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荣辱(十五)
省委宣传部在宏东新闻联播中推出“书记蹲点日记”专栏,让10个市的市委书记住农家、访农户。电视台记者全程跟踪拍摄,每晚播放一集,每集六七分钟。节目一开播,收视率就创了新高。
10个市委书记轮番亮相,或在田间地头与农民一起生产劳动,或帮助小商小贩沟通产品信息,或解决乡镇、村组的道路交通,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看着市委书记们深入基层,访贫问苦,有人叫好,有人说坏。叫好的说,现在当官的能真正进到老百姓家里,同吃同住同劳动,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说坏的说,这些专题片都有脚本,让官员跟着脚本演,在摄像机前当“演员”。
第一晚播放的是景江市委书记陈大年。陈大年再次来到五年前当市长时蹲点的一个偏远山村,当时这是全市唯一没有通路的村,他拍板解决了村里的修路资金,修通了进村公路。五年后故地重游,村里的乡亲们围着他,纷纷说山路拉通后村里种的瓜果蔬菜当天就能运到市里销售,收入明显增加。专题片配了话外音:这条弯弯曲曲的山路,是党与群众的“连心路”,是让贫困山村脱贫的“致富路”。电视里,陈大年与村民们拉家长里短,四周围着很多村民,场面温馨动人。陈大年鼓励乡、村干部要多为农产品销售想办法、找门路,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
陈大年在镜头前放得很开,满脸都是笑,导播在他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时来了个特写镜头,愈发显得接地气。
这些看似随意播放的专栏,谁先谁后,片长片短,都有讲究。按理说,这种系列专题报道,首位播出的应该是省会城市的市委书记,因为无论从经济发展、区位优势和社会影响力,省会城市首当其冲。然而,这次却把景江市委书记放在第一个播出,耐人寻味。
注意到这个细节的人,当然不仅叶知秋一个人。古力志问他:“看了‘书记蹲点日记’专栏吗?”
叶知秋说:“看了陈大年书记的访谈,内容剪辑得很好,让人印象深刻。”
古力志低声说:“在给他造势呢。秦老板专门给省委宣传部打了招呼。”
叶知秋想问他下派任职进展如何,又怕他误会自己觊觎处长的位置,便笑着说:“陈书记能够上台阶,对你是个重大利好呀。”
古力志点点头,说:“我下派的事情快了,你也要盯紧一点,争取顺利接手。现在岗位资源稀缺,僧多粥少,腾出个岗位,大家都虎视眈眈,你要提前做些工作。”
叶知秋问:“大约什么时候?”
古力志说:“快的话,也就是这个月。”
省台电视专栏的影响力还是很大。高振宇也打电话来问:“知秋,这个专栏开设得蛮有意思。怎么把景江市放在第一个播出?”
叶知秋笑了笑,说:“只能意会,不能言说。”
高振宇说:“知秋,我有件事想和你商量一下。听说最近省里要搞干部双向交流,我想争取调到省直机关来。”
古力志下去任职,正是这个双向交流的机会。叶知秋说:“有这么回事,省委组织部正在统筹安排。你在南岭干得好好的,怎么想调到省里来?调到省里来,要重起炉灶。”
高振宇叹了口气,说:“如今领导秘书的安排非常敏感,我如果下派到县里任职,引人瞩目,各种说法也会接踵而至,如果有机会调到省里没那么显眼。我向崔书记提出过下县里任职。他考虑影响,没有答应。这次报名交流到省直厅局,崔书记觉得是个好机会,鼓励我报名。听说省人社厅腾了个副处长,如果能争取调到这个岗位就好了。”
叶知秋说:“人社厅职能强,管的线长面广,发展空间大。如果能调到省人社厅任副处长,当然好啊,但这种热门岗位竞争的人很多,难度很大。”
高振宇说了真实想法:“我是这么考虑,先调到省里来工作一段时间,等崔书记调回省里后,有机会再回到他身边服务。”
叶知秋说:“崔书记面临升迁的关键时候,肯定不希望动静太大。你能凭实力遴选上来,是好事情。市、县干部到省直厅局任职是省委组织部负责拿方案。你如果下定决心调省里来,应该争取一下。”
高振宇说:“遴选的方式方法和最终的决定权在省委组织部。省委组织部干部一处的欧阳群处长是你的嘉林老乡,你跟他关系不错,能不能找他想点办法?”
