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艺史话(典藏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六、鲁班、墨子造木鸢

风筝也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开始产生的。风筝又称“纸鸢”和“鹞子”,唐代诗人元稹《有鸟二十章》其七诗云:

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

去地渐高人眼乱,世人为尔羽毛全。

风吹绳断童子走,余势尚存犹在天。

愁尔一朝还到地,落在深泥谁复怜。

诗歌生动地描写唐代儿童放风筝的场景,风筝是鸟的形状,风筝飞得很高,人们以为是真的鸟儿,可惜风吹断了风筝线,落到泥地上招人怜惜。风筝为什么又叫“鹞子”,明代郎瑛《七修类稿》说:“纸鸢,俗曰鹞子者,鹞乃击鸟,飞不太高,拟今纸鸢之不起者。”在我国古代,南方称风筝为“鹞”,北方管风筝叫“鸢”。鸢和鹞同是一种飞禽,即鹞鹰,由于这种鸟能长时间在空中平伸翅膀滑翔,看上去好像一动不动地在空中盘旋。古时风筝多为鸟形,凌空放飞时,双翼也是不动的,形状酷似鹞鹰,所以古人把风筝称为“纸鸢”或“鹞子”。

明代嘉靖青花婴戏图罐,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风筝的起源,从目前的历史记载和发现的古代风筝看,最初的风筝问世是受到飞鸟的启发,因而模仿飞鸟的形状制作并以飞鸟命名。同时,风筝的产生也建立在人们对风能的认识和利用的基础上。鸟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希望自己能像飞鸟一样在空中翱翔。原始社会时,鸟作为一种图腾受到人们的崇拜。进入阶级社会后,鸟的图案被用于礼仪制度和社会习俗之中。周武王伐纣“以鸟画其旗”,表示正义之师,所向无敌。《诗经》中说:“织文鸟章,白旆央央。”意思是说,旆上织有鸟纹图样,白色的燕尾状飘带多么鲜亮。古代军队中使用绘有鸣鸢的旗子。鸣鸢,就是张口鸣叫的鸢。古代越人以鸢为风伯,作为风神。后来,人们发明了风筝,其形状就是鸢形的。可以说,风筝寄托着人们希望翱翔蓝天的美好理想。

要想把风筝放到天空上去,就必须懂得如何借助风力。秦汉以前,中国人已经懂得了风能的作用,这表现在风帆、风车和风筝的发明上。在商代遗留下来的甲骨文中,就已有多种“帆”字。这说明我国人民使用风帆的历史至少有三千多年。在汉代的壁画和画像石中常可以见到“风轮”的形象,造型与现代玩具风车相似,迎风即可自转。风帆利用风能做水平运动,风车利用风能做旋转运动,而风筝则利用风能做垂直和水平运动。应当说风筝比风帆和风车在风能的利用上又前进了一大步。如果从使用技术的简繁来判定它们产生的时间顺序的话,应该是发明风帆在前、风筝在后。古代中国人不仅能利用风进行交通运输和劳动生产而且发明了风筝,用于人们的娱乐生活,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智慧和创造力。

风筝起源于何时?这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自宋代以来,有许多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多种观点。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种观点被视为定论。

第一种观点认为风筝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此说所依据的资料是先秦古籍中关于公输般(鲁班)、墨子制“木鸢”的记载。《墨子·鲁问篇》载:“公输子削竹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引《朝野佥载》:“公输般亦为木鸢以窥宋城。”《韩非子·外储说》:“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

春秋战国时代,造纸术还没有发明,风筝是用竹子或薄木制成的,所以风筝又叫“木鸢”。这些资料是关于风筝起源的最早记载,后人大都赞同这一观点。汉代王充曾说:“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唐代李石在《续博物志》中也说:“墨子作木鸢,飞三日不集。”这里的“集”就是停顿、落下的意思。

近年来,有些学者对此提出异议,认为木鸢和风筝虽然都属于飞行器,但二者的性质不同:木鸢属于“扑翼飞行器”,即靠扇动翅膀,拍打空气飞行;而风筝则属于“定翼飞行器”,依靠自身与空气相对运动所产生的动力飞升。因此,不能把木鸢视为风筝的前身。但是,这种观点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木鸢不一定是“扑翼”的,因为像现代定翼的滑翔机,同样可以在空中翱翔。因此,不能简单否定木鸢是风筝前身的论点。

第二种观点认为风筝起源于秦末汉初。这种观点的依据是有关韩信制作风筝的传说。最早记述这一传说的古籍见于宋代高承的《事物纪原》。书中写道:“俗谓之风筝,古今相传,云是韩信所作。高祖之征陈郗也,信谋从中起,故作纸鸢放之,以量未央宫远近,欲以穿地隧入宫中也。盖昔传如此,理或然矣。”《事物纪原》是类书,采集前人文献按类编纂,其中多为古代传说。高承自己也说韩信作风筝是“古今相传”。

第三种观点认为风筝始于五代。清代魏崧在《壹是纪始》中指出:“纸鸢始于五代。”近人徐珂《清稗类钞》也持此说:“风筝,纸鸢也,五代时,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其实,早在唐代以前已经有关于纸鸢的确切记载。

第四种观点认为风筝起源于南北朝。《资治通鉴》卷六十二:“梁武帝太清三年,有羊车儿献策作纸鸱。”胡三省注:“纸鸱即纸鸢,今俗谓之纸鹞。”《南史·侯景传》中也有类似记载。这种观点所依据的史料都来自正史,较之墨子、公输子造木鸢和韩信造风筝的传说,可靠程度要大。但这些资料只是说羊车儿使用过风筝,这不等于风筝就是他发明的。

清代石涛《二童戏纸鸢图》,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在这四种观点中,从史料记载和风筝产生的客观条件两方面来分析,应该说,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风筝便已经产生,它的创造者是公输般和墨子。这时出现的“木鸢”是用竹木制成的,是后世风筝的雏形;南北朝时才出现用纸糊的“纸鸢”;五代以后因为纸鸢上系上竹哨,风吹哨响,声如筝鸣,所以叫风筝。从木鸢发展到纸鸢,再演变到风筝是中国风筝发展的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