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荔枝含有“低血糖毒素”?糖尿病人能用它降血糖吗?
每逢荔枝上市的季节,就会有很多关于荔枝的谣言流传开来。
之前在电视上看到有专家在解释荔枝致病的事情,说是荔枝里面含有大量果糖,吃了之后会刺激胰岛素分泌,导致低血糖。
这个说法我很多年前就不太相信。因为果糖是不会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的,葡萄糖才会。果糖的吸收通道和葡萄糖不完全相同,吸收速度也比较慢,而且吃了之后不会明显升高血糖,而是进入肝脏,增加脂肪的合成。虽然一部分会转化成葡萄糖,但转化速度也很慢,不太可能因此引起胰岛素的大量分泌。
那么,为什么吃荔枝之后,很多人真的会低血糖呢?这是因为荔枝中含有降低血糖的毒素。
在吃大量荔枝之后,可能会由于低血糖而引起一些急性疾病,甚至死亡,将其称之为“荔枝病”。
2017年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逻辑清晰地阐明了“荔枝病”的元凶,就是其中的两种“低血糖毒素”:α-亚甲环丙基甘氨酸和次甘氨酸A。想必很多人一看到化学词汇就头昏,其实不用想得那么复杂,记得是两种低血糖毒素就好了。它们可能是荔枝类水果家族的共同化学武器,因为和荔枝有点“亲戚”关系的其他水果也含有它们,比如红毛丹和西非荔枝果。
但是,很多专家认为,低血糖毒素只是原因之一,大量果糖也是重要原因,两个因素都很重要。这个说法我不是很同意,我要给果糖做无罪辩护!
荔枝里到底是什么糖?到底有多少糖?很多人恐怕都说不清楚。为此,我查阅了很多国内外的相关文献。
水果里的糖分,无非就是葡萄糖、果糖和蔗糖3种。
我国的一项研究对15种荔枝果实进行了测定,发现有的品种随着荔枝的成熟,还原糖(葡萄糖和果糖等)的含量逐渐上升,所以成熟之后蔗糖已经很少了,比如妃子笑品种。而另一些品种是蔗糖含量比还原糖少点,但差得不是那么多。
有一篇文献中,研究者测定了泰国水果市场上的两种荔枝,发现它们所含的蔗糖特别少,一种只有0.5%,一种完全测不出来。但是,它们的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倒是差不多。一种是7.3%的果糖,7.0%的葡萄糖;一种是9.0%的果糖,8.4%的葡萄糖。
荔枝成熟时,有些品种的含糖量越来越高,有些品种的含糖量保持基本稳定,但有机酸的含量会下降。水果中的糖和酸有互相减味的效果,酸少了,自然就显得特别甜。正因为很多荔枝基本上不酸,所以并不突出的糖含量也会让人觉得很甜。果糖和葡萄糖的搭配,会让人感觉“清甜”。这是因为果糖在温度降低时甜度提高,而葡萄糖在溶解时会吸热,让人觉得有凉爽感。所以,凡是果糖和葡萄糖含量高的水果,甜味都显得特别让人迷恋。
总之,荔枝并不像传说中那样,只含有很多果糖。其实果糖和葡萄糖基本上是一比一的状态,我国的相关研究也同样证实了这个结果。
顺便说一下,这种特点的水果还有很多,并不是荔枝所独有。比如香蕉、西瓜、葡萄、富士苹果,都是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大致为一比一,而蔗糖含量很低的水果。从总含糖量来说,荔枝也不是最高的,香蕉和葡萄都不比它低,甚至更高。
就拿香蕉来说吧。泰国学者测定了3个品种的香蕉,它们的总含糖量分别是20.3%、16.6%和18.3%,果糖含量分别是9.9%、6.3%和8.0%,绝对不比荔枝逊色。但好像没有听说过谁在吃一斤香蕉之后会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再者,要说含果糖多,可乐、雪碧之类的高果糖饮料也足够厉害。它们是用“高果葡糖浆”制作的,含糖量超过10%,其中55%以上是果糖。然而,一口气喝掉一大瓶1.25升的可乐,摄入130克左右的果糖加葡萄糖,却没有人会出现低血糖反应,不是吗?
