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帝王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5.出家人偏做兵家事

《明史·姚广孝传》载:


……从至北平,住持庆寿寺。出入府中,迹甚密,时时屏人语。


这是说姚广孝到北京后与朱棣相处的情况,寥寥数语,已将两人非同一般的关系描摹深刻。

关于燕王朱棣与侄儿建文帝争夺皇位的故事,我在《深愧渊明与孔明》一文中已经阐述。现在我要补充的是,发生在公元1399年至1402年这四年间的“靖难之役”,既是燕王与建文帝的对决,也是姚广孝与建文帝的较量。治国忌诡,用兵忌直,而方孝孺恰恰不懂诡术,以治国之道来行军事。姚广孝则不然,他虽然尊崇儒家的方正,但他更懂得变通。用兵的人,不讲公正只讲输赢,不求道德只求成功。姚广孝不仅认识到这一点,更可以说,朱棣之所以横下心来取兵讨伐建文帝,与姚广孝的日夕撺掇不无关系。

姚广孝写过一首诗《送袁廷玉》:


昔游西崦喜随君,马上清吟思逸群。

早过道陵同踏雪,暮栖梵刹共眠云。

泉头扫石琴三叠,谷口寻花酒半醺。

今日相逢又相别,到家勿惜寄音闻。


袁廷玉即袁珙。若以诗论,这算不得好诗,但这诗的背后,却藏了一个表现姚广孝诈术的故事。

如果说洪武十五年到洪武三十一年这十六年间,姚广孝住在北京做了些什么,可以说,除了日常佛课之外,他只做了一件事,就是鼓励朱棣造反,与侄儿建文帝争天下。

据说,朱棣起初对举兵之事犹豫不决,为了使其增强信心,姚广孝请来二十多年前在嵩山认识的老友袁珙,请他为燕王看相。朱棣混迹于一群大兵之中,袁珙一眼将他认出,并说出他有皇帝之命,年届四十四岁时将登大位,当一个垂诸后世的太平天子。

袁珙的话,对朱棣起了一定的作用。中国古代,人们普遍信奉君权神授的说法。而一些神秘职业者,诸如相面、风水、卜卦等,往往充当君与神之间的桥梁。袁珙所言,被朱棣看作是吉祥的神示,这对他坚定信心大有裨益。

却说建文帝登基之后,便接受黄子澄的建议,实施削藩计划,即将朱元璋分封的各路亲王全都撤其爵禄或易地安置。这些亲王都是建文帝的叔叔。二十四位藩王中威胁最大者,首推燕王与秦王。但对这两个位高权重的亲王,建文帝却不敢轻易下手。他上任后仅三个月,就下旨削夺了周王的藩封,接着又先后逮捕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等人。周王朱是朱棣的同母弟弟,削藩自他开始,可谓敲山震虎。朱棣心存恐惧,于是装病,躲在燕王府中不与外界接触,但暗中在招兵买马,伺机反扑。

在这一期间,姚广孝是唯一能够为朱棣出谋划策的人。朱棣对姚广孝,可谓言听计从。“靖难之役”发动之前,有两件事,或可一记。

一是朱棣已有心反抗建文帝,但仍担心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因为,建文帝毕竟是朱元璋亲自指定的接班人。中国人一向崇尚正统,身为藩王出兵反抗中央,难免有篡逆之嫌。当姚广孝劝朱棣尽管举兵时,朱棣说出自己的顾虑:“民心向彼,奈何?”姚广孝当即回答:“臣知天道,何论民心。”

在儒家看来,天道即民心,两者不可分。姚广孝此说乃兵家言,即不谈空道理,讲求实际效果。

第二件事更表现了姚广孝的机智。据说燕王在北京起兵誓师时,忽然来了一阵大风雨,誓师广场后的燕王府檐瓦簌簌坠地。朱棣见此脸色大变,认为是不祥之兆。姚广孝生怕动摇军心,连忙站出来大声说道:“这是好兆头、大吉祥,飞龙在天,从以风雨。这说明燕王起兵是上顺天意。至于燕王府上的黑瓦坠地,更是上天示意,燕王的房子不再是黑瓦了,即将换成黄瓦。”黄瓦是皇宫专用瓦。姚广孝这是向将士们暗示,朱棣要当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