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沟通篇
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开篇小语:
沟通的前提是尊重
人与人之间的良好沟通,无论是什么样的关系,首先是要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如果一方高高在上,总是用教训、质问的口气,那么,另一方就不可能心平气和、推心置腹地与其交流,反而会直接反驳、顶撞。因此,想要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就必须学会互相尊重。
其实,和孩子的沟通也是一样。不少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不与自己谈心交流,却很少反思自己的问题,更有家长脑子转不过弯来,纳闷和自己的孩子说话还需要心平气和、客客气气吗?还用得上“尊重”这个词语吗?
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人类什么时候开始有“自尊”这个概念呢?专家也是说法不一,有的说一岁以后,有的说是两岁开始,总之是很幼小的年龄。比如,大人谈到他的优点时他会明显很高兴,说起他的缺点时他就会皱眉,甚至会发出声音表示抗议。因此,不管多小的孩子,我们都要给予应有的尊重。现在的孩子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一代,他们比以往任何时期的同龄人都要懂得更多,他们是敏感而又早熟的一代,更需要我们的呵护,让其健康发展而不受到伤害。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尊重孩子什么呢?
第一是尊重孩子们的选择。只要孩子的选择对其生理心理的发展不会带来害处,就应该给孩子这个权利。父母给孩子铺就的路难免会与孩子自己的意愿发生冲突,这时就算父母觉得自己的决定更好,也要跟孩子摆事实讲道理,要说服不要压服。
第二是尊重孩子的嘴巴。这个世界是新奇的、充满疑问的,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提问,对孩子的每一个问题加以重视,启发孩子独立思考,或者与孩子共同讨论,共同寻找答案。往往孩子的“胡说八道”和“信口开河”里,蕴含着宝贵的想象力。
第三是尊重孩子的空间。就算是小动物,也有自己的“领地空间”,所以孩子也有自己的隐私和小秘密。给他们一些自由,让他们可以自己钻研,享受发现的乐趣。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教育方法都强调对孩子的尊重,这是一条重要原则。然而,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在中国,普遍存在父母对孩子不尊重的情形。首先因为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棍棒下面出孝子”,孝顺的子女都是管出来的。虽然已经没有人再讲“三纲五常”,但它对人们的影响是很难消除的,比如,“我家孩子很听话”一直是左邻右舍中衡量好孩子的标准,如果父母表现得对孩子很尊重,倒会被有些人认为是没有规矩、有失体统;其次是现实的原因,教育资源的缺乏,加上从小到大层层的竞争,逼得做父母的不得不把所有精力和心思放在自己孩子身上,以孩子考出好成绩作为首要任务,是否尊重孩子已经无暇顾及。
新时代的父母要做出表率,年轻的父母不要将孩子当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看成是自己的附属物,而是敢于树立“人格独立平等”的观念,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对待,给予他们尊重和平等的态度。在这种前提下,和孩子倾心交流,你会发现,孩子其实要远远比你想象的懂事和善解人意,你可以成为他的朋友,成为他最贴心的知己。年轻的父母们,掌握沟通的钥匙,和你的孩子一起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