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势篇
兵法导读
势,态势、气势、形势,也即是兵势,指根据一定的作战意图营造出一种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作战态势。
本篇与前一篇《形篇》为姊妹之篇,主要论述了用兵作战要充分发挥将帅的指挥才能,“示形”“动敌”,积极创造有利的作战态势,出奇制胜地打击敌人,夺取战争的胜利。
要造成有利的作战态势,关键在于在战术上要解决好“奇正”变化运用的问题,“战势不过奇正”,用兵作战必须做到“以正合,以奇胜”,即用正兵合战,用奇兵制胜。而造势、任势的主要手段,在于巧妙“示形”、机智“动敌”,即用计谋去迷惑敌人,调动敌人,从而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孙子还强调发挥将帅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因为“奇正”的变化是无穷的,高明的将帅必须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而灵活变化奇正的战法,“择人而任势”,才能收到显著的效果。
原文
孙子曰:凡治①众如治寡,分数②是也;斗众③如斗寡,形名④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⑤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⑥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⑦,以奇胜⑧。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⑨,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⑩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⑪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⑫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⑬也。奇正相生⑭,如循环之无端⑮,孰能穷之?
注释
①治:治理,这里指管理军队。
②分数:指军队的编制和员额。
③斗众:指挥大部队战斗。
④形名:古时军队用的旌旗、鼓等,这里引申为指挥。
⑤奇正:古代兵法常用术语。一般说来,常规的为正,特殊的、变化的为奇。
⑥碫:磨刀石,此泛指坚硬石块。
⑦以正合:指以正兵与敌正面交战。
⑧以奇胜:指出奇制胜。
⑨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指出奇制胜之法如宇宙万物之变化无穷。
⑩五声:古代的五个音阶:官、商、角、徵、羽。
⑪五色:古代五种原色,指青、黄、赤、白、黑。
⑫五味:古代味分酸、甜、苦、辣、咸五种,以此五味为原味。
⑬不可胜穷:此言无穷无尽之意。
⑭相生:指互相联系,相互转化之意。
⑮如循环之无端:像顺着环旋转一样没有尽头。
译文
孙子说:管理人数众多的部队如同管理人数极少的部队一样,依靠合理的编制;指挥大军团作战就像指挥小军队作战一样,依靠有效的指挥;整个部队与敌对抗而不会失败,依靠“奇正”运用得当。军队攻击敌人,如同以石击卵那样,这是因为“避实击虚”运用得当。
所有的战争,都是以正兵相交合,以奇兵制胜。善于出奇兵的人,就像天地运行一样无穷无尽,像江河一样永不枯竭。终而复始,像日月运行。去了又来,像四季更替。音乐的基本音阶不过五种,然而五种音阶的组合变化,永远也听不完;基本色调不过五种,但五种色调的组合变化,永远看不完;基本的味道不过五种,而五种味道的组合变化,永远也尝不完。战势不过奇正两种,而奇正的组合变化,永无穷尽。奇正互相转化,就像一个永无尽头的循环,谁能使它穷尽呢?
