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的人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放下执念,菩提自现

佛经上说,未断我爱,不入洁净。知道迷惑并不可怜,不知道迷惑才最可怜。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不会给你烦恼,皆因自己的内心放不下那些无穷的欲望。

1.自命不凡是幻灭的开始

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有一座寺院,接纳了一个年方14岁的流浪儿,他不但脚勤嘴快,而且头脑非常灵活。灰头土脸的流浪儿在寺里剃发沐浴之后,变成了干净利落的小沙弥。大家都很喜欢他。

法师一边关照他的生活起居,一边苦口婆心地教他为僧做人的道理。小沙弥接受和领会都比较快。法师又因势利导开始引导他习字念书、诵读经文。小沙弥不负众望,居然都学会了。

但小沙弥刚学会几个字,就拿着毛笔满院子写、满院子画;一旦领悟了某个佛理,就一遍遍地向法师和其他僧侣们炫耀;更可笑的是,当法师为了鼓励他,夸奖他几句,他马上就在众僧面前显摆,似乎别人都不如他。看到小沙弥心浮气躁、骄傲自满的不良行为,法师想了一个用来启发、点化他的办法。

这天,小沙弥值更的时候,法师送来一盆含苞待放的夜来香,让他注意观察花卉夜间开花的情景。

第二天一早,小沙弥欣喜若狂地抱着那盆花主动敲开法师的门,当着众僧的面大声对法师说:“您送给我的这盆花太奇妙了!它晚上开放,清香四溢。太美了。只是,一到早晨,它却收敛了香花芳蕊。如果它白天能开,让别人看见就好了。”

法师温和地对小沙弥说:“它晚上开花的时候,吵你了吗?”

“没有,”小沙弥高高兴兴地说,“它的开放和闭合都是静悄悄的,怎么会吵到我呢?”

“原来是这样啊,”法师微笑着说,“老衲还以为花开的时候还得要吵闹着炫耀一番呢。这种花儿叫夜来香,它就是在人们睡熟的夜晚静悄悄地开,但人们还是记住了它。”

聪明的小沙弥听后,脸刷地一下就红了,喏喏地对法师说:“弟子领教了,弟子一定痛改前非!”

这个弟子经过法师的苦心教育,此后,一改以前锋芒毕露的毛一病,很得师兄们的夸赞。

还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在一片大森林里,有一只非常聪明的狐狸。因为有好几次,许多凶猛的动物来袭击,小狐狸都转危为安,聪明地逃脱了。

一天下午,狐狸独自散步。刚走到湖边,它意外地发现了自己的身影很巨大。这个新发现让它很高兴,它更相信自己不但聪明,而且还是森林中最了不起的动物。

正在得意忘形之际,远处来了一只狮子。狐狸看到狮子,一点都不怕,心想,凭自己的聪明还对付不了它?这时,太阳西斜,它拿自己的影子和站在东边的狮子相比较,结果发现自己的影子比狮子还大,就不理睬狮子,自得其乐地在那里继续散步。

狮子刚开始还疑惑狐狸为什么不躲开,后来趁它毫无防备时,—跃而上,把正在得意忘形的狐狸咬死了。

淡然心语:

得意忘形、自命不凡只能给自己带来伤害甚至毁灭。而那些功底深厚的人,反而诚信笃行,保持低调。在人的成长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今天的优势,明天有可能就成为劣势,所以,千万不要自命不凡。

2.关闭一叶窗,开启一扇门

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固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日本的北野禅师年轻时云游四海。20岁那年遇到一个喜欢抽烟的人,两个人结伴走过一条山路,休息时,那人拿出一袋烟,当时北野禅师觉得饥饿,因此就接受了,并且向那人称赞烟味很好,那人离开前,送给北野禅师一根烟管和一些烟草。

“这样令人舒服的东西,也许会侵扰禅定,我应该抛掉,以免成为习惯。”北野禅师担心自己会着迷,所以他把烟草和烟管都丢弃了。

三年后的一个冬季,北野禅师需要寒衣,就写了一封信,托一位旅人带给远在他乡的老师。但是整个冬季快过去了,老师也没有衣服或者信件寄来。

那段日子北野禅师正在学习易经,自认有成,他就利用易经占卜,卜出托去的信并没转到老师手里。后来,他收到老师的信,信上根本没有提到寒衣这事。北野禅师并不因此沾沾自喜,反而生出警惕之心,如果我的占卜如此准确,也许会坏了我的禅修课程。

