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的第四维:财富的保值与传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钱的第一维:体力

习惯支配着那些不善于思考的人们。

——英国诗人 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

靠体力赚取财富,是人类最古老的形式。也是从那时开始,趋利避害成为人类下意识的本能。

遥想200年前,一群来自中国南方的华工,经香港地区前往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东南亚等地淘金。历史留给这些人一个极不尊重的名字,叫“猪仔”。这群中国人,在美国淘金、修铁路,是典型的靠体力赚钱的人。他们艰苦朴素,在异国他乡几乎不花钱,把所有赚到的钱全都寄回给国内的宗亲。即便在外国去世,同伴也会想尽办法把他们的尸首运回国内,落叶归根。无奈一些人和家乡失联,尸首无人认领,只能寄存在香港地区的义庄,有的一寄存就是上百年——这是一段无奈又悲惨的历史。

早年的华工,是典型的靠体力赚取财富的一代中国人。美国前驻华大使骆家辉的祖父骆世泽,就是“淘金潮”的华工。但不幸的是,骆世泽到美国的时候,正赶上美国的“排华法案”,备受歧视。骆世泽通过体力劳动,积累了第一桶金。到了骆家第二代骆荣硕,赶上二战,他代表美国参战。据说在战场上,他不顾安危,屡立战功。可以说,骆荣硕不仅是用体力,甚至是用性命换取了骆家的荣耀,亦不为过。好在骆家辉争气,不仅成为美国首位华人州长,还成为驻华大使。

靠体力赚钱这回事,中国人在改革开放后一直目睹,这个群体就是农民工。几十年来,数以亿计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为城市奉献汗水,但是,他们当中能够实现阶层跃迁的寥寥无几。绝大多数的农民工,即便带领家属移居到城市,仍然处于社会的中低阶层。根据常识推理可知,随着中国的贫富差距拉大,阶层板结日趋严重,流动性降低,农民工后代越来越难“逆袭”。

为什么靠体力赚取财富很难实现阶层跃迁呢?因为人性中有天然的惰性

遥想远古时代,人类靠狩猎获取财富。虽然那时的财富只是新鲜的食物,如果在夏天,或许保存不会超过两天。但是,只有为家族提供足够的食物,才能让自己的血脉延续下去,“自私的基因”驱使人们日复一日出门冒险(参考第一章“自私性原则”)。在正常情况下,出门狩猎的人一定会因循昨天已经走过的路,因为不确定未走过的路上有什么危险。所以,除非确定曾经走过的路上不再有食物,人们才会冒险去探索新路。这,就是人性本能的——路径依赖——惰性。

孟子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靠体力赚取财富起家的人,虽然不能大富大贵,却很难主动抛弃已有的习惯,正所谓“积习难改”。只有少数敢于走出舒适圈的人,才有可能改变命运。20世纪90年代的“下岗潮”期间,但凡在原单位还能混下去,多数人是不会主动辞职的。然而大势变时,无数原本靠出卖体力生活的工人,都被迫离开岗位。这些人一时间难以适应“下海”的新环境,成了被拍死在沙滩上的“前浪”。这是时代大势的无情,也是不未雨绸缪的悲哀。

无论在任何时代,都要做个积极主动的人。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从钱的第一维“体力”中得到释放,进入下一个维度呢?那就是意识到钱的第二维度是“脑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