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红札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中央红军立足陕北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为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巩固和扩大陕北苏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了转战之旅。在巩固和发展陕北苏区的一年多时间里,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一共走过了陕北8个县,住了36处窑洞。还在简陋的土窑、狭小的石洞和长满荒草的树林居住、开会、谈话,困难时甚至连一处固定的栖身之所都难以找到。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来到延安,看到党中央和红军住窑洞、吃粗粮、亲自纺线后,深为感动,称这种精神力量是“东方魔力”“兴国之光”。

安定瓦窑堡

子长县原称安定县,是民族英雄谢子长的故乡。谢子长1935年2月21日在安定县灯盏湾逝世,时年38岁。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决定将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现在的子长烈士纪念馆有烈士塔、雕像、墓园、陈列室,包括毛泽东等领导同志的题词,子长县有“红都”和“将军县”的美誉。

1935年12月13日,毛泽东率部取得直罗镇战役胜利。之后,到达瓦窑堡,住在中山街中盛店院内。院落有两排砖窑,前后院由砖砌过洞连接。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瓦窑堡会议”。会议通过《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等议题。瓦窑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解决了政治路线问题。

陕西子长“瓦窑堡会议”会址

瓦窑堡旧址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会址、中央军委旧址,以及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刘少奇旧居等。米粮山麓有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旧址,红军大学的开学典礼在此举行。之后,红大迁往保安县。

志丹(保安)

1936年7月3日,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机关到达志丹县城,志丹县成为中共中央继江西瑞金后的第二个红色首都,成为领导全国红军和抗日救国运动的中心。

陕西志丹县(原保安县)

保安县是刘志丹的家乡。为纪念刘志丹,1936年4月保安县更名为志丹县。从1936年7月至1937年1月这半年多时间里,志丹县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驻地。

中共中央在保安期间,领导工农红军向西挺进,巩固和扩大了陕甘宁边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充实中央政治局,改组中央军委,组成中国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部。红一方面军与红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使全国三大主力红军集中统一在中共中央直接指挥下。接待了第一次踏入红区采访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和医生马海德,《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顺利发表,使中国共产党第一次被全世界所了解。毛泽东在此期间写下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等重要文章。

我参观采访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旧址、保安革命旧址纪念馆和刘志丹烈士陵园。刘志丹烈士陵园内植满了长青树木,使陵园格外庄严、肃穆。园中设立一座刘志丹全身塑像。纪念堂上立有“刘志丹将军之墓”碑。刘志丹烈士深受人民的爱戴,陕北人民至今还传唱着歌颂他的歌曲:“正月里来是新年,陕北出了个刘志丹,刘志丹来真清官,他带上队伍上横山,一心要共产。二月里来刮春风,刘志丹来是英雄,靖边白军都打光,缴来快枪无其数,散给老百姓。”

保安革命旧址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位于志丹县城南的半坡上,我去参观时纪念馆正在维修中。保安革命旧址保存着当年的模样,仍可以想象到当年党中央、毛主席在这里工作、生活的场景。《红大校歌》唱道:“红大的同志,我们是抗战的先锋,民族革命的领导者,干部决定一切!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一切要团结!学习紧张,生动活泼,严肃纪律,努力前进。我们是红军的模范,武装上前线!”

纪念馆的几个年轻女讲解员正忙于一个专题演讲比赛的准备工作,得知我是红军文化研究者,便让我给她们修改讲稿,辅导演讲的表达。女馆长李建翔热情和我交流,我们互赠红色书籍留念。

延安

1937年1月,中共中央由保安迁到延安,1937年至1947年,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和陕甘宁边区首府,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总后方,延安也因此被称为“革命圣地”。我曾三次到延安访红,第一次是1966年12月26日在延安集会,庆祝毛主席73岁生日。第二、三次到延安,在宝塔山上唱《延安颂》,在抗大旧址唱《抗大校歌》,在延安“四·八”烈士陵园唱《“四·八”烈士追悼歌》,还在凤凰山麓、杨家岭、枣园和延安革命纪念馆、桥儿沟延安鲁艺等地留下了我的足迹和歌声。

陕西延安的毛泽东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