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情报大师——乔治·华盛顿
第一卷 拨云散雾——情报系统诞生记
1.不为人知的成功之路
不得不承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秘密情报工作已经称得上天下无敌。虽然这个被美国中情局称之为“黄金”计划的秘密隧道事件只是美国秘密情报史上很小的一个片段,但这足以见证美国秘密情报组织的厉害之处:计划周密、行事果断。如此大的工程,要做到地面上不留痕迹,施工中没有噪音,需要精准的定位,精确的操作。可以说,这根本就是难于上青天的事情,但美国中央情报局却做到了。
不仅仅是中央情报局,美国整个秘密情报组织一直以来都是敢想敢做的,而且这些“地下幽灵”往往会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这一点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从未改变过。
那么,这个拥有如此强大能力的神秘组织到底是怎样建立起来的?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搭乘时光穿梭机,回到200多年前、回到属于乔治·华盛顿的时代。
1752年,虽然英、法两国的战争已经在欧洲境内全部结束,但两国对于美洲领地界限的问题,却仍没有划分清楚,因而出现了很大的争执。为了争夺领土所有权,双方都想出了很多滑稽的理由,同时也都想占领对方的领地,因为谁的领地多,谁就能在领土之战中掌握主动权。
为了以防万一,英、法两国都已经做好了再度开战的准备,如果双方在谈判桌上不能达成一致意见,那就只能靠枪炮来解决了。
1753年2月2日,华盛顿正式成为了英国民团的副官,这也就意味着年轻的华盛顿将会卷入这场战争。
1753年春天,1500名法国士兵在弗吉尼亚的伊利湖南岸登陆,并开始在那里修筑据点。英国人知道,这显然是来者不善,如果法军继续南下,那被英国人视为肥肉的俄亥俄地区的万顷良田将成为法国人的口中食。面对这样的情况,弗吉尼亚总督丁威迪岂肯善罢甘休,他决定采取行动。
当然,丁威迪的心里很清楚,双方开战意味着什么,因此,他还是想尽量通过和平方式来解决。于是,丁威迪决定派一个合格的人去和法国人交涉,向法军方面提出书面抗议,要他们从自己的领地中撤离。可丁威迪选来选去,就是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就在丁威迪不知道如何是好时,年轻的华盛顿出现在丁威迪的面前。华盛顿的到来和毛遂自荐,让正在挠头的丁威迪眼前一亮,当即决定让他作为代表,去与法国人进行交涉。华盛顿的任务不仅仅是要向法国人递交抗议书,还要和当地的印第安人进行联络,并了解法军在俄亥俄地区的兵力部署。
1753年10月31日,华盛顿率领一行六人启程,次日,到达阿勒艮尼河畔。当晚,华盛顿和当地的两个印第安首领见了面,经过协商之后,两名印第安首领同意和华盛顿一起去洛格斯顿会见印第安部族首领亚王。
因为法国人残忍地杀害了亚王的父母,因此他对法国人恨之入骨。华盛顿邀亚王到自己的住处进行商谈,还详细地询问了法军在俄亥俄地区的据点和兵力部署。出于对法国人的仇恨,亚王回答了华盛顿提出的所有问题,并且提供了相关的军事情报:
法军在洛格斯顿和伊利湖之间建了两个堡垒。
为了让华盛顿了解得更加清楚,亚王还特意给华盛顿画了一张示意图。
当晚,亚王摆下盛宴款待华盛顿,二人把酒言欢,高谈阔论,对酒当歌,无话不说。皎洁的月光洒在地面,映射出两人摇摇晃晃的背影。此时,亚王已经有了些许醉意,他拍了拍华盛顿的肩膀,低声对华盛顿说:“兄弟,我希望你的将来能和天上的北斗星一样闪亮!”
第二天早上,亚王为华盛顿一行人送行,刺骨的寒风像冰刀一样吹打在每个人的脸上,而当亚王望着他们渐渐远去的背影时,心里生出一丝说不出的悲凉。当他抬头仰望那阴霾的天空时,他突然意识到,原来昨晚自己喝下的并不是酒,而是一团团能够温暖自己内心的火焰……
12月4日,华盛顿一行人终于在寒风中抵达维纳吉——他们看见了一面面在屋顶上飘扬的法国国旗。虽然两国的局势紧张,但法国人依然拿出了自己的胸襟和气度,和亚王一样盛情款待了华盛顿一行人。酒足饭饱之后,法国人派人送他们去法军司令部——柏夫堡。
可令华盛顿没想到的是,法军总指挥在这之前就已经外出,而且至今未归,所以无法立即给予答复,因此他们只好在这里小住几日。当然,这位年轻的少校并没有忘记自己肩上担负的使命,他利用这几天打探了柏夫堡法军的虚实。经过细心的侦查,华盛顿和他的伙伴们调查到柏夫堡附近船只的数量:
50条桦木小船,170条松木船。
