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宋朝打卡生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别意外,《清明上河图》中惊现“外卖小哥”

宋代的外卖小哥

《清明上河图》我们每个人都看过,但不知道有多少读者曾将它放大,看过里面的细节。如果你真的这样去做,那么你一定会对大宋都市生活的“现代化”感到震惊。

在《清明上河图》里面有这样一个场景:一位腰间系着围裙的年轻小伙正从一个挂着“脚店”牌子的屋子向外走,只见他左手提着个饭盒,右手拿着两双筷子,这个小伙在做什么呢?他是否很像我们今天的外卖小哥?

取消宵禁制度之后,夜市便在宋朝迅速发展起来,宋人想要吃点夜宵,去小吃街溜达一圈就能买到。即使不想自己去溜达,他们也可以通过外卖点餐的方式吃到自己想吃的美食,因此,外卖小哥其实在宋朝就已经存在了。

市民经济的繁荣让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也让外卖行业发展壮大。最初的外卖点餐服务主要集中在高档的酒楼,顾客可以提前与酒楼联系定好餐食,在约定的时间内,酒楼的店小二便会将餐食送到顾客指定的收货地点。

慢慢地,这种外卖点餐服务开始被一些小商贩所效仿,一时间,大宋市场形成了一股“不提供外卖,就没有竞争力”的商业风气。很快,外卖点餐服务便发展成为大宋餐饮行业中一项家家必备的特色服务。

贴心的送餐服务

与现在的不同之处在于,宋代的“外卖小哥”并没有统一的送餐服装,也没有电动摩托车,所以他们只能根据送餐路程的长短,提前较长一段时间出发,才能保证餐食准时送到顾客手中。

提前出发送餐,难道他们不担心餐食送到食客手中就凉了吗?关于这一点,提供外卖服务的商贩早就考虑到了,为防止这一问题发生,商贩们大多对送餐的食盒进行了改良。

宋代的送餐食盒主要是木质或是瓷质的,为了防止餐食在运送过程中变凉,商贩们通常会让“外卖小哥”将几个食盒叠在一起,这种方法既能够对餐食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也能防止多种餐食的味道掺杂在一起。

一些追求服务质量的商贩并没有满足于这种“叠食盒”的保温方法,他们发明了一种名为“温盘”的容器。这是一种厚底的盘子,分为上下两层,上面略薄,下面较厚,中间则是空心的。将菜品盛放在盘子上面后,在盘子中间注满热水,然后再将盘子放入叠好的食盒中,这种双重保温的方法基本可以满足所有餐食的保温需求。

除了在餐食保温上下功夫,商贩们对“外卖小哥”的送餐服务也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果“外卖小哥”因为个人疲懒延误了送餐时间,他们不仅会被罚钱,还有可能被直接开除。而对于受到食客夸赞的“外卖小哥”,商贩们也会多少给他们一些奖赏,这与现在的送餐管理制度是颇为相似的。

皇帝也爱点外卖

看得出,在送餐服务方面,商贩们确实付出了不少心思。外卖点餐服务的盛行除了有商贩们热情推动这一原因,宋人喜爱使用这一服务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宋人爱点外卖是因为大家都比较懒吗?当然不是!宋人喜爱外卖主要是因为宋代的美食实在是太多了,自己买回食材去烹饪,根本做不出名厨操刀的口味来,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直接点外卖送餐到家呢?

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局部) 右下角的“外卖小哥”

这种想法不仅宋朝的平民百姓有,就连坐享天下美食的皇帝也有。宋太祖时期,外卖点餐服务还没有盛行,他只能着微服亲自出宫品尝美味。到了宋孝宗时期,外卖点餐服务早已流行起来,他便经常派遣身边宦官出宫点餐。

据南宋周密《武林旧事》所载,李婆婆做的杂菜羹、臧三烙的猪胰胡饼、戈家特制的餐后甜食都是宋孝宗点过多次的外卖,别人点外卖该给多少钱就给多少钱,宋孝宗则不然,吃到好吃的外卖,他还会多给一些赏钱。

连皇帝都爱点外卖吃,下面的王公大臣更要跟着学习了。原本一些并不习惯点餐的普通百姓也在这股“外卖旋风”的影响下尝试起了外卖点餐,想要吃饭时,他们先去酒楼点好餐食,然后便高高兴兴地去往勾栏瓦舍看些表演。看完表演回到家后,仆人们已经将热腾腾的外卖摆上了桌,这样的用餐体验怎能不提升幸福感呢?

有固定经营场所的商贩们使用“外卖点餐”服务为自己招揽生意,没有固定经营场所的商贩自己就是“外卖小哥”。在宋代,售卖熟食的小商贩会背着一个筐,筐中放着刀、肉和肉板,沿街叫卖熟食。还有一些售卖茶汤的商贩,会推着小炉子四处游走,走到哪里卖到哪里,炉子中的火始终是旺的,食客喝到的茶汤也一直都是热的。

想不到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外卖点餐”服务就已经风靡起来。从这一角度来看,大宋的经济确实是够繁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