他放弃学习易经,28岁的北野禅师,又迷上书法和汉诗,每天努力研究和练习,果然进步神速。当他听到老师频频称赞时,北野禅师另有想法:“如果我再不停止,就会成为一个书法名家或诗人,而不是一名禅师。”

这并非他的愿望,于是,北野禅师不再继续钻研,回头专心一意去学禅,最终成为一位禅门大师。

做选择是相当困难的,如同艰苦的实践一样,你得全力以赴,并让自己充满力量。

人的一生匆匆而又短暂,有什么样的选择,就决定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一定要按自己想要的方式去选择生活。一个正确而明智的选择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决定了生活的品质。

按自己的方式选择生活,是对自己的生活负责,是对自己人格的重视。按自己的方式选择生活,就能活出一个真实而自由的自己。生活是平淡的,但是,如果用心去选择,就会体会到平淡中包含的美。

人的一生都充满选择,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强烈影响未来的人生,也可能造成生命中永远的遗憾。你选择了什么,生活将会给你什么。

在一座监狱门前,站着三个人,他们将一起在这里度过三年的时光。监狱长允许他们三个人一人提一个要求。

第一个人爱抽雪茄,于是要了三箱雪茄;第二个人非常浪漫,要了一个美女做伴;第三个人提出要一部能够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三年很快过去了。第-个冲出来的是那个要了雪茄的人,嘴巴里塞的都是雪茄,一边跑,一边大声叫道:“快给我火!”原来他进来的时候忘了跟监狱长要火了。

接着,第二个人也出来了。他左手抱着一个小孩,右手和那位美人共同牵着一个小孩。美女挺着大肚子,里面还怀着一个小孩。

最后出来的是第三个人,他快步来到监狱长的面前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说:“太感谢您了,在这里我也学到了更多的更新的经商理念。这三年来,我能够时刻与外界保持联系,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两倍。”

佛陀在《杂阿含经》中曾说道:“心恼故众生恼,心净故众生净。”就像画家,能依着心意,随意画种种图画。所以,心如果时时起着负面的念头与思想,那么生活自然而然就会与烦恼相应。相反,心如果时时怀着慈悲、喜悦与祥和的念头和思想,那么生活自然而然会与快乐相伴。

生活是实际与残酷的。所有的岁月终究会过去的,只有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在回首往事时对自己说:我没有白来过,也没有白活过。

生活的全部艺术,其实有时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选择”!今天的任何一个选择,都关系着未来。命运并不神秘,从“选择”做起,把握命运的密码,把握属于自己的幸福。

因此,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需要审慎地运用智慧,做最正确的选择,同时别忘了及时审视选择的角度,适时调整。从各个角度来看待问题,放弃无谓的固执,冷静地做正确抉择。每次正确无误的抉择将指引你走向通往成功的坦途。

人生无时无刻在我们不期然中,面对着各种选择。

佛陀教导我们:“世间是缘起的。”这意思就是说世间所呈现的各种事物与现象都是由各种因缘条件聚合而生起的。因此,它绝不是孤立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想要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发生,只要赋予它生成所必需的因缘条件,它就自然而然会依循着因果的规则而生。

同样,人生活在这世间,都受着因果法则所制约与支配,如果懂得如何善用所掌握的因缘条件,将可改变命运,创造出更美好的今天与未来。

在面对生活中逆境时的心境,并非没有选择的余地。只是因为错误的认知与想法,往往不期然的选择了让心境沉淀在于事无补的抑郁与忧伤里。如果此时能很快地改变一下想法,认识到逆境只是人生过程中一种因缘的展现而已,一种使我们省思和增长智慧的机会与历练,心情就不会随着逆境而转变。每天要用什么样的心境来生活,事实上都只在一念之间的选择而已。

任何一件事都有正反两面。在面对逆境时,如果能调整好心态,时时从正面的角度来思考、选择,放下得与失的执着心,必然能摆脱苦恼,安住在喜悦中。

你可以选择悲观、消极的心情,让今天生活在烦恼、沮丧中。也可以选择乐观、积极的心情,让今天生活在充实、愉悦中。那么请问,你的选择会是什么呢?

