后部→两腘窝→两小腿后部→两足跟→两脚底。
4. 姿势、呼吸、意念融合(三调合一)
5. 操作要领
(1)站桩功是以站式为基础的,躯干与四肢保持特定的姿势,身体上要做到放松,但放松并不等于松懈,而是要让全身的肌肉保持适度舒适的持续性、静力性的紧张状态,即是保持一种“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状态。
(2)呼吸模式的转换要自然过渡,切不可操之过急,同时呼吸要自然,勿用意念影响、控制呼吸,否则就会出现憋气、气急的现象。
(3)在练习时注意力要集中,思想要放空,练习过程要一点一点地进步,切不可钻牛角尖。一步一步地调整姿势、呼吸以及意念,自然舒畅,上虚下实(上面的身体要放松,但同时底盘要稳),循序渐进,日久练习,达到调身、调息、调心“三调合一”的境界。
6. 功法的作用内涵
(1)该桩式松静自然,对神经系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可以放松精神、缓解疲劳,起到安神定志的效果。
(2)可以促进下肢静脉血回流,加快外周血液循环,故对下肢微循环障碍、高血压小动脉痉挛和糖尿病并发的下肢血管疾病有一定疗效。
(二)三圆式站桩
1. 姿势(调身)
三圆是指足圆、臂圆、手圆(图2-2)。
图2-2 三圆式站桩
(1)预备姿势 身体保持自然直立,垂手并步,以立正姿势做好准备,同时呼吸调匀,形神放松。然后重心右移,移至右腿右足,同时左脚向左横跨一步,使得两脚平行,两脚之间的距离要与肩同宽或是略宽于肩。
(2)足内八字 两足以足跟为重心,将足尖微微内扣,微成“内八字”,同时足趾抓地,全掌使劲,吸附于地面。此谓“足圆”。
(3)下盘似坐 双膝微屈,膝盖不超过脚尖,同时腰部伸展,放松两髋,臀部如坐高凳。似坐高度可根据本人具体情况,取高、中、低三个体位(三个体位在“功法渊源”中有详细介绍)练习。
(4)两臂抱圆 虚领顶劲,头正身直,含胸拔背,两臂环抱呈半圆形,两臂抬起与肩平,肘部略低于肩,两臂弯曲程度像是正抱着一个较大个的圆气球,同时要沉肩坠肘、虚腋悬腕。此谓“臂圆”。
(5)两手抱球 两手距胸前不超过33cm,高度与胸部平齐;两手十指自然张开,两手手心相对,如抱球状,两手指相对,距离约为30cm,约为两拳的距离;同时五指分开,相邻手指间约为一指间隙。此谓“手圆”。
(6)头面放松 头正身直,两目微闭或是凝视正前方较远处的某一点。唇齿轻合而口微张,舌尖轻抵上腭,下颌微微内收,肛门轻轻上提,面部略带微笑却含似笑非笑之意。
根据手臂弯曲角度的大小,可以将上肢姿势分为抱球式和环抱式两种。手臂弯曲角度较小的称为抱球式,抱球式动作为上肢呈半圆形,两手呈抱球状,手指相对,掌心也相对,五指自然分开,形似虎爪,高于胸平。手臂弯曲角度较大的称为环抱式,环抱式的动作为两手似抱树干,掌心朝内,置于距胸前两尺左右。本篇介绍的是常用的抱球式动作,对环抱式动作感兴趣的可以自行尝试练习。
2. 呼吸(调息)
参照“自然式站桩”的调息训练步骤与方法。依然是训练之初采用自然呼吸,逐步过渡为顺腹式呼吸,最终达到逆腹式呼吸的程度。但应注意,无论是处于哪一个呼吸模式的阶段,都要尽量使自己的呼吸做到“慢、细、均、长”。
3. 意念(调心)
(1)采用“三线放松法”进行全身放松 具体操作方法见于“自然式站桩”的调心操作。
(2)意守丹田 在胸式呼吸、顺腹式呼吸和逆腹式呼吸阶段,加入意守的训练方式。具体操作方法见于“自然式站桩”的调心操作。
(3)意想气球 意想在双臂、双手圈起来的似圆形空间当中有一个回旋的气球,先是顺时针旋转36圈,在旋转过程中气球由小到大;再逆时针旋转36圈,由大到小。同时双足踏实,如踏井石,落地生根,不可动摇。
(4)感应气场 先练习意守丹田,再意想气球,等到熟练之后,可以两者同时练习,至融合熟练之后,可以用意念感受两手指之间的气场吸引力与排斥力,犹如磁场中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4. 姿势、呼吸、意念融合(三调合一)
