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生释放光与热
——深切缅怀赵家和老师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办公室 执笔:万军
赵家和老师健在时,我对他所知不多,尽管那时我在清华经管学院校友事务办公室工作,我也只知道他曾担任学院副院长,是一位看起来很普通的退休教授。2017年,赵家和老师已经去世5年,经管学院党委报道并组织师生学习他的事迹,当时我与几位学生访谈了赵老师在大学时的同窗和后来工作时的同事,又翻阅了大量资料,才对他的生平事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我心中,赵老师的形象立体生动起来。
结缘清华,积厚成器
赵家和老师是地道的清华子弟,人生之初结缘于清华、求学于清华的坚实厚积,奠定了他一生的方向,也使他成为一位器识不凡的清华人。他于1934年9月21日出生于清华园新南院(即今新林院)21号。父亲赵凤喈,字鸣岐,是著名法学家,1933—1949年任教于清华大学,抗战期间在西南联大执教并担任法律学系主任一职,随校返回北平后任清华大学新设法律系主任,兼清华研究院法科研究所政治学部主任。1937年,三岁的赵家和随父母南迁至云南昆明西南联大,1940—1945年在昆明粤秀、峩崀等小学学习,1945—1946年在西南联大附中学习,1946年随家人迁回北平。1946—1948年在燕京大学附中就学,1948—1951年入读北京四中高中部。
1951年9月,赵家和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大二时,他因儿时对无线电的痴迷而选择转入新设立的无线电工程系。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大一时实行百分制,他的各科成绩平均为优良等级(80分)。大二至大四评分改用五分制,他所修课程的绝大多数—27门均获满分五分,仅有3门为四分。1954年,他荣获清华大学首届学习优良奖。1955年大学毕业时,他因品学兼优,获得清华大学首届“优秀毕业生”奖章。除了学业上成果丰硕,他在社会工作、学生工作等方面也表现突出。他从中学起成为无线电爱好者,对无线电应用的谙熟达到了相当水平,大三时,即1953—1954年,校学生会聘请他担任学生会广播技术组组长。一年内,他脚踏实地,不辞辛苦,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务。由于各方面表现突出,同学们一致选举他担任班长,并亲切地称呼他“赵头”。1955年毕业前,他所在的班级被评为“校先进集体”(全校最高荣誉)。
毕业之际,赵家和对自己的未来从未抒发过弘誓大愿,但他在学习中的自强不息、发奋进取,社会工作中的历练,校园生活的陶冶,都为他日后参加工作、为社会作出巨大奉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工作中,他总能自然而然地做出恰当的抉择。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开创初期的院党委书记邵斌老师如今回忆起赵家和的那段岁月,曾做出如下评价:“回头看,他正是在他的人生之初——少年青春之际,就把他那聪明的头脑和旺盛的精力,专心致志地用到基础知识和专门业务的学习上了,并且达到了优异的程度,这为以后不论在哪一个岗位上,他都能开展起创造性的工作,打下了深厚而坚实的基础,并形成了他的那种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无私奉献的价值取向,以及求真务实的思维方式。这样的人,不正是新中国建设最急需的人才吗?他的这个成功的开始,几乎就是他整个人生成功的一半!”
情系教育,释放光热
在此后四十三年(1955—1998年)的教书育人生涯中,赵家和老师在清华大学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释放光和热。1955年6月,他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在无线电系、电教中心、科研处、经管学院等多个院系和部门工作。1955—1977年在无线电系工作期间,于1960年被聘为讲师,讲授《无线电材料》等课程,还曾担任实验室主任等职。1961年12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后,他先后在江西鲤鱼洲农场、清华绵阳分校工作。1977年,他调到电化教育中心,不久后担任电教中心副主任,负责全校电化教学的建设,开拓新兴的电化教育工作。他英语水平很高,在电教设备订货、验收、队伍培养及翻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79年,他调至科研处,并被聘为副教授,先后担任科研计划科科长、科研处副处长,从事科研管理,负责全校科研设备的管理和采购。1983年,世界银行向教育部提供了一笔无息贷款,由于谙熟专业、精通英语,他受命前往美国选购计算机等先进仪器设备,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84年,清华经管学院成立。1985年,赵家和老师调至成立不久的经管学院,并被任命为院长助理兼管理信息系统系主任。1986年,他被任命为经管学院副院长,1987年又受命兼任国际贸易与金融系主任,1989年被聘为教授。在任期间,他对经管学院的学科布局和发展,特别是对金融学科的发展,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在漫长的岁月里,赵家和老师始终从祖国的建设需要出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分派给他的工作跨越无线电、计算机、经济管理等多个专业领域,充满挑战性和开创性,他不断放弃已有建树的业务,欣然接受新的任务,并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在每个岗位上都做出了十分突出的成绩。正如原经管学院党委书记陈章武老师所说,赵家和老师“从无线电、计算机再到经济金融,始终站在学术潮流前沿”。教书育人是他一生的理想追求,他的课程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内容丰富新颖,善于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深受学生欢迎。而他“最高兴的时候”就是“讲一个问题,别人听懂了”。他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热心帮助学生成长,其治学态度和长者风范受到学生和同事们的尊敬与爱戴。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姜胜耀称赞赵家和老师是“一位有担当、有风骨的知识分子”,不仅是“教育的灵魂”,还是“时代需要的脊梁”。
