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以指导学生练习运用为本
从学生心智和生理发展的特点出发是教育的重要规律。小学阶段,是儿童终身发展打基础的阶段。尽管母语环境已经给了他们一定的潜移默化教育,口语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但是他们学习书面语言表达几乎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的,学习习作对于小学生是一个高大的台阶。小学生只能是“习作”。习作就是学生自己学习习作、练习习作,决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小学生。因此小学习作教学应以指导学生练习运用为本。
一、有效指导 科学调控
在习作教学中,“以指导学生练习运用为本”的理念应体现在有效的科学指导上。有效的习作指导课的基本表现应该是:必须形成学生的兴趣和持续学习的动力,必须兼顾有差异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必须体现思维的深度,应促使学生知行结合,有所收获。用建构主义观点探讨习作教学,有效的习作指导应该关注:学生练习习作的主动性,师生在习作过程中有效的互动性,学生自主获取习作知识的实践性和对习作技巧的真正的理解性,学生对材料的良好组织性及习作过程的反思性。科学有效的习作指导课,应该是扎实的课,而不是图热闹的课;是有效率的课,是充实的课,是有内容的课,是有生成性的课;是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迪;是常态下的、平实的课。不管谁在听课,要做到心中只有学生,促进学生情智发展。“以指导学生练习运用为本”的基本要求是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关注边缘群体,实现和谐课堂,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有效指导科学调控的小学习作课堂应有其具体的特征——“两大两小、四句话、四个求”。两大两小:天地大课堂,课堂小天地;生活大文章,文章小生活。四句话:情趣促文思,章法导文路,写法点文技,评法激文趣。四个求:入格求借鉴,定格求规范,变格求创新,评价求发展。
二、高效课堂 全面丰收
习作教学应讲究效率。“以指导学生练习运用为本”的习作指导应强调高效。效,有高效、低效之分;效,有有效、无效之别;效,有正效、负效之说。效有效度——效果的达成度;效有效率——产出与投入的比值;效有效益——效应的大小多少;效有效能——对各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力。高效习作,追求正效、有效、高效,避免低效、微效、负效。高效习作是对效度、效率、效益、效能的综合追求。“以指导学生练习运用为本”的高效习作,其实质是以学生最轻的负担获取其最大的发展。高效习作课堂应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全面丰收的课堂,是以丰收目标教学为先导,以成功教育为中心,积极鼓励学生的习作的成功信念和自信;通过民主化的教学引导,鼓励全体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在习作教学中,教师相信每一个学生,积极鼓励每一个学生树立起成功的信念与信心,着力使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开发。提倡面向全体学生,倡导学生人人能写,人人会写,人人快写,人人乐写。其课堂应是高效课堂,其习作是全面丰收的习作,是教师人人会教的习作,是小学生人人会学的习作,人人学会的习作,人人成功的习作。“以指导学生练习运用为本”来指导学生练习习作,应以学生的发展来衡量,要求做到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学目标多元性。教师确定或与学生共商符合学生需求的习作教学目标,每个学生都能明确白自己的习作学习任务。习作的认知目标要明确、要具体、要有层次,有可操作性;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在达成认知目标的过程中生成。②教学要有过程的生成性。教师努力创设以习作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情境,学生在此情境中能运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展开有效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对习作材料不断进行精加工、深加工,并借此改善学生的学习策略,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为教师和学生的对话过程,习作教学目标在对话中生成,师生在对话中实现共同发展。课堂教学结构上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③教学内容要有开放性。实施开放式的习作教学策略,注意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处理好文本与课外材料的关系,做到依靠课本又不依赖课本,超越课本又不脱离课本。④教学评价要有激励性。习作评价应遵循及时、多样、适度激励的原则,师生共同参与,既不简单否定,也不无原则肯定,提倡组织学生的反思性评价。⑤媒体使用要有恰当性。在习作的指导过程中,媒体的使用应以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而成功地学习,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原则。
三、以练为本 开启心窍
“以指导学生练习运用为本”的高效指导应能开启心窍,举一反三地创新练习,是培养习作的“建筑师”而不是“泥水匠”。其练习过程中应该做到“六导六有”:教师导源→使习作言之有物;教师导路→使习作言之有序;教师导悟→使学生开卷有益;教师导改→使习作心中有数;教师导评→使习作言之有理;教师导练→使习作借鉴有法。具体地说,“以指导学生练习运用为本”就是摄材启心窍,指导开心窍,评价固心窍。
