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世界文学六条要求
打着“通过对谈学习‘世界文学’的系列讲义”的旗号而刊行的本系列讲义,至此已经是第五册了。之前进展顺利,有赖于和我对谈的各位嘉宾,也有赖于以极大的兴趣和共鸣来听讲义的各位听众。真是谢谢了!
但是,任何事物都会告一段落。我想本系列讲义日文版也到第五册为止告一段落。在第四册,我将意向稍加改变,将日文版主要标题定为“8岁到80岁的世界文学入门”。这个标题来源于凯斯特纳[1],我自己也觉得标题很好。但是据我妻子说,她将书送给喜欢读书的岳母时,岳母一脸诧异。岳母现在还很健康(值得高兴),读书欲强烈,送给她的书很快就读完了,并说很有趣。恕我愚钝,事后才终于想起来这事儿。那本书的标题上写着“80岁以前”,已年过80岁的岳母那一瞬间肯定觉得自己被排除在外了。
平均寿命延长,想进行战争的或者想靠武器发财的人是极少部分,显得很扎眼。现在的社会可以和平地读书,将读者限定为“80岁之前”的确很失败,不符合现实。于是,这次我经过反省,将读者限定为“90岁之前”,干脆“100岁之前”吧,那一瞬间我想到了华丽的大团圆局面。不,不,原本就没有必要靠年龄来区分人,想到这里,我更加精神百倍,决定把标题定为“总之,读书是冒险”了。
利用这个机会,我打算把我日常思考的——通过迄今为止已收录到五册书中的许多对谈来加以凝练出来的——阅读好世界文学所需六条要求加以披露:
1.阅读文学是一种体验。
2.阅读文学像旅行。
3.翻译能够丰富一些东西。
4.多样性才有价值。
5.世界文学要看“你怎么阅读它”。
6.没有任何人替你读书。开拓世界文学冒险之旅的男女主人公是你自己。
怎么样?我想这六条里,有的意思很明白,有的则意思不明。若要详细论述的话,仅这些内容就可以另外构成一册书,我在此进行简单说明。
第一条,阅读文学是一种体验。阅读文学像应试的时候一样,它不是为了获得某种知识。对于人而言,读书本身是一种体验。有了某种体验,人多多少少会得到成长,会发生变化。知识忘了也就算了,但是读书这种体验——即便你忘记了所读小说的梗概和登场人物的名字——会终生伴随着阅读者。在阅读了好的书籍之前和之后,你肯定会发生一点变化,看待这个世界的目光肯定也会不同。
第二条,阅读文学像旅行。文学会将你引向遥远的未知国度。会把你带到现实中无法旅行的时空之中。不仅是超越空间,这种旅行还是超越时间的旅行。文学是能够自由超越时空的很棒的梦想机器。
第三条,翻译能够丰富一些东西。丰富什么?可以使文学作品本身丰富,而且当然也可以使阅读翻译的你自己得到丰富。一般来讲,人们往往认为阅读文学作品原文是最好的,翻译之后原文的价值无论如何都会失去一些(特别是诗歌,这方面很明显)。的确是那样,但是没有翻译,“世界文学”无法想象。通过翻译我们知道了世界,知道了世界,我们会变得丰富。另外,翻译也是文学作品从母语到外语的旅行。旅行时,多余的行李会被舍弃。相反,在旅行地会得到各种好东西、新东西以及有趣的东西,会变得丰富。
第四条,多样性才有价值。现在这个瞬间,有数百种,或者有上千种语言在不断书写着世界文学,形成了一个无以言表的巨大群体。但是,我们没必要被这种多样性压垮。把多样性作为多样性来欣赏,作为编织这种多样性的一个要素,自己也加入到这个庆典之中。那便是阅读世界文学。我们不能否认有下面这种立场,即否定多样性并回归到原点的传统主义和国粹主义的立场。但是传统只有加入到多样性的庆典之中才具有力量和意义。
第五条,世界文学要看“你怎么阅读它”。现行的世界文学我们必须要阅读。我们不可能有必读书书单,说读了这些书就行了。不管多么出色的世界文学全集,也不可能网罗全部世界文学名作。那么,怎么办才好呢?在过于庞大的世界文学面前,我们一定要绝望吗?非也,没有那种必要。姑且把想读的,遇到的先按照自己的方式阅读,将它们进行联系和扩展。这种活动就是世界文学。所以,所谓世界文学不是一系列的必读书书单,也不是认定有价值的古典名作的总合,它跟你怎么读它有直接关系。
最后是第六条,没有任何人替你读书。开拓世界文学冒险之旅的男女主人公是你自己。这一条也许最容易明白。但实际上这也是最难实践的。即便我们自己有读书的心情,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读书时被别人的思维框架束缚着。自己认为是所感所想的内容,实际上世上其他人已经有过,你只是对别人已做过的事情进行千篇一律的模仿。(特别是读了中老年人的读后感,这种感觉尤其强烈。)但是,苏联出生的俄语诗人布罗茨基[2]曾经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仪式上进行了讲演(1987),他在讲演中这样说道:“大部分东西可以与人分享。面包、床,甚至恋人。但是,比如赖内·马利亚·里尔克[3]的诗歌不能与别人分享。整个艺术,特别是文学,而且尤其是诗歌,它是与人进行一对一的对话,去掉中间者,可以与人结成直接关系。”
庞大且多样化到了令人绝望程度的世界文学,一个人来应对它或许有些内心不安。不过,面对文学作品的只能是你自己。我们不能让其他人来阅读,这是理所当然的,也是极美妙的事情,因为冒险的男女主人公是阅读世界文学的你。
最后,按照惯例要陈述感谢词。本书收录的对话和之前的四册一样,由日本出版文化产业振兴财团(JPIC)主办,光文社作为共同举办者来策划,东京大学文学部现代文艺理论研究室给予协助而公开进行的。而且,为了显示在大学研究室欢乐而多彩的世界文学探究的合理方式,我们稍微改变了趋向,这次在结尾处收录了很热闹的研讨会内容。
在总结全五卷系列之时,对于常年主办讲演会的JPIC的各位,即常年热情不减地推进企划的光文社驹井稔先生、高嶋知明先生,还有负责编辑的今野哲男先生、小都一郎先生等各位表示特别的感谢。对于各位嘉宾、听众和读者表示特别感谢。
这个“连续讲义”至此告一段落,并不是结束。文学会继续。我、你、世界会继续。
2017年2月24日,我一边听着忌野清志郎的“没有明天的世界”,一边写下此文。
沼野充义
【注释】
[1] 埃里希·凯斯特纳(Erichk-stner,1899—1974),德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小说家、剧作家,主要作品有《埃米尔擒贼记》等。
[2] 约瑟夫·布罗茨基(Joseph Brodsky,1940—1996),俄裔美国诗人、散文家,1972年被剥夺苏联国籍,并于198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著作有诗集《诗选》《言论之一部分》,散文集《小于一》等。
[3] 赖内·马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奥地利诗人,代表作有《生活与诗歌》《祈祷书》《新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