淡然心语:

重复昨天的行为,只能得到昨天的结果,选择旧的行为,只能收获旧的果实,要想取得和原来不一样的结果,就要完全打破原来的模式,选择不一样的行为。

3.放下方能释然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有一天早晨,黎明的曙光正向着大地展开的时候,佛陀在河畔散步。忽然,远远的地方,一个青年像发狂似的向佛陀奔来,口中还不住地叫着:“我苦啊!我苦啊!”

青年终于跑到了佛陀面前。佛陀用慈悯的眼光看着他,他也怀疑地看着佛陀。终于佛陀的庄严之相摄住了他发狂的精神。他跪在佛陀面前说道:“您是不是大慈大悲的佛陀?请您慈悲救救我吧,我是迦尸城的耶舍,我实在被生活困惑得不安。旭日高升的白天,声色财利困扰得我没有休息的时候;华灯初上的黄昏,舞姬们又集合起来举行豪华的宴会。当初,我也曾为此陶醉迷恋过一时,但日子久了,我真寻找不出这其中的乐趣。昨夜,当宴会结束的时候,我拖着疲乏的身体,颓靡地回室就寝。正在昏沉朦胧之际,我做了一个噩梦,再也不能入眠。我就从床上起来,走出寝室。忽然我看到我私爱的舞女同一个音乐家正在戏弄。我当时再也无法忍耐,怒火在我的胸中燃烧起来。我的神经也就错乱了,因此,发狂似的,半夜就从家里跑出来了。我一路盲目地狂奔,像被一股什么力量驱使着似的,让我在黎明的时候,跑到了缚罗迦河的这边来。我看您大概就是被人称为大觉者的佛陀吧,请求您救我,我心中实在很烦闷。”

佛陀慈祥地用手抚摸着耶舍说道:“年轻的善男子,我正是你所说的佛陀。你不要烦恼不安,你见到我自会安稳自在。你现在可以把心静下来想想:世间有永久不散的筵席吗?人生哪里能永远亲密地住在一起?你不要悲伤,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无常的。我们的身体尚且不能依赖,哪里能要求别人都属于我们自己?你得度的机缘已到,你就把这一切放下罢!”

耶舍听到佛陀的法音,像甘露似地滋润着他被怒火烧着的心灵。他再看看佛陀慈祥的面容,激动得流下泪来。他跪在地上痛切陈情,要求佛陀准许他出家。

佛陀又再用悲悯的眼光看着耶舍,说道:“耶舍!你现在立刻回家去吧。你的双亲这时候都在焦急地挂念着你。出家,并非离开家庭才叫出家。身上虽然穿着出家人的衣服,而心却有着世间的俗情,人虽居住在深山老林,但却不能忘怀世俗的一切功名利禄,这怎么能算是出家呢?如果身上虽然穿着华美的服饰,而心却光明清净,能降服烦恼的怨敌,对人没有怨亲的分别,还能以真理教化世人,这才可说是真正的出家。你要出什么样的家呢?”

“佛陀!您开示出家的意义,我全部了解,也能接受。我请求佛陀允许我出家,做一个真理的传播者,做您的一名弟子。”

佛陀当即答应了耶舍的请求,接纳耶舍成了一名佛家弟子。

淡然心语: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世俗的烦恼缠身,让人感到身心疲惫。如果找不到摆脱烦恼的办法,不如抛开心中的杂念,让那些虚无的意念烟消云散,少一些胡思乱想,多一些淡定从容,内心里就会感到释然,生活也就随之轻松自在。

4.抛却执念,才能感悟生命的灵性

佛曰:“忧生于执着,患生于执着。凡无执着心,亦无所忧患。”

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来到佛前,他运用神通法术,弄来两个花瓶,两手各拿一个前来献佛。

佛陀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婆罗门就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

佛陀又说:“放下!”婆罗门又把他右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

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

黑指婆罗门感到很不解,就问道:“我已经把花瓶都放下了,现在手里什么都没有了,请问,我还要放下什么?”

