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火教授”赵家和(110校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冬夜里的火把给我温暖和光明

邓 华

我初入高中时第一次接触到兴华助学基金会,那是兴华助学基金会资助任市中学贫困学子的第一年。班主任告诉我们:这个基金会旨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子完成他们的读书梦。

“这是个充满了正能量和爱心的基金会。”我这样想着,可也仅此而已,那时我与兴华助学基金会没有交集,只是为那些接受资助的同学感到高兴。

我没有向班级申请基金会的补助名额。虽然我父亲患了肺癌,但由于发现得较早,父亲积极配合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我认为应该把资助名额留给其他有需要的人,让爱心最大化。

可是后来父亲的病情突然恶化,癌细胞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飞快地转移到了头部,而家里实在没有钱支撑我们去搏医生口中的“一线希望”了。

对我而言,那是段黑暗的日子。家里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困难,甚至有时连我的学费都难以凑齐,这就像一块巨石一样压在我们一家人的心头,让人喘不过气。

我深知没有谁的生活会一直完美,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看着前方,不放弃希望。

班主任老师得知我家的情况后立即向学校反映,并为我争取到了另一位同学退学而空下来的兴华助学受资助的名额,我因此成了兴华基金会的一名受助学子。

从那时起,我对兴华助学基金会有了更多的认识。基金会始于赵家和爷爷的心愿,盛于万千爱心人士的汇聚,这是一个高尚且无私的灵魂带动爱心人士去照亮寒门学子的世界的故事。

我曾看到过介绍赵家和爷爷生平事迹的视频,视频里讲述了赵爷爷在美国节俭的执教生活和回国后的朴素生活。赵爷爷在患病后,为了节约治疗费用,拒绝使用500元一片的进口药,转而使用从印度带回来的50元一片的仿制药,由此造成赵爷爷因过敏而高烧不退……这令我非常感动。

节俭,只是赵爷爷高尚的品质之一。患病的赵爷爷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贫困学子的成长和求学之路上……

赵爷爷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贫困学子获得平等的学习机会,托好友陈章武爷爷以及几位同事,用毕生积蓄创办了兴华助学基金会。

兴华,兴华,振兴中华!我想,这应该是赵爷爷最高的夙愿吧!

有一句话将赵爷爷的晚年描绘得很好:“最后的晚霞和最初的晨曦一样,都是光照人间。”赵爷爷带给我们的光明驱散了我们在求学路上的阴霾,同时也温暖了我们的心灵。

我被赵家和爷爷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同时也明白我拿到的每一份资助都来之不易。这些钱承载着赵家和爷爷和爱心人士的心愿,也正是这些钱、这份恩,如同寒冬里的火把,温暖了我们的心。

基金会创办人陈章武爷爷定下的兴华助学活动“三到”准则,也被西南设计院院长肖林奶奶和她的爱心团队完全践行了。“钱到,人到,心到”,质朴简单的六个字,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兴华助学的理念。“钱到”是助学之基,每学期的助学金都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这些贫困学子;“人到”是助学之路,每年肖林奶奶和各位爱心人士都会与我们会面,还会通过家访切实关心我们的生活情况;“心到”便是助学之果了吧,肖林奶奶和爱心人士们每次与我们见面,都会详细了解我们近期的学习情况,一对一地与我们进行谈话,为我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真切地关心我们的身心健康,为我们缓解因为家庭不幸带来的压力,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指引方向。爱心人士的关怀正是那黑夜中的光明,引导着我们继续前行。我想,这可能就是兴华助学的理念所在吧!

爱心捐赠人王娅奶奶的故事也再一次震撼了我。家中简单摆放的床和沙发,一个小小的茶几,一根斜放的竹竿充当着输液架,王娅奶奶坐在竹竿下,滴着点滴,慈祥地看着旁边的受助学子。王奶奶的这张照片深深地触动了我。“这是一位多么美丽、高尚的奶奶啊!”后来我又了解到,王娅奶奶捐献了自己所有的财产,甚至包括遗体,我内心掀起的大浪久久不能平复。或许,这才是真正的人性吧!

我相信赵家和爷爷、肖林奶奶和王娅奶奶的故事只是兴华助学基金会爱心奉献的缩影,自愿加入兴华助学队伍的叔叔阿姨们,哪一位不是满怀爱心和无私奉献呢?

这就是兴华,我越多地了解,我便越发地充满感激和心生敬佩。

这就是兴华,默默付出、无私地帮助下一代,振兴中华!

这就是兴华,是无数寒门学子在冬夜里遇见的火把,它带给我们温暖和光明,也为我们指明方向!

邓华,2019年毕业于四川省开江县任市中学,考入成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