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异常心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医疗下

真病假医真奏效

古时候,某君在亲戚家里饮酒大醉,被人送到隔壁厢房休息,半夜酒醒,感觉口渴,便起身到房前一水槽中舀了一碗水喝。第二天天亮,他发现水槽中有一些红色小虫,以为是蛆虫,于是顿感心慌气郁,胃肠痞塞,以为自己前夜喝下了蛆虫,日想月疑,伤及脾胃,四肢乏力,请了许多医生都治不好。家人请当时名医吴球给他看病。吴球知其病因后,就将一根红线剪断,像蛆虫一般长短,并用催泻的巴豆二粒,同饭一起捣烂,将剪断如蛆状的红线混在其中制成药丸,让病人在黑暗的房间服下,然后在房间里放一盆清水。过了一会儿,病人想泻肚子,就让其坐在盆上,泻出先前服下的东西。在清水里剪断的红线荡漾如蛆,继而打开门窗,让病人亲眼验看,以为蛆虫已打下,疑病顿消,调理半月就全好了。

“意疗”之法前已述及。有些症状,不假药物,不劳针石,凭语言相激即可达到治疗效果。然而有些病人又往往以某种不适而求医,对这类症状较重者,又必须假借药物或其他方法消除或缓解其不适,才能获得满意效果。上例病人之症状由疑而生,疑惑不除,难以以药愈病。吴球根据病因,首先肯定虫在腹中,然后用红线剪断拌入巴豆药丸制成“泻虫剂”,精心安排“虫”已泻出的事实,病人信以为真,疑惑顿消,稍加调养即愈。可见,历代名医治病用心良苦,筹划周密,布局逼真,令人拍案叫绝。

古往今来,无数医案证明,假借药物并配合暗示治疗心理性疾病,常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矫正口吃的绝招

曾有一个患口吃的学生,为了摆脱口吃的烦恼,对付那些经常挖苦和取笑他的同学,便瞒着老师偷偷地去了少林寺。但他进寺没学什么功夫就被家长接了回来,结果疲备不堪。这样对付口吃实在无济于事。

口吃有正常和异常之分,正常的口吃是人们平常说话时偶然或习惯性的重复、卡壳。就像咳嗽一样人人都有,无需矫正。异常的口吃是说话时出现的莫名其妙的紧张、焦虑和恐惧,这却是需要矫正的。并且口吃的心理负担是后天性的,因此口吃不是遗传的,也不是生理性的疾病。

矫正口吃主要从心理和环境的角度入手,方法很多,转移注意大是方法之一,市面上还有一种口吃矫正器。但有一种方法,颇值得一试。那就是“不要有虚荣心,要有最坏的打算。”

这种方法认为,口吃是个认识问题,要矫正它,就需要有个最坏的打算。比如小伙子口吃,心里面就应该有一辈子不找对象的准备,切忌自作多情!这样你就不怕姑娘们笑话了,你尽可到她们面前去讲去说,时间长了,就是“天仙”站在面前你也不害怕了。姑娘们口吃也应这样,不要有虚荣心。那么,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自卑心理补偿疗

1963年奥斯沃德枪杀了美国总统肯尼迪,引起全美震惊。奥斯沃德是个遗腹子,他在父亲死后三个月才出生。母亲性格暴躁专横,他自幼在毫无爱抚的生活中度过,从小就孤独离群。由于他身材瘦小,长相丑陋,缺乏教养,常常受到同伴的嘲笑、奚落。成人后,不幸的婚姻又使他陷入极度的困苦和绝望之中,企图以逃避和屈从来摆脱自卑,但遭到妻子的嘲弄鄙视。他成了社会所不接纳的人,自卑感强烈地产生,并持久地压垮了他的自我。在这种强烈自卑感的逆转驱使下,他忍无可忍,最后把枪对准了肯尼迪总统的头颅,枪杀了这位当时号称全美的美男子,一个身居显赫,在事业、家庭、财产方面都获得巨大成功的人。