佛陀说:“我并没有叫你放下你手中的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都放下的时候,你就从生死桎梏中解脱出来了。”

佛家有一句经典的话叫作“两头俱截断,一剑倚天寒”。就是叫我们在做人、做事的时候要把握重心、实实在在,去除那些浮华、虚伪的心态。倘若是心中存了自然的法则,生活就会过得平静而怡然。

佛曰:“戒嗔,戒执着。执着如渊,是渐入死亡的沿线;执着如尘,是徒劳的无功而返;执着如泪,是滴入心中的破碎飞散。”

如果能够破除一切执着尘劳,丢掉身外乱性的贪婪和物欲,就能获得身心的自然安宁。然而世上有多少人能够不让各种欲望占去清醒时刻,多一些时间来追寻生命的意义呢?

《列子·周穆王篇》有这样一个故事:周国有一个姓尹的富翁,总是把手下干活的仆役累得从早到晚忙碌,连气也喘不过来。他自己整天苦心经营,也弄得心力交瘁,到了晚上,倒头就呼呼睡去了。

睡梦中,他梦见自己成了别人家的佣人,奔走干活,样样都做,挨骂挨打,吃尽了苦头。

富翁不堪痛苦,便去求教朋友。朋友告诉他说:“你夜里梦见做人家的仆佣,这是劳苦和安逸彼此往复的理数之常。你想醒时和梦里都获得快乐,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富翁听了朋友的开导,心里立时大悟,从此宽待仆役。不久,便感到果然减轻了不少心头的痛苦。

世界上有许多诱惑,金钱、桂冠、权贵,都是身外之物,只有生命才是最真实的。

人们总在各种执着中翻滚,不知不觉间白墙染成灰黑,不知不觉间把人际间的成见固筑为怨憎壁垒。

执着是坚持错误。众生常常去追求高于现实的东西,为何不回转心念,拿出部分爱心,照顾一下自我的心灵。

世间经常见到,有人追求快乐,却多得到痛苦。苦乐皆有因缘,亦为人自造。苦苦追求,何以得到苦苦?因为执着是众苦之源。

淡然心语:

人活着之所以感到累,就是因为总被种种外在的事物所迷惑,总期求得到的越多越好,以至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如果放下执着,烦恼就是菩提,人生就是解脱。

5.烦恼即菩提

人生是苦的,充满烦恼,但如果放下执着,苦就是空,烦恼就是菩提,人生就是解脱,是谓现证涅。

——明海

有一个信仰婆罗门教的梵志,有一天要赶到一个村落,为当地的信徒举行一场祭祀。他日夜兼程不眠不休,生怕错过了卜算选好的吉日良辰。他翻山涉水,行走在蛮荒瘴疠的崇山峻岭之中,抬眼一看,天边一朵漆黑的乌云,迅速地飘移过来,洒得天空一片水墨图景。霎时豆大的雨滴,叮叮咚咚地倾泻太地,怒吼着奔向低洼的山谷。梵志无奈,只好栖身在一棵大树之下,等待雨过天晴之后,再继续赶路。

渐渐地雨势变小了,雨声走远了,天空织结成一张网幕,缀满一颗颗如钻石般晶莹剔透的星星。梵志从树丛中钻出湿淋淋的身体,抖落一身玲珑的水晶,披着点点的星辰,继续未完成的路程。

借着微弱的星光,沿着崎岖陡峭的崖壁,梵志艰难地行走在下过雨后泥泞的山路上。黑暗中,山狰狞地耸峙,张牙舞爪好似要把梵志吞噬入腹。梵志战战兢兢地移步向前,突然脚下一滑,踩到一堆烂泥,身体失去重心,一个踉跄,跌入了山谷,身体顿时像断翼的飞鸯,迅速地向谷底坠去。危难之中,他急中生智,张开双臂向暗黑的夜空乱抓。一阵盲乱的抓取,突然触到了倒挂于寒岩隙缝的树丫,梵志赶忙用胳膊顺势一钩,人就像一只折翅的蜻蜓,悬挂在半山腰,上下不得。

梵志惊魂未定,心想:如此的黑夜,如此的荒山恶野,什么人能够来救我呢?难道我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埋骨青山吗?要是释迦牟尼佛在此就好了,佛陀一定会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运用他的神通变化,以平等心来救护我这个异教徒呀!心念千百转,悔恨交加。梵志正在转动心念,忽而天堂地狱,忽而地狱天堂,念念刹那生灭的时候,突然听到一阵安详慈和的声音说:“梵志!你真的祈望我能救你吗?”

