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戏曲序跋纂笺9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佛門緣(楊組榮)

楊組榮(一八二七—一八六八),字筱坡,又作小坡,號嵐樓,懷遠(今屬安徽)人。諸生,屢試不第,布衣終生。工詞章之學,擅丹青篆刻。著有《西山鼓詞》、《牙牌詞》及詩文詞曲數十稿,輯爲《蠡管錄》。撰傳奇《佛門緣》。參見鄧長風《〈鸚鵡媒〉傳奇作者楊組榮生平考略》(《明清戲曲家考略續編》)。

《佛門緣》傳奇,一名《鸚鵡媒》,《古典戲曲存目彙考》著錄,現存光緒二十年(一八九四)上海寶文書局石印本,《傅惜華藏古典戲曲珍本叢刊》第一〇三冊據以影印。

(佛門緣)序

方濬頤[1]

壬子秋[2],余客淝上,與王謙齋話及僧尼匹配之事[3],戲擬標目二十齣。歸,囑筱坡塡詞。寒窗按拍,口舌生香,致足樂也。明年春,謙齋來,而是書已成大半。一時借觀傳鈔者,殆無虛日。

無何,皖城失守,江南戒嚴。余與筱坡有平阿之役,《鸚鵡媒》固在行篋中,一日不忍去也。孰知文字之劫,若有前定。四月中,賊犯於淮,平阿居人,十室九空。余與筱坡復棹舟,避居荊山湖側。兵燹後,筱坡著作已灰燼矣。嗟乎!古今鴻文巨製,不幸而淹沒於荒村破屋中者,何可勝道?況干戈滿地,荊棘塞途,懷才抱異之人,夫亦苟全性命而已,區區文字之存亡,奚能自主哉!

是役也,今曩所作帖拓數百首,略散無有存者。余皆漫不經意,而獨不能忘情於筱坡之《鸚鵡媒》一編。因囑筱坡追憶而續成之,爲志其原起如此。他日讀者,應歎茲編之歷劫不壞也。嗚呼!筱坡傳矣。

賜進士出身、國史館纂修、翰林院編修、己酉科雲南正考官、愚表兄方濬頤子箴拜手,時在咸豐四年歲在閼逢攝提格二月望日,書於竹笑蘭言之室。

(佛門緣)新序

趙酌蓉[5]

余與小坡相處爲最久,亦相交爲最深。其平生著作,得寓目者輒藏稿。是編脫草時,愛其情詞清麗,亦錄之,小坡未知也。兵燹後,原本遺失,每話及,輒悵悵。因錄所錄者,志一詞以歸之。小坡旋奉其尊人蘭坡先生之黟縣教諭任[6],游黃山歸,若有悟,遂化去。合肥王謙齋,小坡契友也,時主余舍,聞耗,輓以聯云:“生別尚黯然,那堪嶽色江聲,客路頻揮才子淚;死者長已矣,最傷老親弱息,秋風空返故園魂。”屬余書寄之。小坡才霸而性傲,遇不當意者,恆窺以白眼。故所如多不合,卒以抑鬱終。悲夫!

余檢所藏稿,得《西山鼓詞》、《牙牌詞》,暨詩文詞曲數十篇,收入《蠡管錄》,將壽世。惟是編以已歸和璧,稿不復收。近有友言,余向所歸者復失去,親知中亦無有藏者,其爲《廣陵散》乎?余聞之,亟搜篋笥,旋得諸破紙中,鼠嚙蟲蝕過半矣,因以意補成之。噫!翰墨因緣,何如是之酷而且虐?豈亦顯晦有時耶?三番手錄,卒保《蘭亭》。錄之時不自知,藏之時亦不自知,若有默使之者而不能自已也,異矣!

申江有石印局,能照印,美而捷,行寄往以永其傳。新書告成,當以一卷效書中淵老故事,攜往山頭焚化。小坡有知,其慰也?其悲也?青燐蔓草間,當必有能唱鮑家詩者,噫!

