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军转败为胜
位于云贵高原的大渡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元874年前后,这里也曾经发生过激烈的战斗。
唐朝末年,由于政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使国力受到削弱,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也不再像以往大唐强盛时期那样,慑于大唐王朝的强大国力,俯首称臣,寻求保护,按时进贡土特产品,而是想趁中原动乱之机,扩大自己的地盘,掠夺中原的技术人员、牲畜、丁口。他们觊觎中原丰富的物产,时常试探着进攻唐朝的边境地区。
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南诏王国派军队侵犯西川,南诏军队与唐朝守军在大渡河畔展开了力量与智谋的角逐。
南诏军在大渡河上架起浮桥准备渡河,唐守军前哨请求出击,防河都知兵马使、黎州刺史黄景复认为此时出击,不能重创敌军,反而会打草惊蛇,于是命令部队隐蔽好。待南诏军队刚渡过一半,大部分人马还在浮桥之上,黄景复命令出击,南诏蛮军阵脚大乱,败退到河对岸。
南诏军队看到此处有埋伏,难以渡河,于是佯装后撤,让中路军打着旗帜毫无遮掩的后撤,另派两支人马偷偷潜往大渡河上游和下游各20里,避开唐军的重点防守、入夜,又架设起浮桥,并连夜渡河,神不知,鬼不觉,到第二天早上,全部渡过大渡河,连破唐军许多营寨,并夹击黄景复军。
黄景复率唐军奋力拚战三天,假装败走,南诏军队不知是计,全力追击,黄景复在险要之处设伏三处,待南诏军通过三分之二,发伏兵攻击,南诏军被打得大败,死伤二千多人,唐军一直追到大渡河南才还军,并修复好城栅进行防守。
南诏军因败归国,途中遇到南诏国发出的援兵,新旧两军相合,锣鼓声震荡数十里,于是再举兵入侵大渡河,与唐军夹水相峙。
唐军由于前次取胜而产生轻敌思想,并且不知南诏国增派了军队,因此,没有积极备战。
南诏军假称求和,以迷惑唐军,暗中却又在大渡河上游和下游架浮桥偷渡,与黄景复率领的唐军连日激战,大败唐军。
【简评】
春秋时期的宋襄公,不狙击刚渡河过半的楚军,认为是“仁义”之举,被后人所笑话;黄景复在大渡河伏击渡河的南诏军,取得了胜利,为明智之举。但胜利之后又产生了轻敌思想,没有积极备战,却又为南诏军所败,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黄景复并不是一位真正能带兵打仗的将帅;真正能带兵打仗的人,必须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胜不骄,败不馁——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