“那不正是佛陀的法音吗?梵志仿佛见到一线光明,扯开嗓子声嘶力竭地向崖上大喊:“慈悲的佛陀!我就知道您无处不现身,求求您赶快救我上去吧!”

“要我救你很简单,但是你要依照我的话去做,我才救得了你呀!”佛陀语重心长地说。

“佛陀!都到什么节骨眼了,只要能救我上去,我什么都依照您。”梵志殷切地请求。

“那么请你把攀住树枝的手放下,我好救你。”佛陀平静地说。

梵志一听佛陀要他放下赖以维系生命的树根,仿佛霹雳击顶,石破天惊地大嚎:“这怎么可以?如果我放掉树枝,我不就跌入山谷之中,粉身碎骨了吗?说什么我也不放下。”

“你不放下,我怎么救你上来呢?”佛陀轻轻地锁着眉头。

其实,梵志离谷底不到一米。

淡然心语:

人生要进步,要快乐,要成功,就需要丢弃根深蒂固的窠臼,放下愚昧迂腐的知见。如果紧握无明愚痴不放,生命将是死寂,充满烦恼。放下处,有更宽阔的转圜;放下时,才能有更多的拾得。

6.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我们必须确知:人只要是活在错误当中,他也不得不活在烦恼当中。而人最大的弱点是姑息自己、苛求别人。

——耕云先生

过去有两个毗舍阇鬼,他们共同拥有一口竹箱、一根木杖、一只鞋子,但是他们经常为了财产所有权的归属问题,竟日怒目相向,争吵不休。

有一天,二个毗舍门者鬼又为了争东西而互相叫骂:

“这些东西是我先发现的,应该归我所有。”个子矮小的鬼理直气壮地吼着。

“我是前辈,长幼有序!依照我们鬼界的规矩,这些箱子、杖子、鞋子,应该孝敬老子我。”年纪较大的鬼倚老卖老地说。

两个鬼正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一个人恰巧经过,看到两个鬼为了破箧坏履而大打出手,甚为纳闷,满脸疑惑问道:

“奇怪,这个竹编的箱箧已经腐朽不能装载东西,这根木杖也不能支撑身体,至于这只木屐鞋子,更不能穿着行走,它们究竟有什么奇异的功能,使两位大哥如此的争吵,势在必得呢?”

“这你就不知道了,说到这三样宝贝,可神奇了。这个竹箱子,你想要什么漂亮的衣服、美味的食物、值钱的珠宝,只要对着它呼叫,它便会倾箱倒箧地吐出来,满足你的需求;这根手杖是天下无敌的利器,有了它,便无敌不摧,所向披靡;这只破鞋子就更不可思议了,穿了它,可以翱翔天际,谁也抓不到你了。”两个鬼异口同声地抢着回答。

这个人听了两个鬼的一席话,怦然心动,但是表面却若无其事地淡淡说道:

“你们两位整天如此地争吵也不是办法,这样好了,我来为你们做一个公正的评判,决定这三件宝贝应该属于谁享有,不知两位意下如何?”

“好啊,听说你们人的智慧比我们鬼高超,心地比我们鬼慈善,如果能借用你的智慧,一定能够很平等无私地判决这些宝贝的所有权。”“那好,现在请两位退后,我好方便将这些稀世难得的宝贝平均分配给你们啊!”这个人脸上闪烁着诡异的笑意。

毗舍门者鬼听到人的建议,赶忙往后退了几尺,这个人就在两个鬼退后的时候,突然迅雷不及掩耳地抱起竹箧,抓着拐杖,穿上木屐,向空中飞腾逃逸而去。两个鬼看到人诓骗了他们的宝物,气急败坏地大骂:

“你这个骗子,你不是承诺要为我们公平分配宝贝吗?怎么可以言而无信,欺负我们鬼的善良,巧取豪夺呢?”