几天以后,法军总指挥回到了指挥部,并正式会见了华盛顿,华盛顿顺利地完成了递送抗议书的任务。
丁威迪在总督府接到法国方面寄来的信件时,华盛顿正站在他的对面,向他汇报自己所掌握的情报。当华盛顿汇报完毕之后,丁威迪凝望着身材高大却已经疲惫不堪的华盛顿,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因为他知道,眼前这个身材高大的年轻人已经为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做出了贡献。于是,他命令华盛顿休息过后,立刻根据自己此次出使法国的过程,撰写一份书面报告。不久之后,一份长达7000字的“旅途报告”送到了他面前。后来,此报告书以《俄亥俄日志》之名正式出版,书中还特意标注了华盛顿一行人出使法国的路线图。之后,总督亲自把华盛顿画出的地图手稿交给上级,华盛顿因此在弗吉尼亚声名鹊起。
正是这次出使,让华盛顿第一次接触到了情报工作,而当时丁威迪也正是因为听完了华盛顿的情报汇报之后,才下定决心对华盛顿大力褒扬,这让华盛顿第一次尝到了情报工作的甜头。
后来,丁威迪总督决定招募士兵,并把人数增加到300名,分成六个连。有关当局原本想请华盛顿来当指挥官,但华盛顿以自己年轻、没经验为由婉言谢绝,对于那时的华盛顿来说,这样的担子还是过于沉重。最终,由乔舒亚·弗赖上校担任了指挥官,华盛顿成为他的副手,中校军衔。
之后,华盛顿中校奉命从这300人当中挑出120人奔赴前线。一天,华盛顿越过卡卡普河到达爱德华兹时,部队中的一名上尉给他送来了至关重要的情报:
800名法军正向特伦特所在地逼近,英军据点随时会遭到他们的进攻。
华盛顿无奈之下,只好快马加鞭,日夜兼程。
1754年4月22日,华盛顿又得到一名驻守河叉地区的英国少尉提供的情报:
法国人已经控制了俄亥俄河叉地区。
华盛顿没想到,自己竟然在和法军的行军竞赛中落后了,而这主要是因为他在向农民征集马车时,贻误了时间所致。但刚刚踏上战场的华盛顿初生牛犊不怕虎,他并没有因为在行军竞赛中落后而心生畏惧,而是命令部队尽量加快行进速度,因为他确信,只要能提高速度,收复被法军占领的堡垒还是很有希望的。之后,当地的两个印第安人又给华盛顿送来了情报:
几天前,一些法国侦察兵在离英军五六英里处出没。
24日,华盛顿率领小分队,来到被他们称之为“大草原”的地方准备迎战,而就在他们刚刚到达之后,又接到印第安人送来的消息:
一支法军正在行军途中。
华盛顿得到情报之后,大喜过望,连忙叫人扫清灌木丛,挖战壕,为自己人生当中的第一仗做准备。
25日夜,亚王派来的一名印第安人信使说,他们已经发现了法国人的足迹,但不是在华盛顿为他们设定好的战场,而是在亚王的领地附近,而且他们确信,法国人一定就在这附近埋伏着。于是,华盛顿立刻率领自己的队伍冒着倾盆大雨,穿过黑色的夜幕,沿着小路排成单行,在森林中摸索前进。凌晨时分,华盛顿的部队终于来到了亚王的领地。
再次看到华盛顿的亚王激动不已,他爽快地答应和华盛顿一起联手对付敌人。他们制订了一个突袭计划,亚王的人在左侧,华盛顿的人在右侧,悄悄逼近敌人。当华盛顿进入战场之后,法国人立刻发现了他,接着,激烈的交战开始了。由于双方的位置都相对较为暴露,因此战争一开始便进入到白热化阶段。在激战中,法国人死伤数人,最后溃退逃跑。华盛顿哪肯放过这样的好机会,率领部下追上去,最终俘获21人,一人逃跑。法军队长朱蒙维尔中弹身亡,一名军官和一名间谍被俘。
在“大草原”附近进行的这次战斗,是华盛顿穿上军装之后指挥的第一场战斗,而首战告捷的成绩,也自然让这位年轻的军官欣喜若狂。他在写给兄弟的信中说:“我们取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现在回想起来,当子弹从我的身边飞过时,发出来的那种声音真的是非常悦耳。”
一时间,名不见经传的中校华盛顿一战成名,成为闻名于两岸之间的大人物。在这场战斗结束之后,英、法两国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上都是华盛顿的名字。
可以说,华盛顿能够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主要归功于当时英国人给他提供的情报,而胜利之后的华盛顿也开始意识到,自己能有今天,也全都要感谢“情报”二字。也就在这时,“情报”这两个字开始在华盛顿的心里“生根发芽”。
尽管当时的英国皇室也看出了这点,但没人会想到,20年后,就是这个曾经为英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华盛顿,竟然会使用同样的手段来对付自己,而且让高高在上的乔治三世胆战心惊!
