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戏曲序跋纂笺12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陳大聲樂府全集(陳鐸)

陳鐸(約一四五四—一五〇七),字大聲,號秋碧,別署七一居士,南直隸下邳(今江蘇邳縣)人,居金陵(今江蘇南京)。襲濟州衛指揮。工詩善畫,尤善聲律,時稱“樂王”。著有《梨雲寄傲》、《可雪齋稿》、《月香亭稿》、《秋碧軒稿》、《草堂餘意》、《詞林要韻》、《滑稽餘韻》等。撰雜劇《花月妓雙偷納錦郎》、《鄭耆老匹配好姻緣》、《太平樂事》等。

《陳大聲樂府全集》,現存萬曆三十九年(一六一一)汪氏環翠堂刻本,題《坐隱先生精訂陳大聲樂府全集》。

精訂陳大聲樂府全集序

湯有光[1]

樂府,詩之變也。而調諧律呂,字辨陰陽,較詩實難爲之。至以詩韻爲曲韻者,十常八九,竟不知曲韻毫不可假借於詩韻也。其說,平輿先生論之詳矣[2]

自金元迄我國家,以南北曲名者,亡慮千百輩。乃今三吳逸客,按拍花前;兩京教坊,彈絲樽畔,纔一開口,便度陳大聲諸曲,直令聽者神動色飛。此何以故?政以大聲之韻發而意新,聲婉而辭麗,其體貼人情,描寫物態,有發前人所未發者。何元朗取其穩協,王元美服其當行,眞知言哉!

顧《全集》人爭欲見,惜無善本。新都昌朝汪使君手自校訂,付之剞劂,爲海內一快心事。蓋昌朝博雅多能,尤長於聲律,其所撰樂府數十種,一遵大聲矩度,而蘊藉過之。以彼臭味之投,固宜不憚心力,俾其美而傳也。賞音者取是集,與《環翠堂稿》並玩之,二君風雅,亦可想見乎?

萬曆歲在昭陽大淵獻上巳日[3],中順大夫知江西瑞州府事友人湯有光拜撰[4]。同社朱鉉書[5]

汪昌朝精訂陳大聲全集序

曹學佺[6]

汪鹺使昌朝開園松蘿山下,吞烟霞而弄湖水,胷中灑灑,不染一塵。究心三教之餘,時或游戲詩賦詞曲。以故風雅者歸其標格,豪俠者重其意氣,菁華者愛其詞章,慷慨者推其直諒。不佞因是以納交於昌朝,昌朝且與不佞稱莫逆矣。

昌朝觸事卽景,輒度新聲,纔四易寒暑,已成樂府數十種。不佞讀之,見其清音亮節,綽態柔情,恍若有神解焉者。此雖昌朝才情贍哉,而究所從入,則得於陳侯大聲者居多也。

大聲,金陵將家子。生當弘正昇平之世,乃以詞曲鼓吹休明,直闖金元作者之閫奧。其所著有《梨雲》、《可雪》、《月香》、《納錦郎》諸稿,而《滑稽餘韻》、《太平樂事》,則又妙極俳諧,令人絕倒。大都流麗清圓,豐藻綿密。事盡而思不乏趣,言淺而情彌刺骨。以彼作手,豈獨爲昭代白睂哉?前無古人矣!

昌朝不及與侯生同其時,日取遺編,徜佯湖山之際,不覺有心領而神會者,固宜著作之富,直與大聲照暎後先也。昌朝不忍大聲諸作散逸無統,乃手自訂彙,而更以詩詞二韻,並《草堂餘意》附刻之。則知《環翠稿》中所載,某宮用某韻,不少混淆者,其體裁皆有所本也。梓成,予並表章之。

侯官友弟曹學佺頓首纂[7]

刻陳大聲全集自序

汪廷訥

曲雖小技乎,摹寫人情,藻繪物采,實爲有聲之畫。所忌微獨鄙俚而不馴,亦恐饒洽而太晦。卽雅俗並陳矣,倘律韻少舛,其於合作無當也。蓋律以定調,韻以辯聲。律不叶則拂於板,韻不諧則噎於喉。詞隱先生極意釐正,良苦心哉!

不佞於此技未窺一斑,私心酷好之。金元作者尚矣,於昭代獨北面陳大聲氏。大聲以簪纓世家,生當江左風流之地,淘瀉襟抱,恣吐才華,布景傳情,動成美善。其所著若《梨雲寄傲》,若《可雪遺編》,若《月香小稿》,若《納錦郎傳奇》,若《滑稽餘韻》,若《太平樂事》,長篇短令,無不使人解頤。總之,其韻嚴,其響和,其節舒。詞秀而易晰,音諧而易按,言言蒜酪,更復擅場。借使騷雅屬耳,擊節賞音,里人聞之,亦且心醉。其眞詞壇之鼓吹,而俳諧之傑霸乎?不佞每對蘿月湖雲,手取數闋,長謳一過,神思飛越,竟不知此身在人間世也。

第原刻不善,日久益復模糊,乃自精訂,授之剞劂。而並以《草堂餘意》、詩詞二韻附其後,庶作者知詩與詞各自爲韻,不得以己意相假借也。若九宮之辯,具載涵虛子[8]、幼平甫[9]二譜中,不佞何庸贅?

時萬曆辛亥仲春月上浣,新都無如汪廷訥序[10]。宗人汪昶漫書[11]

(以上均明萬曆三十九年汪氏環翠堂刻《坐隱先生精訂陳大聲樂府全集》卷首)


[1] 平輿先生:姓名、籍里、生平均未詳。

[2] 萬曆歲在昭陽大淵獻:卽萬曆癸亥年。按萬曆間無癸亥年,有誤,疑昭陽當作“重光”,爲萬曆辛亥(三十九年,一六一一)。

[3] 題署之後有印章二枚:陽文方章“湯有光印”,陰文方章“中順大夫”。

[4] 後有陽文印章二枚:“朱鉉”、“夏瑜”。

[5] 曹學佺(一五七四—一六四六):字能始,一字尊生,號雁澤、石倉,別署石倉居士、西峯居士,侯官(今屬福建福州)人。萬曆十九年辛卯(一五九一)舉人,二十三年乙未(一五九五)進士。授戶部主事,歷任南京天柱大理寺左寺正、南京戶部郎中、四川右參政、按察使、廣西布政使。南明時,任太常寺卿、禮部尚書加太子太保。清軍攻陷福州後,自縊殉國,謚忠節。編輯《石倉歷代詩選》、《鳳山鄭氏詩選》等。著有《易經通論》、《周易可說》、《書傳會衷》、《春秋闡義》、《輿地名勝志》、《蜀中外勝記》、《西峯字說》、《石倉集》等。傳見《明史》卷二八八。

[6] 題署之後有印章三枚:陽文方章“乙未進士”,陰文方章“曹學佺印”,陽文方章“曹能始氏”。

[7] 涵虛子:當指朱權(一三七八—一四四八)。撰《太和正音譜》,詳見本書卷十三該書解題。

[8] 幼平甫:未詳何人。

[9] 題署之後有印章四枚:陽文圓章“坐隱先生”,陽文方章“無”、“如”、“大夫之章”。

[10] 後有陰文方章二枚:“汪昶之印”、“明仲氏”。

[11] 底本無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