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五千万钱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热爱生命的传统。荀子说:“人莫贵乎生,莫乐乎安。”《吕氏春秋》说:“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正是出于对生命的珍视,古来多少帝王达官信佛信道,炼丹求药,以使生命延长。
然而,在封建权贵的价值观念中,这种对生命的珍视仅仅限于自身。由于把自己的生命安乐看得太珍贵的缘故,对他人的生命则肆意践杀屠戮。正因为如此,在中国人的语言中,便有了“草菅人命”,“图财害命”等词汇。
刘悝是东汉章帝的曾孙,质帝时被封为勃海王。延熹八年(165年)因犯谋逆之罪,被贬官。
当时正是桓帝时,中常侍王甫在朝中权势极大。刘悝为了恢复勃海王之位,对王甫许愿,说只要帮助他恢复王位,他就以五千万钱相报。王甫还未来得及活动,桓帝就死了。因为刘悝是桓帝的弟弟,所以桓帝特留下遗诏,恢复刘悝的勃海王之位。这个巧合,使王甫将不费力白得五千万钱。
不料刘悝知道了自己王位的失而复得不是王甫的功劳,便毁弃前约,一文钱也没给他。王甫从此对刘悝怀恨在心,暗地里寻找他的过错。桓帝死后,灵帝继位。灵帝继位时,朝内外就流传说,刘悝认为自己应该继位,他对灵帝继位非常不满。王甫便开始利用这个流言为刘悝罗织罪名。
当时朝内还有两个人也很骄横,一个是中常侍郑飒,一个是中黄门董腾。他们与朝内外权势互相交结,结党营私。这两个人都与刘悝关系极密。王甫便密告司隶校尉段颖,说郑飒图谋不轨。熹平元年(172年),郑飒被逮捕入狱。王甫又让尚书令廉忠诬陷郑飒等图谋立刘悝为帝,大逆不道。灵帝于是下诏,让冀州刺史将刘悝收监审讯。刘悝被逼无奈,自杀。其妃妾11人、子女70人、使女24人皆死于狱中。
【简评】
罗织罪名,诬告陷害,是一切图谋害人者惯用手段。刘悝自有他的短处。如果他没有谋逆的前科,就不会有王位的丢失。如果他视王位若草芥,就不会以五千万钱去买通关节。如果他给王甫五千万钱,就不会招致王甫忌恨。如果他洁身自好,不与郑飒等人交往,就不会受到牵连。但历史是不能靠如果去假设的。刘悝既然得罪了王甫,就免不了要受其害,因为坏人要做坏事,总是能找到借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