原文
激水之疾,至于漂①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②者,节③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弩,节如发机④。
纷纷纭纭,斗乱⑤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⑥,形圆而不可败⑦也。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⑧。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故善动敌者,形之⑨,敌必从之⑩;予之⑪,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⑫,故能择人而任势⑬。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⑭,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注释
①漂:浮,漂移。
②毁折:言擒杀鸟雀。
③节:节制,分寸。
④势如弩,节如发机:弩,言张满待发的弩。节如发机,指节如扣动之机关,一触即发。此两句言势为张满之弩,节即为击发之机件——弩牙,比喻发机迅疾。
⑤斗乱:言在纷乱状态中指挥战斗。
⑥浑浑沌沌:此句言混迷不清。
⑦形圆而不可败:形圆,行阵形制为圆形,即圆阵。圆阵首尾相接,四面外向,旋转应敌,是利于坚守,难以战败的军阵。
⑧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此句意为示敌混乱在于我之严整,示敌怯懦在于我之勇敢,示敌软弱在于我之坚强。
⑨形之:此句言向敌人示以军形。
⑩从之:跟着采取相应的措施。此言既然战场表现反映部队的情况、素质,那么高明的指挥员就会故意在战争中示人以假象,使对方随着这个假象作出错误的举动。
⑪予之:给敌人以小利,引诱其上钩。
⑫不责于人:此句谓不苛求部下。
⑬择人而任势:挑选合适人才,充分利用形势。
⑭安则静,危则动:安,平。危,高险。此句言平安的地方就守卫,危险的地方就赶紧离开。
译文
湍急的流水飞快地奔泻,以至能漂动大石,这是因为水势强大的缘故;凶猛的猛禽能捕杀雀鸟,这是因为节奏恰当的关系。所以善于作战的人,他所造成的态势是险峻的,发出的节奏是短促的。险峻的态势像张满的弓弩,短促的节奏就如击发弩机。
旌旗纷纷,人马纭纭,在混乱的状态中作战,必须使自己的部队不发生混乱;战车转动,步卒奔驰,在混乱不清的情况下作战,必须把部队摆成圆阵,保持态势,周密部署,首尾连贯,与敌作战方能应付自如。自己治理有序,却假装混乱;自己勇敢,却假装胆怯;自己强大,却假装弱小。军队有序或者混乱,取决于组织编制是否有序;勇敢或者胆怯,取决于部队的兵势;强大或者弱小,取决于部队的实力。善于调动敌军的人,伪装假象迷惑敌人,敌人必然会跟从;用小利引诱敌人,敌人必为其所动。以利益调动敌人,用重兵伺机击破敌人。
所以善于作战的人,依靠有利的态势,而不苛求于下属,能选拔人才从而创造好的态势。能创造有利态势的人指挥部队作战,就像转动木头和石头。木石的性情是处于平坦就静止,处于陡峭倾斜就滚动,方形容易静止,圆形容易滚动。善于指挥打仗的人创造有利的态势,就像转动圆石从极高的山上飞滚下来那样。这就是军事上的所谓“势”。
兵战经典
李存勖奇兵灭后梁
“奇正”概念最早见于《老子》“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但孙子是第一个把它引入军事领域并进行系统阐发的。孙子认为“奇正”的基本含义是:凡是用兵作战,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在兵力使用上,要用正兵挡敌,奇兵制胜,“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奇正”这一概念确立后,多为后世兵家沿用和阐述。如《孙膑兵法》说:“形以应形,正也;无形而制形,奇也。”《尉缭子》说:“正兵贵先,奇兵贵后。”《李卫公问对》说:“善用兵者,无不正,无不奇,使敌莫测。故正亦胜,奇亦胜。”
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战争都是依靠奇正变化达到战胜对手的,李存勖灭后梁就是其中之一。
