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戏曲序跋纂笺9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卷九 戲曲劇本 明清雜劇傳奇七(清咸豐至宣統)

南征記(杜文瀾)

《南征記》傳奇,吳書蔭《明清戲曲存目鉤沈錄》著錄(彭慶生主編《中華文化論叢》第一輯,中國文學出版社,一九九八),云“作者未詳”。按俞樾《春在堂雜文續編》卷五《杜筱舫觀察六十壽序》稱:“著有《南行》、《北行》詩各一卷,《南征傳奇》四卷。”則此劇當爲杜文瀾撰。杜文瀾(一八一五—一八八一),字筱舫,一作小舫,號憩園,秀水(今浙江嘉興)人。入貲爲縣丞,官至江蘇候補道員、署兩淮鹽運使。光緒三年(一八七七),被劾歸鄉。喜文辭,工書法。編纂《古謠諺》。著有《曼陀羅華閣瑣記》、《采香詞》、《憩園詞話》、《萬紅友詞律校勘記》、《芝蘭四說》、《江南大營記事本末》、《平定粵寇紀略》等。撰《南征記》傳奇,已佚。傳見俞樾《春在堂雜文四編》卷二《墓志銘》(《續碑傳集》卷三八)、《歷代兩浙詞人小傳》卷一一、《昭代名人尺牘續集小傳》卷一九等。參見黃義樞《清代戲曲作者考三題》(《文獻》二〇一〇年第四期)。

南征記傳奇序(代)

劉毓崧[1]

《東坡志林》有取於王大年之言,謂:“塗巷中小兒聽說古話,聞劉玄德敗,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卽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澤百世不斬。”旨哉斯言!足證直道自在人心,雖稗史猶存公論矣。況乎仁賢必當有後,本天道之好還,而運數或不能齊,好事者恆欲彌其闕陷。是故楊無敵子孫,則言其能復耶律之讐也;岳鄂王子孫,則言其能繼朱仙之績也;于少保子孫,則言其能辨奪門之妄也;曾總制子孫,則言其能成復套之勳也。甚至衍述蜀漢之事者,謂北地王遇救獲全,旣而起義中興,翦除曹、馬,一時翊運佐命者,仍出自諸葛、關、張、趙、馬諸家。閱者明知其爲子虛烏有之談,然猶撫掌雀躍,津津樂道者,豈非以其有合於章癉之大義也哉?

《南征記》之作所敍者,郯國羅勇公裔孫之事也。唐初功臣果毅忠壯者,以郯公爲最著。惜其未及見太宗之嗣統,遂不獲圖像淩烟,與馬伏波之弗列雲臺,同爲憾事。今得此記,爲之鋪張點綴,覺郯公之功烈所以垂蔭其後世者,實與褒、鄂並驅而爭先,以視張亮、侯君集之忝竊榮名,終歸刊削者,相去不啻霄壤。而其捭闔縱橫之致,清商變徵之聲,能使千載精神勃勃紙上,足以作勇敢之氣而激忠義之心。古人謂:“聞磬則思封疆,聞鼓鼙則思將帥。”作者欲借優孟之描摹,動婦孺之觀感,其用意殆本乎此。慘澹經營,良工心苦,度曲之精,特其餘事矣。昔劉文清公告英煦齋相國謂:“每於說部瑣事中,悟出正道。”然則閱斯記者,盍亦作如是觀歟!

(《續修四庫全書》第一五四六冊影印民國間劉氏刻《求恕齋叢書》本清劉毓崧《通義堂文集》卷一四)


[1] 劉毓崧(一八一八—一八六七):字伯山,一字北山,儀徵(今屬江蘇)人。劉文淇(一七八九—一八五四)子。道光二十年庚子(一八四〇)優貢生。受曾國荃(一八二四—一八九〇)聘入書局,協助杜文瀾輯《古謠諺》。著有《通義堂文集》。傳見程畹《嘯雲軒文集》卷五《家傳》、劉恭冕《廣經室文鈔·墓志銘》、韓夢周《理堂文集》卷八《小傳》、《清史稿》卷四八二、《清史列傳》卷六九、《續碑傳集》卷七四、《國史文苑傳稿》、《顏李師承記》卷三等。《通義堂文集》卷一四有《杜觀察古謠諺序》及《古謠諺凡例(代秀水杜小舫觀察作)》(頁五六八—五七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