2.“美国之父”的拿手好戏
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乔治·华盛顿正式从一个“大英帝国”的守卫者,变成了一个倒戈相向的反叛者。可到了1776年,在纽约作战的大陆军被打得惨败,当军队从纽约撤退之后,华盛顿想起了自己当年为英国立下的战功,于是他立刻向国会提出建议,希望国会能够实施“有偿情报”的策略,并希望国会能拨出专项经费,用于购买情报。国会同意了华盛顿的提议,专门拿出20000美元用来购买情报,这一金额占了当时军费总额的10%。可华盛顿依然认为,这点经费要是用来购买情报,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华盛顿并没有夸大其词,那时,要想获得有价值的情报,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英格兰新史》中,就记录了秘密情报员黑尔当年在纽约被处死的那一刻:
威廉·豪将军毫不犹豫地下达了死刑令,并在黑尔临刑前的早上,将黑尔写给家人、朋友的信件全部烧毁。而且当黑尔被处死的那一刻,牧师也没有到场,甚至连一本用来祷告的《圣经》都没有。而这个曾经让美国引以为傲的青年留下了自己最后的遗言:“我此生唯一的遗憾,就是只有一条生命为国献身。”
在这段古老的文字中,提到了一个人名——黑尔。黑尔是谁?他究竟做了什么?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对于我们东方人来说,黑尔的名字并不为大家所熟知,但对于美国来说,这个名字却是一个能被一代又一代美国人铭记在心的英雄。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内森·黑尔的名字只能算是沧海一粟,但在美国情报人员的心中,黑尔就像那划破夜空的流星,虽然只是一瞬间的时光,却是永恒的辉煌!如今,尽管消逝的光年已经让黑尔的一切归为尘土,可当我们回想起那段悲壮的历史时,却仍然为这位美国间谍感到痛心与惋惜……
历史上的内森·黑尔是一个英俊健壮的帅小伙,他年轻上进,最终成为了耶鲁大学的学生,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但没过多久,美国独立战争爆发,身为美利坚人的黑尔参加了大陆军,并在战场上杀敌无数,但为什么这么优秀的一个人最终会死得那么惨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回到那个充满战火硝烟的年代……
1776年年初的一天,已经被战争摧残得疲惫不堪的大陆军终于赢得了一天休整时间,这天,战士们可以放下自己手中的钢枪,尽情地享受晨曦那温暖的阳光。
“真是太美妙了……”大陆军上尉威廉·赫尔看了看刺眼的阳光,点燃了自己手中的香烟。对于这些身心疲惫的士兵来说,此时哪怕只有一分钟的日光浴,也是一种享受。
“嘿,伙计,华盛顿终于给了我们一天自由的时间,你想干什么?”威廉·赫尔笑眯眯地看着自己身边的这名中尉,同时也是自己的朋友。
“我哪儿都不想去,只想在自己的床上好好睡一觉,你知道,我的眼睛已经睁不开了……”
“哦,别这样,黑尔!咱们平时不在一个连队,见面的机会很少,今天好不容易放大假,你应该借着这个机会,和我好好沟通一下感情才是。”说着,赫尔吸了一口香烟。这个赫尔在参军之前就和黑尔是好朋友,但当兵后被分在不同的连队,因此交流的机会很少,现在,赫尔不想错过这绝佳时机,他是绝不会放过自己的老友的。
但黑尔似乎不是这么想的,他有点不耐烦地对赫尔说:“我知道你的心情,但我更相信咱俩之间的感情,我不相信咱俩之间的感情会因为在一段时间内缺少沟通而变得支离破碎。”
“可是我……”
“你没听说过‘心有灵犀一点通’这句话吗?”黑尔说完之后,转身就走,留下了孤独的赫尔呆呆地站在那里。尽管黑尔不近人情的行为让他的心里着实有点不爽,但这也正是赫尔和黑尔交朋友的原因——毫无保留,敢作敢当,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和这样的人相处起来虽然有时会感觉不舒服,但你至少不用担心他会在背后算计你。
可就当黑尔刚走出几步,远处的一个身影正朝他走来,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大陆军总司令——乔治·华盛顿。
“中尉,你要去哪儿?”华盛顿问道。
“回去睡觉,将军!”
华盛顿笑了笑,接着对黑尔说:“恐怕你的美梦做不成了。过去让他们集合,我有话要说。”
华盛顿命令陆军士兵列队站好,表情严肃而凝重,谁都知道这不是什么好兆头,因为平时的华盛顿一向都是以微笑示人。
“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处于劣势,因此,我们要马上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可就目前的情况看,我们还不能直接和敌人硬碰硬,所以,我现在要派一名勇敢的士兵到敌人那里去做间谍,了解敌人的布防和兵力。不知道有哪位勇士愿意承担这项重大的任务?”
虽然士兵们平时对这位爱兵如子的将军非常尊敬,但一想到这是“抱着脑袋去送死”的事情,大家面面相觑,谁都不敢站出来。
看到如此情景,华盛顿的心中怒火焚烧,可就在这时,一个清脆响亮的声音传进了华盛顿的耳朵。
“将军,如果您能看得上我,我愿意为您效劳!”华盛顿马上顺着声音找去。原来,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刚才和他照面的中尉。
华盛顿快步走到黑尔跟前,反复打量着黑尔。高大的身躯让黑尔显得格外精神,蓝色的双眼露出一丝坚定的光芒。
“你叫什么名字?”华盛顿微笑着问道。
“大陆军中尉内森·黑尔向您报到!”黑尔目不转睛地看着华盛顿。
华盛顿微笑着拍了拍黑尔的肩膀,对黑尔说:“年轻人,我很佩服你的勇气,但你要知道,这次的任务不同以往,你的身后没有大部队给你撑腰,你将在敌军中承受那漫无边际的孤独,那将是逆境中的逆境,我希望你好好考虑……”
“将军,我认为自己既然穿上了军装,就应该履行军人的职责!所以,不管任务有多艰巨,哪怕是九死一生,身为军人的我也绝不会推辞!”
华盛顿的眼睛湿润了,他为自己能有这样勇敢的士兵感到骄傲和自豪,他再次拍了拍黑尔的肩膀,和上次不同的是,这次用力多了,因为华盛顿想要让黑尔知道这副担子有多么艰巨。
傍晚,黑尔正在收拾自己的行囊,这时,赫尔来到黑尔身边,气冲冲地对黑尔说:“你这个笨蛋!你想去送死吗?!”
