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全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以民为本

第一节 民贵君轻

原文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1],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2],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四节》

词语注释

[1]社稷:社为土地神,稷为谷神。古时生产力低下,百姓动辄就会面临饥荒。所以君主都敬奉土地神和谷神,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2]丘:一意为“众”,一意为“小”。两个意思皆通。

章句理解

孟子说:“百姓最重要,国家次之,君主为轻。所以,得民心的人才能做天子,得天子之心的人才能做诸侯,得诸侯之心的人才能做大夫。”

国学启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孟子首先提出了这样的理念,国君可以更立,社稷可以更换,唯有民众不可以更换,民众是最重要的。孟子的这一理念与我们现代社会的民主可以接合,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以民为本,也是孟子儒家思想的基础。

做事情,要分得清什么是根本,什么是细枝末节。在做事情的时候,如果细枝末节影响了根本,就要对细枝末节做出改变,或者弃掉它,或者让它改变,符合根本方向。比如,健康的身体是我们的根本,有了一颗龋齿怎么办呢?那就要修补它,如果修补不好,那就拔掉它。

第二节 诸侯三宝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1]。王曰:“叟[2]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孟子曰:“诸侯之宝三[3]:土地,人民,政事[4]。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词语注释

[1]梁惠王:魏国国军魏惠王。他统治前期,魏国成为最为强大的诸侯国,后来开始走下坡路。

[2]叟:老者,译为老先生。

[3]宝:焦循《孟子正义》注,宝与保通,保护、守护之意。

[4]土地、人民、政事:焦循《孟子正义》注,不侵犯邻国,也不被邻国侵犯,是保土地;使用民力不耽误农时,民不离散,是保人民;修养品德,实行惠民政治,是保政事。

章句理解

孟子谒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长途劳苦前来,一定是为我的国家带来了巨大利益吧?”

孟子说:“诸侯要保守的有三样,土地、百姓和政事。(反之)保守珍珠玉石的,灾祸必然降临到他身上。”

国学启示

人都有喜好,为何诸侯国君好利忘义、以珠玉为宝,就会有灾难呢?这是因为,一是国君花的每一分钱都来自纳税人——民众,一味喜好珠玉就会浪费纳税人的钱财;二是一味喜好珠玉则必加重民众负担,就无法做到“保民”了,国君不能保民,他就失去了继续做国君的正当性;三是影响社会风气,钱财不是投入民生与发展,而是投入奢侈消耗,会使国家外强中干。

同时,国君好利忘义,则上行下效,整个社会就会陷入见利忘义的财利争夺。如此,也就国将不国。

第三节 率兽食人

原文

孟子曰:“庖有肥肉[1],厩有肥马[2],民有饥色,野有饿莩[3],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4]。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5]?”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四节》

词语注释

[1]庖(páo):厨房。

[2]厩(jiù):马棚。

[3]莩(piǎo):饿死后无人领取的尸体。

[4]且人恶(wù)之:今天语序的“人且恶之”。且,副词,尚且之意。

[5]恶(wū):疑问副词,何也之意。

章句理解

孟子(对梁惠王)说:“如果厨房里有鲜美的肉,马棚里养着健壮的马,百姓都面带饥色,野外还有饿死的尸体无人收领,这是率领野兽来吃人啊。兽类相互残杀,人尚且厌恶,作为百姓的父母官,治理地方却不免于带领野兽来吃人,又怎么配做百姓的父母官呢?”

国学启示

本节前一句解释何为“率兽食人”,后一句警戒实行仁政,对民众负责,不要“率兽食人”。

父母是不会只顾自己吃喝,不管孩子死活的。君主、官员的衣食住行,来自民众的奉养,那些标榜自己为民父母的君主、官员,如果只顾着自己穷奢极欲,不管百姓死活,还有什么资格为民父母呢?这样的君主、官员,是不应该坐在他的位置上的。

第四节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原文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1],固国不以山谿之险[2],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3],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4];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词语注释

[1]域: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域,界限也。”春秋战国时,各国诸侯都希望他国百姓能来投奔归顺。因此,“域”的目的,主要是限制人口流失出去。

