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让管理更高效:流程管理全套方案制作、设计与优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 管理无流程,只能事倍而功半

作为企业的一名管理者既要懂得低头干活,更要知道抬头看路。管理工作是很烦琐的,而一些重要的工作很容易被日常事务湮没,导致很多时候即使看起来很忙,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流程是工作的“方向”,流程错了方向就错了,方向错了势必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甚至毫无成效。

在互联网思维中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思维:快思维。这个思维的核心就是“快”,做什么都讲究“效率”,唯快不破。总之,未来企业谁能在“快”上取得突破,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不少企业管理者开始有些力不从心。尽管整个公司各部门上上下下所有人每天都在忙忙碌碌,但效率仍然很低下,业绩长期不佳,经济效益锐减,甚至面临着生死的严峻考验。

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根源就在于陈旧的管理思维和模式。新形势要求企业管理者决策要快、计划要快、落实要快,不能慢一步,否则就会全盘皆输。而总有一些管理者无法完全适应这种快节奏,他们想问题、做事情效率极低,甚至大多数时候是在瞎忙。

全球著名管理学大师、经理角色学派代表人物亨利·明茨伯格说过,如果你问一些管理者,工作时都在做什么?很大一部分人很有可能会告诉你,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这是管理者们非常推崇的八个字,法国管理大师亨利·法约尔在1916年提出),但如果真正去看他们是否在做,结果就会很惊讶,他们所做的工作与这八个字根本不搭界。

明茨伯格为什么会如此下结论,这源于他曾做过的一个调研:

案例1

明茨伯格用一周的时间观察了五位首席执行官(CEO)的日常工作,这些人分别来自大型咨询公司、著名的大学附属医院、教育系统、高科技公司和日用品制造商。在调查中,他发现大部分人的工作是非常无序的,半数以上的人持续做一件事情的时间不超过9分钟,只有1人连续工作超过一小时。

他在观察期间,看到了这样的场景:有一个下属打电话给他们的首席执行官,说公司一间厂房着火了,烧了个精光,这事儿怎么办?CEO做了简单的应答后就开始做别的事情,包括向退休员工赠送金表;出席行业研究会;与科研人员坐在一起讨论关于产品的有趣想法。就这样,一天已经过去了,而着火的事情仍没有去处理。

这位CEO忙吗?的确很忙,一天做完了多件事情。但为什么一天过去了,最重要的厂房着火的事情还没有解决呢?这就是很多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看似很忙却不出效益。

据此,明茨伯格分析出,大多数管理人员的工作目标是模糊的,是混乱无序的,是没有深思熟虑过的,并总结出这种模糊的、混乱无序的工作状态,具有短暂性、多样性、非连续性。因此,低效的管理人员与那些高效的管理人员相比,虽然也整天坐在办公室,忙忙碌碌,但效果完全不一样。这就好像画家作画,表面上都是在作画,但画出来的效果完全不同,只有真正领会了画作的精髓才能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知道如何去做。

在企业管理上,明茨伯格比较杰出的贡献之一就是提出了“适度的混乱和克制的无序”管理理念。这话听起来有点矛盾,但进一步想就会发现这乃是管理的精髓。适度的混乱,是指管理者的工作一定是乱的,绝对不是标准化的、死板教条程序化的。克制的无序,是指管理又不是完全无序的,它有一定的秩序,有一定的标准。正是因为管理工作是无序的,才要制度、标准、流程来约束和规范。

由此可见,企业管理人员要想高效工作,就需要一套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连续输出性的流程来辅助工作,以帮助自己梳理繁杂的工作,抓住重点,找到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