黑尔原本希望能和自己的好友一起分享激动而喜悦的心情,但他万万没想到和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友竟然是个怕死鬼。
“我只希望自己能为伟大的独立事业尽最大的努力,对我来说,公众的利益永远高于一切!”说完,黑尔放下自己已经收拾好的行囊走了出去。
显然,他已经对身边的这个胆小鬼失望透顶。可赫尔却不想看着这个曾经帮自己挡过子弹的好友、战友就这样去送死,于是就跟了出来,怒气冲天地说:“拜托,你以为你是谁啊,你以为你会因为这件事情而被历史铭记吗?你这个连心事都藏不住的家伙,能干得了这骗人的买卖?当你死之后,你只会化成一堆一名不文的骨灰!”
黑尔已经不耐烦了,他咆哮着对赫尔说:“我主意已定,你别再劝我了,我明早就要出发,现在要去做一些其他的准备。”说完,黑尔拍了拍赫尔的肩膀,径直向远方走去。
夕阳的余辉洒满大地,照出黑尔渐渐远去的背影,赫尔看着黑尔那越来越远的背影,心里比气愤更多的是说不出的酸楚。他开始后悔,后悔自己不该劝他,他知道,朋友的情谊也将和这逐渐远去的背影一样,慢慢地消逝在岁月的长河中。
换上平民装束以后,黑尔穿过康涅狄格的诺沃克,到达长岛,秘密潜入敌后。很快,黑尔便穿上了英军的军装,并在白天与英军打成一片。可到了晚上,黑尔却经常神出鬼没地单独行动。不久,黑尔所在部队的首长——英军少校罗杰斯就注意到了黑尔的巨大反差,于是,罗杰斯开始主动接近黑尔。通过交谈,罗杰斯发现这个刚刚进入部队不久的新兵谈起打仗来竟然头头是道,这更加深了罗杰斯对黑尔的怀疑。
一天,黑尔以给自己的家人买东西为由向部队请假,实际上则是给大陆军送情报。黑尔脱掉了军装,正准备撤退;但就在这时,罗杰斯出现在了黑尔身后。黑尔原本想杀死罗杰斯,但罗杰斯灵机一动,告诉黑尔自己也是华盛顿派来的间谍。由于黑尔没有经验,结果很轻易就相信了罗杰斯。之后,罗杰斯把黑尔带回了营地,谎称要为黑尔举办一个欢送晚会。
欢送晚会办得异常热闹,美酒佳肴的诱惑让黑尔差点忘了自己的身份。就在黑尔已经喝得酩酊大醉时,一把冰冷的手枪顶在了黑尔的胸膛。
“别动!”罗杰斯攥紧了手枪,同时露出一丝冷笑。与此同时,一队士兵端着枪将黑尔团团围住。
之后,罗杰斯搜出了黑尔身上的字条,上边清清楚楚地写着这些文字:
“……英国人之前打了胜仗,因此他们放松了警惕,布防一律前凸,所以我们可以从后边偷袭……”
之后,黑尔被押往曼和顿,1776年9月22日,在靠近达夫·塔弗恩的一个炮兵营地里,黑尔被处以绞刑。
或许有人会说,美国历史上第一名间谍内森·黑尔的死是死有余辜,因为他实在是太业余了。但话说回来,在当时又有几个人肯干呢?尽管黑尔的专业水平有限,可他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却是值得每一名特工学习的!
不过,在当时除非能够得到非常丰厚的回报,否则是没人敢轻易出卖情报的,更没有人敢去从事间谍工作,因为没有人想重蹈黑尔的覆辙。
没有了情报,大陆军只能接受失败的命运,最终被打得溃不成军。但谁都没想到,在这之后,华盛顿竟然能带领自己的2400名老弱残兵,在特兰顿地区大败英国雇佣的德军,取得美国历史上著名的“特兰顿大捷”。
这要感谢给华盛顿提供情报的情报员——约翰·霍尼曼。这个约翰·霍尼曼又是谁?他和黑尔有什么不同吗?这还要从他一个人闯进华盛顿营帐的那一幕说起……
1776年10月5日,一位个子瘦高的人走进了华盛顿的营帐。
“约翰·霍尼曼向您报告!”
正在批阅文件的华盛顿抬起头,用眼睛瞟了一眼霍尼曼,瘦高的个子让这个年轻上尉身上的军装显得不是那么合身,可那蔚蓝色的眼睛里却露出一丝坚定的光芒。
“你找我有什么事情吗?”
“是的,将军!我希望您能派我潜入英军去做间谍!”霍尼曼大声回答道。
华盛顿慢慢地走到霍尼曼身边,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年轻人,看见你有这样一颗报国之心我很高兴。这样吧,这件事我考虑考虑,等……”
“将军,不要再考虑了,请相信我,现在大陆军正被英军穷追猛打,如果我们再不想想办法,恐怕就真的完了!”霍尼曼迫不及待地想得到华盛顿的认可,但将军的一番怒吼让这个年轻人第一次尝到了当头棒喝的滋味。
“我说了不行就是不行!我现在命令你马上回去,如果不听命令的话,别怪我不客气!”