“两位为了这些东西整天反目成仇,争斗不已。我为了让你们永远没有争执,只好委屈我自己代为保管这三件宝贝!现在你们谁也得不到任何宝贝,这不是平等无争的判决吗?谢谢两位了!”人很得意地带着宝物飞扬而去,留下两个毗舍门者鬼互相瞪着眼睛。

淡然心语:

鹬蚌相争,永远是渔翁得利。不懂得共荣之道,必将两败俱伤。每个人都是凡人,所以不要总认为别人都是错的,自己是对的,把自己也放进去,心才能平和,这样才能更好的与人相处,不但帮助了别人,还能帮助自己。

7.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佛说:不可执着,修行最大的功夫就是“转”,不执着烦恼,自可安然自在。

有一次,白云禅师和师傅方会禅师对坐。方会问:“听说你从前的师傅灵喻和尚大悟时说了一首诗,你还记得吗?”

白云答道:“当然记得。那首诗是:我有明珠一颗,久被法牢关锁,一朝法尽光生,照破山河星朵。”白云的语气中不免有了几分得意。

方会听完大笑数声,一言不发地走了。白云感到很奇怪,不知道师傅为什么笑。他心里感到很烦闷,整天都在想方会师傅的笑,却怎么也想不明白他大笑的原因。有一天晚上,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第二天,白云实在忍不住了,一大早就赶去问师傅,那天为什么大笑而去。方会禅师笑得更开心,对着因为失眠而眼眶发黑的弟子说:“原来你还不如一个小丑,小丑不怕人笑,你却怕人笑。”白云听了,豁然开朗。

智者说:烦恼都是自找的。每个人都曾有过烦恼或正在经历烦恼,事实上,这些烦恼都是我们自找的。一个浮躁的人往往乐于自寻烦恼。

在日常生活中,自己跟自己生烦恼的事比比皆是。从佛教来讲,自己跟自己生烦恼也是不对的,因为它也是生死的根本,也是需要转化断除的对象。如果自己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

很多时候,我们会陷于别人的评论之中,别人的语气、眼神、手势,都可能搅扰我们的心,消灭我们往前迈进的勇气,甚至使我们整天沉迷在白云式的愁烦中不得解脱。

对待人际关系时,要化解烦恼,要使自己不被烦恼所困扰,首先一条就是要求自己,要优化自身,要学会谅解他人。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本来都是无意的,但是就有那种小心眼的人总要对号入座,自找烦恼。

古人讲: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就是烦恼。自找烦恼,有时是由于不能谅解他人。往往一句无意之中说出来的话,自找烦恼的人听了就对号入座,以为是在讽刺挖苦他,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烦恼起来了。最后可能会打起架来,甚至于弄出人命。

不知道谅解他人的人,应该说也不能善待自己;自己会善待自己,也就一定能够谅解他人。所以,处理人际关系当中的烦恼的第二个方法,就是要能够谅解他人。

要学会要求自己,不要把眼睛老盯着别人,在利益面前、名誉面前,在一切好事坏事、吃苦享乐等等面前,总要先检点自己、要求自己。有好事让给别人,这就是修行,这就是慢慢地在提升自我。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

淡然心语:

佛说:不可执着。烦恼就像天空上的一片乌云,如果心中是一片晴空,那么烦恼不会对你有丝毫影响。不自找烦恼,就是智慧。

8.攀比迷乱人的心性

人最忌讳跟别人比较,因为比较容易起分别心。分别心会使人产生贪、嗔、痴三毒,引导一个人不断追求,从而否定自己原来的生活。

——郑石岩

有一位师父收了两小沙弥,两个人都很在意师父的青睐,彼此谁也不服谁。这位师父害有严重的腿痛,两条腿随着天气的阴霾而发作。为了治好多年的风湿症,每夜睡觉前,师父就召唤两位小沙弥轮流来按摩双腿,他叫大徒弟按摩右腿,叫小徒弟按摩左腿。

过了一段日子,有一天,轮到大徒弟按摩右腿的时候,大徒弟正在用心地操、压、捏、捶、敲、打,师父突然开口说:“瞧你长得这么个大块头,粗手粗脚地把我抓得好痛,一点也比不上你的小师弟,力道用得恰到好处,既不痛也不痒;你应该感到惭愧,好好向你师弟请教,见贤思齐,不耻下问,你才会进步。”

