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剪纸的技艺
(一)材料与工具
1.材料
(1)纸材:五色纸(粉、黄、绿)、红纸(对联纸)、砂纸、电光纸(或金箔纸)、卡纸。
巫俗剪纸所用的纸材类型比较丰富,以上5种均有使用。
根据对师公谭福军的口述调查,我们得知,在“文革”开始之前,毛南族肥套仪式、其他巫俗仪式以及肥庙中使用的剪纸都是用本地特产的砂纸经过手工染色后剪成,也是粉红、红、黄、绿4色,利用鲜花和植物染色。仪式期间,主家备纸,师公备颜料,染好烤干,再进行剪纸的制作。现在他在川山镇的老家中还存有以前保留下来的染过颜色的砂纸。
毛南族本地学者蒙国荣在1993年对一次肥套仪式中所用剪纸的材料与剪纸的制作进行过如下记录:“为装饰神坛而剪的花砖、梅鹿和凤凰花工较多,1月26日,主家准备了锡箔纸、红纸后,师公班子里的谭金田于当天就开始动剪刀,直到2月1日上午才剪完,整整花了一个星期……花楼,高约1米,竹扎纸糊而成,外面贴上用锡箔纸剪成的花砖样,红门绿窗,形如宝塔,十分华丽。”
本次考察期间所见,锡箔纸已被五色纸与电光纸取代。
而目前用于神坛装饰的瓦尼阿、纸恭、花枝以及其他仪式所用的茅郎、花童、纸旗、马、纸锭等剪纸的所需材料,均为主家或村民从下南街上的门市部直接购买来的五彩纸和红纸(图2-64);而白色砂纸仅仅用于制作围村所用的榜,其余均已不再使用。目前,植物染色的方法已经很少有人知晓。
图2-64 主家买来的五彩纸和红纸(拍摄于下南乡东旺屯)
此外,花楼、盘龙、花屏在制作过程中需用到电光纸。但已不再采用现场制作的办法,而是作为师公担子里的固定道具(图2-65),重复使用,主家也无须准备材料。
图2-65 师公谭益庆制作的盘龙已经使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剪纸表面已有破损(拍摄于思恩镇肯福屯)
丧俗仪式中的剪纸只会用到红纸、五色纸(黄色)以及砂纸3种,有的白事先生会在香炉台装饰所用的剪纸上运用一些金箔纸。
传统剪纸中大量使用的砂纸来自三南及周边地区颇负盛名的传统手工制造业。“民国”《思恩县志》记载:“县属中区葛家村夙以能制造砂纸名,右区上北人亦能制造,后区之头沦村亦擅造砂纸业,较之葛家、上北为优。纸质以砂树皮为之,足以供全县之用,宜北河池边地均利用之,但仍全属副业无专制者。”据考究,毛南地区在清代时期就有了造纸业。造纸加工主要生产土纸、砂纸两种。土纸多产于下南仪凤村,砂纸多产于中南三圩屯。造纸原料为当地盛产的楮树(本地称“砂树”)。砂纸纸质纯白柔软,韧性较强,十分适合染色后作为剪纸的原料。新中国成立后,民间造纸业在环江县逐渐停办,随即出现了好几家国营或公社集体造纸企业,但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陆续关闭。目前,下南街的门市部内大多有砂纸售卖,但出售的不再是用古法手工制造的传统纸,而是外地产的机制纸(图2-66)。
图2-66 目前在巫俗仪式与丧俗仪式中普遍使用的砂纸(拍摄于下南乡木国屯)
(2)其他辅助材料:竹篾、竹枝、竹竿、白莽草等。
制作花楼需要用竹篾扎出外轮廓;制作花枝、花屏、纸旗、榜、黄幡、三黄旗、纸砂柳、三喇幡均需要将剪纸固定在竹篾、竹枝、竹竿或者白莽草这些辅助材料上,才能使剪纸成为完整的道具,在仪式过程中发挥作用。
2.工具:剪刀、小刀
就考察所见的剪纸制作过程来看,毛南族制作剪纸的工具并没有特殊的讲究,一般以普通剪刀为主。在制作楹桥剪纸时,由于涉及一些剜铰的部分,师公会用小刀钻一个小洞后再继续剪,或者在纸下方垫一块木板后直接用小刀刻出轮廓(图2-67)。
图2-67 师公谭雄志在制作楹桥剪纸时,在折叠的红纸下方垫一块木板后用小刀刻出图样轮廓(拍摄于下南乡东旺)
师公谭福军告诉我们,以前剪纸不用小刀,用的是由铁匠打制而成的“钻”,近20年来因为小刀更便宜易得,故慢慢改用从圩市或门市部里直接购买的小刀;而以前用的剪刀也是请铁匠打制,但现在都是直接购买,有的师公为了携带方便,直接使用可以收折的剪刀并连同小刀一起拴在钥匙环上(图2-68)。