5. 操作要领
(1)重点为“三圆”,即做到两足尖内扣,呈内八半圆状(足圆);两臂环抱如抱球状(臂圆);两手指张开似抱球状(手圆)。
(2)三圆桩要求“形松意紧”。“形松”即外部肌肉的放松;“意紧”即从外部肌肉看来全身很是放松,并未用一点力,可是内部的意念在不断进行训练,而呼吸也在朝着“慢、细、匀、长”方向锻炼。
(3)建议姿势体位从高位逐步向低位过渡,不要长时间处于一种体位下练习。
6. 功法的作用内涵
(1)该桩式是将两足、两臂、两手在一定时间内维持静止的姿势,这将能够全面调节神经运动系统,通过对周身肌肉和姿势的调整来提高神经的敏感性与肌肉的协调性,通过对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髋关节、膝关节以及踝趾关节等的协调,对关节病和脊柱病有很好的疗效。
(2)三圆桩对循环系统有着十分明显的调节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周围组织的供血、供氧量,对下肢微循环障碍、高血压小动脉痉挛和糖尿病并发的下肢血管疾病有一定疗效。
(3)该桩式调息方法的练习可以通过膈肌的升降,调节肺牵张功能,能够有效改善肺功能,提高肺活量。
(三)下按式站桩
1. 姿势(调身)
身体保持自然直立,垂手并步,以立正姿势做好准备,同时呼吸调匀,形神放松(图2-3)。重心右移,移至右腿右足,同时左脚向左横跨一步,使得两脚平行,两脚之间的距离要与肩同宽或是略宽于肩。两足以足跟为重心,将足尖微微内拢,微成“内八字”,同时足趾抓地,全掌使劲,吸附于地面。双膝微屈,膝盖不超过脚尖,同时放松两髋,松胯圆裆,臀部如坐高凳。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手腕背伸,掌心朝下,与地面平行,两手手指伸直向前,五指自然张开,两掌如按两侧气柱于掌心。沉肩、坠肘、虚腋,含胸拔背,直腰蓄腹。头正身直,虚领顶劲,两目微闭或是凝视正前方较远处的某一点。唇齿轻合而口微张,舌尖轻抵上腭,下颌微微内收,肛门轻轻上提,面部略带微笑却含似笑非笑之意。
图2-3 下按式站桩
2. 呼吸(调息)
采用顺腹式呼吸法,并有意延长呼气的时间。
3. 意念(调心)
(1)将意守法融入到顺腹式呼吸法当中,具体操作方法见于自然式站桩的调息操作。
(2)吸气时,小腹部自然隆起,此时以意领气,将吸入之气纳入下丹田。
(3)呼气时,意守下丹田,静静感受丹田之气如雾露蒸腾,弥漫全身,濡养四肢百骸,通达九窍。
(4)结束时先要进行三个深呼吸,再将意念收回下丹田。同时,双掌下按,想象似有阻力抗争。
4. 姿势、呼吸、意念融合(三调合一)
5. 操作要领
(1)重点是掌心下按,手指背伸直,同时要想象掌下似有阻力,以下按之力对抗这种阻力。
(2)双膝微屈,足圆。
(3)呼吸顺畅自然,意念柔和,守护丹田,意似守非守。
(4)下按式站桩也可以采用高、中、低三个体位进行练习。
6. 功法的作用内涵
(1)对呼吸、循环、肌肉、神经有整体调节作用。
(2)对上肢关节与肌肉的调整作用更为明显,故对上肢的疼痛、网球肘、肩周炎、手指部位的腱鞘炎、腕管综合征等具有很好的康复效果。
(四)伏虎式站桩
1. 姿势(调身)
预备姿势:身体保持自然直立,双手垂于两侧,足跟并拢,足尖开立,以立正姿势做好准备,同时呼吸调匀,形神放松。以下操作先左后右。