大徒弟被师父一盆冷水兜头泼下,心里百味杂陈,他心想:都是小师弟工于心计,在师父面前拍马屁,拨弄是非,有朝一日一定要还以颜色,洗雪羞辱之耻。师父在大徒弟面前夸奖小徒弟的灵巧,在小徒弟面前也同样赞叹大徒弟的细心,轮到小徒弟按摩左腿时,师父也说了:“小沙弥,你不可以轻心慢心,学学你师兄的细腻体贴,他每次按摩我的腿时,一点也不马虎大意,哪像你隔靴搔痒,一点也不着力。”

师父是一番用心,拈来“现前一段西来意”,以教育弟子,但是小徒弟也愤愤不平:一定是大师兄在师父面前破坏我的形象,害我挨了师父的教训,有一天誓必让你后悔莫及。师父在大徒弟面前夸赞小徒弟的好处,在小徒弟面前称扬大徒弟的优点,在师父是以佛眼视众生,人人都是圣贤,应该效仿尊重,但是两位弟子却怀凡夫心态,各有心结,彼此嫉妒猜疑。

有一天,有一家信徒的父亲举行八十大寿的庆生法会,师父就派大徒弟前往诵经祝祷。小徒弟看到师兄去施主家祈福消灾,拍掌欢喜,报复的机会来了,平常任你如何对师父谄媚殷勤,今天趁你不在家,把你按摩的右腿打断,没有腿可以按摩,看你又如何鼓动不烂的三寸长舌,赢得师父的专宠喜爱。

主意既定,假意要为师父舒通筋骨,趁其不备,把师父的右腿“咔嚓”一声,活生生地折成两段。小徒弟看到自己的精心杰作,也不管师父的伤痛,得意洋洋欢笑雀跃,脑际浮现出大师兄气愤、着急、无奈,顿首捶足、气急败坏的模样,小徒弟嘴边的笑意更深了。

大徒弟诵完经,赶回寺院向师父请安,一看他负责按摩的右腿,不由怒火中烧,气愤填膺,一定是小师弟搞的把戏,我也把你按摩的左腿折断,让你也没有腿可以按摩。大徒弟以牙还牙,也把师父的左腿打断了。

淡然心语:

一个人的自信不是靠跟别人攀比来获得的,意气用事的结果,只能把事情弄得更糟。要想让自己更加自信,只有踏实地完善自我,才是可取之道。

9.除却偏执,才能拥有平和的心性

佛家认为,一切性格实际上都是偏执,都是要去除的,最终都要修成平和的。

当释迦牟尼佛还在人间宣扬佛法时,有一个人因为自己的父母死了,又没有兄弟姐妹,感到人生十分无常,所以就请求佛陀让他出家。

他每天不吃不喝,也不睡觉休息,拼命用功修行,可是却不见自己的道行有所增进,因此觉得十分失望。

释迦牟尼佛知道了,就问他说:“你没出家以前是做什么工作呢?”

“拉胡琴。”

“如果琴的弦太松,会怎么样?”

“会拉不出声音来。”

“如果太紧了呢?”

“太紧弦会断,根本没法子拉了。”

“如果把弦调得恰到好处呢?”

“那就可以拉出美妙的音乐了。”

做事要讲求方法,过与不及都不能获得成功。如果找出正确的方向,持续努力,必能事半功倍。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天生性格孤僻,长年累月一直生活在穷乡僻壤的山间,不愿意与外人往来。

有一次,他为了办一些事情特地进了城。城里面富丽堂皇的建筑,以及时髦的人群,让朴实的乡下人看得眼花缭乱,目瞪口呆。

乡下人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好奇地东张西望。他走着走着,突然和迎面而来的一个人撞了个满怀。仔细一瞧,竟是自己多年未曾联系的老朋友。

老友非常高兴,便把乡下人请到了家中。两人各自诉说这么多年的境遇。老友让妻子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招待乡下人。并且殷殷地劝着乡下人:“你尝尝这些菜,都是我内人亲自掌厨的拿手好菜;你品味一下这壶酒,这可是我收藏了许多年的好酒,陈年老酒要拿来招待多年好友啊!”

老朋友的热情款待,让乡下人感到异常开心,一时间主客觥筹交错,对饮起来。酒菜飘香,欢笑声此起彼落。酒酣耳热之际,女主人端出一碗热气腾腾的龙须汤,请客人食用。

主人先喝了一口,味道真是醇美,只是稍微清淡了一些。他赶忙对妻子说:“这汤有点淡了,再加一点儿盐会更可口。”

妻子应声从厨房拿出一匙盐,洒在香气四溢的热汤上,请二人再品尝,果然咸淡适中,比刚才好喝多了。

乡下人好奇地问道:“这个细细白白如沙粒的东西是什么呀?为什么把它加在汤里面,这汤就变得如此好喝?”