叶知秋说:“欧阳群处长是我老乡,可是他原则性很强,愿不愿意帮忙,我没有把握。”
高振宇说:“知秋,这种选调的机会千载难逢。我打听过了,欧阳群处长喜欢收藏,南岭市正好新开了一家古玩市场,你周末邀请欧阳处长过来逛逛。双休日不带公务,也不谈公事,就是交个朋友,联络一下感情。等熟悉之后,我下次再专门向他汇报。”
叶知秋知道欧阳群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倒是喜欢搞点古玩收藏,业余时间都用在淘宝、鉴宝上。欧阳群很早就涉猎书画文玩,出差休假,只要有空儿都会去当地的古玩、书画市场逛逛。他这个雅好,只有几个关系好的老乡和朋友知道,不知道高振宇这个“地里鬼”是从哪里打听来的。
叶知秋踌躇了一下,高振宇的进步心很强,这原本也不是什么坏事。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哪行哪业的人都需要进步,需要提升自己,也才能做出更大的事业。而且这种机会实在难得,市、县的处级干部能到省里工作,解决副厅级的概率就大得多。高振宇人年轻、也确实有工作能力,加之崔鸿鹄处于上升势头,到省里工作天高地阔,前途光明。他便答应说:“行,我帮你约一约他。”
隔天叶知秋特意到欧阳群办公室,说南岭市新开了一家古玩市场,自己这段时间也对古玩收藏产生了兴趣,诚意邀请他周末一起去看看。欧阳群别的爱好没有,逛古玩市场瘾大得很,满口答应。
周六上午,叶知秋开车接了欧阳群往南岭市去。一路上,听欧阳群聊些淘古玩的逸事,两个多小时就到了高速路出口。
高振宇早早地等在收费站。叶知秋向欧阳群介绍说:“高振宇,我大学同学,在市委办工作,是个古玩爱好者。”
已到了吃中饭的时候,席间三人畅谈。为投欧阳群所好,高振宇这些天恶补了一些古玩知识,聊起来头头是道。欧阳群以为碰上了同好,对高振宇的印象颇好。
饭后,高振宇带着欧阳群、叶知秋去古玩市场。新修的一幢商业楼里,一楼至四楼都是古玩、字画。虽然是新开张的市场,但逛的人蛮多。三人走走停停,从一楼字画店、图章店逛到二楼的珠宝玉器店。欧阳群兴致很高,眼光独到,看到好东西就驻足把玩,能准确地说出好坏之处。店铺主人听他一说,就晓得来了个行家。
二楼的门面主要经营珠宝、玉器。欧阳群一边看一边摇头说:“常说玉器无价,主要就是没有一个衡定评价的标准。这里门店、摊位多,可是良莠不齐,真东西很少。”
叶知秋对玉器只是粗略懂点常识,不敢班门弄斧发表意见,只是陪着一路看过来。
高振宇指着前面一个店铺说:“那家店比较大,或许会有好东西。”
欧阳群信步走了过去。门店虽然大,但东西摆得零乱,把店铺塞得满满当当。老板看到有客人,连忙迎上来,问:“欢迎各位老板,想要什么?我这里有南红、玛瑙、翡翠、古玉,老板们看中什么,价钱好商量。”
欧阳群说:“有什么宝贝,拿出来让我们长长眼。”
老板见一行人气宇不凡,又听欧阳群说的都是行话,便从柜台里拿出一件绿色珠子串成的手链递过来,说:“这是布达拉宫流出来的绿松石,本店的镇店之宝。据说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送给情人的信物,后来辗转流落到汉地。”