右脚不动,左脚向左前方45°方向跨出一大步,此时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呈半丁半八字型步,两脚之间的距离为1m左右(2~3个足长)。下身不动,上身以腰部为轴,向左转45°,目光与左脚方向一致。两腿屈膝下蹲,重心向左脚方向移动,左侧膝关节屈曲近90°,左臂微曲撑圆,左手顺势置于左膝内上方约10cm处,虎口向下,掌心朝前,五指微微分开,似卡按住虎头。右腿向后蹬直后,右膝微屈内扣,似扣虎髋,右手置于膝关节上方,掌心向下,指尖朝前,如压虎臀。裆部撑圆,臀部内收,含胸拔背,头正身直,目视前方,同时做到两肘外撑,沉肩坠肘。两脚五趾使劲抓地,上身躯干部垂直向下使劲,臀部似坐虎腰。此谓左步伏虎桩(图2-4)。在做右步伏虎桩时,先收回左腿,同时两手合抱交叉于胸前,起身站立,恢复预备姿势,再迈出右腿做右步伏虎桩,动作如前。
图2-4 伏虎式站桩
2. 呼吸(调息)
训练之初可先从顺腹式呼吸练起,练习一个月后,逐渐过渡到逆腹式呼吸,同时呼吸做到“慢、细、匀、长”。
3. 意念(调心)
(1)两目前视,踌躇满志,意力相合,以意领力,传于双胯、双腿,最终至双足,两脚像古树一般落地生根。但需注意,只是用意念引领的内动,全身是要放松的,这种力量并不表现于外形上。
(2)伏虎式站桩是技击桩的一种,技击桩的目的在于以意练力,所以伏虎桩的意念主要在于对各种外力的抗击的假想。首先意想胯下有猛虎被伏,两个膝关节扣紧虎身,臀部似骑虎腰,前按虎头,后压虎臀。虎伏于胯下,精神要高度集中,保持高度警惕。前脚要有向下踩的意念,两臂要有向外撑的意念,要用意不使劲。
(3)抗争力的假想还要与呼吸密切配合。吸气时,意念要使两腿有合劲;呼气时,要气沉丹田,意念要使上身产生微微下坐之意,但在外观上并无下坐之感。
4. 姿势、呼吸、意念融合(三调合一)
5. 操作要领
(1)对各种外力抗击的力量称为争力。争力的练习需要感受,重在用意。用意不使劲,使劲则僵,用意则灵。
(2)重点在三个假想练习:臀部似骑虎腰,前按虎头,后压虎臀。
(3)意念要与呼吸密切配合,以意领气,练气生力。
6. 功法的作用内涵
(1)该桩式的目的是增强全身肌肉的持续性静力性紧张,这种紧张是一种整体的浑圆劲,称为“内劲”,故该桩式对肌肉系统,特别是对双下肢肌群有很强的锻炼作用,尤其是对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腓肠肌等肌群作用明显。
(2)能够增强肌肉与韧带、关节、神经、血管等组织的协调性,对促进机体整体的稳定性、协调性有很好的强化作用。
(3)该桩式可用于腰骶部、下肢部的慢性软组织损伤,比如慢性腰部软组织的慢性损伤、骶髂关节紊乱、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恢复期、膝关节与踝关节慢性损坏的恢复期。
(4)伏虎式站桩属于技击桩的一种,其体力与意念的消耗程度要高于自然式、三圆式与休息式,所以比较适合身体健壮的青壮年长期锻炼使用。
(五)少林剑指站桩
1. 姿势(调身)
身体保持自然直立,垂手并步,以立正姿势做好准备,同时呼吸调匀,形神放松。重心右移,左脚向左横跨,两脚相距45cm左右,略比肩宽,同时两脚平行。膝关节屈曲下蹲,成马步桩式。根据膝关节屈曲角度大小的不同,可分为高、中、低三个体位。在屈膝下蹲的同时,双臂向正前方缓缓抬起,两掌变为剑指(食中二指伸直并拢似剑,其余三指自然屈曲相扣),抬到与肩平齐,如剑的指尖朝前,掌心向下;两臂与肩平成一直线。头正颈直,微收下颌,含胸拔背,小腹微收,轻提尾闾,让百会穴、会阴穴和两足跟连线中点在一条直线上。两眼平视前方,全身松而不懈(图2-5)。收功时两臂缓缓下落,双手变剑为掌,两掌重叠覆于脐上,同时两腿向上直立,左脚收回,恢复立正姿势。
图2-5 少林剑指站桩
2. 呼吸(调息)
训练之初可先从顺腹式呼吸练起,练习一个月后,逐渐过渡到逆腹式呼吸,同时呼吸做到“慢、细、匀、长”。
3. 意念(调心)
(1)意守丹田 意守下丹田,直至温热感较为明显时,意想此股暖流循足三阴经至足底涌泉,落地生根。再将意念上引回下丹田,使其温热之感由强到弱,弥散全身,滋养机体与神明。
(2)意守剑指 将意念放置在剑指指端,收功时意念回归丹田。
4. 姿势、呼吸、意念融合(三调合一)
