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描不画学剪纸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准备篇

一、什么是非遗剪纸艺术的教育性传承

中国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留下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先人无数的生活、生产经验,是先人智慧的总结,体现了民族理念和民族精神,凝聚着中国人的民族情感。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第四批76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入选22项,其中剪纸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作为古老的农耕民族,剪纸的传统从古代一直延续到今天。随着历史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这项珍贵的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其的保护与传承任重而道远。

剪纸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和信仰文化,往往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贯穿人们的一生,因此传统上主要通过口传身授进行家族式或群族性传承。随着时代变迁,剪纸渐渐脱离了民俗实用功能,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装饰艺术形式。那么,今天该怎样让剪纸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呢?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指导各地各校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的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重要的德育内容,并强化非遗传承意识的培育,引导未成年人了解非遗,学习体验非遗项目。传统文化进校园成为让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取得了积极成效。非遗教育性传承拉开了现代传承的大幕。目前,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和大学美术教育均开展了剪纸艺术教学。

作为一名非遗剪纸传承人,我在多年校园剪纸教学探索实践的基础上,以教育的视角,结合家族剪纸传承的特点,充分把握具有现代意识的创造性艺术教学,原创了初、中、高三阶段剪纸技艺的教学方法,通过各阶段剪纸技艺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启发学生对非遗背后的生活艺术和技艺智慧进行多元化探索。

同时,我还在社区进行了大量剪纸艺术教学实践,将学校、社会、家庭结合起来,建造非遗剪纸教育性传承的桥梁。

非遗剪纸艺术的教育性传承,让民间剪纸艺术走进了现代课堂。中国民间剪纸的传承,不只是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是我们与祖先、与大自然、与世界各族人民沟通的媒介。未来,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剪纸艺术必将以更新更美的姿态从课堂回归我们的生活。

二、让孩子学习剪纸究竟有什么用

2001年开始,我专注于剪纸艺术的教学与传播,结合剪纸技艺家族传承的特点,在传统剪纸的现代课堂上,让孩子们沉浸式地体验民间剪纸传承中口传身授,心摹手追、身心合一、不描不画剪剪纸的方法。这样的形式和方法对儿童及青少年的手眼协调、大脑发育十分有益,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审美能力,在空间造型水平及艺术鉴赏能力方面,更有着不言而喻的促进作用。

在剪纸教学过程中,我一直遵循一个教育理念,人只要会用筷子,就会用剪刀,就会剪剪纸。剪纸过程中需要双手及五指的配合,在提高手部灵活性、协调性的同时,也调动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的参与。剪纸教学只是启发孩子,引导孩子,把孩子当作有创造力、有想象力、能思考的个体。每学习一种技法,都是从个体领悟到自由创作的过程,其间再适当加入一些小技巧,尽可能地拓展他们的想象空间,激发其潜能,充分释放天性,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同时,在示范性教学展演、展示、讲述等活动中,剪纸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了解传统而古老的剪纸艺术,用剪纸表达“中国人独有的精神世界”,就像在孩子心里种下了一粒传统文化的种子,这粒种子可以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剪纸艺术的魅力及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及文化修养,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从而受益一生。而学校、社区及家庭的结合,则使剪纸在装点日常生活的同时,还能促进亲子间的交流。

三、学习剪纸需要有绘画基础吗

很多父母常问“没有绘画基础可以学习剪纸吗?”“不描不画怎么剪剪纸呢?”这也是我在教学中持续探索的一个课题。我的太姥姥、姥姥、妈妈都没有上过学,没有学过绘画,她们是怎样不描不画剪剪纸的呢?

在太姥姥、姥姥和妈妈几代人生活的黄河西边的村子里,剪纸贯穿了她们一年四季的生活。无论是过年的窗花、炕围花,端午节的红公鸡、黄老虎;还是婚丧嫁娶、小孩儿百天、老人祝寿,都要剪剪纸。有时娃娃病了,或者黄河边上被水淹了,也要剪剪纸。人们用剪纸表达祈福迎祥、趋吉避凶的心愿,剪纸已经和她们的生活融为了一体。

小时候我看姥姥剪剪纸,也没见她画过样,要剪个什么花,总是想想就开始,不知道该怎么剪时,她就用指甲盖在纸上掐个印儿,全凭感觉。姥姥常说,剪剪纸要“软枝落叶”才能剪得好看,我的理解是,要仔细观察花草树木生长的样子,剪的时候才能剪出动态。

我妈妈一天书都没读过,也不会画画,但每次剪出来的小花小草都很生动。她说:我从小看着剪纸长大,看都看会了。

一次,我陪妈妈回到她出生的地方,见到了姥姥的妯娌米果女姥姥。八十多岁的老人还在病中,拿起剪刀剪了一幅漂亮的剪纸送我。据她回忆,当年姥姥窗花剪得特别好,她想学,就和姥姥要了些花样,或者用熏样的方法熏一些样子,回来学着剪,慢慢剪多了,加上自己的思考,剪纸就可以从心里出来了。

一代一代的妈妈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百变的剪花世界,剪纸正是从她们的心中长出来的。妈妈们口传身授,正是活态文化以人传承的重要方式。

四、剪纸工具及材料的选择

在一代一代的家族传承过程中,始终不变的剪纸工具是剪刀和纸张。记得姥姥用过大剪刀剪剪纸,也用过小剪刀。今天我们一般选择“张小泉”“王麻子”这类钢刃比较好的品牌,刀尖要长、要尖,还要齐,尽量选择带螺丝钮的,松紧可以调整,手柄以适合自己手的大小为宜。

纸张首选大红纸。建议选择用手触摸不易掉色、棉性大、柔韧性好、稍薄一点的纸张。这种纸耐折易剪,比较适合初学者。为了保护视力,剪纸时可以将红色折在里面。

不过,其他颜色的纸张也可以用来创作。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如端午节要剪红公鸡、黄老虎以及绿蟾蜍之类的图案,便会用到红色、黄色、绿色等各色纸张。在教学中,各色纸张的运用还可以调动学生的新奇感,因此不妨穿插使用。

在剪纸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不同年龄的人群分阶段准备工具和材料。

六岁以下的小朋友刚开始剪剪纸,可以使用安全剪刀、普通红纸和彩纸,纸张尽量选择适合孩子裁剪的厚度,再准备一个资料夹及装剪纸材料的小书包做收纳之用。另外还可以准备彩笔、纸板、胶棒等工具,让孩子用画画、粘贴等方式玩剪纸。

六岁以上初学剪纸的孩子,可选择有钢刃的普通小剪刀,经过一段时间练习,能够稳定使用剪刀之后,再选择有尖的、松紧可调节、手柄适合自己的剪刀。

十二岁以上的人群,在经过一段时间练习之后,手腕较灵活,剪刀使用熟练后,可先用粗磨石打磨剪刀背面,使刀头变薄变尖,再用细磨石磨外刃,使之更加尖锐,便于剪更为细致的纹样。纸张可选择经过特殊处理、不掉颜色的大红纸和彩宣纸,便于创作留存。

总之,在剪纸工具及材料的选择方面,可根据具体的需求搭配,此处就不一一列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