龙德三年(公元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定年号为同光,国号为大唐,意即延续唐朝李姓的统治,史称为后唐,李存勖即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时,后唐局势很危急:后梁大将段凝夺取黄河北岸德胜以西的卫州,契丹军队又时常围攻幽州,潞州的后唐守将李嗣昭之子李继韬投降后梁。为了巩固后唐的新生政权和统治,李存勖决定攻取后梁。在拿下郓州城,占据了杨刘和德胜这两个重要渡口,并保住了南进的战略通道后,奇袭后梁都城的时机成熟了。
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八月二十七日,李存勖召见了刚归降的后梁将领康延寿。康延寿为李存勖分析了后梁的形势:虽然梁的地域并不狭窄,兵力也不算少,但是朱友贞昏庸无能,选才用将不以才德与战功为标准,将帅出征也要派近臣监视,主帅无法自己调兵遣将,所以梁的败亡局势已定。康延寿还透露了梁军的军事机密:在十月,朱友贞准备命段凝率主力进驻黄河北岸牵制唐军主力,王彦章则进兵郓州,再分兵进取镇州与定州,并以一部袭击太原做战略策应。最后康延寿向李存勖献出灭梁大计:梁兵聚集则势众,分兵则势薄,陛下现在应该养精蓄锐,等其分兵之后,再选择良机率领精锐骑兵五千从郓州直取大梁(即开封),活捉朱友贞,不出十天或者半月必然大功告成。康延寿的情报十分重要,为李存勖后来决定果断用兵提供了很重要的先决条件。
九月,梁军开始提前实施战略部署:段凝率五万重兵进驻临河(今河南濮阳西)南面,而王彦章则按计划领兵一万进攻郓州和兖州(今山东兖州)境内。面对大兵压境,李存勖决定出杨刘,合兵郓州,然后乘虚突袭汴州。
九月二十八日,李存勖下令将士家属全部回到魏州,并命李绍荣等将领固守魏州,牵制段凝军主力,自己则亲自率领骑兵主力南下实施奇袭计划。
十月初二,李存勖所部精锐从杨刘渡河南进,初三即进入郓州城,当天子夜时分跨过汶水后,命李嗣源为先锋攻击前进。初四早晨与王彦章部交火,大获全胜,并攻占梁的中都(今山东汶上),生俘王彦章。此时,有的将领认为虽然传言汴州空虚,但不知情报是真是假,因而主张稳妥用兵,先向东进攻,再寻机而动。康延寿则极力主张迅速发兵汴州,李嗣源也主张昼夜奔袭,趁段凝未知内情时先夺下汴州。李存勖素有冒险的作战特性,现在又有真实可靠的情报和有利的局势做基础,当即下令命精骑兵出发直奔汴州。唐军士气高昂,初四傍晚时分,李嗣源便奉命率军快速出击,趁夜急进。第二天,李存勖立即率部紧随跟进。在初七这天,唐军骑兵围攻曹州(今山东定陶西),梁军守将毫无防备,只得投降。兵不血刃占领曹州之后,唐军马不停蹄继续向西飞驰急进,直逼汴州。
朱友贞得到王彦章被俘的消息后,惊慌不已,无计可施,而此时的后梁大将段凝也是已有异心,觉察了李存勖的奇袭意图后,便观望不前。
初八,朱友贞得到唐军已逼近汴州的确切消息后,绝望至极,最后自杀身亡。初九早晨,李嗣源的骑兵到达汴州城下,猛攻北门即封丘门,王瓒不得已开门献城投降。同一天,李存勖也率兵赶到,从西门领兵进城。后梁文武百官列队迎接,后唐军队取得全胜。朱温所建的后梁至此被后唐灭掉,前后共存17年的时间。
李存勖奇袭汴州的计划,从初定到全部实施,前后仅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长途奔袭速战速决的著名战例。
田单火牛败燕军
“示形动敌”是孙子关于“造势”“任势”问题的精辟论述。
所谓“示形”,就是伪装和欺骗;所谓“动敌”,就是实施机动,调动敌人。“示形”是“动敌”的前提和基础,而“动敌”则是“示形”的结果。
“示形动敌”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自己要做到组织编制严整,将士素质优良,整体实力强大。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前提条件,军队欺敌误敌,实施机动才有可靠的保障。
田单火牛败燕军,就生动地验证了“示形动敌”的妙处。
战国时,燕昭王为了报杀父之仇,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楚、韩、赵、魏五国,共同讨伐齐国。在济西大败齐军,乐毅率军乘胜攻克齐72城,直入都城临淄。齐王抵挡不住,逃离都城临淄,然后退守莒城。燕军久攻莒城不下,便转而攻打即墨。即墨守军得知田单善于打仗,推举他为守城将军。
田单采取各种计谋,积极为复国创造有利的条件。田单首先利用燕国更换国君之际,暗中派人潜入燕地散布谣言,说乐毅打算在齐国称王,因此故意拖延攻打即墨的时间。燕惠王轻信谣言,撤了乐毅的职,派另一名叫骑劫的将军代替了他。骑劫志大才疏,田单心中暗喜。接着,田单利用齐军迷信的心理,对士兵们说:“老天爷在梦里和我说了,齐国还能够强大起来,燕国一定会败落。再过几天,老天爷还要给我们派个军师来,我们胜利的日子不远了。”齐军士兵听了,士气备受鼓舞。田单在军队里挑选了一个十分机灵的士兵,让他装作“老天爷派来的军师”,穿上特制的衣服,朝南高坐。每逢田单下令,都要向“军师”禀告,而得到“军师”同意后,命令就显得格外有分量。