图2-68 下南乡东贵屯师公谭联珠为了携带方便,将可收折的剪刀连同小刀一起拴在钥匙环上(拍摄于下南乡东贵屯)
丧俗剪纸所使用的工具也没有太大讲究,随手可得的铁剪、文具剪均可(图2-69)。
图2-69 吉生谭醒雨制作剪纸时使用的就是普通的文具剪刀。图为谭醒雨正在制作三黄旗下方的装饰(拍摄于下南乡高川屯)
以上工具的使用场合也比较随意,不做仪式时,上述工具也可以当作日常工具使用。
(二)制作流程
按照剪纸的制作方式划分,毛南族的22种剪纸主要呈现为3种形态:平面剪纸图案、立体纸花或旗幡、纸扎。平面剪纸图案是指只需要剪出相应图形的剪纸,包括瓦尼阿、盘龙、楹桥、接神符、花童、茅郎、寿屏、马、香炉台装饰、大道场坛门装饰共10种;立体纸花或旗幡的最终形式则并不是将其固定在某一平面上,而是要借助竹签、树枝等辅助材料以特定的形式固定,使之成为一个立体的整体作为道具在仪式中使用,包括花枝、纸恭、花带、花屏、纸旗、榜、黄幡、三黄旗、纸砂柳、三喇幡、纸锭共11种;而纸扎则主要以竹子制作立体架构后将纸用胶水固定在表面,镂空的剪纸花纹则作为贴在表面的装饰,例如花楼。
毛南族剪纸纹样并不复杂,掌握剪纸的师公、吉生身份明确、操作熟练;唯一以“客串”身份临时担任剪纸制作者的公裁花只在肥套仪式中负责制作花枝一种剪纸。而且花枝剪纸简单易学,不需要画稿。
1.平面剪纸图案的制作
平面剪纸图案分为对称型与不对称型两种,具体制作方式见表9。
表9 平面剪纸图案的制作
2.立体纸花或旗幡的制作
图2-70(1)制作瓦尼阿之前,把对折后的五色纸和红纸用绳子捆好,起到固定的作用(拍摄于思恩镇肯福屯)
图2-70(2)师公谭继民与谭现祥正在制作瓦尼阿
图2-70(3)制作好的瓦尼阿(拍摄于思恩镇肯福屯)
图2-71(1)制作楹桥剪纸前,师公谭雄志将对折好的红纸用绳子固定,之后才开始动剪刀(以下图片均拍摄于下南乡东旺屯)
图2-71(2)师公谭雄志在红纸下方垫一块木板后用小刀刻出轮廓
图2-71(3)师公谭雄志和谭高祖将剪完之后的楹桥剪纸背面涂上胶水
图2-71(4)师公谭义秋将剪纸粘在一张绿色的纸上
图2-71(5)绿底红花的楹桥剪纸由此次肥套的花奶谭爱儒将其缝在深色土布上后固定在楹桥的中央
图2-72 师公谭义忠用于制作添粮补寿仪式中寿屏的软PVC模板
图2-73(1)公裁花将竹子劈成细长的竹篾。整个制作过程要在祖先牌位前进行
图2-73(2)公裁花用竹子辅助以保证剪出的长条长短一致
图2-73(3)将剪好的锯齿状边缘留出大约半厘米然后剪下,将折叠的部分打开,使其成为一条长的、连接的花带
图2-73(4)把竹篾穿入煮熟的粽子当中来回搓动,使其获得糯米的黏性
图2-73(5)转动竹篾,将花带自上而下粘到竹篾上
图2-73(6)将做好的花枝插在盛满米的竹筐中以便需要时使用
图2-74(1)制作纸恭时,将对折两次的矩形按照上图中轴的一边剪出所示轮廓(拍摄于思恩镇肯福屯)
图2-74(2)将两边花带自然垂下,再将中间原本相连的两条花带剪开后如上图所示,顶端两条圆形花纹之间的地方即可悬挂或搭在竹竿或其他地方(拍摄于下南乡东旺屯)
图2-75(1)木国屯的村民制作纸旗时,要将竹篾劈开一条缝,把旗子夹在缝隙中(拍摄于下南乡木国屯)
图2-75(2)将夹紧纸旗的竹篾顶端开口处用红绳扎紧固定(拍摄于下南乡木国屯)
包括花枝、纸恭、花带、花屏、纸旗、榜、黄幡、三黄旗、纸砂柳、三喇幡、纸锭共11种,具体如表10所示。
表10 立体纸花或旗幡的制作
3.纸扎的制作
花楼属于纸扎,制作方法相近于一般纸扎的制作方法,即先用竹篾捆扎出框架结构,并在框架外侧涂抹胶水,用红纸包裹竹架即可完成,有的花楼外侧装饰有花童、瓦尼阿等剪纸,但有的花楼现已将这些剪纸装饰省略,以印画纸壳替代或直接手工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