5. 操作要领
(1)两脚间距略比肩宽;双手食中二指伸直并拢成剑指。
(2)两臂与肩平齐,肩、肘、腕伸平,与肩同宽。
(3)意守以感热为度,并要意想使之循足三阴经流注。
6. 功法的作用内涵
(1)该桩式主要锻炼全身的肌肉、关节和韧带,尤其是对四肢有更为明显的作用。
(2)可以促进全身气血的运行,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改善微循环,增强心功能,增加回心血量,提高心排血量。
(六)探马式站桩
1. 姿势(调身)
预备姿势:身体保持自然直立,双手垂于两侧,足跟并拢,足尖分开,以立正姿势做好准备,同时呼吸调匀,形神放松。以下操作先左后右。
重心右移至右腿,左脚向前方移动半步,步形为“足尖点地、足跟抬起”。两腿均微微屈膝似坐,臀部如坐高凳,右脚作为支撑点踏实地面,脚趾抓地,上身挺直。左臂向前缓缓抬起,沉肩坠肘,悬腕虚掌,手指向前,掌心向下;手掌与视线平齐,五指微微分开,如探烈马。右臂置于体侧,手掌背伸,五指微分,手心向下,指尖朝前,使手背与前臂似成90°,似按马桩。含胸拔背,微收小腹与下颌,两目凝视左手背侧外劳宫穴。此谓左侧探马式(图2-6)。收功时,左脚的脚跟落地回收,重心左移,同时左手收回体侧,右手自然放松;再右手右脚向前探,成右侧探马式,左右方向变化,其余动作如前。
图2-6 探马式站桩
2. 呼吸(调息)
自然呼吸(1个月)→胸式呼吸(1个月)→顺腹式呼吸(1个月)→逆腹式呼吸。
3. 意念(调心)
调身的重心是不断向左右移动的,而意念的放置与调身重心移动方向相反,比如左侧探马式,重心右移至右腿,意念要放置在左侧,须意想左侧劳宫穴在牵动左侧的经脉气血的流动,循环不息。
4. 姿势、呼吸、意念融合(三调合一)
5. 操作要领
(1)左右重心的移动;足尖点地、足跟抬起。
(2)前方抬起的手掌与目平齐,两眼注视其手背外劳宫穴。
(3)意念放置在前探之手的劳宫穴处。
6. 功法的作用内涵
(1)该桩式主要锻炼四肢部的肌肉、关节和韧带,对于肩周炎、腕管综合征等有康复效果。
(2)意念放置在前探手的劳宫穴处,可以调节一侧经脉气血的流通与运行,舒活筋骨,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与微循环。
(七)休息式站桩
如图2-7、图2-8所示。
图2-7 休息式站桩1
图2-8 休息式站桩2
1. 姿势(调身)
(1)站姿与自然式站桩相同,可以参考自然式站桩的调身部分。
(2)双臂屈曲后伸提至腰后,腕部轻旋,以双手背面横置于两侧“腰眼”,同时腕关节微屈,五指自然微微分开,指间关节微屈,掌心内凹(图2-7、图2-8)。
(3)头正颈直,沉肩坠肘,虚腋,两目轻闭,其余操作要求同自然式站桩。
2. 呼吸(调息)
采用自然呼吸法。
3. 意念(调心)
意守两侧“腰眼”,以感热为度。
4. 姿势、呼吸、意念融合(三调合一)
5. 操作要领
手背置于“腰眼”,似休息状,呼吸轻柔,意轻形松。
6. 功法的作用内涵
(1)该桩式掌置“腰眼”,有助于恢复腰椎正常曲度。
(2)“腰为肾之府”,该桩式意守“腰眼”,有壮腰补肾之功效。
(3)可以提高自主神经的兴奋性,调节自主神经功能,达到宁心安神、消除疲劳、恢复精力的效果。
(八)编者寄语
(1)初学者,建议从“自然式站桩”“三圆式站桩”“休息式站桩”三种站桩功当中选择一种来进行练习。
(2)初学时每天练习2~3次,每次15min左右,以后可逐步增加至半小时,最后保持练习1小时左右。
(3)4周为一个练习周期,一般练习不少于3个周期。
(4)训练若无不良反应,可以继续增加练习时间与强度;如果有一些练功反应,但是尚能够坚持的,可维持原练习量;如果反应强烈,影响正常生活、工作,或者病情恶化者,应该停止练功,查明原因后再做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