自卑,是一种吞噬人们心灵的病菌,它可给一个人带来莫大的痛苦,给人的心灵刻下深深的创伤。对待自卑有各种方式,比如自暴自弃,谨小慎微,与世无争,沉默寡言,孤僻,怯懦,但也可以随着压抑的加重而逆转为争斗暴力和邪恶。奥斯沃德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这些方式都是消极的,都不能根除自卑之苦。

然而,补偿是弥补自卑心理的最好武器。所谓补偿,就是发挥一个人的最大优势,激发其自信心,抵消其弱点。一个缺乏自信心的人会使其天赋在挫折面前遭到灭顶之灾,从此变得畏缩不前、无数事实说明,补偿措施能给自卑意识强烈的人提供成功的精神力量,成千上万个自卑感强的人通过补偿途径获得了自尊自信自爱。据有关单位对400位成就卓著的人进行的研究,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些人在童年时大都有共同之处:家境贫寒,父母离异,身体残废。其中85位小说家和剧作家中,?4位的父母有精神或情绪方面的问题。400人中,双目失明,耳聋,体弱多病,发育不良,相貌丑陋,语言表达困难竟占四分之一。补偿其缺陷和不足的需要,是这些人奋发图强的主要因素,甚至是决定他们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无怪乎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把自卑感的补偿视为人类的最大能源。

病急切忌乱投医

在某省城一家大医院门口,一位带着儿子看病的人焦急地在等待挂号看病,一个年轻人走上来搭讪,十分“关心”地问他儿子的病情,并十分惊讶地说:“呀!你的儿子是肺结核,十分难治,幸好这个医院的专家张医师是我的好朋友,我可以带你去找他,用最新的药治,很快就会好的。”候诊者满怀喜悦跟他出来。真巧,在不远处迎面碰上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年轻人慌忙迎上去打招呼:“张医师,您早,上班去?这里有位可怜的同志,请您优先照顾一下!”“张医师”面有难色地说:“药已经不多了,这是约好了给人的。”最后,“无可奈何”地说:“好吧,看你的交情,先给这位同志吧!”然后在街旁拉开皮包,取出了四瓶药,一共320元,并再三说这是治肺结核和肺癌的特效药,接过钱后跨进医院大门就在人流中消失了。而这位候诊的病人花高价“优先”买到的却是四瓶黄连素片。

这类骗局在全国各地都曾出现。一般来说,人生病后,都希望迅速得到康复。然而像上例那样病急乱投医,往往适得其反,延误病情。市面上确实有些江湖骗子打着什么“专家”、“老中医”或者“中西结合”、“神奇功效”之类的幌子到处吹嘘,有的更是变换手法和花样,甚至花钱去做各种各样的广告,许多人却相信这些而去“求医就诊”。另外也有一些人在病了之后,今天这家医院,明天又换一家医院,希望快点把病治好。还有一些人是讳疾忌医,既想把病快治好,又不愿到正当医院去,怕暴露病情。这种羞怯心理正好被江湖骗子所利用。比如说找街头游医非法堕胎,或偷偷摸摸去巷尾找“性病专家”医治性病,结果贻误治疗,造成终身遗憾。

因此,病人一要积极寻求正确的医疗方法,病急乱投医或讳疾忌医都不可取;二要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忌烦躁、焦虑和多疑敏感;三要按时服药并坚持正确的休养方法,不要一直卧床不起,可适当做一些活动。只有这样,才利于你身体的康复。

一个色迷的自述

男性病人屈某,大学毕业,现为某公司职员。病人自述如下情况。

病人在16岁时开始,发现自己的眼睛活动“失控”,在面对别人时,眼球不由自主地注视对方阴部,起初只对女性,后来对男性也这样,在公共场所尤其如此。越想控制,冲动反而越强烈。不久即发觉别人已经觉察到他这种行为,从别人厌恶和愤怒的反应中,他断定他的眼神带有“色迷”和“勾引女人”的意味。一有这种念头之后,不能控制,上课不敢抬头,平时很少接触人,各门功课勉强及格。

后来,他考入某大学专科,入学后情况稍好。但在失恋后,在情绪低落的情况下,又故态复萌,怕见别人,感到孤独,内心痛苦。经精神科医生诊断为强迫症并采取相应疗法后,仍不能控制用“色迷”眼神去注意别人下身的冲动。