叶知秋虽然不是行家,但知道店主轻易不会将店里的好东西拿出来,往往先拿一两样试试客人的眼力。
古玩市场流行编故事,谁的故事编得越像,就越能蒙人。欧阳群接过手链看了一眼,便说:“这东西倒是件老物,但就是清末民初的物件,比康熙朝的仓央嘉措晚了两百多年。”
老板见碰上了行家,讪讪地将珠子收好,说:“这位老板眼力不凡。您想要什么?我们店里还有好多古玩。”
欧阳群笑而不语,突然目光停在一件玉器上,仅仅几秒,一掠而过。他惊讶的表情稍纵即逝,淡定地要老板拿了一个鼻烟壶,细细看了起来。
叶知秋一直注意着欧阳群,看到他的目光在那件玉器上掠过,隐约觉得那件玉器面熟,仔细一看,却是高振宇托自己买的“鸿运当头”玉麋鹿。叶知秋看了高振宇一眼,高振宇装作没看见,正指着一幅山水画问东问西。
欧阳群拿着鼻烟壶细细问了店主一番,然后放下,漫不经心地指着玉麋鹿问老板:“这是件什么玩意儿?”
老板“哦”了一声,说:“我前些年在乡下收到的一件古玉,不知雕的是什么东西,应该是个吉祥物。我找人鉴定过,是民国期间仿明清的玉器。”
欧阳群拿过来看了看,说:“这件玉器不纯,玉上还有块红斑。你卖多少钱?”
老板说:“你诚心想买,就五千吧。”
这时叶知秋、高振宇都围过来。高振宇说:“一件民国的玉器哪要五千块,老板你开价也太高了吧?”叶知秋看他说得认真,心想:“装得真像。”
欧阳群说:“我们是外地过来的,想买件东西作个纪念,这样吧,一口价,四千块我要了。”
老板就坡下驴,说:“这位老板一看就是爽快人,痛快!我喜欢你这种性格,好,四千就四千,我不赚钱也要交你这样的朋友。希望你以后常来,多介绍朋友过来。”边说边吩咐店员拿个小木盒子装好玉器。
高振宇想抢着把钱付了,欧阳群不同意,坚持自己付钱买下了这件“鸿运当头”,并要店家开了发票。
出了门,欧阳群抑制不住兴奋,悄声对叶知秋、高振宇说:“今天运气好,捡了个‘漏’。这件玉器我初步判断应该是汉代的古玉。这家老板不识货,这么好的东西当作仿品给卖了。”
叶知秋朝高振宇看了一眼。高振宇不看他,只连声称赞欧阳群有眼力。
时间尚早,欧阳群提议赶回省城。高振宇送给欧阳群、叶知秋每人两瓶“南岭源”酒,聊表心意。
临别时,欧阳群握着高振宇的手说:“小高不错,到省里出差,我们再抽时间聚一聚,交流交流。我最喜欢和年轻人切磋了,这样视野会更加开阔。今后有什么事情,你可以直接打电话找我。”
高振宇连声道谢,说:“欢迎您常来南岭,下次我陪你到乡下去找找宝贝。南岭市还有一个苗族自治县,有个千户苗寨,历史悠久,去的人少,应该可以找到一些好东西。”
欧阳群捡了这么一个“大漏”,高兴极了,一上车,就翻来覆去地看着那件玉器,说些鉴别玉器的知识。叶知秋不便点破振宇,附和说:“欧阳兄,你是眼力好,这块玉放在那家店里是明珠暗投,没有碰到识货的人。古玉有幸碰见你,你是古玉的知音。”
欧阳群笑着说:“玉遇有缘人,缘分呀!淘宝除了眼力,还要有运气。早了晚了都不行,择日不如撞日,恰到好处就是最好!”