最终,霍尼曼带着极为失落的心情走出了华盛顿的营帐,他没想到自己的第一次毛遂自荐竟然会是如此结果。
晚饭时,霍尼曼找了一个偏僻的地方,一个人独自吃着饭。吃完饭之后,他并没有离开,而是孤身一人坐在那里,呆呆地望着窗外。夕阳的余晖洒满大地,温暖的阳光总是让人容易想起旧事,此时,他想到了之前牺牲的内森·黑尔。这时,他忽然明白过来,自从黑尔失败之后,华盛顿一直笼罩在“黑尔事件”的阴影之下,黑尔牺牲时的景象令华盛顿至今历历在目,所以,他不想再看到相同的一幕。
霍尼曼明白,现在即使他说出一万个理由,华盛顿也不会答应。但他心里更清楚,自己和当初那个心智不成熟的黑尔不一样,再加上巨额的报酬在不断地向他招手,因此,霍尼曼决定违抗军令,悄悄踏上这段危险而孤独的旅程。
第二天一早,华盛顿想起了昨天闯入大帐毛遂自荐,结果却被自己臭骂一顿的霍尼曼,心里也觉得过意不去。他本想把霍尼曼叫来,把一切原因都解释清楚,可当他走向办公桌准备坐下时,却突然发现了一封信:
“将军,我知道您担心的是什么,更知道您不想看到相同的一幕再次上演。但我不是黑尔,因为我不会像黑尔那样幼稚,可我也没有黑尔那么高尚的情操。我母亲得了重病,凭我现在的这点军饷,根本就不足以给我母亲看病,因此,我只好铤而走险,踏上这条孤独的危险之路。这不仅仅是为了我自己的母亲,更是为了您和大陆军的将来。”
华盛顿看完霍尼曼留下的信之后,缓缓地坐在椅子上,静静地望着外边渐渐飘落的秋叶,一阵酸楚涌上心头。虽然此时的他非常想站在伟大而神圣的圣母像前,为约翰·霍尼曼祈祷,哪怕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礼节,但此刻呈现在他面前的,只有自己凌乱的营帐,还有无数杂乱的文件。华盛顿的嘴角露出一丝苦笑,眼里闪烁着晶莹的泪光。他在感叹命运悲凉的同时,也重新认识了这个年仅25岁的小伙子。
“约翰·霍尼曼,看来我真的是小看你了!”华盛顿自言自语道,也就在此刻,“约翰·霍尼曼”这个名字深深地刻在了华盛顿的心里。这个其貌不扬的年轻人已经成为了华盛顿心中伟大的英雄。
就在华盛顿为自己的部下感叹之时,化名为“唐纳德”的霍尼曼已经来到了特兰顿,在那里,驻扎着一部分被英军雇佣的德军。霍尼曼以“新兵唐纳德”的身份,成为了他们当中的一员,他与他们打成了一片。与黑尔不同的是,他并没有在“战友”面前高谈阔论,而是以新兵的姿态,虚心地向他人“请教”。没过几天,这些德国雇佣军就把大陆军间谍霍尼曼视为知己,无话不谈,而霍尼曼也借着谈话的机会,不断地向德军打听相关的兵力部署与防御机制等情况。
1776年12月3日,这个打入德军内部的大陆军间谍决定以母亲病故为由,离开德军军营,转而向身在普林斯顿的英国正规军进发,因为他在这里已经得到了足以让德军惨败的重要情报:
德国人打算兴高采烈地过一个圣诞节,他们放松了警惕,如果大陆军能够抓住这次机会,那么对于这些德军来说,将是一次致命的打击。
几天之后,这个重要的情报便以文件的形式呈现在华盛顿的办公桌上。华盛顿毫不犹豫地挑选了2400名士兵,并在清晨发动了“特兰顿”战役。由于德军在头一天晚上已经喝得迷迷糊糊,再加上这支雇佣军当中大多数也都是老弱病残,因此,战斗打响之后,德军一触即溃。最终,大陆军以极小的伤亡取得了“特兰顿大捷”。
可华盛顿和他的士兵们还没有来得及庆祝,身在普林斯顿的霍尼曼又提供了新的情报。由于两段情报前后相隔的时间还不到一周,使原本打算在1月3日发起进攻的华盛顿犹豫再三。因为此时的华盛顿想起了霍尼曼走时留给他的信。没错,霍尼曼的确是个大孝子,为了给母亲治病而甘愿独自一人踏上这危险之路。但如果英国人发现了霍尼曼的动机,并给出了更高的价钱呢?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心急如焚地想给自己的母亲治病,会不会为了钱而成为一个双面间谍呢?最重要的是,虽然在这之前大陆军取得了“特兰顿大捷”,但自己打败的毕竟只是英国的雇佣军,而且他们大多数都是老弱病残,又是在他们已经喝多的情况下才发动进攻的,相比之下,和英国正规军的实力相差甚远。要知道,当时的大英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是西方最强大的国家,不仅拥有强大的国力,军队也都训练有素。因此,他们绝不会在圣诞节忘乎所以地庆祝,更不会在18门轻型火炮的攻击下就败下阵来。一旦情报有误,那华盛顿的军队就等于是往虎口里送,而全军覆没则是他们最终的结果。
现在的霍尼曼究竟还是不是站在自己这一边?他还值不值得信任?
