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期是孩子的依恋感发展期
心理学家认为,婴儿的依恋是慢慢发展形成的,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0~3个月,在这一时期,婴儿对任何人的反应基本都是一样的,见到人的面孔或听到人的声音就会笑,甚至还会咿呀说话;3~6个月,在这一时期,婴儿对母亲、熟人和陌生人的反应有了区别,对亲人会做出微笑、咿呀和啼哭的反应,对陌生人则很少会做出类似的反应;6个月至3岁,婴儿对母亲的存在表示深切的关注。母亲离开就啼哭,回来就高兴。只要母亲在身边,就安心地玩耍,好像母亲是婴儿安全的保护者。
依恋,是婴儿与其父母间一种特殊、持久的感情联结,属于婴儿早期的重要情绪之一。婴儿和其依恋的人接近,会感到舒适和愉快;遇到陌生的环境或人物时,父母的存在使之感到安全。当然,一旦依恋感建立,孩子就会感到后顾无忧,从而更加自由地探索周围的新鲜事物,愿意与身边的人接近,这对其以后的认知发展和社会适应会产生良好影响。
丹丹出生不久,妈妈就回公司上班了,因为妈妈工作比较忙,丹丹每天和保姆生活在一块儿。妈妈常常早出晚归,而且常常出差,丹丹整天见不着妈妈,就连睡觉也是和保姆在一起。
对丹丹而言,尽管自己住在家里,却像被寄养的孩子一样缺少和父母相处的机会。她反而和保姆关系密切,每次保姆回家探亲,丹丹都不想让她走,好像比妈妈出差还要难过。在丹丹三岁时,保姆有了自己的事情,不能再带丹丹了,妈妈就给丹丹另外找了一个保姆。不过,丹丹却非常排斥新保姆,每天又哭又闹。妈妈很无奈,只好再换保姆,然而每次换的保姆,不论是好是坏,丹丹都难以接受。
丹丹的妈妈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问题的根本是自己不应该把孩子完全托付给保姆。当丹丹形成对第一个保姆的依恋关系时,又给她换了别的保姆。妈妈又没有多余的时间陪她说话、玩耍,导致她和父母关系变得冷淡,感到孤独,以至于完全封闭自己。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设计了一种专门研究婴儿依恋的方法,叫作陌生情境法。在这个测验中,研究人员先让母亲抱着孩子进入一间实验室。玩了一会儿之后,一个陌生人进入实验室,先沉默,再和孩子的母亲交谈。之后母亲离开房间,看孩子的表现。过一会儿,母亲再回来,看孩子的表现。
通过该测验,心理学家发现孩子的依恋状态是有所区别的。对此,父母可以仔细观察,以便采取正确的方法。
1.淡漠型依恋
有的孩子属于淡漠型依恋,约占所有孩子的11%。这些孩子单独与母亲在一起时,很少关注母亲的行为,而是专心于周围的环境和玩具;与母亲的身体接触很少,主动与母亲交谈很少,与母亲的分享行为少;对陌生的人和事物,胆子较大,不退缩;母亲离开时,不哭泣,悲伤的情绪很少,依然很专心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即便是母亲回来了,也不会表现得太过积极,也没有明显的喜悦。
2.缠人型依恋
有的孩子属于缠人型依恋,约占7%。这些孩子单独与母亲在一起,喜欢缠在母亲身边,和母亲的身体接触或接近较为频繁,对玩耍不积极;对陌生的人和事物较为拘谨、退缩,和母亲分离时,表现出反抗、哭泣,十分悲伤;与母亲重聚时,急切地寻求母亲的怀抱,很久才会平静下来;有的孩子甚至会在与母亲重聚时表现出生气、反抗的行为。
3.安全型依恋
有的孩子属于安全性依恋,约占73%。这种类型的孩子单独与母亲在一起时,会积极探索周围的环境和玩具,常常与母亲进行远距离互动,与母亲分享喜欢的玩具;若是遭遇紧张的情境,会快速回到母亲身边寻求保护和安慰;在母亲的鼓励下,可以很好地与陌生人交往;与母亲分离时,会哭泣,即便不哭泣,也会表现出不安的情绪来;若母亲回来了,则又会快速缓解悲伤和不安,很快与母亲一起游戏。
4.混乱型依恋
