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睡前“七问”——每日总结、了解自己
其实,在学习生活中,我们除了向老师和同学提出问题之外,还要善于向自己提问。向自己提问,其实是对自己的一个很好的总结。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既不能时刻来反省自己,看清自己,也不能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位置来观察自己。因此,在大多数的时候,我们只能借助外界的一些信息来认识自己。所以,我们在认识自己时很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迷失在环境里,并习惯性地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向自己提问,就是进行每日总结,以此来了解自己。
曾国藩在30岁左右的时候,给自己制订了严格的修身计划,曰“日课十二条”,主要包含了以下内容:
(1)主静:无事时整齐严肃,心如止水;应事时专一不杂,心无旁鹜。
(2)静坐:每日须静坐,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明即起,绝不恋床。
(4)读书不二:书未看完,绝不翻看其他,每日须读十页。
(5)读史:每日至少读二十三史十页,即使有事亦不间断。
(6)谨言:出言谨慎,时时以“祸从口出”为念。
(7)养气:气藏丹田,修身养性。
(8)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随时将自己当作养病之人。
(9)日知其所亡:每日记下茶余偶谈一篇,分为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10)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不可一味耽搁,否则最易溺心丧志。
(11)作字:早饭后习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皆作为功课看待,绝不留待次日。
(12)夜不出门:临功疲神,切戒切戒。
年轻的曾国藩相信,所谓本性不能移完全是虚妄之语,他认为人的品行是可以改变的。而且,为了追寻心中那份远大的志向,他努力要改变自己,从而让自己的志向不再虚妄。曾国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示,一切需要脚踏实地,他曾记载了这样一件小事:在一个月中有三天未能早起,于是,便谴责自己,谴责自己是禽兽,是懒鬼。同时,他还把自己睡懒觉、不愿意起床的那一刻的想法记载下来。他说:“我以为别人不知道,我睡懒觉就睡懒觉,可清醒之后便想:难道仆人不是人吗?难道仆人就见不到我睡懒觉吗?既然天知、地知、别人也知,那我为何还这么虚伪呢?”对自己立下的志向,他就是这样鞭策自己的。
作为学生,当我们在施行学习计划的时候,最好是每日睡前总结,完成睡前“七问”。入睡前的总结工作,其实也是很有效率的复习手段之一,那么,在睡觉前我们应该问自己哪几个问题呢?
1.我今天上课前都准备好了吗
在学校里的学习主要是上课,那这件事自己做好了吗?具体到某些细节就是:上课预习了吗?充分预习了吗?跟上老师思路了吗?上课时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通过上课,我们接收到了老师通过授课传递过来的知识,这会有助于自己更深刻地理解课本知识。而且,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做好预习工作,并且是充分的预习。预习不是简简单单地看一遍书,或者是草草地浏览一遍,预习必须是认真地看一遍书,哪些是自己已经理解的,哪些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都需要一一勾画出来。
2.今天在课堂上我与老师互动得如何?我主动参与了吗?我是今天的主角吗
上课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对知识的认知过程,要想提高听课的效率,那么学生的思路就应该紧跟着老师走,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然而,在课堂上有许多学生喜欢思想开小差,不是停留在老师所讲解的知识点里,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要善于反思自己,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在课堂上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从而提高自己的听课效率。
3.这堂课结束后,我在知识、能力、方法、技能、情感上有所收获吗
躺在床上,开始回忆白天所上过的课,回想自己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在数学课学了什么,在语文课上学了一堂怎么让心灵触动的课,在化学课上又做了什么有趣的试验等,将各个学科的知识总结梳理一遍,加深在大脑中的印象。
4.在课堂上我投入激情了吗
当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我是认真看着课本,还是在搞小动作,是跟同学讲话,还是在看小说呢?当老师提问的时候,我在认真思考吗?还是思想开小差了等,假如自己真的在认真上课,那明天将继续保持这种状态;假如自己上课不专心,那就要自己反省,下次争取改正这个坏习惯。
5.我今天的得与失在哪里
得与失,将是今日的收获。得,就是从课堂上学到了哪些知识,自己在思维上有什么明显的变化,让自己懂得了什么道理;失,就是因为不专心听课遗漏了什么知识,哪些学过的东西没来得及复习等,失去的知识可以花时间和精力补回来。
6.明天我还有哪些任务
临睡前,再想想,明天自己还有哪些任务呢?除了按时上课之外,需要补习英语,或数学?阅读一篇课外文章?听一个小时的英语?
7.今天我过得快乐吗
今天的学习快乐吗?快乐是因为什么造成的呢?是因为知识的魅力。不快乐是什么造成的?仅仅是因为学习枯燥吗?还是自己某方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