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帝王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吟咏与参禅的岁月

据《明史·姚广孝传》记载:“姚广孝本为医家子,十四岁度为僧,名道衍。”

姚广孝出生于江苏长洲(今苏州)一个富裕的医家。他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少年时代,是在研读儒家典藏与修习诗词歌赋中度过的。但凡有异禀之人,天生就有叛逆性格,于不经意处,就做出了惊世骇俗的大事。姚广孝打小就有强烈的出人头地的念头,总想做第一流的大事,却不知如何一个做法。那一天,他上街闲逛,忽见一队人马过来,伞盖簇拥之中,肩舆上坐着一个和尚。那阵势、那派头,竟比地方上的县令出行还要威风。姚广孝大受刺激,心中忖道:“当这样一个和尚,竟比当官还强。”当下就跑到庙里剃度出家。

用今天的话讲,姚广孝这是行为艺术,但他并不是好出风头的愤青,而是敢作敢为的有志之士。在一般人看来,十四岁的年龄,心智尚不成熟,何况是慕人豪华而出家,这事儿肯定长不了。事实是,姚广孝自当了道衍和尚之后,直到老死都是脚蹬黄鞋,身着袈裟。

姚广孝出家时,江南流民增多,尖锐的社会矛盾已经显现,但还不是兵荒马乱的年份。待到他二十岁后,天下大乱,元朝的气数将尽。斯时,姚广孝的家乡为军阀张士诚所控制。当姚广孝蛰于古庙,以长夜的木鱼声拒抗一阵紧似一阵的杀伐声时,比他大了二十余岁的宋濂与刘伯温已被朱元璋聘至幕府参与机务。而比他小了二十余岁的方孝孺则刚刚出生,风声鹤唳、血雨腥风成为这位神童无可更换的生命营养。

姚广孝的十四岁到四十四岁这三十年时间,史载甚少,只说他曾师从道士席应真,“得其阴阳术数”之学,余则语焉不详。可那是天翻地覆的三十年,也是改朝换代的三十年。多少英雄人物在这三十年中起于草莽,与朱元璋年纪差不多的姚广孝,却在这三十年中平静度过。无论对于历史,还是对于姚广孝这样一位胸富韬略、智贯古今的人物来说,都是无法解释的奇迹。

在这种激浊扬清、除旧布新的历史转折期,三流人物只要机缘得当,都可叱咤风云,做出一流的事业。像姚广孝这样的一流人物,更应该是如鱼得水、如虎穿林。但是,这一时期的姚广孝,日子却非常平淡,从他的诗中可以看出:


暝色连群壑,孤舟促去程。

寒山惟塔在,古路断人行。

弱燕风停舞,残农雨罢耕。

惭同问津者,奔走去余生。

(《次塞山》)


万里携妻去,危亡恨昨非。

身应随地葬,魂拟故乡归。

天末人家少,云深鸟道微。

抗之不可得,徒自泪沾巾。

(《黄三谪钦州死于途次哀之以诗》)


鸿雁池头落日低,倚筇吟望路东西。

云山尽处潮声歇,烟树阴边塔影迷。

江市有尘车过乱,野樵无约燕归齐。

水禽飞断千林静,不觉随钟度远溪。

(《江头暮归》)


第一首诗,勾勒出战乱年代的萧瑟和凄清;第二首诗表现了动荡岁月中生离死别的哀恸;第三首诗凸显了乱世中超然物外的禅家心态。

人住世上,为世所用,叫风云际会;反之,则叫生不逢时。元毁明兴的三十年,尽管英雄辈出,但这个时代不属于姚广孝,他仍只是披着一袭僧衣的“病虎”,在吟咏与参禅中打发漫长的岁月。