1、摄材启心窍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习作教学,习作是一个信息的搜集、加工、整合、创造、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在习作教学中,教师指导小学生广泛地占有习作信息,小学生在习作教学中就等于有了“千里眼”“顺风耳”,可以“神通”广大,四通八达,长善救失。今天,凡是媒体都有可能是“老师”,都有可能成为习作的信息。学习习作的材料更多的是文字、图像、声音几方面相互结合的“超媒体”形式。因此,在“以指导学生练习运用为本”的高效指导过程中,作为教师,要善于汇集分析各类习作教改信息,广泛浏览各种报刊杂志上的习作信息,建立习作信息反馈和情报流通渠道,及时博采“他山之石”,由表及里去粗取精,为习作教学提供科学的依据。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广泛摄材,汇集万物于笔端;快乐体验,回味生活动真情;积极思考,联想想象佳作出;善于滤化,选择鉴别用典型;及时创新,活化材料撰新文。应努力做到摄材有窍,兼收并蓄、博采百家,独树一帜,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指导开心窍
在习作教学中,思想情感是产生语言、文字的源泉;情感是习作的动力,只有情深,才能文美。小学生学习习作的目的,一方面在于磨炼情思,使情思“进于丰妙”,既善于思考,又善于感悟;一方面还要练习表达情思的方法,在说话、习作中将自己的情思表达出来。习作教学的根本是发展儿童的心灵,激发情思,“顺次而训练学童的语言,使其恰当所思,明显有序,最后乃着力于记录写述等形式的方法”。习作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能否训练到位,是确立学生是否具有较高语文素质的关键。习作指导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怎样让学生乐于习作,善于习作,是每个教师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说到习作,不少教师都抱怨学生习作言之无物,言之无情;文句不通,标点不清;错字别字比比皆是。学生对习作毫无兴趣,一听到要写习作,都摇头叹气。毋庸讳言,现在有些语文教师不熟悉和了解学生的真实生活,不探索和研究学生的情感世界。诚如托尔斯泰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就有各种各样的不幸”。学生的生活既有共性的一面,更有个性的一面。习作题材只注重“共性”的一面,而忽视“个性”的一面,就不可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也写不出文情并茂的习作。那种“千人一面”的习作,那种套话、空话、假话的习作,那种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的习作,是习作教学的失败,是扼杀学生习作灵性的桎梏。长此以往,学生焉能对习作不害怕呢?愚以为,小学习作的指导,启蒙当有法,循法开心窍:在习作指导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拨动心弦,打开情感之闸门;开启心智,交流智慧挖潜力;拓展心空,放飞想象大翅膀;丰盈心泉,活化生活小溪流;滋养心田,享受阅读之快乐;倾听心声,拓展思想个性化;涵养心地,相守人格真善美;滋润心根,启迪心窍大开放;积极引导,开启学生心灵智慧之窍。
3、评价固心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教育具有开发创新精神和窒息创新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这种力量既体现于教学方法之中,也体现于教学评价之中。习作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往往深刻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它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小学生刚接触习作,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特别关注对于习作的评价。从评价中他们或看到希望,或感到失望,或听到鼓励,或受到斥责,或充满自信,或丧失信心。而传统的习作教学评价模式是由“学生习作,老师批改”构成。习作评价起点高,达标难,评价模式单一。教师总是过高地看重习作内容的思想性,从而抑制了学生习作的兴趣。显然,这种教师讲评的单方面注入式教学,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我教你写,你写我改”,背离了习作教学的规律。传统的评价活动,教师是法官,是权威,从每学期八篇的练习习作,到每周至少一篇的练笔,均由教师一人批阅、评价。这就容易造成任务量大,批改不细致的缺陷,久而久之还会形成评价体系中的“晕轮效应”,产生一种“爱屋及乌”的情感和不切实际的评价。苏格拉底主张,“教育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使师生共同寻求真理。这样,师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以指导学生练习运用为本”的习作评价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发展性的习作教学策略。其特点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习作情境(教学、生活)的充分体验,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以达到学生在认识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目标。习作教学的评价,要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历程情感交流与理解沟通,而不是知识的增减;更关注教学的互动过程,而不是教学的知识授受结果;更关注师生在情境中参与的程度,而不是结果的正误;更关注师生的自我评价,而不是他人评价。因此,“以指导学生练习运用为本”的习作教学的评价是多纬度的、整体性的,应该改革习作评价的理念和方式,实施全员评价,全程评价,多维评价,多向评价,多层评价,发展评价,开放评价,从而做到以评价促开窍,以评价导开窍,人人皆开窍,次次能开窍。
综上所述,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只要做到“三为本”,我们就能够以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核心,着眼于学生的情智发展,着力于语文实践活动,着重于语言的内化进程。就能够使习作教学以人为本,以智慧启迪智慧,以情趣激发情趣,指导学生为做人而习作,在内容上求真;以习作促做人,在章法上求活;以习作述做人,在语言上求美。做到“三为本”,就能使习作教学进入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的美好境界,习作教学的路子就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