所以,荔枝导致低血糖的“麻烦”,如果说是果糖的罪过,哪怕是一部分,果糖也是要“喊冤”的。
那么,什么人应该特别在意吃荔枝之后的低血糖问题?其实,主要是幼儿和体弱者,强壮的青年男性是不容易出现这种危险的。不过,低血糖的可能性还是有的。比如说,吃了荔枝立刻洗澡,就有可能会出现轻度低血糖情况。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之所以果园产地的小孩子容易出现吃荔枝后的相关问题,大致有五个原因。第一,孩子年幼不懂得控制食量,一贪吃就容易吃多;第二,孩子的代谢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比成年人对毒素的抵抗力差;第三,这些孩子一般都出自贫困家庭,本身营养状况差,身体比较弱;第四,孩子家长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养育孩子也比较粗放,所以孩子吃了荔枝后不吃饭,他们也并不在意,甚至发现孩子有点不舒服,也没有及时就医的意识;第五,有些地方的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生水平也有限,可能出现应对不及时的情况。
以后吃荔枝时应当怎么办?
专家们都说“荔枝一次要少吃点,别贪吃”,这话完全正确。但是,他们还说“空腹不能吃荔枝”,这话只对一半。
正确的说法是:“吃了荔枝之后,一定要按时吃下顿饭。”荔枝吃多了之后,人们会觉得有点甜得发腻,出现饱腹感,于是往往懒得吃下一顿饭了,这才是麻烦的地方。
研究报道中发现,“荔枝病”并不是在吃荔枝的当时发病,通常是因为下午吃太多荔枝,晚上又不吃饭,结果在夜里发病。
原来,这两种低血糖毒素非常恐怖,它们不仅让血糖下降,还把人体的自救途径也封闭了。
正常情况下,就算一段时间不吃东西,哪怕肝糖原和肌糖原几近耗竭,人体也能靠分解肌肉来产生能量,再通过糖异生作用合成葡萄糖,维持血糖水平的基本稳定。但是,荔枝中的低血糖毒素把糖异生途径也阻断了,让低下的血糖水平无法恢复。同时,它们还影响到了脂肪在氧化过程中的部分酶的活性,让人体也没法充分利用脂肪来供应能量。没有能量,生命活动就无法正常进行。这就像没有汽油不能开车,没有电就不能运行电器是一样的。
即便摄入的低血糖毒素不那么多,阻断没那么彻底,也足以让敏感者产生不良反应。很多人都体验过,在吃大量荔枝之后,会感觉晕乎乎的,身体会发软。这就是低血糖和身体能量供应不足的反应。
低血糖反应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心慌、出汗等症状。如果中毒较严重或时间较长未及时救治,那么大脑缺乏能量供应之后所造成的损害甚至是难以逆转的。此前,在南亚和东南亚的国家,常常将“荔枝病”误认为是“脑炎”,就是这个原因。
为什么身体强壮者不太容易出现低血糖问题,而体弱者和儿童容易受此侵害呢?研究者认为,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肝糖原和肌糖原储备。人越强壮,肝脏和肌肉功能越强,就越能抵抗低血糖毒素的作用。
如果吃了荔枝之后再吃些饭,就能补充大量的淀粉,淀粉再被消化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之后就能补充血糖。一段时间之后,低血糖毒素慢慢被身体代谢掉,人就能恢复正常状态了。好消息是,这些毒素并不会长期留在身体里,所以过后无须担心。
吃荔枝能帮糖尿病患者降血糖吗?
很多人都会问:“吃荔枝既然会降低血糖,对糖尿病人会不会有好处?”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发现在这方面有太明显好的作用。
首先,荔枝中含有低血糖毒素。糖尿病人本来就身体乏力,能量不足,而且非常容易出现餐前低血糖的情况,所以他们吃了很多荔枝后,理论上是更容易受害的。至于荔枝肉和荔枝核是否能够开发成降糖药,如何应用才能帮助降血糖,还需要很多研究才能确认。
有人做了荔枝核中降糖活性物质的研究,有人做了荔枝肉中酚类物质的降糖活性研究,也有人做了荔枝水提取液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试验。总体而言,并未发现它们对糖尿病患者有特别强的降糖效果。所以,至少从目前来说,糖尿病患者还是不要随便吃很多荔枝比较好,容易低血糖的人自然就更不适合多吃了。
此外,荔枝不仅含糖量高,血糖指数也很高,而且其中的毒素不利于脂肪氧化分解,所以需要减肥的人显然也不该吃得太多。
那么,怎样和荔枝和平共处呢?答案很简单,少量多次地吃。别一次吃很多,更不要天天吃很多,饭前吃会相对比较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