尽管在开战之前,这样的疑问一直在华盛顿的脑海里徘徊,但最终华盛顿还是顺从了那句老话:“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1777年1月6日,华盛顿的部队按照原定计划向普林斯顿进军,美国的情报员历史上第一次掌握着美国的命运。当战争在皑皑白雪中正式打响之后,大英帝国的士兵们根本就没想到,自己竟然会被这些还穿着草皮围裙的部队打败;他们更不会想到,“大英帝国”的历史将会由此发生彻底的改变,而在未来接替他们称霸全球的,居然会是这些被他们视为“原始人”的美国人。
其实,不管是“特兰顿大捷”还是“普林斯顿大捷”,这两场战役都不是常规战役,而是典型的谍战。如果不是情报员霍尼曼的情报,华盛顿即使再有雄心壮志,也不敢带领自己的2000多名残兵败将轻易发动进攻。当时华盛顿也不知道这场战斗将会是整个独立战争当中一次至关重要的胜利。尽管战后华盛顿在敌军当中安插的那些情报人员早已销声匿迹,但无可否认的是,这两场战争中真正的英雄是霍尼曼。而他的行为也让我们看到了美国这个国家的本来面目——商业本色,只要是在巨大的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美国人是什么风险都可以冒的。
虽然华盛顿接连打了两场漂亮仗,但离战争结束还远着呢。吃了败仗而恼羞成怒的大英帝国哪肯善罢甘休,英军总司令威廉·豪把自己的部队集结起来,准备向美国的首都、同时也是美国国会的所在地费城,发起强大的攻势。
当然,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将军,也自然知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道理,因此,威廉·豪就想出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计策,他同样也派出间谍混进了华盛顿的队伍。
其实,当时使用间谍的不仅仅是美国,英国在战争时期也用了不少间谍;但和美国不同的是,英国的首脑们似乎一开始就很明白,间谍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因此,在间谍方面相当舍得下本钱。所以,英国的间谍大多数都是很有职业素养的间谍,而此时的美国,却因为泄露了情报而一片慌乱,尽管进行了全力侦查,可最终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效果。
但华盛顿却再次做了一件神奇的事情,他从一群士兵中一眼就认出了威廉将军派来的间谍,而且他还做了一件更神奇的事情——让这个间谍做自己的传令官,负责自己来往的所有信件。这样,威廉将军源源不断地得到了自己所需的“情报”,而当威廉看到华盛顿的亲笔签名时,也对此深信不疑。
由于在兵力上没有构成绝对优势,威廉将军最终决定暂缓对华盛顿的围剿,这让大陆军有了喘息的机会。可当时的华盛顿却不知道自己的“空城计”究竟有没有成功,很显然,他急需知道问题的答案。
1777年上半年,华盛顿率领部队多次袭扰英军,但英军始终畏首畏尾,不敢正面反击。这时,华盛顿才知道自己的“空城计”起了作用。
总的来说,大陆军在1777年的“防御战”中,秘密情报工作占了很大的比例,也发挥了很大作用,而大陆军也正是通过这场防御战恢复了元气。
3.东山再起
尽管华盛顿在1777年通过出色的情报工作,暂时阻住了英国人的进攻锋芒,可这并没有妨碍英国人的调兵遣将。8月24日,英国军队在威廉将军的率领下,开始对美国的首都费城发动进攻。
虽然在这场战争中,华盛顿也很想保卫费城,但他的部队既没有牵制敌人,也没有及时回防,因此,对于华盛顿寄予厚望的国会自然非常失望。幸亏这时霍雷肖·盖茨领导的革命军两次击败英国约翰·伯戈因将军率领的英军,这才算缓解了危局。10月17日,霍雷肖在萨拉托加接受了英国人的投降,一时间,霍雷肖的威望空前高涨。
尽管此时的华盛顿已经从国会的视线当中消失,可不久之后,华盛顿就和法国人进行了联盟式的合作,并重新得到了议员们的重视。
虽然法国人和华盛顿结成了统一战线,但是当时的法国人对大英帝国的实力还是有些忌惮,华盛顿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便向英军派出了自己的间谍小组。
这个间谍小组来到英军领地之后改头换面,纷纷成为了英军的“新兵”,被分在不同的连队。之后,他们便开始发挥自己的本领,利用各种手段,在敌人的军营里打探消息。经过一番努力之后,间谍小组的几个人把所有打探到的情报进行了汇总,并及时将这些情报报告给了华盛顿:
“英国40门大炮以上的舰船只有4艘,分别是:萨默塞特号、老鹰号,阿登号有64门炮,埃斯号有50门。当然,英国人一直在想办法,试图改变这种局面,他们正在建造一艘威力强大的舰船,船上大概要放置70门火炮,但他们也有很大的困难,史泰顿岛上大概有2000名士兵,他们缺吃少穿而且士气低落。”
正是华盛顿提供的这些情报,让法国人掌握了英军的实际情况,使他们开始以非常强硬的态度对待英军。而在法国本土,与英国开战的声音也变得越来越高。这时英军才知道,原来对方已经在自己的身边安插了间谍,于是,他们开始在军营里大肆搜查。可为时已晚,因为华盛顿间谍小组的人在传递出情报之后,早已经逃之夭夭。而且此时法国军队已经将他们的实力摸得一清二楚,因此,即使找到了这几个间谍也无济于事,他们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无奈之下的英军只好让部分军舰从美国撤回,来保证英国本土的安全。而此时的华盛顿也开始意识到,从今以后的斗争,不再仅仅是战场上真刀真枪的拼杀,而将加入心理博弈。而战场和谈判场心理大战的领导者和推动者,就是情报组织。