不久,田单又对城里的老百姓说:“军师吩咐大家,每天早晚两餐前,家家户户都要祭祖,这样才能得到祖宗神灵的庇护。”城里的百姓听说只要在自家房檐上搁一点点饭食,就算是祭祖了,因为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所以大家都乐于实施。城外的燕军听说城内降下一位老天爷派来的军师,心里不免有些害怕,后来又瞧见好些鸟儿天天早晚两趟飞到城里,就更加害怕起来。
即便是这样,田单仍不满足,又派了一批心腹溜到城外大造声势。他们说:“从前昌国君(即乐毅)太好了,抓了俘虏还要好好地待他们,城里人自然不会害怕有什么危险。要是燕国严厉起来,把俘虏的鼻子削去,齐国人还敢顽抗吗?”有的人还造谣说:“我们祖宗的坟墓都在城外,燕国的军队真要刨起来,我们怎么对得住列祖列宗啊?”这些话传到骑劫的耳朵里,他果真下令把齐国俘虏的鼻子都削去,把齐人的祖坟都刨开,还用火把挖出来的死人骨头烧掉了。城里的齐人听说燕军如此虐待俘虏,又在城头上看见燕兵刨他们的祖坟,都哭了。他们下决心要报仇雪恨,全城人因对敌人咬牙切齿的痛恨而团结了起来。
田单见时机已到,开始反攻燕军。他先派人用金银收买燕军将领,谎称即墨守军即将投降,使燕军放松了警惕;接着集中了城内的1000多头犍牛,给牛披上画得五颜六色的布,在牛角上绑好锋利的刀,尾巴上捆着浸过油的芦苇。进攻时,牛尾的芦苇被点燃,牛从城墙洞口被赶出去,5000名精兵跟在牛后,随着狂奔的牛杀向燕军。
燕军被突如其来的进攻吓得手足无措,四散逃命,有的被牛撞死踩死,有的被齐军杀死。田单在城楼上擂起战鼓,一片杀声震天。燕兵大败而逃。田单出兵追击,很快恢复了齐国失地。获胜后,田单拥立襄王为齐君,返回都城临淄。齐襄王将田单封为安平君。
晋武帝用杜预灭吴
知兵识将,择人任势,是兵家权谋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权谋得以顺利实现的前提条件。
“择人”与“任势”密切相关,“择人”是条件,是前提;“任势”是目的。唯有“择人”,才能“任势”。“任势”是要靠人根据战场形势变化,顺势而为,捕捉有利的战机,形成“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的效果。
晋武帝灭吴便是“择人任势”的结果。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吴大计。朝中多数大臣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伐吴之事已经逐渐外露,倘若中途停止而拖延进攻时间,那么,吴国皇帝孙皓可能会因为担心被伐而想出对策,这将会给晋国造成城镇不可攻伐、野外无所掠获的被动局面。特别是一旦吴国把大批舰船集中到晋国军事要塞夏口来防御,那么,晋国的伐吴计划或许就落空了。因此,他认为,当前晋国必须趁吴国衰弱,抓住有利时机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一定的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
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
于是司马炎当机立断,任命杜预做征南大将军。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20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晋军一路高歌猛进。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闻风丧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
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说:“已据江南百年的吴国,是很难一下子就战胜的。如今正值酷暑,雨季已经开始,疫病将要流行,因此,不如暂时收兵等到冬天,再大举进攻。”
杜预坚定地说:“从前,燕国大将乐毅凭借济西一战,一鼓作气吞并了齐国。现在,我军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对敌进攻如同刀劈长竹一样,数节劈开之后,其余的就会迎刃而解,再也不用费力了。”
