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话题更重要的是话题的打开方式
经过第一章的系统了解,相信我们已经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四维沟通术”的四个关键要素了。接下来,我们就把这好好说话的四项基本原则引入我们平时体验最多的几个具体场景中来。让那些能够帮助我们好好说话的方法在这些具体的场景中展开。我们先选择最随意、最放松,也是最能消除我们沟通紧张感的场景“聊天”开始。为了能够更好地营造这种轻松、随意的氛围,我们就从生活中的一个小笑话开始:
话说某单位的两个同事,两家住同一个小区,平时关系还算不错。后来因为工作上的事情闹了一点矛盾,关系变得生分了不少。在他们的矛盾中,A需要承担的责任更多一些。这让B感觉自己很是委屈,一直对这件事耿耿于怀。A也感觉到这件事的主要责任在自己,也一直在找合适的机会跟B打个招呼聊聊,缓和一下紧张的关系。但是苦于在单位的时候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机会。一个周六的午饭前,A下楼到小区门口的小超市买东西,正好碰上刚刚买东西回来的B,A就想这是一个缓和关系的好机会。又不是在单位,自己主动打招呼又不会让同事看见,不会跌了自己的面子。而且还是周末,说不定一会聊好了还能一起出去走走呢?
可是该怎么开口呢?一开口就道歉显得也太唐突了,弄不好就会很尴尬。但是又没有多余的时间让他考虑,两个人迎面碰上稍微犹豫一下可就擦肩而过了。这时候A发现B手里刚好拎着一袋馒头,就急匆匆来了一句:
“呦,买馒头干啥呀?”
本来B这几天就心气不顺,看到A迎面走来就一肚子火气。本想着A能主动打招呼,会跟他说一些表示歉意的话。完全没想到,A没头没脑地问这么一句。心想:
“这不是废话吗?买馒头除了吃还能干啥?这小子一定是在故意调侃我。”
B越想越来气,着急之下不知怎么就回了一句:
“喂猪!”
没好气的B气冲冲地来这么一句,走了两步想起来不对,这下就更加火大了。转过头来恶狠狠地瞪了A一眼,头也不回地走了。留下A一个人独自凌乱。
这看起来就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个笑话,但是如果我们用好好说话的标准来衡量的话,这简直就是一个说话的“事故”了。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们不妨再来做一次复盘,在这个场景中,A要缓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得主动打招呼说话,在这样的情况下B不太可能主动找A聊天。而且很显然,他们之间没有预先设定好的话题,A要想主动展开两个人之间的沟通就得自己找一个合适的话题。再有就是他们不是坐在同一辆公交车上,也不是坐在单位的办公室里。在买东西的路上的偶遇也就决定了A没有太多的酝酿时间。在这几个既定的条件下,A刚好看到B手里拎着刚买回来的馒头,就选择从馒头上面找话题。这本身也没什么不对,这完全符合我们之前提到的寻找话题时的“就地取材”的原则。但是问题还是出现了,那就一定是哪里有不对的地方。既然选择话题的方式没什么不对,问题又出在哪里了呢?问题就出在这个话题的打开方式不对,为什么不对?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是以上面的几个场景为例,用另外一种方式打开这个馒头的话题,看看结果会有什么不一样:
面对迎面走来的B,A主动迎上前去,热情地跟打招呼:“嗨!”
这时候B就算是心有所不快,面对A的热情招呼,也多半会做出回应:“嗨。”
可以想象,B的回应多半没有A那么热情,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毕竟彼此之间的沟通关系已经建立起来了。而且在等待对方回应的时间,A完全可以再考虑一下如何更好地展开“馒头”的话题。这时候断不会问出为什么会买馒头的问题。而是会说:
“你也喜欢吃馒头呀?是在门口的超市买的吗?我也喜欢他们家的馒头,味道挺不错的。”
这时候B还能怎么说呢,如果气消了,多半会说:
“对呀!我也喜欢吃馒头,咱们小区超市的馒头确实不错,我一直都是在那里买。”
就算B还是感觉心里多少有些不痛快,最多也只能说:
“我才不喜欢吃馒头呢,是我媳妇(老人,孩子)喜欢吃,我是给她买的。”
或者说:
“我才不会买那里的馒头呢,我是在别的地方买的。”
不管这么样,只要B开口接下了这个话题,A就完全可以把这个话题继续下去。他完全可以这么说:
“是吗?那你真是个体贴的好男人(有孝心的男人,有爱心的爸爸)。”
或者说:
“是吗?你宁肯跑得远一点也要去那里买,那他们家的馒头一定比别家的味道好,能不能告诉我具体地址呢?下回我也去买点尝尝。”
聊天聊到这种程度,如果你是B的话,你还会好意思继续僵持下去吗?毕竟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不是吗?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场景一和场景二在面对同样的“馒头”话题的时候,打开的方式有什么不一样呢?不难看出,场景二当中在打开话题的时候只是多了一个热情的招呼“嗨”。看起来两种说话的方式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结果却截然不同。这就是我们经常强调的:比起合适的话题,我们打开话题的方式显然会更重要一些。想想看,在场景一当中A为什么会说出那样让B根本就无从回答的话呢?根本原因就是酝酿的时间过于仓促,脑子还没来得及捋清,嘴就已经等不及了。嘴比脑子快,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说话不过脑子。既然是说话不经过大脑,那说出什么样的话来都不足为奇了。但是场景二当中多出来的这个招呼“嗨”,却是有很多的妙处的。第一个妙处就是唤起沟通对象的注意,潜台词就是“请注意,我要跟你建立沟通关系了”,还可以在情绪上给对方进行预热,你可以试着说出这个词“嗨”。这个词是有着非常强烈的情感色彩的,而且还是正向的、积极的。一旦把带有这样强烈的积极情绪的信号抛向对方的话,对方是很难不做出回应的。只要对方选择回应,你们之间的沟通关系就算是建立起来了。而且,还有一个妙处就是这种强烈的情感暗示也会感染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轻松。同时,在对方考虑怎么回应的时候,你可以寻找更完美的打开话题的角度。
那么,我们不妨再来回忆一下。你在开始一个聊天的话题之前,有没有使用类似这样的打招呼的习惯。如果还没有,那就要抓紧改变了,从现在开始训练几个常用的打招呼的词。如果有的话,那仔细体会一下你通常用来打招呼的词,看看它在情感色彩和强烈程度上跟我们上面提到的那个“嗨”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下面我们来介绍几个使用频率较高的、用来打招呼的词,供你参考使用:
嗨:情感色彩积极强烈,适合日常聊天的场景中使用。
Hello:情感色彩积极,感觉更随意,适合在各种气氛活跃的Party(聚会)中使用。
你好:感情强度一般,感觉严肃,适合在较为正式的场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