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研讨:一条重要的成长路径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研讨也似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专业网站的博客、论坛,腾讯QQ群,新浪UC房间……文字的、视频的、语音的……课例的、即时话题的、专题式的、主题探讨的……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热闹非凡。
网络研讨,适应了广大一线教师的研修需求,具有更为广泛的群众性。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不同地域、不同时段的老师都有一个发表自己观点的平台,或质疑、或咨询、或研讨……它使本来让一线教师望而怯步的教学研究变得透明,不再神秘。随着网络研讨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从腾讯QQ群向论坛、博客,再到UC语音视频的演化,研讨的主题也随之不断扩大,由关于教育教学的表象问题的探讨,不断上升到新课程下的新课堂课例分析,关乎教育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的争论,对新形势下的教育本质问题、规律问题也有较为深入的探讨,使这一研讨形式不断规范化,越加显示出其重要的经验汇集、实验成果分享、学术理论生成的价值,成为官方或学术团体组织的研讨活动的有效补充。重要的是,在一些教学研讨精英的热心组织下,形成了一个个以某一主题或特色的研究群体,也成为当下教师培训的有效窗口,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舞台,同时造就了一批优秀教师。一些教育主管部门也顺应形势与民意,依托一些教学研究学术团体或机构,建立了教育网站,使研讨趋于有序和规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曾经活跃在QQ群、论坛的一些研讨精英们也开始策划建立自己的专业网站,努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
毋庸讳言,网络研讨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缺少一些专家、名师的关注,使网络研讨缺乏一定的理性指导。网络研讨更多的来自基层一线教师,他们的视角更多的局限于自己的工作,加之各地教师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异,很难使研讨向纵深发展。从观察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自我学习的意识比较薄弱,所受到的再教育极其有限,这部分教师对新思想新经验新信息的需求更为迫切,有时闲聊式的网络研讨难以满足这种迫切的需求。这就需要一些专家、名师沉下来关注基层的网络研讨,指导或主持一些高质量的主题研讨,发挥应有的引领作用。
二、网络研讨选题上随意性过大,浅层性的闲聊式的研讨过多。选题要做深入的思考。选题要贴近教学一线教师的实际,立足课堂实践为第一要务,有的放矢地帮助一线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澄清理论上的疑问。要改变那种空洞的理论说教或者不切实际的理论假想。“课例研讨”因为讨论了新课改中广大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澄明了困顿,提出了可以借鉴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今天你如何批阅作文?”这样的话题,切入口小,针对性强,引导大家交流经验,分享成果,共同提高;“韩剧对作文教学的启示”新颖,生活化,题目本身就容易触发参与者的思考。事实证明这样的研讨活动参与者积极,收获颇多。
三、网络研讨参与者要对预告的主题(话题)作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与大家分享。事实上,论坛也好,QQ群也好,就是UC的课堂研讨,大都带有很多的自由性和随意性,因为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参与者往往能充分地发表自己的主张和观点,遗憾的是大多是一些即时发表的思想碎片,让听者难以了解发言者的完整思考,有时容易产生理解上的偏差。在笔者看来,研讨有时只是一种外在的诱因,真正要提高,更在于借助网络研讨帮助我们养成思考、阅读、写作的习惯,从而才能更好地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四、网络研讨需要遵循必要的网络玩家的基本道德。现在博文被盗,观点被占的现象时有发生。往大说是一个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另一个就是人品的问题。此一。第二,不同的主张不同的观点可以碰撞,但必须相互尊重,不做情感伤害,不做人格的攻击。第三,要坦诚相见,说真话,虚心接受别人善意的建议和意见。第四,要带着善意的目的参与研讨,那种借网络研讨捞取虚名,甚至借助网络研讨窃取别人研究成果,为自己牟利的,都是有悖于网络道德的不齿行为。
五、网络研讨需要参与者正确处理好工作、学习与上网的关系。网络有其固有的优点和优势,的确为我们的工作、学习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网络的局限性、危害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把握不好,必然成为我们工作、学习的绊脚石,沉迷其中,滋生浮躁与惰性,后果自然是严重的、可怕的,也是可悲的。
网络研讨前景是广阔的,需要我们每一个参与者用一颗健康、向上、真诚、友好的心去面对,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分享,有理由相信一定能从中收获快乐、友谊和专业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