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学术史,一位李先生:李学勤先生学术成就与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金石情谊四十年 ——追思李学勤先生

张光裕

(香港恒生大学中文系)

1978年夏天,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刘仰峤先生率团赴澳大利亚考察,李学勤先生以专家身份随行,并特地到澳洲国立大学太平洋研究所远东历史系作短暂访问,由巴纳先生和我负责接待。李先生对我们正进行的大型商周金文研究计划“中日欧美澳纽所见所拓所摹金文汇编”,既惊讶又感兴趣,其后在巴格里芬湖游船上和在巴纳家中作客时仍持续讨论。1980年3月1日至25日,巴纳先生和我在澳大利亚外交部支持下,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张友渔院长邀请,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澳洲赴华访问的人文学科学术交流学人,而李学勤先生正是其中一位重要推荐人。

1982年秋季,我自澳大转职至香港中文大学。其后先生经港或访港,倘遇新见青铜器,我必引领先生联袂观摩,闲中亦抽空来家中小叙(图1),而我北上参加学术会议,也会尽量找机会向先生请教。先生每谈及海外收藏青铜器,辄有所疑,则垂询细问,对国内考古新知,又不鄙见告,虔虔信谊,令人不胜感念。

2012年巴纳先生已届90高龄,因事远从南国到北京,而两位前辈又已多年未曾碰面,余以为机会难得,乃乘因公访京之便,于是年11月2日,席设北师大御马墩餐厅,并请缙云兄作陪,这次也是三十多年后,难得一次的三人团圆饭聚(图2、图3)。

2006年夏天,我在北师大访问期间,李先生邀我至清华大学熙春园吃晚饭,我向先生面告,继上博简后,香港又再发现秦、楚竹书。不意是次相聚,竟为清华简收藏掀开序幕。先生以其睿智和广博识见,再次成就了我们今生所结的金石缘。李先生在香港初见原简的肃穆神情,如今犹历历在目(图4、图5)。

追念往往令人低徊感喟,尤其是触及四十年的金石情谊,更增添无限难言的神伤。李先生在学术上之卓越成就,人所共仰,毋庸于此转述。谨借当日所撰挽联,衷心表达对先生无尽的哀思。

四十年前南国共商周铭犹记抡才掖学厚德长怀留证史

三千载后海隅同验楚遗会当诵简通经梁木遽颓倍伤心

图1 1997年李先生访港,余邀请先生到家中小聚

图2 2012年11月,李先生、巴纳先生与余三人于北京有一次难得的相聚

图3 2012年11月,于北师大御马墩餐厅饭叙,邀得缙云兄作陪

图4 2008年6月下旬,李先生亲赴香港考察,凝望原简,神情肃穆

图5 余与李先生于原简前合照,见证清华简日后的入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