送欧阳群到家后,叶知秋打电话给高振宇说:“人家是把假货当真货卖,你倒是出奇招,把真货当假货卖。”
高振宇说:“还不是想让欧阳处长高兴,留下好印象。欧阳处长的个性我也听说了,送钱送物他都不会要,还会把人狠批一通。只有这种办法,让他以为是凭自己眼力捡的便宜。知秋,这事你知我知,千万要保密啊!”
叶知秋说:“你放心吧。对了,你把10万块钱的东西作四千块钱卖掉了,那缺口怎么办?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高振宇说:“你放心,既不是公款,也不要我私人出。我曾帮过一个做大生意的老板,他要送钱给我,我坚决不要,就要他买了这件玉器,留着备不时之需。没想到这次还真派上了用场。”
叶知秋说:“确实派上了用场,欧阳处长对你的印象蛮好。”
高振宇称谢不已。
挂了电话,叶知秋心里颇不平静。尽管是老同学又是好朋友,但高振宇这样设局,让他心里不是滋味。更何况,10万元对工薪阶层来说,实在是个大数目,高振宇却根本不当回事,说的那些话听起来也像是托词。
叶知秋对这位老同学不禁心存疑问。他更担心欧阳群一旦知道实情,会怎么看自己?
谣言是遥遥领先的预言。很多人相信谣言,是因为谣言后面紧跟着真相。省政府办公厅现在传得最多的就是,古力志即将要下派,叶知秋马上要提拔了。
话传到叶知秋耳里,他只是淡淡地说:“古处长下派确有其事,我提拔还八字没一撇。”
叶知秋到督查处后,干得风生水起。他平常以诚待人,格外谦虚低调,论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在办公厅这拨副处长中最为拔尖。加之,古力志力挺他,分管领导郑风浪格外器重他,秦明副省长对他也颇为欣赏,他接任处长应在情理之中。
胜券在握,叶知秋嘴里谦虚,心里对即将开始的竞争上岗并没放在心上,认为十拿九稳。
不久,古力志下派到景江市任市委副秘书长。叶知秋张罗着搞了一个送别宴,召集督查处全体同事欢送古力志。
酒过三巡,场面热闹起来,处里每人敬了古力志一小盅酒。古力志来者不拒,都喝了。酒生豪胆,古力志反过来又敬每人一盅。敬到叶知秋时,古力志当着众人面说:“知秋,这一年多辛苦你了,督查处能够有今天的地位,你功不可没,希望你带领处里同志们继续努力。来,我敬你一杯!”说完,一仰头将酒喝了。叶知秋只好站起来将酒干了,落座时,无意间看到乔益民黑着脸在不声不响吃菜。
古力志意气风发,趁着酒兴说起豪言壮语:“我到了景江市,打算苦干三五年,干出点成绩,让那些瞧不起秘书的人看看,领导秘书一样能当好官。”
那晚,古力志没醉,叶知秋没醉,倒是乔益民喝得酩酊大醉。
古力志调走后,办公厅启动选拔督查处处长程序。郑风浪碰到叶知秋,提醒说:“竞争上岗的方案已初步定了,你仔细看一看。这次符合条件的干部多,名单会先公示出来,竞争压力比较大,你心里要有数。”
叶知秋点头表示感谢。他找来竞岗方案一看,不外乎民意测评、干部推荐、组织考察的老套路。民意测评入围后,才有资格进入考察程序。叶知秋虽说对这种竞岗方式不以为然,但也不妄作评论,照常加班加点,该干啥就干啥。
人事处把符合竞岗条件的人员名单用红纸张贴出来,一共有叶知秋、乔益民、赵磊等八个人。八选一,竞争非常激烈,花落谁家还是未知数。
乔益民碰到叶知秋,拉着他的手说:“知秋,我是全力支持你的。”
赵磊特意跑到叶知秋办公室,东拉西扯一阵儿后说:“叶处长,预祝你高升,督查处处长非你莫属,其他人都是陪太子读书,我更是打酱油的。到时你可得到凯莱酒店好好摆一桌。”
叶知秋对赵磊本无好感,看不得他虚情假意,连忙摆手制止说:“千万别这么说,办公厅资历老、能力强的同志很多,大家机会均等。要相信组织,不管提拔或不提拔,我们都要把工作干好!”
