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谨防心胸狭窄的人
一、心胸狭窄之人的特征
心胸狭窄者的基本心理特征有哪些?我们应当怎样与之相处才好?要明白这两个问题,且听一则三国时代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记述有周瑜与诸葛亮的故事:周瑜是东吴的都督,诸葛亮是西蜀的丞相,他们为了抵抗曹操百万大军的南下,共商国计。周瑜见诸葛亮处处高自己一筹,便妒火中烧,屡次加害;诸葛亮则处处从联合抗曹的大局出发;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与荣辱,从而保证了吴蜀的军事联盟,打败了曹操83万大军,为自己的事业奠定了兴旺发达的基础。
这则故事中的周瑜,就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其基本的心理特征有二:一是容不得人;二是容不下事。心胸狭窄的人,对比自己强的人嫉妒,对不如自己的人又看不起。他们生性多疑,一点小事也常常折腾得吃不好睡不着。
心胸狭窄的特征是疾贤妒能,这种人老在担心着别人超过自己。如果这种人做了你的上司,你应小心从事。
三国时的许攸,本来是袁绍的部下,他虽是一名武将,却足智多谋。官渡之战时,他为袁绍出谋划策,袁绍不听,他一怒之下,投奔了曹操。曹操听说他来,没顾得上穿鞋,光着脚便出门迎接,鼓掌大笑道:“足下远来,我的大事成了!”可见此时曹操对他的看重。后来,在击败袁绍、占据冀州的战斗中,许攸又立了功,他因自恃有功,在曹操面前便很不检点。有时,当着众人的面直呼曹操的小名说道:“阿瞒,要是没有我,你是得不到冀州的!”曹操在人前不好发作,强笑着说:“你就是不错!”内心却已十分忌恨。许攸并没有察觉,还是那么信口开河。有一次,随曹操进了邺城东门,他对身边的人自夸道:“曹家要不是因为我,是不能从这个城门出出进进的!”曹操终于忍耐不住,将他杀掉。
曹操就是历史上典型的一位心胸狭窄之人。心胸狭窄的人也是典型的“武大郎开店”,既承认你的能力,又怕你取代他的位置。所以,在与这种人交往时,千万避免与其发生冲突。长他之不长,才是扬长避短、明智之举。例如,心胸狭窄的人象棋下得很好,你就可以在象棋方面向他“挑战’”,让他看到你被杀得落花流水而找到心理平衡。
心胸狭窄还有一种表现就是自尊心强、疑心重,总担心别人会轻视自己,对他人的言行格外注意,对自己的威信十分重视。与这样的人相处时切忌锋芒毕露。锋芒是好事,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在适当的场合显露一下既有必要,也是应当。但锋芒可以刺伤别人,也会刺伤自己,运用起来应该小心翼翼,平时应插在剑鞘里。特别是在疑心太重的上司面前,过分外露自己的才干不仅会让他不高兴,而且一有机会,他还会背后踹你一脚。
怎样与心胸狭窄的人相处呢?诸葛亮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1、要有大度的气量。
与心胸狭窄的人相处,肯定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如果缺乏气量,与之斤斤计较,就无法相处。相反,如果气量大度,胸怀宽阔,就会使那些不愉快的事化为乌有。同时,对心胸狭窄的朋友也是个教育。
一个人怎样才能有气量呢?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才力当然就包含着气量。诸葛亮之所以能对周瑜的嫉妒和迫害毫不计较,是因为他目光高远,时刻想的是如何联合东吴打败曹操,保卫国家。所以,他能从个人的恩怨中解脱出来,重事业,轻小侮。朋友之间也应如此。假使对方因心胸狭窄,做出对不住自己的事,我们应从有利于工作和团结的大局出发,能谅解的就谅解,能忍让的就忍让,不应为个人而斤斤计较或耿耿于怀。
2、要有忍让的精神。
朋友因心胸狭窄,既做出了对不住自己的事来,不忍让又怎么办呢?除非闹翻,分道扬镳。忍让,决不是软弱,而是心胸宽阔、风格高尚的表现。
当然,我们提倡忍让,并不意味着放弃原则。一个人为什么会心胸狭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思想方法上的形而上学。由于他们习惯于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因而目光短浅,不能认识事物的多维性。比如周瑜,他只看到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如果帮助刘备强大起来,将威胁到东吴称霸,而没有认识到面对曹操的百万大军,如果嫉贤妒能,破坏了蜀吴联盟,只能个个被曹军击破。诸葛亮却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才一方面“大人不计小人过”,另一方面巧妙地同周瑜进行斗争,使他破坏联盟的计划无法实现。由此可见,心胸狭窄的人极容易错误地估计形势,错误地对待人和事。因此,对心胸狭窄的人发扬忍让精神,绝不意味着迁就他的错误。
对朋友的心胸狭窄应该忍让,但对他的错误思想和行为不能迁就,这才是忍让的全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