1780年9月,华盛顿再次派出了间谍,只不过这次的战场不是别的地方,正是美国现在最大的城市——纽约。潜入纽约的特工接到了华盛顿的命令之后,便开始对纽约的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大量的暗中调查,并搜集了大量情报,之后,再把搜集到的情报全部交到华盛顿的手里。当华盛顿看到手里一条又一条的情报时,他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因为他知道,此时的英军已经处在下风,用不了多久,法国人还有美利坚人,就能看到胜利的曙光。华盛顿之所以敢如此确定,是因为一份情报上清清楚楚地写着:
“英军在纽约的总兵力大概有8000人,也有人说是9000人。”
华盛顿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无论是哪个数字,都非常贴近现实,通过这些情报,华盛顿判断出英军的人数正在锐减;换句话说,英国人快要不行了。
当华盛顿把这些情报放在法国人的办公桌上时,法国人也是兴高采烈,手舞足蹈。无疑,由于之前华盛顿所做的情报工作非常出色,因此,现在法国人已经对华盛顿所提供的情报深信不疑,他们甚至把华盛顿看做是“美法合作”的基础。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明眼的人都已经看得明明白白,而绝大多数人也都认为,华盛顿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成为这个国家的新领袖。
“……我通常会让白人和印第安人一起去执行任务,根据你的要求,我会在今天或明天派一些白人和一名官员和另一队印第安人共同去执行任务。必须承认,我所派去的这些皮肤黝黑的印第安人会让敌人鸡犬不宁,他们身上的这些本领是我们的特工不太容易做到的。要想完成任务,光靠那些小规模的白人是不够的,而大部队很快会被敌军的印第安间谍发现,那时他们就能派作战能力在我们之上的部队同我们作战……”
这是华盛顿给自己朋友写的一封信,在信中,华盛顿清楚地说明了自己情报的主要来源——印第安人。大家都知道,几十年前,美国一直有很严重的种族歧视,在那些美国白人的眼里,有色人从来都是又脏又臭的家伙,他们甚至怀疑这些黑皮肤的家伙,是不是打生下来之后就从来没洗过澡。可相比之下,美国的白人却处处占便宜,尤其是在华盛顿死后,这位美国之父更是受到美国所有后人的敬仰。但有谁知道,如果华盛顿没有这些印第安人的帮助,他是根本不可能赢得最终胜利的。
没错,就是这些被美国后人视为“原始种族”的印第安人,却成为了华盛顿麾下的特工。当然,华盛顿对这些印第安人也并不完全放心,所以,他每次都会派一些白人跟这些印第安人一起去执行任务。
“如果他们完全按照我的要求去做,那他们的工作价值是无法估量的,我驻扎在丛林时,并不像他们那样骁勇善战,但我仍然有所担心,如果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巨大价值,就有可能不再为我卖命……”
尽管如此,华盛顿还是让这些印第安人放开手脚去干。而华盛顿的举动也让人们逐渐感觉到,他在平时所显示出来的那种保守和谨慎,或许只是他披在身上的一层皮,是一种必须的伪装,而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相信,他只能依靠常规的手段去搞情报。而且这样的伪装越逼真,相信的人也就越多;相信的人越多,他的秘密情报工作才会更安全,更隐秘。
不得不承认的是,当时华盛顿和所有的情报员之间,的确存在着一种“友谊”,而且还是一种无法令人相信的友谊,这种友谊不仅超越了利益和金钱的价值,甚至还能经受住死亡的考验。
1783年1月20日,和平的消息终于传来——英、美两国在巴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几天以后,华盛顿停止了所有的情报活动,美国人民终于为自己的祖国赢得了独立,大陆军在华盛顿将军的英明指挥下,为美国的独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4.事与愿违
自从华盛顿发现情报工作的重要性之后,便一直致力于发展秘密情报工作,而且一直希望能够得到政府的重视。
华盛顿本人对情报工作极为重视,他始终觉得情报工作是一把无形的利剑,尽管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能杀人不见血。所以,华盛顿对每个从事情报工作的情报员都非常关心,这一点从他对他们生活的关心就能看出来。虽然国会之前已经拨付了20000美元的专款,但这区区20000美元,连给那些牺牲的情报员的家属交抚恤金都不够,因此,华盛顿曾经多次在国会上发表声明,他曾这样说道:
“无可否认,在整个独立战争期间,秘密情报工作始终贯穿战争始末,从黑尔到霍尼曼,再到之后所有的情报员,尽管他们各自有成有败,可他们都是伟大的人!在座的每一个人,都不应该忘记他们对国家所作出的贡献,他们更应该被历史铭记,被后人铭记!
“但是,现在却出现了一个天大的问题,这些情报员为自己的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可他们的家属却连应有的抚恤金都拿不到手!或许很多人都觉得这样的数目过于庞大,但这恰恰也证明了他们的价值,证明了秘密情报工作的价值!总之,这一切都是他们应得的,因为他们已经为了国家,献出了自己最宝贵的财富——生命!”