其实这些人里面只有叶知秋和乔益民、赵磊有竞争力。三人之中,论工作能力和水平,叶知秋居首,但若论资排辈,乔益民、赵磊到办公厅比他早,乔益民任副处长年限最久。叶知秋心想,乔益民一直在督查处工作,广结善缘,群众基础较好;赵磊急功近利,工作飘浮,与同事相处不好。乔、赵二人比较而言,乔益民的实力还略胜一筹。
古力志已经到景江市任职,特意打了个电话来,说:“知秋,竞争上岗涉及各人切身利益,你不可掉以轻心。我看乔益民还是蛮有想法的,上次欢送我时,我说了句希望你带着大家继续干好工作,乔益民当时脸色非常难看,你还是要提防他。”
叶知秋笑着说:“谢谢古秘书长。益民是督查处的老副处长,有升迁机会,肯定想争取一下,这也在情理之中。我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公平竞争,争取胜出。”
过了几天,档案处郭凡悄悄告诉叶知秋:“叶处长,赵磊这段时间活跃得很,找着各种借口请人吃饭喝酒,拉选票,你要长个心眼儿。昨天,我还看到他给一个领导送了两条‘和天下’。我知道你不屑用这些庸俗的方式拉选票,可人家活动得紧,你要有所应对。”
郭凡的善意提醒,让叶知秋感动,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事原则和方式。我不愿意为了几张选票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是说我道德境界多高尚,我相信群众眼睛是雪亮的,更相信组织提拔、选用干部是有标准的。”
郭凡说:“道理是这个道理。可是人家活动得厉害,吃了喝了拿了,真的投起票来,心里那杆秤就不一定准了。你该打的招呼还是要打,该说的客气话别舍不得说。”
郭凡是把叶知秋当兄长,才会说这些犯忌讳的话。叶知秋表示感谢,说:“知道了。投好你神圣的一票吧。”
正说着,叶知秋手机信息提示音响了一下,他瞟了一眼,是赵磊发信息过来:“知秋兄弟,请互相支持!”
郭凡似乎猜到什么,指了指自己的手机,说:“这几天短信、微信热闹得很。”
上午11点30分,接到人事处的通知,要求下午3点全体干部在大会议室推荐干部。叶知秋叫人通知处里的同志按时到会,在走廊上看到赵磊正在各个办公室串门,顿时心生鄙弃。
下午3点,办公厅一百多名干部将大会议室挤得满满的,平常开会难得这么齐整。很多人都笑着与叶知秋打招呼,有的人还暗暗使眼色,表示支持。叶知秋颔首致谢,他没打电话、发信息拉票,也不曾与人说些关照的话,他相信大多数同事会支持自己。
郑风浪主持会议,姜处长将推荐方案做了说明,特别强调了组织纪律,要求大家严肃认真地对待这次推荐干部投票。
投完票,大家说笑着回办公室。姜处长一边组织人统计票数,一边安排处级以上干部谈话推荐。叶知秋不串门,也不和其他同事嘻嘻哈哈,一个人回办公室修改材料,他心态平和,等着投票推荐的结果。
快下班时,叶知秋收到了郑风浪发来的信息,仅四个字:“得分不高。”
叶知秋心里顿时“咯噔”一下。
好不容易磨蹭到下班,等处里的人都走了,叶知秋打电话给郑风浪,问:“郑秘书长,票数得分统计出来了吗?”
