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心理成长与引导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言语羞辱和贬斥只会使儿童更加怯懦

在教育中,我们发现教育者和家长常常犯同样一个错误——轻易下断言,认为孩子一定会有个糟糕的结局,这就是最大的错误。没有一个孩子想被人看扁,但这样的断言会让孩子更懦弱,让他们的处境变得更糟糕。如果我们能转换教育观念,用激励代替贬斥,或许会更有效,就像维吉尔说的那样:“我自信,我成功。”作为父母,我们千万不要相信,你的羞辱能真正让孩子变好,虽然有时候看上去孩子的行为是变了,但那只是因为他们害怕被嘲笑。

下面我们来说个故事:

有一个小男孩,因为不会游泳而被小伙伴们嘲笑。一次,在被嘲笑后,他实在无法忍受了,就干脆从一个高高的跳板上一下子跳入水中,差点淹死。

其实,这个小男孩一点也不勇敢,反而是个懦夫,因为他害怕被人嘲笑,而去做一些看上去是克服懦弱的行为。原因在于,他不敢承认自己是真的懦弱,他跳水也只是害怕自己在朋友中的威信丧失,他这样的举动也没有真正治愈懦弱,反而让自己的懦弱习性更为严重了。

懦弱的孩子人际关系也不会太好,因为他们只关心自己,而很少关心他人,甚至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自己。因此,我们可以说,那些胆小懦弱的孩子反而更好斗且自私,这使他们摒弃了普遍的社会情感。这种怯懦是为了克服对别人意见的恐惧而产生的,怯懦的孩子总担心被人嘲笑和忽视,所以他们的行为常常会被他人的观点限制,产生害怕别人观点的恐惧,他会将周围的人都当成自己的敌人,对他人总是心怀敌意、嫉妒。

懦弱孩子有吹毛求疵的特征,并且爱唠叨,如果别人受到他人的夸赞,他们会因此而愤怒。他们获得优越感的方式不是取得成就,而是贬低他人,这恰恰表明孩子内心错误的特性,教育工作者在发现孩子有这样的特性后,就要努力将其从中解救出来,如果他们没有认识到这些现象,自然能被谅解,但他们便始终无法了解到如何纠正这种由敌意而引发的不良的性格特征。但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那么,解决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引导孩子去适应这个世界和社会,且要想方设法让孩子知道,他们犯了这样的错误——企图不劳而获,企图什么都不做就获得声名和尊重。此时,我们就需要引导孩子了解什么是真正有益的,也能从中学习如何真正教导孩子,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其他努力的孩子,不能因为他们的成绩差或做错事就轻视他们,否则会让他们陷入自卑和无价值感之中。

任何一个孩子,一旦对未来失去信心,他就会成为生活的懦夫,就不敢直面生活,并且获得一种无益的心灵上的补偿。而作为教育者,有一项重要的职责,就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尤其是那些已经开始灰心的孩子,更是要花大气力帮他们重拾信心。这关乎教育者的神圣职责,即让孩子满怀信心和勇气、充满希望地成长。

一开始,在面对问题时,孩子满怀信心,但是在接近解决问题时,却退缩了、畏首畏尾,当他停止下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离成功解决问题还有一段距离。一些成人会用懒惰或者心不在焉来评价这样的孩子,如何评价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是一样的。他们没有勇敢去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对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煞费苦心。有的孩子会告诉大人自己真的做不到,认定自己能力不足,但其实从个体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些问题都来源于儿童缺乏自信,而不是能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