虽然华盛顿发表的声明慷慨激昂,但国会最终还是没有答应他的请求,直到1790年,华盛顿成为美国总统时,这样的情况才有所好转。这一年,在他的敦促之下,美国国会通过了“建立国际交流应急基金”法案,而这同时也意味着美国情报组织的经费,将正式被列入美国的宪法。
在当时,这项基金还有一个别名——“秘密基金”。法案通过之后,国会立刻向情报机构拨付了第一笔费用——40000美元。此后,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情报组织的经费便由40000美元变成了100万美元,增长了足足25倍。根据法案规定,这项基金的使用人是总统本人,而且总统在使用经费时,根本无需向国会递交项目清单,也无需说明经费的用途,总统唯一要做的,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国会提供自己使用的具体数额。
尽管“美国之父”并没有在美国的每一寸土地上都留下自己的丰功伟绩,可美国历代政治家都一致认为,“秘密基金”的成立,对美国的领土扩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之后,“秘密基金”的合法性和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多高层人士的认可。与此同时,基金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再加上总统在使用这笔经费时不受到任何限制,因此,这笔经费也开始出现被滥用的趋势。随之而来的就是越来越多的批评之声,在这当中甚至还包括国际社会的谴责。在全国公众的谴责声中,国会提出的所谓的“监管”,其实并不是针对这笔经费,而是针对这笔经费的使用者——美国总统。一时间,“秘密基金”的监管成为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这个问题一直拖到19世纪末。
1893年,美国国会议员乔治·F·霍尔向国会提交了一个方案,这个方案就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霍尔修正案”。虽然在这之后,总统和国会议员针对“霍尔修正案”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但最终国会的“众心齐力”还是战胜了总统的“势单力薄”,“霍尔修正案”在国会上顺利通过。该法案规定:
“总统可以招募秘密人员来获取情报,但绝不能从美国官员中挑选,此类雇员也没有权利签署这种对美国有约束力的协议。”
华盛顿创立的情报工作,就这样第一次受到了限制,而这时已经距离国会第一次拨付“秘密基金”将近100年。
其实,华盛顿最终能够成功翻盘,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自己的手段有多么高明,而是因为他尽管是情报机构的老大,可他一生当中始终坚持以善为本,所以在后人眼里,华盛顿就是再会骗人,也不是一个真正的阴谋家,因为他的人性中始终闪烁着善良、正义的光辉。虽然这听起来很矛盾,但华盛顿的的确确做到了。即便当他身处险境时,他的身边也依然坐满了支持他的信徒,而信徒们也从来没有怀疑过华盛顿,他们始终认为,华盛顿最终能帮助他们实现自由与平等的理想,而华盛顿也没有让他们失望。
尽管华盛顿在创立秘密情报组织时,初衷是为国为民,但是在过去100年当中,美国的秘密情报工作却失去了节制,甚至连概念也变得模糊起来。而当时国会的一些人也认为,虽然华盛顿创立了这样的制度,却设定了极为宽松的范围,导致了情报组织在发展壮大之后的泛滥和腐败。当然,也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华盛顿为美国情报组织的发展已经用尽精力,而且情报组织也为美国的独立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所以,华盛顿希望能得到一些宽松的监管,也在情理之中。
正是因为华盛顿时期的情报人员少得可怜,而且又被层层掩盖,因此,我们才总是在“秘密情报史”这样的历史案卷中,看不到人性的光辉,相反,人性的丑恶却随处可见,可能这就是为什么秘密情报工作到后来产生变质的原因。再加上编剧们脸谱式的刻画,原本是幕后英雄的谍报人员都变成了脸谱式的宣传画,他们不再拥有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也不再拥有和黑暗抗争的勇气。但只要我们抛开电视电影,寻找事实真相就会发现,敢于投身情报战线的人,也都有很优秀的一面。他们不仅要有很强的心理素质,同时还要面对金钱与利益的诱惑;最重要的是,他们在更多时候,面对的都是生或死的考验。
无论怎样,情报系统本身都不能丧失“隐秘”的原则,在华盛顿看来,情报组织的隐秘性是其生存的根本。但他的后代们却不这么想,现在,越来越多的间谍出现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当中,而在这些人中,有些人还去追求知名度。如果华盛顿在世的话,他也许会下令彻底整改。
当然,即便人们对秘密情报工作有所误解,华盛顿也绝对不会跳起来,四处宣扬他对情报工作的认识与看法;最终,他将自己的安息之地选择在了弗吉尼亚农庄的一角。这似乎也说明,华盛顿当初费尽心机建立起的这个著名的机构,也不完全是出于自己的欲望,这当中也有他自己的理想和对情报机构深深的情感。因此,让美国的后人对自己的水晶棺材顶礼膜拜,也不是什么过分的事情。
其实,现今美国的所有情报机构,都应该将华盛顿的精神视为珍宝。可令人遗憾的是,虽然华盛顿终于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建立起了美国的情报组织,但他的接班人却没有将这样的良好传统保持下去。他们趾高气昂的态势和居高临下的姿态,将“华盛顿风格”彻底摧毁了。尤其是在近几十年当中,美国情报机构的工作态度常常让美国政府陷入尴尬的境地。当然,美国现在还是世界的老大,因此即便是这样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就像小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一样,世界的格局永远都不会一成不变,尽管法国依然对200多年前结盟的事情津津乐道,可现在的法国也不再是拴着美国链子的狗了,在一些棘手的问题上,法国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而现如今的美国又该怎样和这些已经逐渐长大,并开始不听话的孩子相处呢?美国的情报机构是不是要重新恢复“华盛顿风格”呢?这些都是美国当下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或许华盛顿之所以一直都不愿意设立一个永久性的情报机构,可能就是预见到了今天这样的情况。所以,这位美国情报之父并不愿意把情报的范围扩大。但不管真相究竟是什么,在华盛顿时代,情报工作始终都是华盛顿工作当中的重中之重。他之所以再三强调隐秘性,是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而他本人更是以身作则——至少,生活在今天的我们,依然对华盛顿时期的情报工作知之甚少。
无疑,华盛顿不仅仅是美国之父,更是美国情报组织的创始人。在华盛顿时期,情报工作低调、务实、谨慎,而最重要的一条是——隐秘。总之,在华盛顿的带领下,情报组织一心为国为民,而所有的工作都是在合理的范围内开展的。情报人员和华盛顿汇报的情报都是“据实所奏”,而情报员本身更没有什么非分之想或者是肮脏的企图,它只是一个隐秘的推进器,在暗中推动美国不断地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而不是利用自己手上的权力,将整个世界都拖入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