于是,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逼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
西晋要灭吴,统一全国,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晋武帝司马炎很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他能力排众议,任用杜预为征南大将军,开始灭吴行动。杜预也没有辜负司马炎的期望,在其南征中,一直营造出有利于己的作战态势,晋军一路高歌猛进,只用了一年时间就灭掉了东吴,从而完成了司马炎统一中国的夙愿。
活学活用
商战谋略:杰克敦的厚利多销
在激烈的商业战争中,只有出奇招,另辟蹊径,不走寻常路,方能一鸣惊人,获得丰厚的利润。杰克敦的厚利多销就是出奇制胜的典型例子。
杰克敦是个有独特见解的人,他不赶热闹,遇事冷静,最反对人云亦云。处理问题,他常常有一些背离常情之举,使周围的人吃惊。正因为他善于出奇制胜,所以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20世纪30年代初,欧洲经济大萧条,这时伦敦有一家制造印刷机的工厂倒闭。这一时期,印刷业很不景气,印刷机更是无人问津。那家倒闭的印刷机厂用极低廉的价格拍卖原设备,也无人敢买,可两手空空的杰克敦却贷了款把这个破厂买了下来。
熟悉杰克敦的人都知道他从未搞过印刷机械业,是个外行,以为他是冲着低价而去的,估计他要上当受骗了,一些好心人都劝他别干傻事。杰克敦却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接手工厂后,杰克敦马上派人研制了一种新产品——“海报印刷机”。这种印刷机结构简单,成本低,专门向各公司、商店推销。这一时期因为经济萧条,商品都滞销,各公司、商店都竞相印广告、海报宣传商品。杰克敦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才买下工厂的。
每台机器成本不足300美元,可杰克敦却将售价提高到2500美元一台。杰克敦分析说:“对于一种有特殊用途的产品,定价越高,越容易销。”果然,正如他所料,一些稍微大一点儿的公司都纷纷前来订购,印刷机销路很好,杰克敦发了一笔财。
当时圆珠笔的使用尚未普及,其性能也有待改进。杰克敦招纳专门人才,用20天的时间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圆珠笔。此时西欧正掀起原子热,于是杰克敦把这种笔取名叫“原子笔”,同时开动所有的宣传手段大力宣传“原子时代奇妙之笔”的不凡之处——“可以在水中写字,也可以在高海拔地区写字”。英国人有追求新奇的特性,百货公司都对此深感兴趣,仅伦敦百货公司就一次订购了300支。这些公司进货后,也都用杰克敦的宣传口号做广告,市场上竟出现了争购“原子笔”的壮观景象。
生产这种笔的成本不足1美元,可是杰克敦认为,既然原子笔是与众不同的神奇之笔,就该有相应的高价格才匹配,于是他将笔的价格提到了13美元一支。果然,因价格较高,消费者认为是珍贵之物,人人都以有一支“原子笔”为时髦和派头,订单像雪片似的飞向杰克敦的公司。一年时间里,杰克敦就盈利300万美元,当初其投入的成本仅5万美元。当各路对手挤进圆珠笔市场时,笔价大跌,可这时杰克敦又抽身而去,去开辟新的产品市场了。
杰克敦的“奇”,就在于他超出常规、常法、常识之外,给人以不凡、独到之感,即想别人未能想到之处,涉别人未能涉足之处,从而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谈判谋略:积极“造势”,伍德鲁夫赢得胜利
积极“造势”,不仅可以运用在战争和商业竞争中,而且在谈判中,也可运用“造势”策略,为谈判的成功奠定基础。可口可乐公司第二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罗伯特·伍德鲁夫就是利用“造势”,从而赢得了同美国国防部谈判的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可口可乐公司由于受战事影响,国内市场很不景气,海外市场的开拓更是一筹莫展。处于内外交困之中的伍德鲁夫,整天焦虑不已,坐卧不宁。
一个偶然的机会,伍德鲁夫听说在国外,尤其是在东南亚作战的美军又热又渴。这个消息激起了伍德鲁夫的灵感:如果前方将士都能喝上可口可乐,不就成了海外市场的活广告了吗?当地的老百姓受其影响,自然也会喝这种饮料。这不就等于间接地打开了外销市场吗?
