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强行禁止孩子哭泣
很多父母都不喜欢听到孩子哭泣,只要听到孩子哭泣不止,父母的心情马上就会变得非常烦躁,甚至会非常严厉地训斥孩子,禁止孩子哭泣。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会感到内心非常恐惧,反而会哭得更厉害。也有一些孩子因为畏惧父母而强行停止哭泣,把负面情绪压抑在心里,这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名词叫作哭泣效应。所谓哭泣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哭泣之后,原本郁闷的心情就会变得舒畅起来,这样就可以避免负面情绪的堆积,从而造成不好的后果。对于孩子而言,哭泣并非纯粹的坏事情,而很有可能是一件好事情。哭泣是孩子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所以父母切勿总是粗暴地禁止孩子哭泣,也不要认为孩子爱哭就是性格软弱的表现。有些父母还会告诉孩子自己不喜欢哭闹的孩子,这会使孩子在哭泣的时候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觉得自己一旦哭泣就不能得到父母的喜爱,这使他们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父母应该设身处地为孩子想一想,当父母因为一些伤心难过的事情而哭泣的时候,是想要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包容呢,还是希望自己被他人严令禁止“别哭了”。相信大多数父母都会选择前者,而不希望得到后者这样的待遇。其实在孩子哭泣的时候,父母并不需要做太多的事情,只要默默地陪伴在孩子的身边,或者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怀抱,孩子就会很快停止哭泣,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
父母要知道,孩子正是通过哭闹的方式来寻求自我保护,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孩子在感到不满足,或者是情绪不佳的时候,都会哭闹不止。遇到这种情况,父母更要有足够的耐心对待孩子,切勿对孩子爱答不理,也不要因此就马上答应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这两种极端的方式对于孩子成长而言都是不好的。明智的父母会采取延迟满足的方式,积极地回应孩子,却不立刻满足孩子的要求,从而让孩子在情绪上得到平复,也让孩子知道他的所有欲望不可能全都得到满足,从而做出取舍。
孩子感受到痛苦或者是突然发生意外的时候,都会本能地开始哭泣。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不管有多么着急,也不要禁止孩子哭泣。也许父母急着处理孩子的意外伤害,但是孩子却有哭泣的权利。在这个事例中,妈妈听到甜甜说胳膊疼,虽然很担心,但是却没有当即禁止甜甜哭泣,因为对于孩子而言,哭泣真的能够帮助他们减轻痛苦。也许在那个时刻里,才四岁的甜甜最需要的就是通过哭泣来发泄自己痛苦的感受,妈妈给了她这样的时间和空间,然后才带着她去医院就医,这让她的情绪上得以平复,也让她有了更多的时间面对自己。
每个孩子在哭闹的时候,想要得到满足的需求都是不同的。那么,父母应该了解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例如有些孩子哭泣的时候需要父母的拥抱,而在某些时刻里,他们只想自己待着,一个人哭泣。父母不要强求孩子,在确保孩子安全的情况下,父母应该尊重和满足孩子的需求。
对稍微大一点的孩子,父母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要,而不要只是以哭泣这种方式来发泄负面情绪。父母要告诉孩子,哭泣并不能解决问题,而只能发泄情绪。要想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就应该把自己的问题说出来,才能得到帮助。当然,有的时候孩子哭泣并不是为了得到帮助,他们只是想要发泄自己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可以适当地安慰孩子,要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到心安。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因为受到孩子的哭泣和要挟,就答应孩子的各种要求。如今,很多孩子都是家里的小霸王,他们不管有什么要求都必须马上得到满足。当父母不能够同意立刻满足他们的要求时,他们就会不停哭泣,这样的哭泣其实是一种杀手锏。如果父母向孩子妥协,那么孩子就会更频繁地以哭泣方式要挟父母。面对孩子的要挟式哭泣,父母可以暂时不做出回应,而是让孩子自己哭个够。等到孩子哭够了,发现自己即使哭也不能改变事情的结果时,他们就会明确自己的行为界限。当然,要想对孩子采取冷处理的方式,父母就要确定孩子真的是要挟式的哭泣,而不是因为身体不舒服,或者是有真正的需求需要立刻得到满足。
总而言之,父母应该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对于孩子的哭泣,父母也应该有自己的认知。每个孩子都是世界上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的哭声当然也是与众不同的。父母如果把所有孩子的哭声都看作是一样的,那么就不可能有针对性地满足孩子的需求。父母只有知道孩子的个性需求,了解孩子的哭声含义,才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回应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