郑风浪不方便多说,“嗯啊”几句就挂了电话。
叶知秋又拨姜处长的电话,电话一直占线。他知道,此刻很多人都在打听统票得分结果。个别消息灵通的,也许已经知道了结果。
叶知秋郁闷地回到家里,胡乱扒了几口饭。李晓蕾见他魂不守舍,便问:“你今天怎么啦,脸色这么难看。”叶知秋不想让她操心,只说胃疼,身体不舒服。李晓蕾要他早点休息,收拾好碗筷便辅导亮亮学习去了。
叶知秋把自己关在书房里,随意拿了本书,手在翻书,脑子里却翻江倒海:郑风浪特意发信息来,显然自己得分较低,是否入了围呢?如果得分没有进入前三,第一轮就会被淘汰,自己呕心沥血扎扎实实干工作,临到头来,却落个如此结果?以为稳操胜券,结果却自信满满地栽了个跟头……
叶知秋一个字都看不进去,在书房里踱来踱去。过了半个小时,心才渐渐平静下来,觉得还是要知道得分,弄清情况后再想办法。
等到晚上9点,叶知秋再拨打姜处长的手机,却已经关机了。或许打听消息的人太多,姜处长干脆把手机关了。叶知秋想打他家里的电话,这才发觉自己竟然从没有打过,不知道号码。
正寻思着是否再给郑风浪打个电话,没想到手机响了,是郑风浪打过来的。郑风浪说:“知秋,刚才和厅里的同志在一起,不太方便说话。你第一轮干部投票还过得去,但处级以上干部推荐的票数很少,综合起来,得分不高。”
叶知秋虽已有思想准备,但亲耳听到仍感意外。郑风浪接着说:“投票结果出乎意料啊!我也没想到会这样,我认为你应该得票最高。明天上午会公布票数和得分情况,紧接着搞下轮考察。你呀,既要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
挂了电话,叶知秋反而冷静下来,如果真是票数少、得分低,第一轮被淘汰,也得接受这个现实。
这一夜,叶知秋失眠了。挨到清晨,他翻身下床,冲了个澡,换了身干净衣服,一身清爽出了门。
进了一号楼,叶知秋和往常一样面带微笑,与碰到的同事打招呼。进了办公室,他打扫完卫生,在电脑前坐下,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似的,继续修改材料。
上午9点,人事处将昨天的得票数及得分情况张贴出来,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赵磊排名第一,得分遥遥领先,超过第二名乔益民24分;乔益民排名第二,比叶知秋多了16分;叶知秋排名第三,仅比第四名多了1分。虽然三人都进入了第二轮组织考察,但赵磊的领先优势非常明显。
叶知秋看了公示结果,五味杂陈,委屈、羞愧像拳头一样砸在他的心窝。票数得分白纸黑字地贴在那里,他必须接受这个意料之外的结果。原来最具竞争优势的叶知秋一下子跌到了最后面,第二轮被淘汰似乎已成定局。
叶知秋找到郑风浪,开门见山地说:“郑秘书长,我没有想到得分会这么低,心里有点接受不了。”
郑风浪安慰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票数低,并不代表你工作不努力或为人处世不行,原因很复杂。可能平常你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与同事们交流不多的缘故吧。按照原定的竞岗方案,按1比3进行差额考察,考察没有硬性的衡量标准,赵磊投票推荐得分这么高,胜出的可能性很大。”
叶知秋说:“我严格遵守组织纪律,既没有打一个拉票的电话,也没有请任何一个人吃过饭。”
郑风浪明白他的意思,说:“本来候选人多,票数自然分散,但是赵磊一个人的票这么集中,显然也不正常。但是没有他违规拉票的确凿证据,想要把他拿下来,比较困难。大家都清楚,考察只是走个程序。另外,乔益民排名第二,在督查处的时间长,很多人是支持他的。知秋,你现在的处境非常不利。”
叶知秋问:“还有什么补救的办法吗?”
郑风浪说:“只有一个办法——秦明副省长出面。他如果力挺你,在组织考察时或许能想办法扭转局面。”
叶知秋说:“秦省长未必肯出面。再说了,这种事我自己去说不太合适吧?”