病人在医生启发下回忆并详述了自己在儿时的一些性行为,并至今深深地为那些事而自责。他说:“一想到此就非常害怕、紧张,大脑负担不了这么强的长期刺激,终于找到眼神这个突破口,把内心世界无保留地暴露出来,让人一看我的眼神,就知道我是一个好色之徒。”病人还讲了他在弗洛伊德的著作中好像看到,少数病人得到性满足后,此类症状就消失了,于是便想到性交,却苦于无机会,于是找寻一些替代性满足,如在火车、公共汽车上乘人多拥挤时触摸妇女身体,并以此引起性冲动,但这些行为并没有消除“色迷”眼神之症状。

这个病例,也是恐人症的一种症状。医生在治疗中,首先指出,儿时的性行为不能用成年人的道德标准来衡量。儿童是不懂性道德的,正是由于他把儿童时的行为看成是成年的性犯罪而不断自我谴责,引起内心愧疚和紧张心理,才出现了恐人症的种种症状。经过医生长达五年的治疗,病人的病全好了。他在治疗总结中写道:“现在已认识到站在成年人的高度来看以前的想法和行为,该是多么幼稚可笑。”病人说他已能控制自己的行动,相信自己的眼神没有“色迷”意味,并已对触摸妇女身体的不文明行为感到羞耻和厌恶。“现在真正感到自己是一个成年人了。”

我们所应该做的是,一方面要警惕儿童过早性体验,如父母之间的亲昵应尽量避开儿童,而影视片中的性爱动作更是儿童观看之大忌,影视工作者应以艺术为天职,避免这类镜头出现;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对儿童进行适当的性教育,给他们.的好奇心以适当引导,规范他们的心理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后来的青年有一个健康的人格。

患者悲诉偷窃癖

28岁的A君,女,患偷窃癖已经12年了。她曾经也是一个好学生,中学时连任班干部、学生会干部。毕业时仅差4分没考上大学,心里很压抑。好在后来找到了工作,做统计员,但生活中又遭挫折,短期内相继被盗三辆自行车,不满足感、失落感、不安全感接踵而至,心理承受力不断削弱,人格逐渐改变。于是不可思议地想到“报复”。主要表现是“偷、疯狂地偷”,小至街边水果糖果,大至商场名贵着装饰物,能偷就偷。屡屡被抓,放出后又故态复萌。家人将其锁于房中,却怎么也关不住。自述:“不时产生的强烈的偷窃冲动一来,无论如何也抑制不住立即行窃的欲望,一旦得手,心里就暂时舒服些,否则便紧张、不安、焦虑、烦躁、彻夜不眠。”婚后家庭经济很好,然偷窃冲动行为有增无减。

这一偷窃癖病例经医生施治后好多了,不再行窃。然而病人在继续治疗中,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她诉说:“我的偷窃癖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的确好了。很久以来不再行窃,可是得不到别人的理解,甚至连亲人也不相信我。只要邻里有失窃,都冲着我来,每当别人上门索要‘赃物’的时候,我的亲人甚至可以不问青红皂白拿自己的东西还给人家,道不是,赔笑脸。这样息得事、宁得人了,但他们并不知道我心里是怎么想的,是什么滋味。当然,我的亲人,比如丈夫,他经常出车在外,少理家事,家中物件到底哪些确属自己,他也知之不多。可是,情感委屈的是我。真的,一朝行窃,终生是贼么?有了病也不让好么?因此,我彷徨,我困惑,万般痛苦,不知如何是好。”

A君的问题,已不仅仅是A君一个人的问题了。

第一,A君应进一步配合心理医生,完完全全把埋在脑中的深层“无意识”领域的精神活动抖出来,彻底曝光.千万不要破罐破摔。

第二,社会大众对她要有充分的、将心比心的理解,赋予高度同情,去关心、爱护、支持、鼓励她,有了失窃事件发生,不要妄加指控。

第三,偷窃癖在社会上决不止A君一人。他们都急需心理医生和社会大众的真诚帮助。

总之,社会对他们付出的爱越多,他们的病情就会好得越快。社会是医生医疗活动的继续和延伸,并且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