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本狂者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生于1472年,卒于1529年,谥文成。祖籍浙江余姚,青年时随父亲迁家至山阴(越城),后来他在距越城不远的阳明洞天结庐,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他为阳明先生。
王阳明的传奇故事从出生就开始了。他出生时,他的祖母“梦天神抱一赤子,乘云而来,导以鼓乐”,于是他的祖父王伦——一位有著作行世的隐士——便根据这个祥瑞给他取名为“云”。但是,王阳明一直到5岁还不会说话,这使他的家人感到惊恐不安。有位神僧看到这个情况,摸着他的头顶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意思是说他的名字没有取好,泄露了天机,所以遭到这个惩罚。他的祖父受到启示,便撮取《论语·卫灵公》中“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这段论述的大意,将他的名字改为“守仁”,随即他就说话了。
1481年,他的父亲王华举进士第一甲第一人,俗称状元及第,被授翰林院修撰。次年,王伦带着11岁的孙子王阳明进京,路过金山寺,诗兴大发,但一时又无应景的佳句,正苦思间,王阳明说:“爷爷,给我笔。”随即作诗一首:“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诗成,四座皆惊。这件轶事显示出王阳明早熟的惊人的文学天才。
与他的极高天赋相对应的,是他的豪迈不羁、眼高于顶。钱锺书说过,一个人二十岁不狂是没有志气,三十岁犹狂是没有头脑。这话用在王阳明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少年王阳明精力旺盛,好高骛远。经书、诗词、骑射、兵法、道术,无所不学,无学不精。
当他十二岁时,他就敢于自信地纠正塾师的教导:“读书考进士算不得什么,读书做圣贤才是第一等事。”当他十三岁时,生母死了,继母虐待他。他便与一个巫婆串通起来,将一只猫头鹰藏在继母的被褥中。继母发现时,大惊失色。继母找来巫婆询问,巫婆告诉她说,野鸟入室,乃不祥之兆;如果继续待子无礼,将有大祸临身。从此,继母再也不敢虐待王阳明了。当他十五岁时,随父出游居庸三关,王阳明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归来后屡次想要给朝廷献策,被他的父亲斥为“狂妄”乃止。当他十七岁时,王阳明前往江西南昌迎娶诸氏。在举行婚礼的前一天,他散步走到一个道观铁柱宫,遇到一个道士。他向道士叩问养生之事,道士说:“养生讲究的是一个静字,清静而后能逍遥也。”他被道士的学说所吸引,竟与这个道士讨论了整个通宵,寝食俱忘。他的岳父派人到处寻找,直到第二天凌晨才在铁柱宫找到他。对于他所感兴趣的东西,能全神贯注如此,也是令人叹为观止。
王阳明21岁举浙江乡试,然而次年第一次参加会试,他却落第了。25岁第二次应试又落第了。连续两次挫折,并没有使他灰心丧气,他说:“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后来,他也用这种态度勉励他的弟子徐爱积极应试,不要以得失为累:“既业举子,便须入场,亦人事宜尔。若期在必得,以自窘辱,则大惑矣。”1499年,王阳明28岁,第三次参加会试,举南宫第二人,赐二甲进士出身第七人。随后任职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