爱国奉献,炭火不熄
1998年,赵家和老师退休,因毕生从事教育,很快便萌生了对贫困学生捐资助学、雪中送炭的想法。通过积攒资金、积累经验、实地调研(包括一次次挤919路公交车去北京延庆调研)的充分准备,他于2006年正式开始实施助学计划。到2010年12月底,他将个人积蓄和退休后在国内外高校、企业讲学的收入所得,以“一位清华退休老教授”的名义,先后资助学生近一千人次,共支出助学金210余万元。2009年7月,他在体检中查出了肺癌。2011年3月因身体状况日趋恶化,他找到往日的学生兼同事陈章武老师,把自己名下节衣缩食积攒的1409万元毕生积蓄委托给他,请他帮助筹建助学基金会。2012年2月,甘肃省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正式成为在民政部门注册的非公募基金会,赵老师的捐赠终于成了基金会的资产。
2012年7月22日,赵家和老师去世。去世前他决定捐献遗体,他把自己“捐了个干干净净”,实现了他“求仁得仁,了无遗憾”的夙愿。去世迄今已过八载,赵家和老师虽不留名,但他将自己毕生积蓄倾囊献出、将自己一切毫无保留地奉献社会的事迹已广为传诵,产生了强烈的社会震撼。赵家和老师的一生从心系清华教育事业到心系国家扶贫战略、复兴大业,他所开创的公益事业及其中蕴含的公益思想符合新时代要求,必将得到更多人的学习、继承与弘扬。他身后,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在理事长陈章武老师的带领下,正在资助越来越多的寒门学子,基金会的助学行动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响应,各界爱心人士纷纷加入,捐助范围和捐助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已形成显著的社会效应。
赵家和老师的一生犹如持续释放光和热的炭火,燃尽了自己,温暖了寒门学子。这燃烧了一生的炭火源自哪里?源自于他深植的清华情结,源自于他所践行的“爱国奉献”的清华精神,源自于他“时刻把党的利益和需要作为自己努力目标”的铮铮入党誓言。对于祖国和人民,他始终深藏着一份深沉而隽永的爱。正是他这种满腔的爱国情怀,在教育生涯中,汇聚成了像炭火般无私奉献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巨大的动力源泉。他做到了,以自己毕生的一切投入到对社会、民族、国家有意义的事业中去。他出生于斯,生活于斯,学习于斯,工作于斯,而今天,我们要纪念他,缅怀他,让从他身上释放出的光与热源源不熄,去温暖更多的人,去照亮这个社会。
万军,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中心资深编辑。
1934年9月21日,赵家和出生于清华园。图为幼年时在清华园新林院21号的家中留影。
儿时的赵家和。
小学时期的赵家和。
抗战时期赵家和与父母在昆明合影。
1951年,16岁的赵家和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学习,1952年转入新成立的无线电系,大学四年担任班长,同学们亲切地叫他“赵头”。图为赵家和的学籍卡。
赵家和学习认真、成绩优异,很多课程获得满分。图为就读时的成绩单。
1954年,清华大学设立学习优良奖、优秀毕业生等奖励。赵家和荣获首届学习优良奖状。图为1954年10月12日《清华公报》上刊登的获奖名单。
1955年赵家和大学毕业。凭借在校期间优秀的表现,同时获得学习优良奖、奖学金和优秀毕业生三项奖励。图为1955年10月20日《清华公报》刊登的获奖名单。
1955年,赵家和留校在无线电系工作,1960年被聘为讲师,讲授“无线电材料”等课程,还曾担任实验室主任等。图为在无线电系工作时的照片。
1969年,赵家和被派往江西农场,后又到四川绵阳分校工作。图为他1971年从江西回北京的路上,途经井冈山黄洋界留影。
1961年12月,赵家和在无线电系工作期间,由李章华、茅于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7年,赵家和调入新成立的电教中心,不久担任了电教中心副主任,负责全校电化教学的建设。
1979年,赵家和被聘为副教授。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图为70年代赵家和全家在清华园合影。
1979年,赵家和被调至科研处,先后担任科研计划科科长和副处长,从事科研管理。图为1983年赴美购置计算机及培训时留影。
1985年,赵家和被任命为经管学院院长助理兼管理信息系统系主任;1986年,被任命为经管学院副院长;1987年,受命兼任国际贸易与金融系主任。
赵家和在国际金融、投资学、公司财务等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图为他参与编著的《当代金融市场》一书。
1986年校庆与陈岱孙(左二)等合影。
1987年10月20日,赵家和(左二)参加祝贺陈岱孙执教60年暨陈岱孙经济学奖学金颁奖会。
1988年在波士顿与胡祖六、李稻葵合影。
1988年在纽约与汪潮涌合影。
1988在美国讲学时与学生合影。
赵家和(后排右二)向学生颁发社会实践奖状。
1991—1992年在UT San Antonio做客座教授。
1995年在香港参加国际学术论坛,发表关于中国经济的讲演。
经管学院师生老馆前合影。前排右四为赵家和。
2002年,赵家和夫妇在美国与硕士毕业的女儿赵蕾合影。
赵家和生前一直使用的“嗡嗡响”老式横放计算机主机。
赵家和生活简朴,几件衣服春夏秋冬几十年。
摄影是赵家和唯一业余爱好,却一直和家人合用一台非常普通的照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