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王凤
王章死了,冯野王也算躺着中了枪,但整件事情给人的感觉是:很黑暗。
王章弹劾王凤的罪名,一是遣走定陶王,二是陷害王商,三是进献张美人。看了王章的封事之后,不但刘骜认为王凤在这三件事情上有问题,连旁观者也觉得王凤有问题。可是王凤的一封辞职信和王政君的几滴眼泪竟然把事情反转了,让遣走定陶王和进献张美人这两个客观事件的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从王凤做得不对变为王凤做得好。使人忍不住想责备刘骜:你脑子进糨糊了吗?
这些事情让人觉得,原来在政治斗争中,善恶对错是那样模糊,以至于同一件事情的善恶可以根据需要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很多人看到这些,都会觉得王凤是个可恶的权臣、阴谋家。而刘骜事事听从这样一个人,证明了他的昏聩无能。原因是我们看到的王凤:第一,一手遮天,权倾朝野,皇帝被他架空;第二,为了斗败王商,就偷偷派人调查王商的阴私,刘骜不听他的话处理王商,他就死缠烂打,终于把王商免官;第三,为了收拾王章,他颠倒黑白,最终令王章致死。
王凤和王商、王章各有一次激烈的斗争,而这两次斗争,都让人对王凤产生反感。
和王商斗争,许多人天然地同情王商。第一,在面对水灾的问题上,王商的表现完爆王凤;第二,王商这个人很有气质,汉成帝八年(前25),单于来朝,竟然当场被王商的气势吓住,并赞叹这才是汉朝该有的丞相,所以史书记载王商时,已经给他带光环了;第三,王商跟王凤结怨,直接原因是王商不愿给王凤走后门释放杨肜,王凤的做法首先就有问题;第四,史书上出现了一个批判王商的张匡,但史书给这个人的评价是“为人佞巧”(《汉书·元后传》),即为人狡狯,既然张匡已经品行不端了,那么他弹劾王商的话即便是真的,我们也要怀疑,也不愿意信;第五,史丹和张匡的奏疏上去后,刘骜本来没打算处置王商,可王凤就像个赖皮,非要纠缠,最后硬把王商斗败;第六,王商被免官后过了三天就气死了,充满着悲情色彩,易于引起人的同情。
同样,王凤和王章斗争时,不少人也天然地同情王章。第一,王凤有了之前的事情,人们已经主动把王凤看成恶人;第二,因为王凤不道德,王章是王凤所举荐,如今他愿意检举王凤,看客不会把王章的行为看作“恩将仇报”,而认为是“大义灭亲”,所以王章是道德的;第三,王章弹劾王凤的几点确实是王凤的问题,王章的弹劾正确;第四,王章做了正确的事情,可居然被王凤用卑鄙的伎俩给打压了;第五,王章推荐的冯野王受到朝野的一致好评,可王凤居然用非常手段把冯野王免了。
正因为人们同情王商和王章,所以在许多人眼里,王凤就是个不道德的权臣,后人说起王凤没有好感。
可王凤真的那么坏吗?
王凤确实有些不好,但不至于一无是处,王章和王商也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好。那不过是两个利益集团的弱肉强食,哪有什么正不正义!不过是人们有同情弱者的天性,所以斗败的一方就略显正义了。
现在,我们先来看王章对王凤的三条弹劾。
第一,王凤逼走刘康。笔者以为,你可以说王凤这么做是自私的,想把能辅佐刘骜的刘康遣走,但笔者更倾向于认为,王凤这是顾全大局,因为倘若把刘康这个诸侯王养在京城,日后刘骜又生了儿子,肯定会引起混乱,就像当年汉景帝和弟弟梁王刘武一样。汉朝明确规定了诸侯王不能长期留京,是有道理的,就算那个规定没有道理,王凤只是按规定办事,也不能说王凤错了。
第二,王凤免掉王商。是内朝长官王凤和外朝长官王商互不买账,最终王商斗败才气死的,王凤作为一个正常人,只是在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好像不能因此看出王凤多么恶劣。何况,王凤并没有编造莫须有的罪名构陷王商,杀人、通奸等的确是王商的污点。王凤以这个理由向王商问罪没有不妥。且王商之前不愿意把女儿送入皇宫,自己有困难了就要送女儿,这行为似乎也不怎么光彩。
第三,王凤给刘骜推荐了张美人,而张美人嫁过人。这也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否则刘骜说什么也不会答应,且汉朝之前有过类似的情况(汉景帝娶的王夫人就是二婚,王夫人生下汉武帝刘彻),王章在弹劾王凤的时候提起这事,只是为了引出刘骜的怒气,增加斗败王凤的筹码。王凤在跟王章争斗时,反驳这一条,只是正常还击,并非王凤搞了什么阴谋诡计。
王章弹劾王凤的几点都算不上是错误的,因为这几件事情正说反说都有道理,你想收拾王凤了,就可以说王章的弹劾全部正确;想收拾王章了,就可以说王章的弹劾全在胡说八道。那么这几件事情的正确与否,并非取决于事件本身,而是斗争双方的强弱。何况在和王章的斗争中,王凤是非常生气的,因为王章背叛了他,那么即便王凤给王章加重了惩罚,即便不一定对,也可以理解了。
所以,王凤收拾王章,所有的理由都不是胡搅蛮缠,也没有胡乱构陷,而是王凤的势力够强;王凤收拾王商,也只是两派斗争后刘骜选择了有利于强者的结果,而非王凤做的事情本身恶劣。
那么,他收拾冯野王呢?