伍德鲁夫为之一振,第二天一早,他就赶到华盛顿,找五角大楼的官员们洽商供应前方可口可乐的问题。不料他却吃了国防部官员的闭门羹。但伍德鲁夫并未因此而气馁。他决定改变策略,从关心前方将士的借口出发,大搞宣传广告活动,积极造势,迫使国防部就范。
于是,伍德鲁夫指派几个人撰写了一份宣传稿,并配上照片和杜撰的前方战士的心声,看上去像一本图文并茂的画册。伍德鲁夫还亲自对宣传稿加以删改,定名为《完成最艰苦的战斗任务与休息的重要性》,并用彩版印刷。这本宣传小册子特别强调:在紧张的战斗中,应尽可能调剂战士们的生活。当一个战士完成任务后,精疲力竭,口干舌燥,喝上一瓶清凉爽口的可口可乐,该是多么惬意呀!对于那些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战士们来说,可口可乐已不仅是休闲饮料,而是生活必需品,与枪炮弹药居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同时,他还召开记者招待会,并邀请了许多贵宾,包括国会议员、前方战士家属以及国防部的官员。在会上,他不厌其烦地鼓吹他的观点:“可口可乐是军需用品,这是大家都应该承认的事实。我们把可口可乐送到战士手中,是对在海外浴血奋战的子弟兵的诚挚关怀,是为战争的胜利贡献一份力量。我们所做的不是商业行为,而是在为战士们争取福利。”
伍德鲁夫宣传造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国会议员和军人家属都为之倾倒。这样,舆论沸沸扬扬,使国防部面临巨大的压力,不得不表态同意将可口可乐列为军需物资,而且还支持伍德鲁夫在战地设厂生产。
但是,在远征军驻地设厂风险极大,有被敌人炮火摧毁的危险,因此伍德鲁夫说什么也不愿独自投资。伍德鲁夫提出,既然可口可乐已列为前方战士必需品,这种庞大的设备投资,就应该由国防部负责。此时,恰好给前方供应可口可乐的消息已传到海外,广大前方战士一致要求国防部尽快落实。国防部虽然明知要增加很大一笔开支,却也欲罢不能了。美国国防部不久就公开宣布:“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凡是有美国部队驻扎的地方,务必使每一个战士都能以5美分喝到一瓶可口可乐。这一供应计划所需的一切费用和设备,国防部将予以全力支持。”
国防部的“全力支持”使可口可乐公司获得巨大发展。在短短的两三年内,可口可乐公司就向海外输出了64家工厂的生产设备,军用可口可乐的消费量竟达50亿瓶。至此,可口可乐公司已成功开辟了国际市场,并为战后的新飞跃奠定了基础。
把可口可乐列为军需品,看起来的确有些不可思议。但伍德鲁夫通过积极“造势”,最终迫使国防部同意,从而让可口可乐公司获益匪浅。
处世谋略:陈子昂出“奇”扬名
兵家讲求“以奇制胜”。它要求用兵作战,既要出乎意料,又要很好地发挥己方的优势,令敌方防不胜防。而在为人处世中,有时候也讲究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出奇制胜”。以《登幽州台歌》等诗闻名于世的唐朝诗人陈子昂当年就是靠“出奇”的举动而名扬京城的。
陈子昂在年轻时就详阅经史百家,初入京城时,没有多少人认识他。那时候,宫廷诗风盛行,陈子昂虽然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如果不想方设法让人们知道自己有才华的话,也就只能做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文人罢了。
但是,他初到长安,想要让人知晓自己的名声和才气,谈何容易啊!
有一天他在街上看见有人在卖胡琴,要价一万文钱,因其价格昂贵,几天内都无人问津,只是招来越来越多的人围观,并纷纷议论这把琴。
看见这景象的陈子昂,当下灵机一动,心生一计。
他把琴接过来,称赞此琴真是不可多得的好琴,随即付了钱将琴买下。在旁的人无不惊讶,这时,有一人就问陈子昂:“这琴好在哪呀?它真的值这么多钱吗?”陈子昂回说:“是啊!这是一把优质的琴呢!好琴是可遇不可求的。这琴乃世间少有之珍品,奏出音响如天籁清声,弦弦珠玑,如凤齐鸣。因为我酷爱此音,所以出高价买下。”
旁观的人纷纷请他现场演奏一曲。陈子昂说道:“今天不适合演奏,若想听我演奏琴,明天可到宣阳城里等候。”
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了整个长安。
到了第二天,宣阳城里挤满了无数来看琴听琴的人,大家都非常期待能听见那把琴的音色。
这时,陈子昂走上城头,捧起琴对大家说:“我叫陈子昂,四川人,写了上百首的诗词,奔走京城,碌碌尘土,却不为人知。这把琴虽然名贵,音乐虽然异常动人,却不及我的文章,因此,在我看来,它如同废物一样!”他说完之后,就高高举起琴,摔得粉碎。然后走下城头,把自己的文章一一赠给众人。
这样,只用了一天时间,陈子昂的名字与他的才能便传遍了大半个京城。
陈子昂虽然很有才华,但却不为人知,因此,他因势利导,采取灵活的策略,积极“造势”,出奇制胜。由此可见,在处世过程中如何从众多人中脱颖而出,确实应该在这“奇”字上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