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野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天津位于渤海之滨、海河流域下游,有着沟渠河网纵横、洼淀湿地辉映的典型滨海地貌,也是世界鸟类迁徙九大线路之一的“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线路上的重要驿站。每年春季(2月~4月)、秋季(10月~12月)大批候鸟飞临天津。明代的汪来作为土生土长的天津人曾用“入云孤鹤上还下,出浪双凫鸣且飞”来描述家乡的风景,同时代的吴承恩曾用“春深水涨嘉鱼味,海近风多健鹤翎”来描述天津杨柳青的风景。现在杨柳青已经很难看到“健鹤翎”的风景。虽然吴承恩所描述的鹤未必真的是鹤类,但是别说杨柳青,就是天津任何地方来了鹤类,鸟友们都会奔走相告,因为现在除了灰鹤、白枕鹤和白鹤外,鹤类在天津已经很少见了。

要保护鸟类、保护鸟类的栖息地,首先就需要从辨识鸟类、认识鸟类习性、熟悉鸟类生境开始。不同的鸟类生活在特定的生境,而且鸟类往往是其生存环境食物链的顶端生物。鸟的种类及数量能够反映其所在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及其健康状况,因而鸟类数据可以作为环境管理的基础数据。

观鸟活动始于18世纪晚期的英国和北欧。据称第一个观鸟人是英国的乡村牧师吉尔伯特·怀特,他和朋友的通信集就是有名的《塞尔本博物志》。然而,最初观鸟活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当时贵族的一种消遣方式,现在逐渐发展成为科学研究和自然爱好相结合的活动。无论是鸟类研究,还是鸟类观察,最需要了解鸟类图版照片以及辨识特征,从而能够首先准确辨识鸟类。

天津有北大港、团泊洼、七里海、大黄堡四个国家级或市级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滨海湿地的保护不仅对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京津冀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也有重要意义。2015年,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在天津设立了“海河南系独流减河流域水质改善和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2015ZX07203-011)课题。课题以独流减河河岸生态带和重要生态节点(如团泊洼、北大港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为研究重点,探索区域“河道—湿地—湖库—河口”生态廊道构建技术,开展基于鸟类生境保护的沿河生态功能修复技术研究。为此,我们对独流减河河岸生态带、团泊洼、北大港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多次鸟类调查,基于这些调查的成果并结合多年的积累,我们编写了本书。本书的鸟种中文名、英文名和拉丁学名均依据郑光美主编的《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并按其分类系统排序对天津鸟类名录进行了重新修订。依据鸟种在天津分布所属季节类型分为留鸟、夏候鸟、冬候鸟、旅鸟、迷鸟。鸟类图片以在天津范围内实地拍摄为主,也有部分照片非本地拍摄。

由于笔者水平所限,书中疏漏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