郑风浪想了一下,说:“你自己去说不妥,还是叫力志跟他汇报比较好。”停顿了会儿,又说:“我担心赵磊可能也做了秦省长的工作,那就更加被动了。”
叶知秋回到办公室,不禁有些后悔当初太过自信,既不和同事打招呼拉票,也不向领导汇报争取支持,结果出现这个局面。他反复考虑,觉得如果古力志能出面跟秦明游说或许还有一线希望。
叶知秋拨通古力志的电话,将情况仔细说了一遍,问:“力志兄,你方不方便出面向秦省长汇报,看是否还有争取的办法?”
古力志安慰道:“我早提醒过你,不可掉以轻心。秦老板那里我可以出面去说,但是从处级以上干部推荐的情况看,赵磊前期工作做得很充分。他肯定也向秦老板汇报过。如果秦老板有过承诺,那事情就难办了。你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这次没上台阶,只能等下次了。”
叶知秋叹口气,说:“力志兄,辛苦你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了力,就没什么遗憾。”
得分结果公示出来后,厅里的气氛有些微妙。那些没有入围的人自然愤愤不平,但见了叶知秋、乔益民、赵磊三人都表示祝贺。赵磊有些喜形于色,乔益民依旧不声不吭,叶知秋心里不舒服,但仍面色如常。
郑风浪给了叶知秋三天时间,三天之内如果秦明没有明确指示,他会让姜处长走第二轮考察程序。这三天,让叶知秋体会到什么叫作度日如年,他眼睛盯着手机,不时拿起来看看,生怕有未接电话。他从没有感到这么无助与困惑。这次提拔的机会,本是他转正的最佳时机,而且他呼声最高、最有优势,可是偏偏他的得分在入围的三人中最低。他的自信、他的清高、他的孤傲……现在看起来,那么可笑、可怜、可悲,充满讽刺。
第二天晚上,古力志特意从景江市赶回宏东,约叶知秋在一个小茶馆碰面。叶知秋早早到了,要了个小包厢,点了一壶英德红茶和几碟茶点。
古力志进来,顾不得寒暄,说:“知秋,情况比较复杂。赵磊的确托人找了秦老板,秦老板当时答复说只要赵磊入围就好说。现在赵磊得分最高,尽管大家都知道他能力水平不行,平常的表现也不好,可他得分的优势摆在那里。”
叶知秋没有作声。
古力志接着说:“当然,如果仅按票数得分来评价一个干部,而不考虑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平常表现,肯定不行。”
叶知秋说:“赵磊当督查处长,很难服众。”
古力志说:“经济学上有劣币驱逐良币的说法,干部不能以提拔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尺。我向秦老板汇报后,秦老板跟我交了底,赵磊托的人是位老领导,对秦老板有过恩泽。秦老板也没想到赵磊的得分会这么高。”
叶知秋苦笑道:“力志兄,真不好意思,没给你长脸,反而弄得自己像一个笑话。”
古力志说:“话不能这么说。干部提拔,往往是各种因素的交织和各方力量的博弈,原因复杂,结果无法预料。这次制定了游戏规则,就只能按这个规则玩。提拔一个人有千条理由,不提拔一个人也有千条理由。”
叶知秋长叹口气,说:“也罢。只能顺势而为,我接受这个结果。”
古力志知道叶知秋心里难受,默默喝了会儿茶,下了决心似的说:“知秋,你把心态放好,这次没有竞争上,下次肯定没问题。”
叶知秋表示感谢,俩人握手而别。
古力志看着叶知秋离去,心里也不是滋味。他清楚一次提拔受挫后,只能等待下次机会,而时间和年龄对干部来说是如此宝贵。他欣赏叶知秋,知道叶知秋未来一定会成为栋梁之材。这次的竞争上岗,明显对叶知秋不公正。他考虑良久,下定决心帮助叶知秋。
古力志拿出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