笔者认为,不听任何人的劝说而收拾冯野王,显示出王凤狠辣的性格,正是这一品质,让他在复杂的官场中没有妇人之仁,让他在面对王章和王商的猛烈攻击时立于不败之地。
许多人只是觉得冯野王无辜,可冯野王真实的想法又如何呢?当冯野王得到王章的支持时,怕也是有过取而代之的想法的。冯野王是公认的可以代替王凤之人,很有才干,且冯野王还有个外甥是中山王,势力非同小可,王凤若把他留在身边,保不准哪天一个不小心,就被冯野王取代了。其实,在你死我活的官场上,王凤没有对冯野王赶尽杀绝,已经算可以了,当时以王凤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本领,弄死冯野王也不是没有可能。
* * *
王凤是外戚,把天子架空,权倾朝野,还打击名声甚好的王章、王商、冯野王,这成了他被人诟病的地方。
但其实这几点似乎不是王凤的错。他是外戚不是错,他把天子架空,是因为天子离不开他,可以看到,他几次提出辞呈,刘骜都拼命挽留。既然刘骜把他当成第一助手了,那么他的权倾朝野也就成了必然,至于他打击王章、王商和冯野王,笔者前面也分析了,并非都是王凤做错。
王凤没有嫉贤妒能、打压人才,事实上,王凤很爱人才。
王凤当权时期,经常有人在他面前举荐人才,而对于真正的有才干之士,王凤往往都会重用。比如他重用陈汤、赏识王章,还有王尊、薛宣、陈咸、朱博、萧育、杜钦、谷永、辛庆忌、班伯等汉成帝时代的名臣,都是王凤推荐,这只是些知名的、在史书上留有传记的人物,那些不知名的不知还有多少呢?单单从史书的记载来看,汉朝历代权臣还没有哪个比他更爱惜人才。
王凤没有主动陷害过忠良。他斗败王章、王商,都是王章和王商主动向他挑衅,他为求自保才出手的。其实他早就和王商的关系不好了,但他没有因为王商和自己的政见不一而打压王商,直到有一天,因为发生天灾王商要给王凤的亲戚定罪,而王凤不管怎么求情王商都不给面子时,王凤才决定收拾王商(王凤明确说了,发生天灾和地方官员没有直接关系,这种事情是可以问罪,也可以免罪的)。他也没有对王商赶尽杀绝,而只是消除威胁,把王商免官,至于王商气死,似乎不该怪在王凤头上。对冯野王这么个可以代替他且呼声甚高的人,王凤也没有将其拍死,而只是把他免官。只有对王章,他是咬牙切齿了,不仅因为王章想干掉王凤,更因为王凤对王章有知遇之恩,所以他没有姑息王章。
相比之下,在刘骜当皇帝的二十多年间,政治最清明的就是王凤辅政的时期了,后来刘骜干的一系列荒唐之事都是在王凤去世之后。王凤活着时,刘骜还不敢为所欲为,他要干个什么事得王凤点头才行。
王凤不是奸臣,史书明确说了他富有才能,只是在掌权的过程中有些霸道,因而让人不满。王凤的霸道从以下几点可以体现。
刘骜继位后,有两个外戚,一个是舅舅王凤的王氏家族,一个是他妻子的许氏家族。从前代的情况来看,皇后的外戚一般要比太后的外戚更吃香,比如在汉武帝时代,以卫子夫为代表的卫氏家族的权势就远超过以王太后为代表的王氏家族。王凤身边有个智囊叫杜钦,从一开始就建议王凤多让着许皇后的父亲许嘉,因为天子一般会更喜欢皇后的亲戚。然而才过了三年,王凤就扭转了身份上的劣势,完全将许氏碾压,在许嘉没有任何问题的情况下,刘骜让许嘉告老还乡了,而这么做的目的也很直接,就是为了王凤可以大权独揽。
随着王凤的权势一天天变大,其触角伸到了国家的各个角落,到最后连刘骜想做什么都得王凤批准,虽然刘骜有时候不满,可又无可奈何,谁让他懒呢?
王凤发现冯野王对自己有威胁,尽管理由不充分,尽管有智囊杜钦的劝谏,他也没有任何犹豫就将冯野王免职,消除了后患。
当时,王凤是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可以帮皇帝处理政务,但除了他,一个叫张禹的人也领尚书事。张禹曾是给刘骜讲授《论语》的老师,深受刘骜的敬重,可张禹觉得和王凤一起领尚书事,有点和王凤争权的意思,多次上书辞职,只为了避开王凤的风头。
如果非要指责王凤,那就只能说他越权了。可他能够越权,并不是自己抢来的,而是刘骜给他的。他也好几次辞职,虽然言不由衷,但刘骜离不开他,每次都不允许。他不是圣人,却也是个有着个人理想和家族责任感的人,不可能像那些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大臣心里期望的那样,主动交出权力。他专权、独裁,是希望将自己的才干付诸实践,让这个国家、让自己的家族越来越好,而他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伤天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