主人解释道:“这种东西叫食盐,可在山中是买不到的。”

乡下人听了,有些腼腆地说:“乡下人见识少,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妙的东西,你能不能送我一些,让我的家人也见识见识。”

主人大方地说:“没有问题,我送你一大包,你慢慢食用。”于是他慷慨地从厨房里拿了一大包盐送给了自己的老朋友。

乡下人捧着这包食盐,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并且叫妻子准备饭菜,把全家人召集到饭桌前。他抓起一大把盐,得意洋洋地说:“昨天我到朋友家做客,他请我吃饭的时候,在菜肴中加了一点点这个东西,菜就变得美味可口了。现在我们加它一大把,菜一定会更好吃。”

说完,他把手中一把盐都放进菜肴里。经过一番翻炒之后,乡下人夹起菜就往嘴里送,一盘原本很好的菜肴,却变得咸涩无比,叫人难以下咽。

淡然心语:

佛家主张中道。做事情的时候过于劳苦,或者过于懒惰都不合乎中道的精神。生活中过度骄奢或者过于苛责也不恰当。好比盐放的太多或太少,过与不及都不是好事。人生应该追求不偏不倚的中道智慧。

10.不被外相迷惑,方能超然

人活着为什么会感到很累很累呢?就是因为总被种种外在的事相所迷惑,总期求得到的越多越好,以至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连步子都迈不开了。

——净慧

珠光是日本荣道的鼻祖,也是一休禅师的门下弟子。因为爱睡懒觉,所以常常会耽误修行、参悟,珠光自己也很苦恼。后来,珠光听说茶能够提神,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开始喝茶。没有想到,果然克服了打盹的毛病,所以珠光对茶非常的用心和重视。一休禅师知道以后,决定利用喝茶来引导珠光觉悟。

一休禅师问珠光:“为什么总是喝茶?”

珠光理由十足地说:“我现在不再打盹了,这都是喝茶的结果,我是为了提神才喝茶的。”

一休禅师又说道:“赵州从谂禅师每逢有人询问佛法大意,他就回答‘喝茶去’,你喝茶这么久,有什么想法吗?”

珠光听了以后感到很不解,最后竟然无言以对。

一休禅师于是就让一个小和尚给珠光沏了一杯茶,珠光刚刚接到手里,一休随即大喝一声,一巴掌把他手里的茶杯击落在地上。

珠光还是没有领会,只好合掌辞别。就在珠光一只脚迈出门槛的时候,陡然听到一休喊了一声:“珠光。”

珠光下意识地回应:“是。”

一休禅师说道:“不谈茶道,我们喝茶去吧。”

“柳绿花红。”珠光脱口而出。

一休禅师听了以后,顿感大悦。

禅就像喝茶一样,什么滋味,只有喝茶的人自己能够感受到。一句“柳绿花红”,道出了他喝茶的自然心态。

人生是有限的,而工作是无止尽的,赚钱也是无止尽的,而精力却有限,活着的目的不只是当个守财奴,而是体验生活的美好与价值。

常听一些人喊出这样一句话:“生活实在是太辛苦了。”其实生活本身并不累,不苦。它只是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在运转。

如果事事都能超然物外,顺其自然,不为目的去行事,那么生活自能多一分恬淡,少一分沉重,生活就少了一分压力,生活也自然轻松许多。

不论是从事什么职业,当你感到很疲倦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放下手中的工作和事务,好好休息一下,对自己多一点关怀,学会放松自己。

生活包含的东西太多,要去应付各种各样的事,要去与各种各样的人相处,要学会面对各种各样不合自己心意的事,与各种各样性格不同的人相处,如果不想让自己长期生活在压抑之中,不让自己的琴弦绷得太紧,不让自己活得那么累,那么,就要学会放松,放松一下自己。

淡然心语:

生活完全在于自己的选择,“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要学会体验、享受生活。给自己心灵一个小小的收获和欢愉,抓住本应快乐的时光,换种心情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