光緒十一年仲春上浣花朝日,富波趙酌蓉椒谷甫識於寄我齋中。

附 題詞(【金縷曲】)

往事今重講。細參詳、荷花桂子,莊嚴妙相。(“荷花桂子”,曲中聯語。)一枕驚回鸚鵡夢,認得烏衣門巷。(曲中鸚鵡化身王淵如者,合肥詩人王謙齋尊甫育泉先生也[8]。)都引到、三生石上。老衲機鋒才子賦,(禰衡有《鸚鵡賦》。)對如來、交拜眞奇創。歌宛轉,聲悲壯。 荊榛滿目增惆悵。問嫏嬛、當年福地,塵埋烟葬。(小坡家兩被兵火,藏書著作,悉歸烏有。)色卽是空空是色,兒女英雄一樣。又走入、相思魔障。(余方選《紅豆相思集》,收君各豔體。)發出幾枝紅豆子,幸鴛鴦、舊牒偏無恙。(余處存有稿本,因題此曲以歸之。)再領取,當頭棒。

(以上均《傅惜華藏古典戲曲珍本叢刊》第一〇三冊影印清光緒二十年上海寶文書局石印本《繪圖佛門緣》卷首)


[1] 方濬頤(一八一五—一八八九):字子箴,一作子貞,號夢園,又號飲苕,別署忍齋,定遠(今屬安徽)人。道光十九年己亥(一八三九)恩科舉人,二十四年甲辰(一八四四)進士,選庶吉士,散館編修。二十九年,任雲南正考官,未行,以丁父憂還里。同治八年(一八六九),授兩淮鹽運使,轉兩廣鹽運使。光緒二年(一八七六),遷四川按察使,旋詿吏議。僑寓揚州,主講安定書院。著有《二知軒詩文集》、《方忍齋所著書》(凡二十四種三十六卷,稿本)。傳見金天羽《方濬頤方濬師傳》(《廣清碑傳集》卷一三、《皖志列傳稿》卷六、民國《安徽通志稿》)、《皇清書史》卷一四、《昭代名人尺牘續集小傳》卷二二、《近世人物志》、民國《江都縣續志》卷一九等。

[2] 壬子:咸豐二年(一八五二)。

[3] 王謙齋:卽王尚辰(一八二六—一九〇二),字北垣,一作伯垣,號謙齋,別署木雞老人、遺園老人、五峯居士,合肥(今屬安徽)人。王世溥(一七九六—一八五九)子。貢生,官翰林院典簿。咸豐九年己未(一八五九),以招降苗沛霖,有聲於時。跌宕奇氣,一寓於詩。曾彙其先世詩爲《王氏詩徵》,又有《合肥王氏家集》,今存。著有《遺園詩集》、《謙齋集》等。傳見《近代詞人考錄》、民國《安徽通志稿·列傳八》、《皖志列傳稿》卷六等。

室,底本作“空”,據文義改。

[5] 趙酌蓉:號椒谷,富波(今安徽阜南)人。生平未詳。

[6] 蘭坡先生:卽楊廷甲(一八〇五—一八七五後),號蘭坡,懷遠(今屬安徽)人。同治五年至七年(一八六六—一八六八),任安徽黟縣教諭。

縷,底本作“僂”,據曲牌名改。

[8] 育泉先生:卽王世溥(一七九六—一八五九),字濟周,號育泉,合肥(今屬安徽)人。貢生。咸豐元年(一八五一),薦舉賢良方正。後以功晉知州。磊落好義,性耽圖史,尤留意經世之學。著有《王育泉全集十二種》。傳見方濬頤《二知軒文存》卷三〇《王育泉先生家傳》、光緒《合肥縣志·義行》、光緒《續修廬州府志》卷四四、民國《安徽通志稿·列傳八》、《皖志列傳稿》卷六等。

禰,底本作“彌”,據人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