有的孩子属于混乱型依恋,约占9%。这样的孩子与母亲有较多的身体接触,与陌生人交往少,有点认生。一部分孩子在与母亲分离和重聚时表现出混乱的、不适宜的行为,如总呆呆地站在那里,长时间不动,或斜眼看着母亲,有的是既亲近母亲又反抗母亲。
心理学家发现,安全型依恋的孩子,平时的表现正常,较少有反常的行为问题。其余三种依恋类型的孩子,则表现出各种心理、行为问题,如攻击性、过失行为、焦虑、胆小等;淡漠型依恋的孩子较容易出现外显的行为问题,如攻击行为;缠人型依恋的孩子容易出现内隐的行为问题,如胆小、退缩等。
父母如何做才是重视孩子的依恋感,如何做才可以让孩子顺利度过依恋期呢?
1.给予孩子拥抱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依恋是他们情感萌芽的开端。对于刚出生的孩子,父母应多向他们表达父母的爱,而表达爱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多抱抱孩子,多抚摩孩子。与成年人一样,孩子也十分需要得到父母的抚摩、拥抱,其实这是一种天性,心理学家称为“接触安慰”。一个充分得到父母爱和抚摩、拥抱的孩子,依恋感的发育更为健康,身心发展会比较健康、稳定,对外界环境较为信任,与父母的关系也更融洽。反之,一个依恋感没有得到满足的孩子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烦躁、冷漠,对外界环境缺乏信任感的情况,与父母以及他人的关系比较紧张。
2.与孩子一起玩耍
与孩子一起玩耍,创造亲子同乐的机会对减少分离焦虑、促进孩子对母亲的安全依恋有很大的帮助。刚开始的时候,父母可以抱着孩子玩玩具,然后让孩子一个人坐着,父母在旁边和他一起玩。父母可以先将游戏方法示范给孩子看,然后渐渐地让他能够自己一个人玩。当孩子可以独自玩的时候,父母可以去做一些家务事,不过一定不要离开孩子视线触及的范围。
3.不要把孩子轻易托付给别人照顾
现代社会,由于工作忙、压力大,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生后,就把带孩子的任务交给老人或保姆,这样做等于把自己的责任给推出去了。尽管短时间内看不到这种“只生不养”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伤害,但其必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不要把孩子轻易交给老人或保姆照看,而要尽量把孩子留在自己身边,最好可以天天见到孩子。假如有实际困难,应由父母自己去克服,而不是让孩子去承担。父母不要整天只想工作,需要认真地对待和孩子相处的每一分钟,多听听孩子的心声。
4.形成安全型的依恋
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从出生开始到两岁半之间都比较强烈,在这段时期,假如没有特殊情况,母亲最好能与自己的孩子建立起稳定的依恋关系,不要常常让孩子生活在被剥夺母爱的环境里。即便母亲需要自己外出,孩子不愿意分离,也不要采取恐吓或打骂的方式,这会导致孩子不良的依恋,削弱亲子关系。那些没有形成安全型依恋的孩子,一旦离开父母,就容易产生强烈的焦虑和不安,这样的孩子很难适应或者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5.避免孩子产生失落情绪
若父母确实是由于工作或特殊原因不能亲自带孩子,也一定要想办法让孩子知道父母每天都在关心着他,尽可能减少孩子情感上的失落。孩子不在身边时,父母要常常和孩子打电话,多沟通情感,定期去看孩子,让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时刻都在关心他。这样孩子的失落感就会大大减少,从而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