[2]谿(xī):同“溪”。

[3]得道:以仁政治理国家。

[4]畔(pàn):同“叛”。

章句理解

所以说:限制百姓流失不是依靠疆土界限,保护国家不是依靠山川险要,威行天下不是依靠兵器锐利。实行仁政帮助他的人就多,不实行仁政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极至时,连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至时,全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国学启示

统治者能否得到民心是根本,得民心,封疆之界、山溪之险才会有用。长城起作用的时候,恰恰是中原内部有向心力、凝聚力的时期,统治者得民心的时期。失去了民心,再坚固的城池,再险要的地势,也如纸糊的一般,一捅就破。所以,民心向背才是判断施政好坏的标准。

趣味故事

故事一:王孙圉(yǔ)论宝

楚国大夫王孙圉出使晋国,在晋国国君为他举行的宴会上,晋国执政大夫赵简子相陪。赵简子腰带上悬挂着几块美玉,叮当作响,十分悦耳。

席间,赵简子问王孙圉:“楚国的白珩(héng)还在吗?”白珩是一种非常昂贵的白色玉器。

王孙圉说:“在呢。”

赵简子又问:“它作为楚国的珍宝,已经有多久了?”

王孙圉说:“我们楚国从来没有把白珩当作珍宝呀。我们楚国的珍宝是贤能的臣子,他们或出使外国,维护楚国的利益;或者辅佐国君少犯错误,发展民生。我们楚国的珍宝是我们那里的山水田园,为我们提供粮食、钱财和武器。白珩只不过是先王的玩物罢了,哪里是什么珍宝呢?我们楚国虽地处偏僻,却也不会把喧嚣作响的美玉当作珍宝。”

赵简子问王孙圉楚国的白珩,他的动机是不太友好的,他是想威胁王孙圉。就好比说,有人对你说,你家的钱在你家里待够了吧?要不我拿来花花?

王孙圉却告诉赵简子,白珩虽然价值不菲,但楚国却不像你一样,腰上挂着几块玉当宝贝。楚国君主和臣子都不是自私自利只顾自己发财的人,而是一心为百姓、为国家的人。你想要我们楚国的宝贝,我们楚国可是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枪有枪。我们的待客之道是,朋友来了有美酒,敌人来了有猎枪。

楚国正是因为以人为宝,以地为宝,以政事为宝,“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逐渐从一个地处荒蛮之地的不起眼的国家,发展成为最为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并且在楚庄王时期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故事二:单(shàn)襄公说陈

周定王派单襄公出使楚国。在经过陈国的时候,单襄公看到,陈国的道路上杂草丛生,胡泽不修筑堤坝,河流上也不架设桥梁,野地里谷物堆积,谷场也没有修整,百姓都被拉去为陈国大夫修筑高台了。陈国的君主和大臣,都穿着华丽名贵的衣服休闲玩乐。

单襄公回去以后,对周定王说:“陈侯(陈国国君)即便不死于非命,陈国也必将被灭。”

周定王不明白,就问他:“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单襄公解释说:“俗话说,九月修路,十月架桥。先王教导我们,雨季过去后就要修筑道路,河水枯季的时候就要建造桥梁,草木凋谢的季节就要储藏粮食,霜降来临之时就要备好冬衣。可是陈国呢?道路被杂草掩盖,谷场废弃,粮食没有储藏,既不修筑堤坝,也不修葺桥梁,这不是灾祸的征兆吗?”

贤明的君臣,会鼓励百姓开垦土地,以保证百姓富足,生活安逸。而陈国的君主和大臣,只顾自己锦衣玉食,丝毫不考虑百姓生死。不爱惜民力,不顾及农时;粮食熟了,也没人收割;土地荒芜,也没人种植。不给百姓留活路,这与直接吃人又有什么分别呢?

果然,两年后,陈侯被陈国的大夫所杀。又过了一年,陈国灭亡了。

思考时间

1.狐偃是用什么方式劝谏重耳的?

2.赵简子以美玉为珍宝,王孙圉以什么为珍宝呢?

3.单襄公凭什么预测陈国会亡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