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当前,企业中存在一种观念,认为“忙=努力”“忙而无功=努力却能力不够”。员工很忙碌,就能证明这个人很努力、态度好;员工努力了却没有创造出理想的价值,是因为员工能力不足导致,这样忙而无功的员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是值得被原谅的。
努力,既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良好品质。对于企业来讲,花钱买的是员工创造的价值,而非努力。努力并不能补偿因能力不足而带来的低能低效。这种“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员工,不但没有为企业创造价值,而且是在浪费企业资源。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没有任何益处。为此,企业会逼走自己的员工,甚至那些终日努力工作的员工也在劫难逃。在员工看来,自己为企业兢兢业业,却最终换来了被挤兑走的下场,对此十分不满,认为企业卸磨杀驴。甚至还会散播一些负面信息,诋毁企业。最终,无论是员工还是企业,都被搞得两败俱伤。
如何能让企业不养无价值之人?如何才能让员工对企业给出的薪酬升降、职位升降等心服口服?关键在于管理。管理的本质就是为了达成目的。要想实现企业和员工双赢的局面,就要实行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企业发展和壮大的核心,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有效工具。有了绩效管理,就能通过有效的绩效考核,将那些没有深度思考、机械执行的忙碌者在价值面前,被“打回原形”;让那些整日忙得手舞足蹈、毫无建树成果的人心服口服、无话可说。
但现实情况是,不少企业做绩效管理,是在“扎扎实实走形式”:每次做考核,表格、程序都备齐,管理者认真对待人力资源部下发的考核表格,在空白处打分……但为了不伤害下属的感情,为了避免与下属关系产生亲疏远近的嫌疑,管理者往往给下属打出的分数都会比较接近,也就是所谓的“趋中效应”。这样的考核结果,严重失真,不能作为员工薪酬和晋升的依据。同时,员工也对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并不知情,不知道自己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提升。这样产生的最终的结果是,员工的能力和绩效停滞不前,企业的利润得不到提升。于是,很多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现状是轰轰烈烈地考核,冷静地做出评估,在煎熬中等待,最后恢复平静,一切像没发生过一样。
企业要想高效实施绩效管理,就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将绩效管理列入企业的经营活动当中。
首先,要明确绩效管理是一件大事。绩效管理对于企业发展来讲,意义重大。所以无论是员工、管理者还是企业,都应当明确绩效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好处。这样做,是为了给员工和管理者一个警醒。对员工而言,绩效管理可以为其带来可观的收入、职位晋升的机会;对于管理者而言,绩效管理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应该轻视,而是其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应当认真对待。事关员工命运、企业前途。无论是企业,还是管理者,或是员工,大家都是命运共同体,只有企业全员共同努力,才能将绩效管理这件事做好。
其次,要明确管理者在绩效管理中应当扮演的角色和要做的事情。在绩效管理中,管理者并不仅仅是管理他人,而是被赋予了更多的角色,要做更多的事情。包括扮演员工的合作伙伴,确定员工年度绩效目标;扮演员工的辅导员,帮助员工和辅导员工提升绩效水平,达到绩效目标;扮演绩效考核记录员,观察员工表现,为员工绩效建档;扮演公证员角色,保证员工绩效考评公平、公正;扮演专家角色,帮助员工进行绩效结果诊断,为员工提供改进方法。
再次,管理者要明确绩效沟通的重要性。绩效管理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沟通的过程。只有员工和管理者坦诚沟通,才能有效帮助员工提升绩效水平,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另外,管理者要明确绩效反馈的重要性。一个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中,绩效反馈不可或缺。但有效的绩效反馈,会使员工和管理者共同发现问题,共同制订改进计划,获得共同进步的机会。
最后,管理者要明确绩效管理系统诊断的重要性。绩效考评结束之后,管理者应当沉下心来,思考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员工、组织部门、企业面临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提出改进议案,为绩效管理系统的改进做进一步的努力。
总之,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离不开企业全员的推动力量。绩效管理已经成为当前有效提升全员能力和业绩,进而帮助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工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管理者学习和掌握绩效管理的内涵和操作方法,刻不容缓。
本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绩效管理现状,主要诊断和剖析当前企业绩效管理的痛点,包括企业亟待解决的痛点和企业管理者在实施绩效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第二部分为绩效管理策略,主要是针对绩效管理的核心难题,给出可行的解决策略;第三部分是绩效管理实战流程,主要介绍绩效管理体系的构成,包括绩效计划制订、绩效实施准备、绩效考核、绩效结果分析与评估、绩效反馈、绩效应用、绩效解码七个主要内容。
本书语言通俗易懂,书中还提供了大量案例、表格,方便读者解读、理解和使用。此外,本书内容翔实,在理论知识充分讲解的基础上具有极强的实操性。本书特别适合人力资源从业人员使用,而且还能为企业各级管理者提供管理方法和借鉴,对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而言,也是一本很好的企业绩效管理实战指南。
杨守勇
2021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