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要留余地
古人曾说:“凡事要留余地。”意思就是指无论做什么,都要为对方留一点后退之路,不能把他往绝路上逼。因为事情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一辈子顺风顺水。你为对方留余地,也就是为自己留一条生路。如果做事太过分,没有分寸,只想着把对手往悬崖下逼,那么,先掉下悬崖的往往是你自己。
森林里,小动物们都和谐地生活在一起。某一天,狮子因为一点儿小事和小鹿吵了起来,因此,它对小鹿怀恨在心,暗暗发誓,要找机会除掉小鹿。
一天,小鹿在追赶一只蝴蝶,没有注意脚下的路,因此,掉入了一口井中。
井口离地面有两米多高。小鹿在井水里拼命扑腾着,想跳到地面上来。
狮子见了,几天前的怨恨涌上心头。它跑了过来,捡起一根木棍,趴在井边,使劲地捣井中的小鹿。由于生存的本能,小鹿在情急之中紧紧地抱住了木棍,想顺着木棍爬上来。
狮子大为恼火,它拼命往回抽木棍,想摆脱小鹿,哪知小鹿却死死抓住木棍不放。狮子急了,为了抽回木棍,它便把身子往前倾了倾,却没想到由于身体失去平衡,它也一下子也掉进了水井里。最后,狮子与小鹿都淹死在井里了。
狮子就是因为没有宽容之心,把仇恨放在了第一位,最后掉进井里淹死了。所以,凡事不能把别人往死里逼,而应怀一颗宽容之心,做到得饶人处且饶人。
春秋末期,庞涓和孙膑同为当世高人鬼谷子的学生,两个人在鬼谷子的指导之下,文韬武略无所不习,成为当时的奇才。但庞涓为人心浮气躁,在学艺未得大成之时,便急欲立功扬名,于是便下山投奔魏国。在魏国,魏惠王非常信任庞涓,封其为大将军。
不久,孙膑也学成下山了。他德才兼备,智谋非凡,是个百世难遇的奇才。下山之初,因为没有根基,所以孙膑也前往了魏国。
魏惠王得到消息,便征询庞涓的意见。庞涓心知自己略逊一筹,便说:“孙膑是齐国人,我们如今正与齐国为敌,他若来了,恐怕有所不妥。”魏惠王说:“如此说来,别国人就不能用了?”庞涓无奈,只得同意让孙膑前来。
孙膑来到了魏国,魏惠王与之一交谈就知道孙膑更是将帅之才,就想拜他为副军师,协助庞涓行事。庞涓听了忙说:“孙膑是我的兄长,才能又比我强,岂可做我的手下?不如先让他做个客卿,等他立了功,我再让位于他。”实际上,这是个计谋。庞涓这样做是为了不让孙膑与之争权,然后再伺机陷害,而孙膑还以为庞涓一片真心,对他十分感激。
一天,一个齐国人捎来了孙膑的家书,大意是让他回家去。孙膑回了一封信,言称自己已在魏国做了客卿,不能随便走。凑巧的是,孙膑的回信竟被魏国人搜出来,呈给了魏惠王。
魏惠王见到信后,便问庞涓如何处置此事。庞涓一见机会来了,应答道:“孙膑是大有才能之人,如果回到齐国,对魏国十分不利。我先去劝劝,如果他愿意留下,那就罢了;如果不愿意,那就交由我来处理。”魏惠王同意了。
庞涓当然没有劝孙膑,而是对他说:“听说你收到一封家信,怎么不回去看看呢?”孙膑说:“只怕不妥。”庞涓大包大揽,劝孙膑可放心探亲,孙膑颇为感动。第二天,便向魏惠王告假。
魏惠王一听孙膑要回乡,便称他私通齐国,命庞涓审问。庞涓故作惊讶,先放了孙膑,又装做向魏惠王求情。尔后,又神色慌张地向孙膑解释,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保住了孙膑的性命,但黥刑和膑刑却不能免除。于是,孙膑脸上被刺字,膝盖被剔,终身残废。
后来,庞涓的阴谋被人揭破,孙膑装疯逃出魔掌。在马陵之战中,孙膑率军大败庞涓,庞涓死亡,他终于为自己当初的所作所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假如庞涓没有把孙膑往死里逼,他会有后来的悲惨结局吗?当然不会。因为孙膑对他一直心存感激。可见,一个人的最终结局与他为人处世的方法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懂得为别人留余地,在自己危难时,对方也会放你一马;如果平时喜欢把人往绝境上推,这样的人最后也不会落得好下场。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给别人留有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