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
卢照邻:他的人生是大写的不合时宜
死去死去今如此,生兮生兮奈汝何
难道真的有“天妒英才”这个魔咒么?卢照邻以他的亲身经历告诉你,可能确实有这么一回事。
卢照邻,生于公元636年,比杨炯大了将近30岁。也难怪杨炯说自己愧在卢前。或许,只是以年龄来看,卢照邻也算得上他的一位前辈了。
上天在给四杰几个人写命谱的时候,前半生好像都是按照一个模子来的,卢照邻也出身望族,自幼饱读诗书,博学能文。唐高祖李渊第十七子李元裕,也就是当时唐高宗李治的叔父,曾这样评价卢照邻的才华:“此吾之相如也。”
命运一直到这里都是眷顾他的,卢照邻在李元裕的邓王府期间,更有机会饱览王府藏书,据《朝野佥载》记载,邓王李元裕府中“有书十二车,照邻总披览,略能记忆”。
意思是说,邓王府中藏书十分丰富,而卢照邻有着过目不忘的天赋,他大致翻读一遍后,每本书的内容都能记得八九不离十。由此,卢才子的知识更加渊博。
668年,在邓王死后,卢照邻得到了四川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的职务。也是在四川这段日子,他还结识了之后与他齐名的才子王勃。以诗之名,以文会友,两人毫无意外地结下了一段不错的情谊。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同为异地游子,同样有着怀才不遇的颠沛流离,真是相逢何必曾相识啊。
只是,两个人都没想到,也许在酒肆分别的那一天,再见已然无期。缠在他们身上的噩运绞索也越来越紧了。
卢照邻的一首传世之作是《长安古意》。“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有人说,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对宋代市井生活最好的写意。那么,这首《长安古意》,也正是一副文字版的唐代《清明上河图》。后人对于千年前那座壮丽古城的所有奢华想象,也都来自这首七言古诗。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着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只可惜,诗歌虽然以绚丽的文字把观者带到了一个恍若仙境的美妙境地,却传递了一个冷冰冰的现实:这一切不过是豪奢权贵的乐园,即使像诗人这样的大才子,也不过落得一个“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的孤寂和荒凉。
而且,卢照邻也没有想到,他的一次牢狱之灾也和这首诗有关系。因为诗中对权贵的暗讽,得罪了当时女皇身边的红人武三思。后来,幸亏有友人相助,才使得他脱离牢狱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